压杆拉杆模型论文_陈晖,易伟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杆拉杆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拉杆,模型,钢筋混凝土,承载力,拓扑,系数,静定。

压杆拉杆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晖,易伟建[1](2019)在《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和连续深梁压杆-拉杆模型的评价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杆-拉杆模型(strut-and-tie model,STM)被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计算中。基于可靠的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和连续深梁剪切试验数据库,对ACI 318-14、EC2和CSA A23.3-04的STM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CI 318-14与EC2中的STM不能准确反映剪跨比对深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而CSA A23.3-04中的STM在计算连续深梁受剪承载力时偏于不安全。因此,依据试验数据库,提出考虑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压杆有效系数,用于无腹筋或者腹筋配筋量不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的压杆有效强度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深梁STM,通过与试验数据及其他规范的比较,认为所提模型的适用范围广(剪跨比不大于2.5),预测深梁的受剪承载力能同时保持较低的变异系数(0.29)和较高的安全余度(不安全预测值的占比为5.4%)。(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申扬[2](2016)在《基于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抗剪性能研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钢筋混凝土深梁抗剪机理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现行多数规范都是半经验或经验公式,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统一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我国在内。因此,有必要对钢筋混凝土深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对我国规范GB-10、美国规范ACI-11和欧洲规范EN-98中的深梁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美、欧的压杆-拉杆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要明显比中国规范方法更接近于试验值。深入研究发现,深梁在开裂后,存在混凝土软化现象,而压杆-拉杆模型方法对此并没有深入考虑,而Shyh-Jiann Hwang提出的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能弥补这一不足。但该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过于复杂,不利于手算,并且对混凝土软化效应考虑的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引入了压杆-拉杆系数K来简化计算,并且又将软化系数修正为把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以及叁国规范方法进行对比发现,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由此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根据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本文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跨高比、剪跨比、竖向分布钢筋、底部受拉纵筋等5个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对我国规范公式进行了修正,把公式中的Vc项由-改为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皮天祥,罗俊,张爱环,罗然[3](2015)在《跨高比L/h≤1.5复合配筋连梁箍筋受力性能的拉杆-压杆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表明:对称设置斜向钢筋的小跨高比复合配筋连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建立并求解水平地震作用下该连梁中由混凝土主斜压杆、次斜压杆、对角斜筋拉、压杆和菱形筋拉杆等组成的超静定拉杆-压杆联合工作受力分析模型基础上,通过对连梁箍筋参与的传力机构分析,提出了由箍筋和混凝土次生斜压杆组成的箍筋桁架宏模型,建立了该模型中各箍筋拉杆和混凝土压杆的几何及变形协调方程、物理方程和平衡方程等共26个计算式和分析程序,2个试验试件的算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反映连梁屈服后各受力阶段箍筋的受力状态,且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04期)

刘霞,易伟建[4](2013)在《优化方法建立钢筋混凝土梁压杆-拉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杆-拉杆模型是复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标准方法之一,但很少扩展到浅梁的设计。钢筋混凝土梁压杆-拉杆模型的建立方法很多,但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压杆-拉杆模型是否能反映结构最本质的受力状况尚无定论。该文采用寻优能力强的拓扑优化算法——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GESO)来构造钢筋混凝土梁的压杆-拉杆模型,同时为了确保所得结果的最优性,采用经典的Michell准则和试验方法判断和解释GESO算法的计算结果。该文以跨高比从7变化到1的简支梁和两跨连续深受弯构件为例证明了采用GESO算法能构造满足Michell准则的钢筋混凝土梁压杆-拉杆模型,由该文总结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压杆-拉杆模型的规律有助于设计类似构件。(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3年09期)

熊治华,刘永健,田文民,宋松林[5](2013)在《拓扑优化拉杆-压杆模型在索塔锚固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传统索塔锚固区拉杆-压杆模型的精度,采用密度法对传统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将连续介质离散为若干有空穴的单元,设定拓扑优化方向(体积减小率)进行迭代,得到相对密度趋近于1的单元,即找到最有效的荷载传递单元和路径,从而获得精确的拉杆、压杆面积和角度。将该方法应用于索塔锚固区强度校核中,以迫龙沟特大桥为例进行说明。采用通用软件ABAQUS建立该桥上塔柱索塔锚固区节段模型,通过拓扑优化获得节段有效传力区域退化模型,求解模型中拉杆、压杆及节点强度,并采用AASHTO规范校核,结果表明杆件及节点强度均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3年04期)

刘霞,易伟建[6](2012)在《开孔深梁压杆-拉杆模型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梁是受力较为复杂的构件,特别是开孔深梁的传力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优化的方法构造深梁的压杆-拉杆模型是近年来研究的新思路,该文选择寻优能力较强的拓扑优化方法——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建立能反映开孔深梁真实传力机理的压杆-拉杆模型,以一个对称开洞的简支梁为例,计算了孔洞的大小不同、位置不同时的压杆-拉杆模型,并与经典的优化设计准则Michell准则比较来验证压杆-拉杆模型的合理性。另外,以一个偏洞口深梁为例,讨论不同荷载作用下开孔深梁的压杆-拉杆模型,该文的研究证明遗传演化算法可方便地构造开孔深梁的压杆-拉杆模型,其所建立的模型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2年12期)

束天明,王伟[7](2012)在《基于压杆-拉杆模型的次梁-主梁节点设计——混凝土规范9.2.11条附加钢筋设计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梁附加横向钢筋设计有明确规定。压杆-拉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次梁-主梁节点设计的实质。通过模型分析提出次梁-主梁节点附加钢筋设计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2年06期)

仇一颗,刘霞,林云[8](2012)在《钢筋混凝土简支深梁压杆-拉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受弯构件的拉压杆模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研究混凝土深梁设计中采用的压杆-拉杆模型,进行了简支深梁集中荷载下的模型静载试验。试验设计依据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深梁的相关规定及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ACI318M-05)中压杆-拉杆模型设计的相关规定,试验参数为剪跨比、配筋方式等。试验结果表明,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软化系数β与剪跨比和分布钢筋配筋率有关;水平分布筋对于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竖向分布钢筋。根据试验结果比较,中国规范对于小剪跨比(λ≤1)深梁的设计有较大的安全储备,美国规范深梁设计中所采用的压杆-拉杆模型较为经济合理。(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2年01期)

杜凤强[9](2011)在《压杆—拉杆模型中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杆-拉杆模型为内部应力状态复杂的混凝土结构提供了一种力学概念明确、计算简单的设计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塑性理论的下限定理,即采用抽象出的压杆-拉杆模型预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不大于结构的实际承载力。因此,理论上采用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安全的。然而,混凝土并非理想的塑性材料,往往表现出显着的脆性特征,因此,采用压杆-拉杆模型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不能直接将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用作模型中“构件”或“节点”的有效强度,而应乘以一个强度有效系数。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138例局部承压矩形混凝土构件、115例上部承受集中荷载的混凝土深梁和43例混凝土CCT节点区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外一些规范给出的强度有效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构件尺寸、加载板宽度和上部荷载位置等几何参数对混凝土压杆强度有效系数的取值有显着影响;(2)在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净距的前提下,增加钢筋数量并将其较为均匀布置于构件受拉区中可以显着增强对CCT节点区混凝土的约束,有助于提高该区域强度有效系数;另外,压杆与拉杆夹角大小对该区域强度有效系数也有明显的影响;(3)混凝土强度对压杆和CCT节点区强度有效系数的取值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05-15)

贡金鑫,林园,魏巍巍[10](2009)在《均布荷载下深梁设计的压杆-拉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钢筋混凝土深梁的设计建立于合理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了基于压杆-拉杆模型的深梁设计方法。通过将均布荷载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简化为多个具有同一拉杆的简单桁架,建立了均布荷载下深梁的压杆-拉杆模型,推导出了拉杆拉力、压杆压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用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模型中,与拉杆夹角为26.5°的斜压杆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与拉杆夹角为90°的斜压杆控制限制裂缝的最小配筋量。(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压杆拉杆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20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抗剪性能研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钢筋混凝土深梁抗剪机理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现行多数规范都是半经验或经验公式,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统一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我国在内。因此,有必要对钢筋混凝土深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对我国规范GB-10、美国规范ACI-11和欧洲规范EN-98中的深梁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美、欧的压杆-拉杆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要明显比中国规范方法更接近于试验值。深入研究发现,深梁在开裂后,存在混凝土软化现象,而压杆-拉杆模型方法对此并没有深入考虑,而Shyh-Jiann Hwang提出的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能弥补这一不足。但该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过于复杂,不利于手算,并且对混凝土软化效应考虑的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引入了压杆-拉杆系数K来简化计算,并且又将软化系数修正为把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以及叁国规范方法进行对比发现,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由此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根据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本文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跨高比、剪跨比、竖向分布钢筋、底部受拉纵筋等5个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对我国规范公式进行了修正,把公式中的Vc项由-改为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杆拉杆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晖,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和连续深梁压杆-拉杆模型的评价与改进[J].建筑结构学报.2019

[2].申扬.基于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皮天祥,罗俊,张爱环,罗然.跨高比L/h≤1.5复合配筋连梁箍筋受力性能的拉杆-压杆模型分析[J].工程力学.2015

[4].刘霞,易伟建.优化方法建立钢筋混凝土梁压杆-拉杆模型[J].工程力学.2013

[5].熊治华,刘永健,田文民,宋松林.拓扑优化拉杆-压杆模型在索塔锚固区的应用[J].桥梁建设.2013

[6].刘霞,易伟建.开孔深梁压杆-拉杆模型构造[J].工程力学.2012

[7].束天明,王伟.基于压杆-拉杆模型的次梁-主梁节点设计——混凝土规范9.2.11条附加钢筋设计再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

[8].仇一颗,刘霞,林云.钢筋混凝土简支深梁压杆-拉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J].建筑结构.2012

[9].杜凤强.压杆—拉杆模型中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0].贡金鑫,林园,魏巍巍.均布荷载下深梁设计的压杆-拉杆模型[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深梁的压杆-拉杆模型压杆-拉杆模型修复托臂的压杆-拉杆模型均布荷载下深梁设计的压杆-拉杆模型由4根桩桩帽支承的墩柱的压杆-拉杆模型...具有后张力筋的悬臂墩帽桥墩的压杆-拉杆...

标签:;  ;  ;  ;  ;  ;  ;  

压杆拉杆模型论文_陈晖,易伟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