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论文和设计-彭仕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包括除渣器本体、良浆缓存罐、循环泵、水泵和渣料分离箱,所述除渣器本体的侧壁顶部设有入料口,入料口通过硬质输料管与第一三通管的a端连通,第一三通管的b端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除渣器本体的顶部设有良浆口,除渣器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排渣管的底端与渣料分离箱的顶部左侧连通,排渣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洗水口,渣料分离箱的右侧壁分别开设注液口和循环水口,良浆缓存罐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浆料进行循环除渣,提高除渣效率,保障板材质量,同时达到节水目的,值得推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包括除渣器本体(3)、良浆缓存罐(5)、循环泵(9)、水泵(15)和渣料分离箱(18),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器本体(3)的侧壁顶部设有入料口,入料口通过硬质输料管与第一三通管(1)的a端连通,第一三通管(1)的b端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21),除渣器本体(3)的顶部设有良浆口(2),除渣器本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19),排渣管(19)的底端与渣料分离箱(18)的顶部左侧连通,排渣管(19)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洗水口(20),渣料分离箱(18)的右侧壁分别开设注液口(14)和循环水口(16),良浆缓存罐(5)的顶部设有进料口(4),良浆缓存罐(5)的底别开设循环料口(7)和出料口(8),良浆口(2)通过输料管与进料口(4)连通,循环料口(7)与循环泵(9)的进料端连接,循环泵(9)的出料端与第二三通管(10)的a端连接,第二三通管(10)的b端与第一三通管(1)的c端连接,第二三通管(10)的c端与第三三通管(12)的a端连接,第三三通管(12)的b端与清洗水口(20)连接,第三三通管(12)的c端与水泵(15)的出水端连接,水泵(15)的进水端与循环水口(16)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包括除渣器本体(3)、良浆缓存罐(5)、循环泵(9)、水泵(15)和渣料分离箱(18),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器本体(3)的侧壁顶部设有入料口,入料口通过硬质输料管与第一三通管(1)的a端连通,第一三通管(1)的b端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21),除渣器本体(3)的顶部设有良浆口(2),除渣器本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19),排渣管(19)的底端与渣料分离箱(18)的顶部左侧连通,排渣管(19)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洗水口(20),渣料分离箱(18)的右侧壁分别开设注液口(14)和循环水口(16),良浆缓存罐(5)的顶部设有进料口(4),良浆缓存罐(5)的底别开设循环料口(7)和出料口(8),良浆口(2)通过输料管与进料口(4)连通,循环料口(7)与循环泵(9)的进料端连接,循环泵(9)的出料端与第二三通管(10)的a端连接,第二三通管(10)的b端与第一三通管(1)的c端连接,第二三通管(10)的c端与第三三通管(12)的a端连接,第三三通管(12)的b端与清洗水口(20)连接,第三三通管(12)的c端与水泵(15)的出水端连接,水泵(15)的进水端与循环水口(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管(10)的c端与第三三通管(12)的a端之间设有第二阀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8)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14)和循环水口(16)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注液口(14)位于循环水口(16)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料分离箱(18)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若干缓冲网板(22),渣料分离箱(18)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溢流板(23),渣料分离箱(18)的底部固定安装若干带有阀门的出渣口(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23)位于缓冲网板(22)的右侧,且溢流板(23)的高度大于缓冲网板(22)的高度,溢流板(23)与渣料分离箱(18)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沥水网板(24),渣料分离箱(18)的前侧壁上开设取料口(13),取料口(13)位于沥水网板(24)的上方,且取料口(13)上铰接有密封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纤维纸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

背景技术

耐火纤维纸即为纤维纸,其采用喷吹或甩丝耐火纤维作为耐火纤维纸主要生产原料,耐火纤维棉在配浆池中与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的结合剂、填料及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料,通过输浆泵将浆料输送至长网或圆网成型机成型,成型好的湿纸坯经过烘干后即为耐火纤维纸成品。

在耐火纤维纸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浆料进行除渣以提高纤维纸品质,对浆料进行除渣使用除渣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除渣器除渣原理是利用除渣器中椎体的离心作用,将耐火纤维棉中渣球分离;在使用除渣器对纸浆原液进行离心除渣时,会将浆料原液分为良浆以及废浆,然后将良浆收集起来,将废浆排除,然而排除的废浆中除了渣球还会夹杂较多纤维,容易造成原料浪费,同时无法进行循环除渣,除渣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包括除渣器本体、良浆缓存罐、循环泵、水泵和渣料分离箱,所述除渣器本体的侧壁顶部设有入料口,入料口通过硬质输料管与第一三通管的a端连通,第一三通管的b端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除渣器本体的顶部设有良浆口,除渣器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排渣管的底端与渣料分离箱的顶部左侧连通,排渣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洗水口,渣料分离箱的右侧壁分别开设注液口和循环水口,良浆缓存罐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良浆缓存罐的底别开设循环料口和出料口,良浆口通过输料管与进料口连通,循环料口与循环泵的进料端连接,循环泵的出料端与第二三通管的a端连接,第二三通管的b端与第一三通管的c端连接,第二三通管的c端与第三三通管的a端连接,第三三通管的b端与清洗水口连接,第三三通管的c端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水泵的进水端与循环水口 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三通管的c端与第三三通管的a端之间设有第二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口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液口和循环水口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注液口位于循环水口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渣料分离箱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若干缓冲网板,本实施例中缓冲网板的数量为四个,渣料分离箱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溢流板,渣料分离箱的底部固定安装若干带有阀门的出渣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板位于缓冲网板的右侧,且溢流板的高度大于缓冲网板的高度,溢流板与渣料分离箱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沥水网板,渣料分离箱的前侧壁上开设取料口,取料口位于沥水网板的上方,且取料口上铰接有密封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泵将渣料分离箱内的水泵入清洗水口中,一方面有助于重质杂质进行冲刷,避免排渣管堵塞,另一方面有利于重质杂质与纤维浆料的扩散分离,缓冲网板能够抑制混合液流动,延长静置分离时间,重质杂质最终沉积于箱体底部,轻质纤维经过随水流流向溢流板的右侧,并沉积在沥水网板上,过滤后的水重新用作冲洗水源,从而形成水循环,起到节水目的,循环泵将一次分离后的良浆由循环料口再次泵入除渣器本体内,从而形成除渣循环,大大提高除渣效率,当需要对装置进行清洗时,清洗水由第一三通管的c端泵入到除渣器本体内,从而对其进行清洗,沥水网板上的纤维浆料由取料口取出再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中渣料分离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三通管1、良浆口2、除渣器本体3、进料口4、良浆缓存罐5、第一阀门6、循环料口7、出料口8、循环泵9、第二三通管10、第二阀门11、第三三通管12、取料口13、注液口14、水泵15、循环水口16、出渣口17、渣料分离箱18、排渣管19、清洗水口20、单向阀21、缓冲网板22、溢流板23和沥水网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包括第一三通管1、良浆口2、除渣器本体3、进料口4、良浆缓存罐5、第一阀门6、循环料口7、出料口8、循环泵9、第二三通管10、第二阀门11、第三三通管12、取料口13、注液口14、水泵15、循环水口16、出渣口17、渣料分离箱18、排渣管19、清洗水口20、单向阀21、缓冲网板22、溢流板23和沥水网板24,所述除渣器本体3的侧壁顶部设有入料口,入料口通过硬质输料管与第一三通管1的a端连通,第一三通管1的b端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21,除渣器本体3的顶部设有良浆口2,除渣器本体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19,排渣管19的底端与渣料分离箱18的顶部左侧连通,排渣管19的侧壁上开设有清洗水口20,渣料分离箱18的右侧壁分别开设注液口14和循环水口16,良浆缓存罐5的顶部设有进料口4,良浆缓存罐5的底别开设循环料口7和出料口8,良浆口2通过输料管与进料口4连通,循环料口7与循环泵9的进料端连接,循环泵9的出料端与第二三通管10的a端连接,第二三通管10的b端与第一三通管1的c端连接,第二三通管10的c端与第三三通管12的a端连接,第三三通管12的b端与清洗水口20连接,第三三通管12的c端与水泵15的出水端连接,水泵15的进水端与循环水口16 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10的c端与第三三通管12的a端之间设有第二阀门11;所述出料口8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6;所述注液口14和循环水口16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注液口14位于循环水口16的上方;所述渣料分离箱18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若干缓冲网板22,本实施例中缓冲网板22的数量为四个,渣料分离箱18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溢流板23,渣料分离箱18的底部固定安装若干带有阀门的出渣口17;所述溢流板23位于缓冲网板22的右侧,且溢流板23的高度大于缓冲网板22的高度,溢流板23与渣料分离箱18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沥水网板24,渣料分离箱18的前侧壁上开设取料口13,取料口13位于沥水网板24的上方,且取料口13上铰接有密封门;使用时,先通过注液口14将渣料分离箱18内注入水,注水液位达到溢流板高度,先关闭第一阀门6和第二阀门11,浆料由入料口沿切线方向高速射入除渣器本体3内并进行除渣,重质杂质经由排渣管19落入盛有水的渣料分离箱18内,水泵15将渣料分离箱18内的水泵入清洗水口20中,一方面有助于重质杂质进行冲刷,避免排渣管19堵塞,另一方面有利于重质杂质与纤维浆料的扩散分离,缓冲网板22能够抑制混合液流动,延长静置分离时间,重质杂质最终沉积于箱体底部,轻质纤维经过随水流流向溢流板23的右侧,并沉积在沥水网板24上,过滤后的水重新用作冲洗水源,从而形成水循环,起到节水目的,经过除渣器本体3分离后的良浆由良浆口2排至良浆缓存罐5中,循环泵9将一次分离后的良浆由循环料口7再次泵入除渣器本体3内,从而形成除渣循环,大大提高除渣效率,经过多次循环除渣后得到的良浆由出料口8排出,当需要对装置进行清洗时,打开第二阀门11,清洗水由第一三通管1的c端泵入到除渣器本体3内,从而对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水伴随重质杂质由出渣口17排出,沥水网板24上的纤维浆料由取料口13取出再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先通过注液口14将渣料分离箱18内注入水,注水液位达到溢流板高度,先关闭第一阀门6和第二阀门11,浆料由入料口沿切线方向高速射入除渣器本体3内并进行除渣,重质杂质经由排渣管19落入盛有水的渣料分离箱18内,水泵15将渣料分离箱18内的水泵入清洗水口20中,一方面有助于重质杂质进行冲刷,避免排渣管19堵塞,另一方面有利于重质杂质与纤维浆料的扩散分离,缓冲网板22能够抑制混合液流动,延长静置分离时间,重质杂质最终沉积于箱体底部,轻质纤维经过随水流流向溢流板23的右侧,并沉积在沥水网板24上,过滤后的水重新用作冲洗水源,从而形成水循环,起到节水目的,经过除渣器本体3分离后的良浆由良浆口2排至良浆缓存罐5中,循环泵9将一次分离后的良浆由循环料口7再次泵入除渣器本体3内,从而形成除渣循环,大大提高除渣效率,经过多次循环除渣后得到的良浆由出料口8排出,当需要对装置进行清洗时,打开第二阀门11,清洗水由第一三通管1的c端泵入到除渣器本体3内,从而对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水伴随重质杂质由出渣口17排出,沥水网板24上的纤维浆料由取料口13取出再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0586.X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451472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B01D 36/04

专利分类号:B01D36/04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湖北烁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北烁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迎春大道26号

发明人:彭仕平;王卫华;王洁

第一发明人:彭仕平

当前权利人:湖北烁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用于生产耐火纤维纸的循环除渣装置论文和设计-彭仕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