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论文摘要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碳循环是驱动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关键过程.准确理解和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能为人类社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文章以干旱、极端降水、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为例,系统总结了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已有研究表明,干旱是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胁迫因子,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呼吸都存在压制作用,但生产力对干旱的敏感性一般高于呼吸对干旱的敏感性,从而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显著削弱,甚至使之变成碳源.不同模型对干旱导致的碳循环变化模拟结果差异很大,显示目前学术界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响应干旱机制的认知有限,尤其是干旱对热带植被生长的影响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极端降水事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一般认为,极端降水促进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碳积累,却不利于湿润地区生态系统固碳;但目前对极端降水导致的土壤碳侧向输移和土壤养分流失等间接影响过程的了解十分有限,致使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也通过不同的机制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影响程度与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这一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已有认识,建议未来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对碳循环影响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关注其长期效应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作用机理,并加强基于多数据、多途径的多尺度集成研究.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2.1 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   2.2 对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
  •   2.3 对群落干扰和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
  • 3 极端降水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4 极端高温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5 极端低温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6 存在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
  •   6.1 极端气候影响碳循环的机制研究
  •   6.2 极端气候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长期影响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研究
  •   6.3 多源数据融合与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模拟研究
  • 7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朴世龙,张新平,陈安平,刘强,连旭,王旭辉,彭书时,吴秀臣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碳循环,碳汇,植被生产力

    来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30528)资助

    分类号: X14

    页码: 1321-1334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1773K

    下载量: 1615

    相关论文文献

    • [1].极端气候事件下的媒体报道[J]. 中国地市报人 2019(06)
    • [2].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测和估计[J]. 中国信息界 2014(10)
    • [3].新疆观测极端气候事件研究进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4].极端气候事件及重大灾害事件演化研究进展[J]. 灾害学 2018(04)
    • [5].山区牧民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基于祁连山区少数民族乡的调查[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5)
    • [6].极端气候与岩溶塌陷[J]. 中国矿业 2020(S2)
    • [7].环境退化、干旱与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的农民运动[J]. 学术研究 2020(02)
    • [8].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的甄别方法研究——以西北千年旱灾序列为例[J]. 历史地理 2014(02)
    • [9].山西省近47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10)
    • [10].极端气候事件的灾后适应能力研究——以水稻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4)
    • [11].1977—2017年海南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时空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2)
    • [12].极端气候事件解释报道如何科学可读[J]. 中国记者 2015(04)
    • [13].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 大气科学 2015(06)
    • [14].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04)
    • [15].1961—2010年北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J]. 中国沙漠 2013(06)
    • [16].极端气候事件社会经济影响的风险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J]. 阅江学刊 2018(01)
    • [17].过去50年内蒙古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特征[J]. 地理研究 2014(01)
    • [18].WMO发布2001~2010年极端气候事件报告[J]. 浙江化工 2013(07)
    • [19].极端气候事件对膨胀土路基水毁影响的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02)
    • [20].极端气候事件呼唤“气候意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访谈录[J]. 世界科学 2008(03)
    • [21].锡林郭勒盟极端气候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07)
    • [22].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候事件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J]. 气象 2008(11)
    • [23].如何让气候变暖的步伐慢一点[J]. 低碳世界 2019(10)
    • [24].全球变暖导致2013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4)
    • [25].1961—2005年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J]. 人民黄河 2011(05)
    • [26].写在IPCC关于极端气候事件评估特别报告发表之际[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06)
    • [27].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4)
    • [28].2008年初的大雪[J]. 今日中学生 2008(13)
    • [29].韩江流域近50年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9)
    • [30].极端气候事件使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西南地区大旱的启示[J]. 环境保护 2010(14)

    标签:;  ;  ;  ;  

    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