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飞: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自我定位论文

陈双飞: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自我定位论文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也出现了自我定位的问题,具体包括怎样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如何来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和现实路径等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只有解决了这些基础的、重要的自我定位问题才能向研究的纵深层面不断推进,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自我定位

近年来,领域哲学的研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生长点。在领域哲学中,政治哲学研究尤为引人注目,这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世界发展呈现出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出现了如何重新自我定位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深刻的问题,具体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新时代如何看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并对可能的研究进路进行简要分析,以供读者思考和讨论。

一、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作为一种具有学术传统的政治哲学,在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如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的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黑格尔、密尔等都曾留下过经典著作。可是,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政治哲学却出现了衰落和危机的局面。原因何在?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主要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科学主义取代了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性政治哲学。实证科学主义的知识论原则认为,只有关于经验事实的客观确定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而关于价值判断和评价的相对知识不是真知识。这就意味着政治哲学陷入了知识合法性的危机。从现实层面上来看,在当时,新建立政权的国家都普遍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思想呈现出一元化的趋势,这就使得针对政治事物和政治价值进行反思的政治哲学看起来“毫无用处”。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政治哲学的全面复兴。“政治哲学的思考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并不意味着传统政治哲学的直接复活。”罗尔斯[1]正是运用当代分析哲学的方法在对传统社会契约论进行分析、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诺齐克、德沃金、桑德尔等著名的学者都是在批判罗尔斯正义论的基础上阐释了自己的政治哲学。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政治哲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近20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中国学者的关注点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审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当代究竟应该怎样来推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带状疱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所以容易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发病,常发生于老年人,而且老年人的症状较重,疼痛感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通过理论研究[4],开行快车将会对系统能力造成损失,即每小时每开行1对快车,在60 min内,系统能力损失将增加t节约,由此得到系统能力N的估算公式为:

例3 Each time,there have been those who told us to fear the future;who claimed we could slam the brakes on change;who promised to restore past glory if we just got some group or idea that was threatening America under control.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独特表述方式。以哲学范式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10]。马克思正是从“以一定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中人的具体实践活动,找到了实现扬弃旧哲学中二元对立范畴的历史基础和逻辑基础,从而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行动指南。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马克思所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中来进行研究的。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离既定研究范式的情形,比如只是从纯客观主义的角度来解释世界,遗忘或者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为解释这种缺陷,恢复了主体性维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在关于主体性问题和实践唯物主义问题大讨论之后,“实践唯物主义”又重新成为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范式”。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就是在“实践唯物主义”研究范式指导下进行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近年来研究中又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个别现象,部分学者退回书房只进行抽象思辨的概念推演,而忽视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和关照。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现象,否则就会出现哲学脱离生活实践,对现实问题失去解释力的危险。

但分析哲学方法论拒斥辩证法的缺陷使其并不能成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相互兼容的方法。“因为马克思是在建立批判和诉求革命的前提下,是在发展辩证思维的路向上创构其政治哲学乃至其全部哲学的,而分析哲学则是在排拒辩证法并疏远批判意识的路向上发展起来的实证理论,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恰好是处在对置面上的两极,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兼容的多少可能”[11]。王新生[12]也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是超越应当逻辑的历史主义方法。他认为马克思是在“历史主义基础上阐明了普遍规范的历史性质,从而将关于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建立在对社会历史的认知性考察之上。这就使他在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的新地基上,阐明了他区别于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究竟哪一种方法才是贴近马克思思考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的致思方式?哪一种方法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当采用的方法?我们是该单独强调某一种方法还是应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呢?这些都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关键性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范式下对其重新加以阐释。

任何真正的理论都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当然也不例外。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二、 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当前,学术界在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分析哲学方法和历史主义方法上。前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以柯亨、罗默、埃尔斯特等英美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以俞吾金、段忠桥、林进平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后者主要是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以王新生、李佃来、马德普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前面提到的段忠桥和李佃来关于唯物史观和政治哲学关系的辩论正是基于其方法论不同而产生的。分析哲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注重运用概念分析、语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手段来说明和澄清相关的概念或者前提性条件。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初期,很多学者正是借助分析哲学的方法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加以厘定,对一些前提性条件加以说明和澄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对其前提性的条件和基本概念予以澄清和确认。

青年价值评价,是指青年对事物和现象能否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以及效益关系的判断。判断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基于价值性的认识也就是评价。

“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可以包括很多研究路径。比如前面提到的文本解读派、比较对话派和实践解读派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同的研究进路或者致思方式。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致思方式本身,从文本的表层结构中发现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本真精神。通过与中国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认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定位,吸取其他政治哲学的精华,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思想资源。以中国问题为核心的实践解读可以有效回应社会问题,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意义支撑。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下,这三种不同的致思方式是可以兼容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三种不同研究路径的相互融合?有些学者提出,要用问题意识来引领和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在问题意识的统摄下,运用不同的研究进路去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应然的价值。但在现实的研究中,三种不同研究路径的相互融合却并不令人满意。这还需要学术界共同努力来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致思方式。

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专门系统地来阐述自己的政治哲学理论,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不同的学者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学术兴趣从多个角度来展开研究,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范式”,比如“文本解读范式”、“比较对话范式”、“问题反思范式”等。然而,卜祥记[8]认为,当下学术界在谈论哲学研究范式创新时,实际上是误用了库恩的“范式”概念,大部分学者是在“研究路径”的意义上使用“研究范式”的,这并不符合库恩的“范式”概念。库恩[9]认为,范式“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按照库恩的范式概念来理解,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只是从不同的路径来进行。那么,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独特的研究范式是什么样的?

其次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定位问题。什么是政治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域有哪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内部其他理论板块有什么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其他政治哲学又有什么关系?关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也有相关论述。在关于什么是政治哲学这个基本问题上,韩水法、姚大志、王新生等人[5]都对此阐释了自己的理解。在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定位问题上,陈晏清等[6]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社会历史理论中,规范性的道义尺度和认知性的真理尺度其实是相互结合而不可分割的”。他主张要在深入理解两个维度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独特的致思方式。但这些相关的论述对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并未做出澄清和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究竟应该放置在什么位置来理解?应该从什么语境或者视域中来界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立脚点、问题域和方法论。只有解决这些根本性的基础问题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向纵深层面发展。

首先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基础问题。众所周知,作为规范理论的政治哲学不同于追求描述性和实证性的其他科学,它追求的是对政治事物内在本性的哲学反思。而我们比较传统的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不能兼容以价值评价和判断为核心旨归的政治哲学。王新生[2]早在2007年就提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则是唯物史观在这一领域的具体化和深化,尤其是在规范性方面”。2017年,段忠桥与李佃来[3-4]再次就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关系展开了论辩。段忠桥对李佃来的见解及其论据提出了4点不同的看法。李佃来[4]对此进行了回应:“段忠桥教授由于是从唯物主义而非历史的视点来界定历史唯物主义及市民社会的,所以将历史唯物主义论定为一种与政治哲学存在严格分界线的事实性的理论”。可见,近年来中国学者就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达成共识。尽管有学者从规范性的维度来重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此来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基础,但对此论述仍然不够充分和令人信服。只有对这个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才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时代如何来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这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中国学者来说,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逐步推进,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亟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其提供意义阐释和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唯有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获得创新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唯有有效回应当代中国发展遇到的时代问题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我们应该注重研究哪些问题?

我们方法的另一个优势是通过使用归一化质点滤波,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网格搜索中所需要的复杂计算。尽管如模型一节所述仍然需要先验分布,但这种分布可以根据历史记录得到。另外,也可以用初步的测量结果来选取合适的先验分布,从而得到更好的性能(Liu et al,2011)。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算法对先验分布的选择、质点的数目、以及Anoise、σnoise、σP和σS等的取值都非常敏感。尽管这些值可以进行实时调整,但是却需要大量的经验研究和对历史记录的分析。结果一节所述的一些慢收敛速度和高方差结果也可能是这些参数的次优选择造成的。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思想资源和现实路径

尽管马克思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与现时代的问题是不同的,但马克思思考问题的方式却不过时。恩格斯[7]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能够立足实践和时代的基础,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反思当今时代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建构出能够关照中国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当前,学术界在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资源问题上已基本达成共识,都主张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国外政治哲学思想中去吸取营养。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出现“形式主义”的倾向。习近平同志[13]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要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要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营养?如何才能正确地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二是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精华与糟粕的界定上还存在不少争议。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来有效区分儒、释、道、墨、法以及阴阳等各家学说的精华与糟粕?如何实现各家学说中精华部分的现代性转化和创造?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澄清和说明的问题。三是研究西方政治哲学有余,而借鉴、吸收、转化的却并不多。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普遍呈现出“西方化”的倾向。一些中国学者沉浸在西方话语的语境中,仅仅注重西方某个学者就某个问题怎么说,但对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或思想却没有或者很少表露。一些学者热衷于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生搬硬套解释当代中国的问题。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借鉴西方理论的资源,而是反对那种不假思索盲目套用的借鉴方式。

任何新的理论形态的形成和建构都离不开实践的土壤。“时代的发展不仅向我们提出新的问题, 而且向我们展现出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新的意义。敏锐地感受和捕捉社会生活的新的意义,并进而在理论的层面上揭示和阐释社会生活的新的意义,就会形成某种新的理论,并对重新理解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研究范式’的指导意义”[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必须立足于社会转型的逻辑起点,能够积极回应和关照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5]。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这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来为我国的现代化改革提供意义支撑。那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应该从何处入手呢?建构的现实路径具体有哪些?

王南湜和王新生[16]在《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中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主要致力于理想社会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到主要依据现实生活的现实性政治哲学的转变”。近年来,很多学者就是沿着这一基本趋势进行研究的。他们立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了反思和阐释。通过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①评选活动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近10年来学术界关注的哲学类重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国道路、中国问题、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与分配正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等方面。通过梳理这些问题,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都亟需学术界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关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也应该牢牢地把握住这些关系经济和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独特的致思方式去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智力和理论支撑。

注 释:

①该活动始于2003年,由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

参考文献:

[1] 王新生.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2005(6):25-29.

[2] 王新生.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J].哲学研究,2007(8):3-7.

[3] 段忠桥.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政治哲学的思想运演中推导出来”的吗?质疑李佃来教授的一个新见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1):29-39。

[4] 李佃来.再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关系:回应段忠桥教授的质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1):40-51.

[5] 韩水法.什么是政治哲学[J].哲学研究,2014(6):82-88。

[6] 陈晏清,王新生.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10(7):10-16.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8] 卜祥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辨误[J].学术月刊,2009(4):34-39。

[9]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7.

[10] 赵志阳.卢卡奇主客体关系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29-433.

[11] 李佃来.论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历史主义方法[J].学术研究,2013(11):1-8.

[12] 王新生.超越应当的逻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主义方法[J].浙江社会科学,2008(1):21-26.

[1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14] 孙正聿.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思考和理论资源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6):29-34.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16] 王南湜,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7(1):43-54.

OntheSelf-PositioningofMarxistPoliticalPhilosophyintheNewEra

Chen Shuangfei

(College of Philosoph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has shown great vitality.However, in the face of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also has some self-positioning problems, including how to face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how to construct a research paradigm and method of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and realistic approaches to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present-day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can continue to advance to the depth of research and achiev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only by solving these basic and important self-positioning problems.

Keywords: new era;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self-positioning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19)02-144-05

收稿日期:2018-05-14.

作者简介: 陈双飞(1985— ),男,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陈双飞,shuangfeichen@sina.com.

标签:;  ;  ;  ;  ;  ;  ;  ;  ;  

陈双飞: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自我定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