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蹬伸力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肢蹬伸力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肢蹬伸力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力量,下肢,运动员,静力,短跑,举重,田径。

下肢蹬伸力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周亚辉[1](2008)在《不同力量训练手段对下肢蹬伸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力量素质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在许多运动项目中,力量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在运动中,人体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力量或全部的力量。力量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掌握技术,实施战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当前,力量训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刺激肌肉以增加其力量,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会导致肌肉产生不同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的力量训练状况还不容乐观,对力量训练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够,训练理念和方法陈旧,影响了力量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教练员根据专项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是力量训练有效性和针对性的保证。蹬伸动作是人体下肢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从理论上讲,任何复杂的运动都是由若干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所组成的。本文从下肢的蹬伸动作入手研究力量训练问题可以将复杂问题作一步简化处理,有利于研究工作的进行。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验法、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首都体育学院07级36名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叁种不同的训练手段进行了为期8周的训练,通过测试与统计得到叁种训练方法实验前后下肢瞪伸力量的变化情况:1实验后,叁组最大力量均有所提高,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他们提高的幅度不同,A组负重组对最大力量的作用较好,提高了15%,B组跳跃组提高了4%,C组混合练习组提高了7%。2叁组实验前后快速力量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综合起来C组效果好于A、B组。3实验后A组反应力量变化不明显,B、C组的反应力量实验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跳跃组提高的幅度要好于C混合练习组。4实验前后叁组力量耐力水平虽都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近年来有些专家学者对杠铃负重练习提出了疑问,但它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的影响还是比较显着的,尤其在最大力量的影响方面更加明显,建议尤其在建设性力量训练阶段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方法选择。跳跃练习组对反应力量的影响比较明显,混合练习组在快速力量方面与其他两组综合起来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每种训练手段都尤其各自的特点,我们应当根据力量训练的阶段结合专项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08-05-01)

郑念军[2](2003)在《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等研究方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不同运动项目及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优秀组男女运动员以及一般组男运动员存在着项目间差异,一般组女运动员蹬伸最大力量未见明显的项目间差异;不同竞技水平间,只有男子举重运动员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间,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水平未见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单信海[3](2002)在《优秀短跑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结构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蹬伸力量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力台来完成。而下肢蹬伸力量又包括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一个下肢蹬伸力量的多维结构。由于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2-10-01)

李卫平,郑念军[4](2002)在《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运动员最大力量发展水平的研究是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业已表明,最大力量是力量能力(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反应力量和力量耐力)中一个较为活跃的因素,其发展变化往往对其它几种力量成分产生影响。如Schmidtbleicher认为,最大力量是影响快速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大力量的发展对力量耐力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表现为对绝对力量耐力的影响(绝对力量耐力是运动员重复完成固定负荷阻力的能力),研究发现,如果最大力量较大,运动员在练习中就能重复较多的重复次数,表现(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2-10-01)

郑念军[5](2002)在《论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的同元异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员力量能力的同元异构特征是指不同运动员的力量能力具有相同的组成要素(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反应力量和力量耐力),但由各要素组合而成的力量能力结构却各不相同的现象。本文以体能主导类部分项目及下肢蹬伸动作做为范例,对此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 本文利用先进的测力仪器和适用的测力方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中的举重及田径短跨、跳跃、投掷和中长跑共5类项目不同竞技水平、不同性别的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反应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化测试。进而构建了多种形态的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结构模型。研究表明,体能主导类举重、田径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呈现着鲜明的“同元性”和“异构性”特征。 研究的主要结论为: 1.组成要素的“同元性”是体能主导类举重、田径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的主要特征之一。 2.不同运动项目、不同竞技水平和不同性别的体能主导类举重、田径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4个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3.不同项目、不同竞技水平、不同性别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的结构模型不同,显示了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结构的多样性,表明了“异构性”特征的普遍存在。本文研究建立的体能主导类举重、田径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的系列结构模型可供运动员在力量实践中参照应用。 4.举重、短跨、跳跃、投掷、中长跑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各要素间的联系形式存在一定差别,表现为相关系数的大小和相关显着性的不同。所有两两关系中,只有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两种力量保持着较高的线性相关,而其它组成要素间或存在中、低度的线性相关,或存在非线性相关。 5.下肢蹬伸力量的整体能力是由最大快速力量因子、反应力量因子、力量耐力因子和综合因子共同作用而决定的,这4个因子反映着力量能力整体的绝大部分信息。 6.举重、短跨、跳跃、投掷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为最大快速力量因子,中长跑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为力量耐力因子。 7.反应力量因子在跳跃、投掷两个项目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中为次主导因子。反映出两个运动项目对反应力量的需求高于其它运动项目。 8.中长跑项目运动员起次主导作用的因子为最大快速力量因子,与反应力量因子的贡献率比较接近,说明中长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反应力量对其整体力量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2-03-01)

下肢蹬伸力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等研究方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不同运动项目及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优秀组男女运动员以及一般组男运动员存在着项目间差异,一般组女运动员蹬伸最大力量未见明显的项目间差异;不同竞技水平间,只有男子举重运动员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间,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水平未见显着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肢蹬伸力量论文参考文献

[1].周亚辉.不同力量训练手段对下肢蹬伸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

[2].郑念军.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

[3].单信海.优秀短跑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结构特性的实验研究[C].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2

[4].李卫平,郑念军.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特征分析[C].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2

[5].郑念军.论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的同元异构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2

标签:;  ;  ;  ;  ;  ;  ;  

下肢蹬伸力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