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棱褐孔菌论文_郭华,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棱褐孔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剂,静脉注射,棕榈,琥珀酸,烟酸,过氧化,挥发性。

环棱褐孔菌论文文献综述

郭华,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1](2006)在《环棱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提取法,从环棱褐孔菌中提取多糖,并测其多糖含量为23.12%。通过测定该多糖样品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离子的清除作用,证明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6年05期)

郭华,侯冬岩,回瑞华,黄丹,李铁纯[2](2005)在《环棱褐孔菌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环棱褐孔菌的挥发性物质,测得环棱褐孔菌挥发油的含量为5.06%,用GC/MS法从环棱褐孔菌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21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李学涛[3](2005)在《环棱褐孔菌静脉注射乳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环棱褐孔菌中的有效部位,在单因素考察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以棕榈酸甲酯的含量和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了环棱褐孔菌中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以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_E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了初乳的制备工艺;以所制备的乳剂的表面电位(Zeta)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了乳剂的处方组成。 乳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该乳剂稳定性良好,121℃热压灭菌30min乳剂未见破乳、分层、聚合等不稳定变化。 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环棱褐孔菌静脉注射乳剂,可以改变环棱褐孔菌提取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家兔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有明显的改变。静脉注射乳剂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符合单室模型特征,药物半衰期为9.871h,而静脉注射增溶药物后药物半衰期仅为5.351h。从家兔体内药物组织分布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乳剂对于肺组织的靶向性评价参数为17.26,说明该制剂静脉注射后具有明显的肺部靶向性。(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4-20)

李学涛,田景振,主富浩[4](2005)在《环棱褐孔菌静脉乳剂处方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环棱褐孔菌提取物静脉乳剂提供了处方设计、制备方法及处方优选,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制备出的乳剂稳定性可靠、质量符合要求。(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05年01期)

田景振,李学涛[5](2004)在《环棱褐孔菌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筛选环棱褐孔菌中棕榈酸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系统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CO2 流量 4个因素对棕榈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的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 2 0MPa ,萃取温度 6 0℃ ,CO2 流量 35kg/h ,提取时间 2 .5h。(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李凤华[6](2004)在《超临界提取环棱褐孔菌同一般提取法化学成分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棱褐孔菌[Xanthochrous nilgheriensis(Mont.)Teng]为多孔菌科褐孔菌属真菌,出自《中国的真菌》(1963年版)一书。本品采集于山东平邑,寄生于忍冬植物老干上,民间用于治疗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口腔炎症,临床疗效确切,经国际联机检索《美国化学文摘》和《生物学文摘》(1969-1997) ,有关环棱褐孔菌的研究文献为零篇。为了查明有效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环棱褐孔菌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本次实验从环棱褐孔菌中分得6个化合物,鉴定了5个,分别为二十八酸(n-octacosarloic acid,Ⅰ)、琥珀酸(Succinic acid,Ⅱ)、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Ⅲ),D-甘露醇(D-manrlitol,Ⅳ),二十酸(n-eiCOSaNOic acid,Ⅴ)。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环棱褐孔菌超临界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26个色谱峰,鉴定了25种化合物,主要为高级脂肪酸类,另外有单萜及倍半萜类等。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环棱褐孔菌中获得,Ⅰ、Ⅲ、Ⅴ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4-04-20)

王薪[7](2002)在《环棱褐孔菌水溶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棱褐孔菌[Xanthochorus nilgheriensis(Mont.)Teng]为多孔菌科褐孔菌属真菌,出自《中国的真菌》(1963年版)一书。本品采集于山东平邑,寄生于忍冬植物老干上,民间用于治疗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口腔炎症,临床疗效确切,经国际联机检索叁十年来的《美国化学文摘》和《生物学文摘》,有关环棱褐孔菌的研究文献为零篇。为查明有效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环棱褐孔菌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 本次实验从环棱褐孔菌中分到5个化合物,鉴定了4个,分别为棕榈酸(Hexadecoic acid,I)、琥珀酸(Succinic acid,Ⅱ)、烟酸(Niacin,Ⅲ)、α-D-(+)-葡萄糖(α-D-(+)-glucose,Ⅳ),另外一个化合物为乌苏烷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Ⅱ、Ⅲ、Ⅳ为首次从环棱褐孔菌中获得,Ⅲ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2-04-20)

李公义,徐大勇,时建华,王俊棠,许志安[8](2000)在《环棱褐孔菌对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棱褐孔菌是忍冬根茎部生长的真菌子实体 ,具有抗炎、抗病毒、抑菌、抑瘤等作用。我们应用环棱褐孔菌提取液为抗氧化剂 ,观察在急性铅中毒时 ,环棱褐孔菌对大鼠脑、肝、血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试验药物 :环棱褐孔菌提取液 (相(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0年12期)

环棱褐孔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环棱褐孔菌的挥发性物质,测得环棱褐孔菌挥发油的含量为5.06%,用GC/MS法从环棱褐孔菌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21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棱褐孔菌论文参考文献

[1].郭华,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环棱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

[2].郭华,侯冬岩,回瑞华,黄丹,李铁纯.环棱褐孔菌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

[3].李学涛.环棱褐孔菌静脉注射乳剂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4].李学涛,田景振,主富浩.环棱褐孔菌静脉乳剂处方筛选[J].食品与药品.2005

[5].田景振,李学涛.环棱褐孔菌提取工艺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

[6].李凤华.超临界提取环棱褐孔菌同一般提取法化学成分的比较[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7].王薪.环棱褐孔菌水溶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

[8].李公义,徐大勇,时建华,王俊棠,许志安.环棱褐孔菌对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00

论文知识图

棕搁酸甲醋的标准质谱图样品中药物的质谱图乳剂组家兔注射药物后在o.hs、h6、1h2...增溶组家兔注射药物后在o.hs、h6、1h2...冷冻—加热循环前乳剂的粒径图乳剂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图

标签:;  ;  ;  ;  ;  ;  ;  

环棱褐孔菌论文_郭华,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