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位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微位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位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位移,陶瓷,电源,在线,相移,测量,格林。

微位移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朱婷[1](2016)在《一种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基础上,针对压电陶瓷的驱动特点和要求,设计了一种驱动电源。以单片机Atmega128和高压运算放大器PA78为核心器件,以及相关电路构成电压控制型驱动电源。介绍了主要模块电路的功能和实现,并对驱动电源进行测试实验。驱动电源可输出0~300 V连续电压,分辨率可达10 m V、静态纹波<5 m V。结果表明该电源具有线性度高、稳定性好、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王建红,陆宝春,张建华,万其,黄家才[2](2014)在《压电微位移器的实验建模与复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动静态特性理想的压电微位移器控制,提出一种前馈控制和PI控制相结合的微细位移控制算法。对该压电微位移器进行迟滞特性实验测试,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迟滞特性的Preisach模型,采用比例环节作为前馈控制器,PI控制作为反馈控制环节,构成复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阶跃响应稳态误差小于0.4μm,调节时间小于2ms,能够满足精密加工要求。(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王硕[3](2014)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设计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工程的发展,微定位技术已成为科研人员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扩展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压电陶瓷材料凭借位移分辨力高、不产热、不易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微定位系统中理想的驱动元件。本论文针对数字散斑干涉测量中相移技术需要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工作:首先,在对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控制方式及其优缺点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采用电压控制型直流放大式结构作为驱动电源的设计结构;同时,论文提出了能够实现直流电压输出和交流正弦波、叁角波幅值及频率均可调的控制策略的设计目标,完成驱动电源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其次,对驱动电源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分析。硬件电路主要由微处理器及其外围工作模块、波形产生模块、D/A转换模块、稳压电源模块、线性放大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组成。硬件电路中主控芯片收到上位机指令后控制D/A转换模块得到0.3V~4.7V的模拟电压输出,线性放大后,得到-110V~110V的压电陶瓷直流驱动电压;控制波形产生模块实现幅值及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叁角波电压输出,同时微处理器读取电压采集模块的实际电压并与理想输出电压比较,以提高输出电压精度和稳定性;另外,微处理器也可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实现上述操作。完成驱动电源相应模块软件设计,包括上位机界面、微处理器初始化、虚拟USB通信响应程序、D/A控制程序、波形产生控制程序、电压信号采集程序、人机交互程序等。最后,制作完成驱动电源并为其搭建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对电源的静态特性包括线性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相关测试,并对电源纹波、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进行相关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驱动电源运行稳定,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4-04-01)

王永红,王硕,马蛟,梁恒[4](2013)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及其驱动电源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移干涉测量系统中微位移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及其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采用集成功率运算放大器配合外围器件组成直流放大式结构,能够有效解决输出电压的非线性问题,减少自激现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对研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进行了实验标定。经测试,研制的驱动电源具有驱动能力强、线性度好、重复性好等特点。干涉实验验证了研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性能的可靠性和位移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3年12期)

程继兴,刘霞[5](2012)在《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利用AT89C51单片机开关控制压电陶瓷微位移器位移的方法,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在安全的TTL电平下实现对压电陶瓷应变片的高压开关控制。该功能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耐压场效应管实现的,综合开关速率、耐压性、关断电流等方面的因素,采用的场效应管是IRF610型。作出对压电器件、场效应管的选择以及压电陶瓷应变片的单片机驱动电路的设计,并给出了该系统的控制程序。最后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驱动电压增大,输出位移量也增大,在驱动电压140~200V时,电压增大和减小2个方向测量得到的位移-电压曲线不是重合的,这表明了压电陶瓷的测量迟滞性,驱动电压在150~190V时,函数的线性度最好,两者的迟滞性误差也最小,据此我们可以选择驱动电压范围为150~190V。(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2年11期)

赵佩凤,林子贺[6](2011)在《刀具磨损补偿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特性分析与实现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所选择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电压—位移关系进行实验分析,提出了针对刀具磨损补偿系统的有效方法来消除压电陶瓷非线性、迟滞和蠕变所带来的影响.采用基于平均曲线模型的方法建立补偿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可消除蠕变影响的针对进给系统的驱动方式.阐明了适用于实际生产的刀具磨损补偿控制系统的原理,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李迎,孙亚飞[7](2011)在《基于增量PID的压电微位移器驱动控制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数字增量PID算法的压电微位移器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开发研究,提出了基于数字增量PID算法的压电微位移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利用通用计算机及数据采集板对其进行了开发,最后将该微位移控制系统用于基于压电堆驱动器的机械手手指张合运动控制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该微位移器控制系统具有实现简便、控制效果好、通用性强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各类基于压电驱动的微位移器位移控制系统中。(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王道档,杨甬英,骆永洁,刘东,卓永模[8](2010)在《基于模板匹配算法的压电微位移器位移量原位测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压电微位移器的位移量高精度测量需要,基于模板匹配算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位移量原位测量方法。利用改进型的Twyman-Green干涉系统对压电微位移器的电压——位移特性曲线进行原位测量,根据模板匹配算法实时计算干涉条纹的移动量,进而得到对应的压电微位移量,并对相关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效率以及较好的随机噪声抑制能力,其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均可达到纳米量级。该方法属于非接触式测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微位移的高精度原位自动测量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王代华,朱炜[9](2010)在《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迟滞特性建模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输出位移与驱动电压之间的迟滞曲线,通过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迟滞分量,提出了一种表征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输出位移与驱动电压之间迟滞关系的Bouc-Wen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参数辨识方法。为了验证Bouc-Wen模型及其相应的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并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Bouc-Wen模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3.78μm,最大相对误差为5.79%,表明Bouc-Wen模型及相应的参数辨识方法能较好地模拟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迟滞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0年01期)

武旭华,陈磊,仇智[10](2007)在《微位移器的在线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微位移器的在线测试方法,记录一组与微位移器位移特性相关的干涉图,截取每幅图中位置相同的一条线,建立干涉图截线法光强数学模型,然后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引入阻尼因子,通过几步快速迭代就可求出这组干涉图的相位主值,再通过相位解包就可得到微位移器的电压-相位曲线。并在本教研室研制的一台斐索干涉仪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速度慢,精度低,标定和在线测试条纹疏密状态不一致的不足,简单易实现,运算量小,迭代次数适中,实时性强,可作为干涉测试中微位移器的在线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07年06期)

微位移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动静态特性理想的压电微位移器控制,提出一种前馈控制和PI控制相结合的微细位移控制算法。对该压电微位移器进行迟滞特性实验测试,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迟滞特性的Preisach模型,采用比例环节作为前馈控制器,PI控制作为反馈控制环节,构成复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阶跃响应稳态误差小于0.4μm,调节时间小于2ms,能够满足精密加工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位移器论文参考文献

[1].朱婷.一种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研究[J].电子科技.2016

[2].王建红,陆宝春,张建华,万其,黄家才.压电微位移器的实验建模与复合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

[3].王硕.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设计及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4].王永红,王硕,马蛟,梁恒.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及其驱动电源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5].程继兴,刘霞.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驱动电路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2

[6].赵佩凤,林子贺.刀具磨损补偿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特性分析与实现方案[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

[7].李迎,孙亚飞.基于增量PID的压电微位移器驱动控制系统开发[J].测控技术.2011

[8].王道档,杨甬英,骆永洁,刘东,卓永模.基于模板匹配算法的压电微位移器位移量原位测量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10

[9].王代华,朱炜.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迟滞特性建模与实验验证[J].光学精密工程.2010

[10].武旭华,陈磊,仇智.微位移器的在线测试[J].压电与声光.2007

标签:;  ;  ;  ;  ;  ;  ;  

微位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