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从守规矩做起董昌

安全从守规矩做起董昌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61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分析工作、生活中易发、高发的安全事故原因,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从事故发生的风险值、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三个维度,引导读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积极地识别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开展工作前做到“五想五不干”,在工作、生活中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避免事故发生,切实将“安全第一”的方针执行到位。

关键词:安全;守规矩;作业条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的安全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由此可见,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安全。为了推动安全管理,要求政府部门严格执法,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员工遵章守法,按说不应该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如煤气中毒事故、交通事故、商场手扶梯事故、枯井坠落等事故屡屡发生,更别提跌倒摔伤、手指夹伤等等事故……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试着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来寻找根本原因,希望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号召大家从守规矩做起,共同筑起“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

提起安全,每个人可能都不陌生,法律、法规、规则、规范也知道不少,甚至小孩子也能够滔滔不绝讲出很多道理,但事故依然时有发生。1931年有一位安全科学家叫海因里希,他分析的结果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安全事故。著名的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美国安全理事会NSC得到了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结论。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宣教〔2016〕42号)指出“全社会的安全素质虽然明显提升,但安全发展观念和安全红线意识树立得还不够牢,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总体偏低,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酿成的事故占事故总量90%左右。”由此可见,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密切相关,而不安全的行为往往源于不遵守规矩,忽视存在的风险。看来事故频发原因找到了,那就是“不守规矩”!为什么那么多血的教训历历在目,仍然有很多人重蹈覆辙呢?给大家介绍一种风险分析方法,即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或能从中找到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从而减少或消除事故,保障生命健康安全。

风险值计算公式D=LEC。其中D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C代表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为直观量化风险值,赋予L、E、C相应的数值。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分值(L)分为a)完全会被预料到;b)相当可能;c)不经常,但可能;d)完全意外,极少可能;e)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f)极不可能;g)实际上不可能7类,分别赋值为10、6、3、1、0.5、0.2、0.1;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分值(E)分为a)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b)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c)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d)每月暴露一次;e)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f)非常罕见地暴露6类,分别赋值为10、6、3、2、1、0.5;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分值(C)分为a)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特别重大财产损失;b)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c)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d)严重,人员重伤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e)重大,人员轻伤或造成较小的经济损失;f)引人注目,需要救护6类,分别赋值为100、40、15、7、3、1。

风险值与可能性、暴露频次和产生后果成正比,可能性越大、暴露频次越高、产生后果越严重,风险值就越高。举个例子,商场的手扶梯,人乘坐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不高,分值为3;若每周去一次商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分值为3;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分值为7。那么风险值就是3×3×7=63。再如每月一次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L、E、C值分别是10、2、40,相应风险值就是10×2×40=800。风险值在70以下,属于一般危险,需要注意;风险值在70~160之间,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风险值在160~320之间,属于高度危险,应立即整改,风险值超过320,属于极度危险,应该禁止。因此,在商场乘坐手扶梯应注意安全,扶好扶手;酒后驾驶,应该禁止。

逛商场时,时不时会发现很多朋友未扶好扶手,甚至有些朋友在低头看手机,这些不规矩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身体倾斜翻滚摔伤等。这种现象的产生或许是因为这些朋友认为别人都不扶、或者人不可能摔倒、或者觉得后果没那么严重,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后就觉得不扶扶手没事,理所当然。其实不然,根据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从手扶梯上滚下、有小朋友的手指被夹住等等。

再说酒后驾驶。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想必大家都知道,酒后驾驶的后果极其严重,交通规则对酒后驾驶的处罚非常重。酒后驾驶经过交管部门长期严查严打下,虽有好转但仍屡禁不止。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是老手了,喝一点没问题,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侥幸认为交警抓不住,不要紧;或认为从来没有酒后驾驶,就这一次没有事等。其实对于这种严格禁止的行为,有很多好的措施可以预防,比如打的、叫个代驾、请朋友接送等等,如此一来酒驾的可能性L就是0,何乐而不为呢?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署名文章《大力推进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指出: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借鉴“醉驾入刑”的法治思路,研究修改刑法有关条款,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列入刑法调整范围,提高涉事企业和人员的违法成本。这项措施提高了安全违法行为后果的严重性,给人们敲响警钟,体现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理念。在推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规要求持续完善,规矩越来越细。作为一名普通人,在安全方面,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若能处处遵章守法,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守规矩,如开车主动系安全带、喝酒不开车、上下楼梯扶好扶手、加油站不接打手机、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等,按规矩办事,安全方能得到保证。

“三思而后行”,养成做事情前先思考的习惯,想想要做的事情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暴露的频次、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用心里的尺子量一量值不值得冒风险,多为家人、为周围的人、为自己想一想。扶一下扶手,顺手的事,累不着,但却能把造成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大大降低,何乐而不为?所以说,安全从守规矩开始。

参考文献

[1]《安全风险分析方法》,良好作业实践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2001.

标签:;  ;  ;  

安全从守规矩做起董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