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论文和设计-王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包括钢管,钢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且底板的正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且转动把手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转动杆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板,从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该便于连接的钢管束通过转动转动把手,使从动板移动,从而带动滑块滑动,使连杆一侧的堵头移动和固定块卡接,从而完成钢管束的连接,实现了快速拼接钢管束,节约了原材用料,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工期,减轻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包括钢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且钢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且底板(3)的正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6),且转动把手(6)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7),所述转动杆(5)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凹槽(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8),所述推动杆(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板(9),所述从动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且连杆(11)的表面贯穿底板(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连杆(1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堵头(12);所述顶板(2)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卡块(7)相适配的卡扣(13),且顶板(2)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筒(14),所述顶板(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所述顶板(2)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限位槽(15)之间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6),所述第二凹槽(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包括钢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且钢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且底板(3)的正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6),且转动把手(6)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7),所述转动杆(5)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凹槽(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8),所述推动杆(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板(9),所述从动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且连杆(11)的表面贯穿底板(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连杆(1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堵头(12);

所述顶板(2)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卡块(7)相适配的卡扣(13),且顶板(2)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筒(14),所述顶板(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所述顶板(2)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限位槽(15)之间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6),所述第二凹槽(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且伸缩杆(19)远离固定板(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0),所述伸缩杆(19)的表面且位于挡板(20)与固定板(18)之间套接有伸缩弹簧(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且底板(3)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筒(23),所述第二螺纹套筒(2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24),且螺杆(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4)的底部设置有与滑块(10)相适配的滑槽(26),所述转动把手(6)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的一侧开设有通道口(28),且位于中间的钢管(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道口(2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

背景技术

钢管束结合结构体系具有标准化,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可提高住宅建筑工业化水平,符合国家建筑产业化政策;制作简单,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建筑适应性好,可增加有效建筑使用面积;降低建筑模版用量,有利于节能环保,降低建筑人工成本。

现有的钢管束尺寸一定,若实际安装钢管束的地方小于钢管束的长度,则需切割,剩下的长度较小的钢管束不能很好的被再次利用,容易浪费原材料,若实际安装钢管束的地方大于钢管束的长度,则需厂家重新生产或拼接钢管束,但是,现有的拼接技术不能够简单,快速拼接,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延长了工期的完成时间,增大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解决了简单快速的拼接钢管束,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工期,减轻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包括钢管,所述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且钢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且底板的正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且转动把手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且连杆的表面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连杆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堵头;

所述顶板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扣,且顶板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筒,所述顶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顶板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限位槽之间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伸缩杆的表面且位于挡板与固定板之间套接有伸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底板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二螺纹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转动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钢管的一侧开设有通道口,且位于中间的钢管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道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连接的钢管束,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推动杆转动,使从动板移动,从而带动滑块在滑槽上滑动,使连杆一侧的堵头移动和固定块卡接,从而完成钢管束的连接,简单的结构解决了快速拼接钢管束的难题,使得较短的钢管束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节约了原材用料,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工期,减轻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

(2)、该便于连接的钢管束,通过转动转动板使螺杆与第一、第二螺纹套筒能够紧固的螺纹连接在一起,使得操作者能够快速有效的将钢管束连接在一起,大大的节约了时间以及工人的工作量,加快了工作进度,缩短了工期。

(3)、该便于连接的钢管束,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有效配合使得钢管束的连接更精确,同时降低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完成快速连接钢管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底板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钢管、2-顶板、3-底板、4-第一凹槽、5-转动杆、6-转动把手、7-卡块、8-推动杆、9-从动板、10-滑块、11-连杆、12-堵头、13-卡扣、14-第一螺纹套筒、15-限位槽、16-第二凹槽、17-固定块、18-固定板、19-伸缩杆、20-挡板、21-伸缩弹簧、22-限位块、23-第二螺纹套筒、24-螺杆、25-转动板、26-滑槽、27-防滑纹、28-通道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包括钢管1,钢管1的一侧开设有通道口28,且位于中间的钢管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道口28,通道口28将钢管1进行连通,使得混泥土能够在钢管内进行流通,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同时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量,钢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且钢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顶板2和底板3的中心均设置有与钢板1相适配的孔洞,底板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足够大,且第一凹槽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且伸缩杆19远离固定板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0,伸缩杆19的表面且位于挡板20与固定板18之间套接有伸缩弹簧21,伸缩弹簧21平常为不受力状态,底板3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筒23,第二螺纹套筒2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24,且螺杆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25,转动板25为圆形且顶部有凹槽,可用起子进行扭动,底板3的正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5,转动杆5贯穿底板3,底板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可以很好的起到限位的作用,节省了操作者使用时对准位置的时间,转动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6,转动把手6为曲线型,符合人工美学,使得操作者的使用更加方便,转动把手6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27,且转动把手6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7,转动杆5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凹槽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8,推动杆8做四分之一的圆周运动,且推动杆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板9,从动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0,第一凹槽4的底部设置有与滑块10相适配的滑槽26,滑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1,且连杆11的表面贯穿底板3并延伸至外部,底板3的底部设置有与连杆11相适配的孔洞,连杆1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堵头12,顶板2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卡块7相适配的卡扣13,且顶板2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筒14,第一螺纹套筒14的位置与第二螺纹套筒23相同,且第一螺纹套筒14的大小与螺杆24相适配,顶板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顶板2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限位槽15之间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与连杆相适配,第二凹槽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与堵头12相适配。

工作时,操作者需用手将钢板1拼接成钢管束并与底板3和顶板2固定,然后将两个钢管束依据限位块22与限位槽15的位置进行插接,之后用工具或手动扭动转动板25,使得螺杆24拧入第一螺纹套筒14和第二螺纹套筒23内,再下压转动转动把手6,此时转动杆5会同时转动,并带动推动杆8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从而推动从动板9,从动板9会挤压挡板20并带动滑块10在滑槽26内滑动,滑块10会带动连杆11运动,从而使堵头12到达固定块17的下方,并与固定块17形成卡接,此时转动把手6底部的卡块7会与卡扣13形成卡接,再一次保障连接的稳定性,若不慎接错钢管束,这只需上提转动把手6,使得推动杆8回位,此时伸缩杆19表面的伸缩弹簧21会因弹簧力的作用推动挡板20,并使伸缩杆伸19长,从而推动从动板9回位,再通过滑块10和连杆11的运动带动堵头12回位,之后再通过工具或人为的扭动转动板25使螺杆24离开第一螺纹套筒14和第二螺纹套筒23,最终完成分离动作,之后再对其他钢管束进行连接操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3167.1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477646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23P 19/02

专利分类号:B23P19/02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安徽中环智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中环智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大道南,翡翠路西中环城C地块5#楼1层大堂内

发明人:王君;李宝山;王建林;方德海

第一发明人:王君

当前权利人:安徽中环智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束论文和设计-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