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静:中国企业的未来:放弃人口红利,抓住“人才红利”!论文

庄文静:中国企业的未来:放弃人口红利,抓住“人才红利”!论文

图 IC photo

中国“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移大势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大历史、大机遇

“预计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FESCO)董事、总经理郝杰,在第五届“人才经济论坛”上接受《中外管理》采访时表示。

那么,面对中国人口结构巨变、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巨大挑战,中国企业该怎样转型才拥有未来?

1)堤:1∶250 000比例尺图上1 cm(实地2 500 m)且比高3 m以上的堤一般应表示[2];

“虽然人口红利消失了,但人才红利到来了。”郝杰对此信心十足地判断。郝杰强调企业发掘“人才红利”要特别注意的两点:首先,企业要关注人才的质量,而非数量。并且要立足于“人才存量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是提升企业现有人才的价值和效率;其次,组织内多代际员工并存,“多元化管理”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这些都是对组织的巨大挑战。那么,更具体的,企业如何把握“人才红利”,应对多代际、多元化之下的员工管理问题呢?

人才富矿要“两头挖”

人才红利是个富矿,但这个矿怎么挖?

在郝杰看来,目前即使是外资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3.3 由于焊死的挡板以上层挡板居多,导致上层大部分挡板不能调整,因此在调整时首先将上层可调挡板调整至45°,然后通过下层挡板的调整实现对煤粉细度的调节。试验期间当下层分离器挡板开度在30°、40°与50°时,煤粉细度均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有:

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肿瘤,卵巢癌较宫颈癌发病率低,但病死率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隐匿性有关,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宫颈癌在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3,在发展中国家女性中,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发达国家,多发病于中年妇女[31]。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由于饮食结构较过去发生很大变化,代谢性疾病的增加,子宫内膜癌也出现了发病率升高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32]。由于染料木黄酮有雌激素作用,所以被用于研究治疗与激素依赖性器官相关肿瘤。

郝杰认为:挖掘“存量人才”的机遇,主要针对“银发”劳动力。如文章开头所述,几年之后我国就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虽然60周岁在政策上是界定老年人口的标尺,但是,其实很60岁的人正当年,无论从管理经验、社会地位、财富积累,还是从精力和心智的状态看,相当大一部分都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典型如:褚时建、柳传志、任正非等企业家,都是在六七十岁走上了人生巅峰。而这个阶段的人一旦决定做事,更多在追求经济利益之外的价值。比如:个人价值的实现、服务社会等精神追求。这是企业必须考虑开发的人才金矿。

“如何为银发劳动力提供更多用工形式,在企业中找到位置、机会,也是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在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商业机会。”郝杰坦陈。

李吉林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领域提出 “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理念。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儿童钢琴的学习也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旨的。所以,情境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移用于儿童钢琴教学中。

再看“增量人才”怎样发掘。

先看“存量人才”怎样激活。

从增量角度来看,老一代人退休,新一代人接班的规模相当大。“像今年就新增800多万名毕业生。而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历偏高、能力偏低、薪水要得多、干活干得少。这些年轻人应试能力强,真正的实践能力有限,这就使企业演变成了一个大的Training School(培训学校)。”郝杰对《中外管理》就“增量人才”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说道:“往往企业招到优秀毕业生,一两年培训好后,他就跳槽了!这都是企业面临的挑战。”

如今,外企在与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抢人大战”中,已经不具优势。过去,中国人才是以进入“世界500强”为荣,现在则是“BAT们”更受青睐。以往,外资企业很看重外语能力,而现在,能“本地化”即可。因此,无论内外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都进入了“关注质量”的阶段。

即使是北京,也面对人才增量难题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企业其实依然需要大量高端的、有一定管理经验、有一定全球影响力、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外籍高端管理人才加入,这是对外籍“高端人才”的需求。

具体而言,北京能怎样给“增量外籍人才”创造条件?郝杰认为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高端,一个是专业。”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的外籍人口有27.5万人,真正在北京就业的是14.5万人,还有9万多留学生,以及几万名外籍旅游者。“而对一个国际化都市来说,国际人口需要占到常住人口的5%-10%,也就是北京现有2300万人口,至少得有一两百万的外籍人口,才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

那么,巨大增量的外籍人才,从哪儿来?北京在硬件上日新月异,但在‘软件’上,有没有吸引国际化人才加入的能力?其实还很少。“要靠事业来吸引,如果没有外籍人士的就业平台,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来。”郝杰认为。

但郝杰不这么认为。

看起来,如何发掘“增量人才”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二三四线城市,不是一线城市的难点。

在“专业”层面,北京要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无一离不开外籍高精尖人才。如何像硅谷一样吸引来全球的专业人才?这是北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外资企业的人才需求之变

“一方面是把存量人才激活,另一方面是挖掘人才增量。”郝杰勾勒了一个人才红利开发图景。

比如:曾经热衷招“管培生”的外企,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也明显下滑。因为,外企发现:花了一两年培养的优秀人才,经常转眼就被“BAT们”高薪挖走了。因此,不少外企也把人才需求的重点,转为有一定工作经验、具备管理经验或某些专业技术水平的成熟稳定的人才上了。

那么,怎么实现新生代员工从实习到就业——这段“前入职”阶段的能力转化?如何让他们在职场中发挥对应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职场道德观、价值观?包括确立自己的职场定位?这些都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重新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角度看,这也必然是一个可以深度挖掘的人才服务市场空间。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也成为众多企业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既是威胁同时也是机会,关键是企业能否有效把握机会,或者把威胁转化为机会。而企业制订战略的重点在于改变企业内部因素,适应企业外部环境,而不是企图改变企业外部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实性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决策。

“人才红利”也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当前,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急剧升级,一些企业启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裁员。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郝杰透露:2019年中国企业整体的招聘和就业形势,反而是“稳中有增”。就在今年5月,FESCO 获得的中国人才需求的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已经较2018年同比增长了20%。这个数据,从某个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在郝杰看来,尽管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在‘关停并转’,但它们多是中低端制造企业,这是代表着人口红利消失的现象。

基于聚合物敏感膜的电位传感器往往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对于生物分子的检测很难在传统聚合物选择性膜上实现,于是众多研究者将目光转移到了具有选择性结合序列的适配体和有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上。

笔者以蓝墨云班课为网络教学平台,将手机作为课上课下必备工具,对《数据结构》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而中国“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移大势,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大历史和大机遇!管理

南宁民歌节是“政府主导、助推文化”的成功模式。南宁民歌节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民歌文化艺术节庆活动,是广西文化产业招牌产品。它不仅是一个向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广西民歌魅力的重要平台,还把歌圩文化成功的从乡间田畔嫁接到了城市文化中,让民族元素得到了国际表达,为传统民俗文化创造了新文化公共空间。仅2009年民歌节,就为南宁的经济发展吸引了近430亿人民币的商业投资。

责任编辑:李靖

标签:;  ;  ;  ;  ;  ;  

庄文静:中国企业的未来:放弃人口红利,抓住“人才红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