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表的一些“不规则”

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表的一些“不规则”

一、在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系的某些“不规则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馨月[1](2021)在《SOLO分类理论分析化学高考试题及教学启示》文中研究指明

展鹏,刘新泳[2](2020)在《药学专业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元素化学是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多,规律性不强,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元素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究。

宋婷[3](2014)在《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化学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网络中的节点,化学概念掌握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学习效果的好坏。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共有或者相衔接的概念,但是,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化学概念的学习要求更高,更强调应用,显现出劣构特点,属于高级学习的范畴。经考察,由于学生在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三重表征(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符号层面)之间转换存在困难等原因,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并不理想,需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认知灵活理论是斯皮罗等人针对结构不良和复杂问题的本质特征提出的理论,是高级学习的指导理论,以发展学生的认知弹性为目的,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认知弹性、高级学习、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概念的多元表征、案例与主题进行十字交叉设计是其基本原理,认知弹性超文本和随机通达教学是将认知灵活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媒介和方法。综上,认知灵活理论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本文以查阅文献、阅读书籍、课堂观察等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提出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案例,并请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与不足,本文旨在为教师突破高中化学概念教学难点提供参考。全文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引言。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第二部分:认知灵活理论综述和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①对认知灵活理论的理论渊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实施媒介——认知弹性超文本、实施方法——随机通达教学进行概述。②对化学概念的界定和分类、地位特点分析,国内文献综述和国外相关理论综述。第三部分:①通过对两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得出认知灵活理论所强调的要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②认知灵活理论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通过对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得出认知灵活理论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有其必要性;通过对认知灵活理论和高中化学概念进行分析,发现:高中化学概念多显现出劣构特征,适合采用高级学习的方式,应以发展学生认知弹性为教学目标,因此,认知灵活理论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具有可行性。③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提出了认知灵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包括确定高级学习目标、对概念进行多元表征、选择适合的案例和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知识间联系;提出策略指导下的教学环节设计包括主题选择、情境创设、主题探索、案例分析、知识迁移、总结评价等六个环节。④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案例设计。以关键概念“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主题之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实质”为例,进行认知灵活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案例具有以案例为主线、注重知识多元表征、以发展学生认知弹性为目的等特点。将教学案例与一线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讨论,对高中教师进行访谈,请他们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总结优点、改进不足。根据改进建议,完善教学设计,投入使用,请学生评价,得出结论。第四部分:以化学必修1为例,对主要的化学概念进行了多元要素的分析,并开发了适合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能够还原化学概念、使其具体化的概念载体——概念案例。第五部分:研究结果和反思。总结研究成果,反思研究的不足,思考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李淑军[4](2012)在《在教学中哲学思想的渗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哲学作为研究整个世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哲学思想,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教学内容,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有效提高综合素养。

杨华[5](2010)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文中指出概述了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引入化学史的意义及化学史的教育功能,藉此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一条途径。

张文广[6](2009)在《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化学学科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物质的性构相依思想是最重要的思想。本文以物质“性构相依”思想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1.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性构相依思想的含义及哲学内涵,解析了“性构相依”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2.论文选取原子、分子和宏观物质三个层次物质中的典型结构因子,从化学哲学层面探讨这些结构因子对物质性质广泛影响的方面及其机理,这构成了研究内容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元素的Z*/r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离域π键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由此说明物质“性构相依”的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3.论文选取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大、中学化学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性构相依”思想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其线索包括从微观结构出发预测物质的宏观性质、对物质的宏观性质进行微观结构解析,以及“性构相依”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等,揭示了“性构相依”思想是化学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4.论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重点探索了“性构相依”思想的教育教学实验活动,对教育、教学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对“性构相依”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策略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重点探索了教学实践对学生掌握化学学科思想、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积极作用;证实了物质“性构相依”思想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其重要的教学价值。

朱波[7](2007)在《在高职高专中应用注意规律分时段进行普通化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普通化学教学中,教师大多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调,在50分钟一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浮躁,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其素质与大学本科学生有很大的差距,反应在课堂教学上,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亟待改进,黑板+粉笔+讲稿的教学手段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够形象生动、内容不够丰富,客观上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信息量偏少,上课效率较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自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在50分钟的教学中增加效率,提高质量,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应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和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的普通化学教学中,采用分时段教学,即将50分钟的课分为5个时段进行教学,复习上次课的内容5分钟,讲课20分钟,轻松5分钟(讲名人轶事或听轻音乐),再上课15分钟,最后5分钟的归纳总结。通过实践,在普通化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钟以俊[8](2003)在《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文中认为本文以现代美学原理,尤其是审美哲学和技术美学的思想为理论依据,在美学与教育学相统一的视野上对学校教育活动展开思考。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简要分析了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及研究的主要意义。 第二部分:对学校教育的美学推论。该部分从分析审美活动对于完整人格的建构作用以及审美化正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入手,指出美学思想带给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启迪就在于:学校教育应把通过丰富多样的美的陶冶,给人的心灵及其外在表现以本质的定性作为培养人的根本要义。为此,学校教育就需要以一种审美精神加以全方位的“美化”,即:通过认识和遵循“美的规律”,确立起具有不同层次的审美性的教育行为和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审美追求,使学校教育活动在求真和向善的基础上达到审美的境界,使审美化成为一种广义的学校教育形式,在学校教育中建构新的人文——审美精神。本部分还具体描述了审美化教育的构成形式以及学校审美场的存在,初步揭示了教育美的本质及其基本特性,对学校教育中的种种反审美现象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第三部分:美学视野中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该部分提出在学校教育中,只有确立起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以及两者的统一这一基本准则,教育审美的育人价值才会不断地显示出来。文章论述了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以及学校教育中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内容,重点阐明了学习美感的形成是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的内在心理条件、情感教育是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实现的中介、艺术教育为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奠定丰富的美感基础、美的教育形式是实现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的重要辅助条件等多方面的实施策略。其中,还对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艺术教育的本质、科学美的教育意义以及爱情教育等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第四部分:审美化教育过程的基本特征。该部分把审美化的教育过程界定为是指教育者遵循美的法则为人的个性、完整性、历史性而努力,致力于人性的生成、扩展和人性境界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其具体内涵包括:(l)尽显人的本质特征的自由品格;(2)展示人的生命活力的创造性:(3)建立在交往与对话基础上的教与学的和谐;(4)融知情意为一体的生动体验。文章提出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注入游戏精神,以教和学的创造性来奠定审美化教育过程的基石,并把对话设定为教育过程中美的交往的核心,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可以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体验和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丰富教育过程的审美内涵, 第五部分: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的审美化建设是当代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它具有覆盖和跨越其他诸文化要素的性质,是凝聚一般文化内涵的审美层面。该部分旨在以文化学、美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从审美启迪出发,运用物质和精神的力量来建构学校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通过建立和谐的学校组织结构与广泛寻求学校管理形式中的美的因素,促进学校教育在本质上的优化,为广大师生身心的平衡和解放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文章具体探讨了学校形象设计的审美性原则以及学校物质景观与精神景观的审美设计,并从技术美学的层面具体分析了实现教学环境审美化与形成美的教师形象的多方面条件。

刘春华[9](2001)在《在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系的某些“不规则性”》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四个方面较详细地讨论了元素周期系存在的“不规则性”或“反常”现象 ,并给出了某些理论解释 ,对中学教师教授元素周期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在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系的某些“不规则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系的某些“不规则性”(论文提纲范文)

(2)药学专业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注重基本原理、强化知识的基础性
2 进行专题总结、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3 密切联系学科前沿、体现药学专业特色
4 通过科研转化教学,体现基础知识的学术性
5 密切联系生活,体现课堂知识的实用性
6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性
7 总结与展望

(3)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认知灵活理论的知识观与学生观符合新课程理念
        1.1.2 认知灵活理论的学习观符合化学新教材编写理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2.1 认知灵活理论综述
        2.1.1 理论渊源
        2.1.2 基本概念
        2.1.3 基本原理
        2.1.4 认知弹性超文本
        2.1.5 随机通达教学
    2.2 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
        2.2.1 化学概念教学综述
        2.2.2 国内化学概念研究综述
        2.2.3 国外概念形成理论综述
3. 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教学策略提出
    3.1 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课堂观察
        3.1.1 课堂观察情况记录及结果分析(一)
        3.1.2 课堂观察情况记录及结果分析(二)
        3.1.3 认知灵活理论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3.2 认知灵活理论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可行性
        3.2.1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之知识类型——劣构领域知识
        3.2.2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之学习方式——高级学习方式
        3.2.3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之教学目标——发展认知弹性
    3.3 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3.3.1 教学策略的界定
        3.3.2 认知灵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3.3.3 基于教学策略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环节设计
    3.4 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3.4.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实质”的教学流程图
        3.4.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实质”的教学案例
        3.4.3 教学案例设计特色
        3.4.4 效果评价
4. 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概念多元案例开发
    4.1 化学必修1教材中重要概念的选择
    4.2 化学必修1教材中重要概念的分析及案例开发
        4.2.1 《从实验到化学》中重要概念的分析及案例开发
        4.2.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重要概念的分析及案例开发
        4.2.3 《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重要概念的分析及案例开发
        4.2.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重要概念的分析及案例开发
5. 研究成果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4)在教学中哲学思想的渗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宏观渗透:用哲学思想指导确立教学方法, 促进学科发展, 重构教学评价
    1. 应用普通联系观建立了联系教学法, 创建了边缘学科, 创设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2. 应用发展观建立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规划教师个体发展, 形成发展性教学评价
二、微观渗透:阐明知识蕴涵的哲学思想, 丰富知识点的内涵, 拓宽知识点的外延
    1. 两个重要数学极限的哲学思想
    2.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哲学意义

(6)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部分 问题的提出
    1.1 选题的缘由
    1.2 "性构相依"思想的含义
    1.3 "性构相依"思想的哲学内涵
    1.4 相关研究的文献概述
    1.5 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6 本研究的意义
第2部分 研究内容(Ⅰ)"性构相依"思想的理论研究
    2.1 原子层次上的结构与物质性质相依关系的分析阐释
    2.2 分子层次上的结构与物质性质相依关系的分析阐释
    2.3 宏观物质层次上的分子间力与物质性质相依关系的分析阐释
    2.4 研究结论
第3部分 研究内容(Ⅱ)"性构相依"思想的教材研究
    3.1 从物质的结构出发预测物质的性质
    3.2 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结构解析
    3.3 "性构相依"思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4 研究结论
第4部分 研究内容(Ⅲ)"性构相依"思想的教学研究
    4.1 研究基础
    4.2 研究方案
    4.3 教学干预研究
    4.4 教学成效研究
    4.5 研究结论
第5部分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讨论
    5.3 反思
附录
    附录1 深刻领会性构相依的学科思想,活学活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附录2 分子轨道理论能够说明O_2~+比O_2更稳定吗
    附录3 影响酸强度的结构因子探讨
    附录4 物质"性构相依"思想教育成效测评卷
    附录5 《无机化学》学业前测卷
    附录6 《无机化学》学业后测卷
    附录7 作者读博期间所发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7)在高职高专中应用注意规律分时段进行普通化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意义
3.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普通化学教学特点
    3.2 课堂教学疲劳产生的心理学基础
    3.3 注意规律
        3.3.1 什么是注意
        3.3.2 注意的分类
        3.3.3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3.3.4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3.4 滨浩斯的遗忘规律
        3.4.1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3.4.2 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3.5 应用注意规律和艾滨浩斯遗忘规律提高普通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3.6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普通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4.研究方法和内容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内容
5.研究结果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 分时段教学示范教案
附件2 研究前测试试卷
附件3 研究结束测试试卷
致谢

(8)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对教育美学的基本认识
        (一) 教育美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 美学的价值追求与教育美学的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基本取向与意义
        (一) 研究的基本取向与核心内容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对学校教育的美学推论
    一、 美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及其对塑造完整人格的启迪
        (一) 审美与完整人格塑造的不解之缘
        (二) 学校教育对培养完整人格的追求
    二、 审美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及其对学校教育走向的影响
        (一) 审美化正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
        (二) 学校教育需要以一种审美精神加以全方位的“美化”
    三、 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关于教育的审美推论与实践
    四、 审美化教育与学校审美场
        (一) 审美化教育
        (二) 学校审美场与审美心理场
    五、 教育美
        (一) 对美的本质的基本认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
        (二) 教育美的本质
        (三) 教育美的特性
        (四) 对学校教育中反审美现象的揭示
第二章 美学视野中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
    一、 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的哲学认识论基础
        (一) 审美活动启迪和推动认知活动
        (二) 审美活动促进和引导评价活动
    二、 学校教育中的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
        (一) 以美启真
        (二) 以美扬善
        (三) 学习美感的形成是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的内在心理条件
    三、 情感教育是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实现的中介
    四、 艺术教育为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奠定丰富的美感基础
        (一) 艺术的价值在于使精神世界的真善美融为一体
        (二) 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揭示了艺术对于科学认知的巨大意义
        (三) 用充分的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美感资源
    五、 科学美是以美启真的直接驱动力
        (一) 科学美与科学的审美创造
        (二) 引导学生通过对科学美的感受形成科学美感
    六、 美的教育形式是实现以美启真和以美扬善的重要辅助条件
        (一) 形式美
        (二)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 审美化教育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 尽显人的本质特征的自由品格
        (一) 自由实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二) 自由是审美化教育过程的尺度之一
        (三) 教育过程中游戏精神的注入
    二、 展示人的生命活力的创造性
        (一) 创造是美的
        (二) 创造性奠定审美化教育过程的基石
    三、 建立在交往与对话基础上的教与学的和谐
        (一)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及其美学意义
        (二) 对话是教育过程中美的交往的核心
    四、 融知、情、意于一体的生动的体验
        (一) 审美是以体验为前提的活动
        (二) 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可以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体验
        (三) 体验与面向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策略
        (四) 体验与意会知识的获得
    五、 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育过程的审美内涵
        (一) 信息技术使交往和对话获得了更加愉悦的形式
        (二) 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更加自由的、更富有创造性的体验世界的方式
        (三)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过程审美化的排斥不可忽略
第四章 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
    一、 学校文化及其审美化建设
    二、 学校形象的美学设计
        (一) 学校形象设计的审美性原则
        (二) 学校物质景观的审美设计
        (三) 学校精神景观的审美设计
        (四) 教学环境的审美化
        (五) 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审美化的思考
    三、 学校管理中的审美精神
    四、 教师的美的形象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 美的教师形象的构成条件
        (二) 教师的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在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系的某些“不规则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元素周期表的不规则性
    1.1 各周期的差异
    1.2 主族和副族的差异
    1.3 原子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
2 第二周期元素的不规则性
3 P区元素的不规则性——惰性电子对效应
4 氢在周期表位置的特殊性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系的某些“不规则性”(论文参考文献)

  • [1]SOLO分类理论分析化学高考试题及教学启示[D]. 张馨月. 辽宁师范大学, 2021
  • [2]药学专业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 展鹏,刘新泳. 大学化学, 2020(02)
  • [3]基于认知灵活理论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 宋婷. 西南大学, 2014(09)
  • [4]在教学中哲学思想的渗透探讨[J]. 李淑军. 成才之路, 2012(18)
  • [5]无机化学课程中化学史的教育功能[A]. 杨华. 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6]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D]. 张文广.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7]在高职高专中应用注意规律分时段进行普通化学教学研究[D]. 朱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07(S1)
  • [8]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 钟以俊. 东北师范大学, 2003(02)
  • [9]在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系的某些“不规则性”[J]. 刘春华.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

标签:;  ;  ;  ;  ;  

教学中应注意元素周期表的一些“不规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