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移反应论文_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转移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光催化,酪氨酸,理论,苯醌,自由基,质体。

电子转移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1](2019)在《“泵浦-探测”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被发现存在于众多化学和生物过程中。PCET途径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介导长程电子传递。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转化存储过程,其光反应发生于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包括捕获太阳光、光电转化和质子传递等过程。其中光系统II利用太阳光将水氧化分解产生氧气和质子,同时产生高能电子并还原质体醌。近年来,光系统II的晶体结构已经获得高分辨的解析:除了捕光蛋白复合体外,光系统II单体包含20个蛋白亚基,分子量达到350 k Da。光系统II属于膜蛋白酶,能够动态地表征其生理过程对应的结构变化的技术手段很少,至今对光系统II的电子传递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近年来,作者等人率先研制发展了"泵浦-探测"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如图1所示)应用于光系统酶的研究[1,2]。最近,作者等运用该技术针对蓝细菌光系统II的研究探测到电子传递链中酪氨酸自由基、质体醌自由基的分子振动光谱,发现质体醌QA发生PCET反应。该PCET反应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质体醌的氧化还原电势,另一方面形成了电子直接从质体醌跃迁回P680的途径,避免了单重态氧的形成,起到了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该技术手段对生物样品表征测试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琪其格,杨春帆,夏烨,刘坤辉,苏红梅[2](2019)在《4-硫代尿嘧啶与色氨酸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光活化核苷酸引发的共价交联是研究其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对其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并调控交联的位点及氨基酸,因此探测关键的中间体来揭示机理很有必要.本工作选择光活化核苷酸4-硫代尿嘧啶(4-TU)和色氨酸(TrpH)为模型体系,通过激光闪光光解技术探测瞬态中间体并由此揭示机理.实验发现4-TU叁重态与TrpH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瞬态吸收光谱上观察到4-TU~(·-)及TrpH~(·+),以及TrpH~(·+)脱质子生成的Trp~·.通过测量4-TU叁重态衰减动力学得到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88×109L·mol~(-1)·s~(-1),并研究了pH值对反应的影响.电子转移驱动力ΔG为-0.15eV,是能量有利的过程.结果表明电子转移反应是光致共价交联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反应,引发了后续的质子转移及自由基交联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斌林[3](2019)在《基于单电子转移的碳碳键断裂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碳键作为一种惰性化学键,是构成有机化合物基本骨架的核心部分。碳碳键的断裂和重组是原油精炼工业中的关键技术。此外,温和条件下的碳碳键选择性断裂也是精细化工生产以及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具有挑战的研究课题。叁元环和四元环具有张力的小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学工作者进行碳碳键断裂反应研究的重要反应底物。这主要得益于张力环的张力能量可以补充惰性碳碳键在发生断裂时所需的能量差。随着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及反应体系的多样性发展,铑、钯、钌等过渡金属催化的选择性碳碳键断裂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近几年,自由基驱动的碳碳键断裂反应研究是有机化学方法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这类反应主要以自由基引发的自由基迁移碳碳键断裂和自由基引发的β-碳断裂为主。我们一直致力于惰性键的断裂以及官能团化反应研究,其中碳碳键断裂反应研究也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文献调研和实验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单电子转移的选择性碳碳键断裂反应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铜催化环丁酮肟酯与烯烃发生分子间类Heck类型反应研究;光催化和铜催化引发环酮肟酯碳碳键断裂重组反应研究;光催化环酮肟酯选择性碳碳键断裂的氧化反应研究:第一部分: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碳键断裂官能团化反应在复杂有机分子的合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分子中不同碳碳键之间的活化能垒相差无几,所以如何选择性地实现碳碳键断裂十分具有挑战。环丁酮及其衍生物是十分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天然产物的合成中。我们开发了一种铜催化环丁酮肟酯与烯烃发生分子间Heck类型反应生成端氰类化合物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实验条件温和体系简单,不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配体、氧化剂、碱以及高毒性的氰盐类化合物。该反应体系可以兼容各种各样的环丁酮以及烯烃化合物。此外除了铜催化的反应体系,我们还开发了一种光催化的反应体系实现相同的反应转化。第二部分:酮肟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化学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经典有机人名反应Beckmann重排就是基于酮肟在酸的条件下发生重排反应生成酰胺或者内酰胺类化合物。如果酮肟的羰基邻位碳为季碳,在酸性条件下则会发生Beckmann断裂生成相应的烯基端氰类化合物。此外Neber重排反应也是围绕酮肟衍生物发生相应重排转化生成α-氨基酮类化合物的经典有机反应。所以开发有关酮肟衍生物转化的反应是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的。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单电子转移驱动碳碳键断裂重组生成端氰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同于其它有关酮肟的重排反应需要强酸或强碱的反应体系,该反应在光催化或铜催化的温和反应条件下可以进行转化高效地生成各种各样的不同链长的含有各种取代基的端基氰酯类化合物,极大的丰富了酮肟衍生物反应转化的多样性发展。第叁部分:碳碳键的断裂和重组在有机反应逆合成分析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的。该反应策略在选择性地断裂一根惰性化学键的同时,生成两个新的可以继续进行官能团化的化学键。有关碳碳键断裂的方法按反应路径主要分为氧化加成、β-碳消除、迁移以及重排反应几种路径。叁元环或四元环这些含有张力的小环化合物是实现碳碳键断裂反应研究比较理想的反应底物,因为环张力的释放为小环化合物的碳碳键断裂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而非张力环在发生碳碳键断裂过程缺少环张力释放的驱动力,所以关于非张力环的碳碳键断裂的难度较大,鲜有报道。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是酮在过氧化物的氧化作用下,发生碳碳键断裂氧化生成酯的反应。随着传统反应Swern氧化以及Kornblum氧化反应的应用和发展,DMSO作为一种简单易得且温和的氧化剂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合成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光催化环酮肟酯发生选择性碳碳键断裂并在DMSO溶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端基氰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反应在选择性断裂一根碳碳键的同时生成含有氰基和羰基的功能性化合物。我们将相应的实验方法应用到一些复杂分子的反应以及手性分子的转化中可以生成相应的手性保持的复杂分子。(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8)

郑珊珊[4](2019)在《典型有机物与水合电子水相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及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合电子(eaq-)的高级还原技术(Advanced reduced processes,ARPs)是一种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技术。有机物与eaq-反应的速率常数(ke。q-)是评价高级还原处理体系中有机物去除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仅有百余种有机物具有可获取的实验keaq-值。实验测定方法成本高、耗时长、而且化学品种类繁多,通过实验方法一一获取ke。q-是不现实的,因此亟需发展基于计算模拟方法预测有机物的keaq-。本论文基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方法首次构建了预测脂肪族化合物和含苯基化合物keaq-的QSAR模型,并使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揭示有机物与eaq-反应的可行性,还探讨了有机物的官能团与反应活性的关系。所得结果如下:(1)基于量子化学描述符和分子结构参数,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分别构建了预测脂肪族化合物和含苯基化合物keaq-的QSAR模型。所构建的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度(R2adj,tr>0.700)、稳健性(Q2LOO>0.650)和预测能力(Q2ext>0.700)。此外,SVM模型的性能普遍优于MLR模型。(2)揭示了影响有机物与eaq-的反应活性的主要参数为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单电子还原电势(ERED)和极化率(α)。(3)基于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有机物与eaq-的单电子转移反应(SET)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带有吸电子官能团的化合物比带有供电子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keaq-、较低的吉布斯自由能(ΔGSET)和活化自由能(Δ(?)G0SET),表明含吸电子官能团的化合物倾向于与eaq-有较高的反应活性。研究还发现卤代脂肪族化合物与eaq-反应易实现脱卤,而卤代芳香类化合物是否能脱卤与其苯环上的取代基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分布有关。(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尚彪[5](2019)在《基于多电子转移反应的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锂离子电池(LIBs)蓬勃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有限锂资源不禁引起了人们对未来能源市场的担忧。相比较与锂,由于钠资源在大自然中大量存在,将钠离子电池(SIBs)作为替换锂离子电池的选择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利于未来的大规模电能存储应用,这一优势使得其在电能存储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直以来,寻找并优化高容量负极材料是储能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也是钠离子电池发展和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通过应用多电子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电极材料便是实现高容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这些多电子反应材料仍面临着几个关键挑战,诸如倍率性能差,稳定性差等,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以实现他们的在当前电池中的高性能,采用与碳基材料复合是一条有效的策略,因为碳材料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导电优良等优势,将其与其他负极材料的复合能有效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论文从电化学原理出发,选取并研究了叁种不同的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多电子转移的负极材料,采用和不同种类碳材料复合的策略来优化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TiNb_2O_7并研究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了实现对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将其与碳纳米管复合,并与未复合的TiNb_2O_7进行对比其电化学性能,发现复合后的材料在容量和稳定性上均有一定的改善,在50mA g~(-1)下循环200次可逆容量可达261.1 mAh g~(-1);此外,在500mA g~(-1)下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有约110 mAh g~(-1)的可逆容量。性能的提升通过相应的动力学分析进行了说明。其次,选取Sb_6O_(1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煅烧和球磨的实验方法合成目标产物,得益于上一章的实验结果,本章亦将其与碳纳米管复合,对比之后发现其电化学性能也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在100 mA g~(-1)下,复合材料的容量在350次循环后仍可保持在约308.7 mA h g~(-1),远高于Sb_6O_(13)的150mA h g~(-1)。即使在1000 mA g~(-1)下,与Sb_6O_(13)的47 mA h g~(-1)相比,Sb_6O_(13)/CNTs的容量仍可达158 mA h g~(-1)。最后,将VPO_4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章的研究中,采用了与前两章不同的碳材料复合策略—表面包覆碳层,经过包覆后的VPO_4在100 mA g~(-1)下150次循环后仍能达到209.4 mAh g~(-1)的比容量,远高于无碳层包覆的VPO_4的19 mAh g~(-1)。后续通过非原位XRD对其储钠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乔效峰[6](2018)在《多相光催化单电子转移实现烯烃环加成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光是一种丰富而容易获得的能量资源,在推动有机合成反应中有巨大潜力。近些年来,光催化使得许多有机合成得以实现,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些光催化剂主要是贵金属钌或铱等络合物和具有大分子共轭的物质,为均相光催化剂,其应用最广的是:钌或铱等与联吡啶形成的络合物。然而由于这些光催化剂比较昂贵、且含有贵金属或有毒的配体,无法回收利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而言异相光催化剂廉价易得、可循环利用、无毒无污染。近些年,多相光催化的单电子转移陆续实现了 Diels-Alder和Click等反应,在光合成应用中初步展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可见光驱动的、异相光催化实现烯烃的碳碳键构筑,尤其是形成环状产物的反应,目前研究很少。在本硕士论文中,我们用异相光催化剂,通过单电子转移,实现了烯烃的内过氧环化、[2+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内过氧化物、环丁烷等化合物的一系列衍生物。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环状化合物进行简要介绍,接着对传统催化和光催化实现环状化合物的方法进行总结,最后通过多相光催化与均相光催化的比较,提出本论文的设计思路。第二章,本章以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O2作为氧化剂,不需要添加剂,实现了分子内烯醚的光催化内过氧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内过氧化合物,并对产物中的氧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追踪与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和溶剂界面为两个短寿命的物种阳离子自由基和O2-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两个活性物种的环加成,从而实现内过氧化物的构筑。机理表明:底物通过单电子氧化、重排生成阳离子自由基,导带电子还原氧气生成超氧自由基,超氧自由基与阳离子自由基作用生成内过氧化产物。水和基态氧作用生成γ-羟基酮副产物。第叁章,本章以30%AgI-Ag3O4为异相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的激发下实现了烯烃的[2+2]环加成。此反应底物普适性比较好,分子间的烯烃和分子内的烯醚都能以比较好的收率得到环丁烷类化合物。此多相光催化剂廉价易得,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可以实现太阳光下的克级反应。机理表明:底物通过电子转移生成阳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与另一分子烯烃加成生成1,4-歧化阳离子自由基,进而被电子还原,实现环丁烷类化合物的构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03)

刘昕[7](2018)在《卤素碱金属体系的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势能面对于研究具有电子转移反应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这一重要作用在鱼钩效应反应中足以体现。当体系处于透热态势能曲线交叉点处时可以发生电子转移,因此预估鱼钩效应机理的前提是准确获得交叉点位置。随着理论方法的发展,人们基于精度越来越高以及基组越来越大的计算水平构造出势能曲线,然后通过近似的转换方法得到透热态。价键方法作为重要的多组态量子化学方法,凭借其紧凑的波函数特征,严格定域化轨道以及可以揭示化学键本质的优越性,在构造透热态时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我们利用最基本的价键方法-VBSCF方法,结合BOVB的思想,使用较少的价键结构并利用新颖的计算方法得到卤素碱金属体系的透热态势能曲线。以下是各章的工作简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势能曲线在电子转移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鱼钩效应的研究背景以及与本论文相关的价键理论方法。第二章进一步介绍了透热态与绝热态的概念,从公式推导过程中深层次理解绝热态与透热态的区别;在这一章中,我们还对非交叉原则与圆锥交叉的定义进行了概述。最后分析讨论了价键理论与透热态的关系,得出价键理论在构造透热态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第叁章中,我们巧妙地选择了 LiF的离子态和共价态的价键结构来获取其透热态势能曲线,巧妙考虑了离子态和共价态中F-阴历子的电子相关能差值,从而得到了一个较为正确的交叉点距离。我们还得到了随着LiF分子的键长增加而成指数衰减变化的耦合常数曲线以及绝热态偶极拒交叉位置,证明了本章所得透热态的合理性。第四章中,延续第叁章的计算方法和手段,对其它卤素碱金属分子LiCl、LiBr、LiI、NaF、NaCl、NaBr、NaI的透热态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丽娟[8](2018)在《基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检测弱碱与氨基酸的电化学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PCET)是化学和生物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反应。对苯二酚和对苯醌作为典型的PCET反应,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在非缓冲溶液和质子惰性溶液中,对苯二酚和对苯醌的伏安行为变得复杂且难于解释。我们小组已经研究了对苯二酚和对苯醌在稀缓冲溶液中的伏安行为,发现电极表面的pH值急剧变化可形成伏安峰。在对苯二酚氧化过程中,失去电子和释放质子,碱作为质子受体,可接受质子,抑制电极界面pH变化,影响其伏安行为。在对苯醌还原过程中,能得到电子和接受质子,酸作为质子给体,能提供质子,抑制电极界面pH改变,进而控制对苯醌的伏安行为。氨基酸是两性物质,对对苯二酚和对苯醌的伏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通过研究酸、碱和氨基酸对于对苯二酚和对苯醌伏安行为的影响,我们建立了测定碱和氨基酸的电化学方法。本论文中,我们利用2,5-二甲基-1,4-苯醌和对苯二酚的氧化还原,研究了质子受体(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对对苯二酚的氧化的影响。质子受体和供体(脯氨酸)在非水溶剂中,对对苯二酚和2,5-二甲基-1,4-苯醌的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发现新峰的峰电流高度与质子受体或质子供体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与2,5-二甲基-1,4-苯醌和对苯二酚的浓度无关。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分别检测了不同弱碱矿泉水中的碳酸氢钠和脯氨酸水模拟样中脯氨酸的含量,且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娟娟,陈雪波[9](2017)在《光诱导电子转移调控的C-H官能团化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反应是当代合成化学的核心和基础,以Ir (Ⅲ)为代表的光催化剂能够有效吸收可见光,产生的激发态中间体能够显着改变底物的反应特性,获得多种通过传统的热化学反应难以实现的独特目标产物,实现"绿色"合成。光催化反应涉及复杂的电子转移调控机制,为了探索该机制,我们拓展和运用多组态微扰理论,并结合Marcus电子转移速数值计算方案,建立了适用于酰胺导向的远端C-H官能团化反应机理研究的理论模型,系统研究了其光催化循环机制。通过高精度激发态电子结构计算,研究催化剂的激发态性质,得到光催化剂电子跃迁与可见光吸收谱带的对应关系,揭示其谱带展宽和吸收增强的根本原因。通过激发能计算,建立可见光催化剂的吸收/发射光谱与配位结构及配体取代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通过最低能量反应势能面计算,揭示质子耦合的电子转移调控光催化反应的具体过程,并结合电子转移速率计算,评估光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计算表明,Ir (Ⅲ)光催化剂在吸收可见光后,快速弛豫到~3dπ~*态极小,诱导从酰胺底物到催化剂的单电子转移反应,形成~3nπ~*态,初步活化N-H键;在碱的作用下,依赖六元环过渡态结构,发生协同的1,5-氢迁移和碱的质子抽取反应,生成相应的自由基中间体,随后与烯烃发生C-C耦合作用,实现远端C(sp3)-H键的官能团化。最后,再次通过酰胺、碱和底物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作用,催化剂复原,质子回迁。我们提出的协同机制为理解基于未官能团化的简单酰胺引导C-C键合成反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期刊2017-11-17)

张晓蕊,陈雪波[10](2017)在《光诱导电子转移调控的双催化[2+2]环加成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反应是当代合成化学的核心和基础,以Ru(Ⅱ)为代表的光催化剂能够有效吸收可见光,产生兼具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激发态中间体,提供与传统氧化还原反应完全不同的反应环境,实现"绿色"合成。对于其中涉及的复杂的电子转移过程和不对称诱导机制,尚仅窥得一斑。我们运用多组态微扰理论,发展适于光催化反应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数值模拟方案,研究Ru(bpy)_3Cl_2可见光催化剂和手性Lewis酸催化剂调控的烯酮[2+2]环加成反应机理。主要科学发现如下:(1)背景反应:苯基丙烯酮在紫外光激发下到达~1ππ~*态,可在激发单态弛豫,到达基态后结合另一烯酮底物生成外消旋[2+2]环加成产物,但基态反应能垒较高;同时,底物亦可从激发单态系间窜跃到~3ππ~*态,得到双自由基中间体,与丁烯酮反应,同样生成外消旋产物。(2)手性Lewis酸调控的催化反应:与手性Lewis酸催化剂的配位作用,可调节苯基丙烯酮底物的激发态能级顺序,显着提高其nπ~*跃迁能量、降低ππ~*跃迁能量,且重原子Eu(Ⅲ)的参与提高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加速底物系间窜跃的发生,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3)钌复合物光催化剂敏化、手性Lewis酸不对称诱导的双催化反应:可见光照射下Ru(bpy)_3~(2+)到达~3dπ~*后被i-Pr_2NEt还原,苯基丙烯酮底物π~*轨道可从Ru(bpy)_3~+光催化剂得到电子,生成自由基中间体,进而与另一烯酮底物成键;而后反应体系的电子又回到失去电子的还原剂,最终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地生成环丁烷产物。通过我们的计算,结合光催化最低能量反应势能面和Marcus电子转移理论模型,提出了双催化体系激发态能量调控和立体选择性控制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期刊2017-11-17)

电子转移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光活化核苷酸引发的共价交联是研究其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对其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并调控交联的位点及氨基酸,因此探测关键的中间体来揭示机理很有必要.本工作选择光活化核苷酸4-硫代尿嘧啶(4-TU)和色氨酸(TrpH)为模型体系,通过激光闪光光解技术探测瞬态中间体并由此揭示机理.实验发现4-TU叁重态与TrpH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瞬态吸收光谱上观察到4-TU~(·-)及TrpH~(·+),以及TrpH~(·+)脱质子生成的Trp~·.通过测量4-TU叁重态衰减动力学得到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88×109L·mol~(-1)·s~(-1),并研究了pH值对反应的影响.电子转移驱动力ΔG为-0.15eV,是能量有利的过程.结果表明电子转移反应是光致共价交联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反应,引发了后续的质子转移及自由基交联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转移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泵浦-探测”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琪其格,杨春帆,夏烨,刘坤辉,苏红梅.4-硫代尿嘧啶与色氨酸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研究[J].化学学报.2019

[3].赵斌林.基于单电子转移的碳碳键断裂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9

[4].郑珊珊.典型有机物与水合电子水相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及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尚彪.基于多电子转移反应的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重庆理工大学.2019

[6].乔效峰.多相光催化单电子转移实现烯烃环加成反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刘昕.卤素碱金属体系的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18

[8].张丽娟.基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检测弱碱与氨基酸的电化学新方法[D].辽宁大学.2018

[9].王娟娟,陈雪波.光诱导电子转移调控的C-H官能团化反应机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2017

[10].张晓蕊,陈雪波.光诱导电子转移调控的双催化[2+2]环加成反应机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2017

论文知识图

原始碳纳米管(a,c)和二氧化锰/碳纳...一12MWCNT作为电子接受体捕获CdS光生电...石墨烯(a)以及石墨烯/DNA杂化物在A...金电极上,Cu(II)络合物的伏安图高价态氧络卟啉锰的络合物和DNA小沟...检测蜂毒素[M+3H]

标签:;  ;  ;  ;  ;  ;  ;  

电子转移反应论文_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