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设于检测支架上的第一、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一、第二检测组件均包括与检测气缸缸柱连接的连接板、分设于连接板两侧且可随检测气缸升降的第一、第二限位座、与连接板连接且从连接板下方伸出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压设于限位座与检测块之间的弹簧、设于检测块上且从限位座上方伸出的感应杆、设于气缸座上与感应杆对应的感应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当中轨上装有滚轮时,感应器可以一直检测到感应杆的存在,当中轨上漏装滚轮时,对应的感应杆将下降到低于感应器的高度,使感应器检测不到感应杆;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设于检测支架上的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均包括设于检测支架上的气缸座、设于气缸座上的检测气缸、与检测气缸缸柱连接的连接板、分设于连接板两侧且可随检测气缸升降的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与连接板连接且从连接板下方伸出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压设于第一限位座与第一检测块之间的第一弹簧、压设于第二限位座与第二检测块之间的第二弹簧、设于第一检测块上且从第一限位座上方伸出的第一感应杆、设于第二检测块上且从第二限位座上方伸出的第二感应杆、设于气缸座上与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对应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之间的距离与中轨的宽度适配,所述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高出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座上的距离与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距离中轨上的滚珠的距离适配。
设计方案
1.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设于检测支架上的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均包括设于检测支架上的气缸座、设于气缸座上的检测气缸、与检测气缸缸柱连接的连接板、分设于连接板两侧且可随检测气缸升降的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与连接板连接且从连接板下方伸出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压设于第一限位座与第一检测块之间的第一弹簧、压设于第二限位座与第二检测块之间的第二弹簧、设于第一检测块上且从第一限位座上方伸出的第一感应杆、设于第二检测块上且从第二限位座上方伸出的第二感应杆、设于气缸座上与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对应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之间的距离与中轨的宽度适配,所述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高出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座上的距离与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距离中轨上的滚珠的距离适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向下延伸有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所述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之间的距离与中轨两侧的两滚轮轴之间的宽度适配,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向下超出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的高度与滚轮的直径适配。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座的两侧设有挡壁,所述两挡壁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置于两挡壁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上均设有导向通道,所述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分设于连接板两侧且置于所述导向通道内。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台阶,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上方均设有与限位台阶适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所述限位台阶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下方均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的上端伸出导向通道且置于避让槽内,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压设于第一限位座避让槽与第一检测块、第二限位座的避让槽与第二检测块之间。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内。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支架上设有两条U型槽,所述气缸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U型槽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中轨10,其上设有第一装珠柱101、第二装珠柱102、第三装珠柱103和第四装珠柱104四个装珠位置,装配过程共需要装四个滚珠,第一装珠柱101和第二装珠柱102交错的设于中轨10两侧,第三装珠柱103和第四装珠柱104交错的设于中轨10两侧,这些滚珠若采用人手装配,不仅容易进灰尘杂质,刮花,装配效率低,并且在中轨10未与上轨套接时,这些滚珠容易掉落,不便于存放及周转;现有的设备,可以用机械代替人手装滚珠,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但是如果自动装配过程中出现滚轮漏装,很难检测出来,并且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可以对装过滚轮的中轨进行检测,放置漏装滚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设于检测支架上的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均包括设于检测支架上的气缸座、设于气缸座上的检测气缸、与检测气缸缸柱连接的连接板、分设于连接板两侧且可随检测气缸升降的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与连接板连接且从连接板下方伸出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压设于第一限位座与第一检测块之间的第一弹簧、压设于第二限位座与第二检测块之间的第二弹簧、设于第一检测块上且从第一限位座上方伸出的第一感应杆、设于第二检测块上且从第二限位座上方伸出的第二感应杆、设于气缸座上与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对应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之间的距离与中轨的宽度适配,所述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高出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座上的距离与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距离中轨上的滚珠的距离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板向下延伸有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所述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之间的距离与中轨两侧的两滚轮轴之间的宽度适配,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向下超出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的高度与滚轮的直径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气缸座的两侧设有挡壁,所述两挡壁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置于两挡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护料块和第二护料块上均设有导向通道,所述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分设于连接板两侧且置于所述导向通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台阶,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上方均设有与限位台阶适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所述限位台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下方均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的上端伸出导向通道且置于避让槽内,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压设于第一限位座避让槽与第一检测块、第二限位座的避让槽与第二检测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感应杆和第二感应杆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检测支架上设有两条U型槽,所述气缸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U型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当中轨上装有滚轮时,感应器可以一直检测到感应杆的存在,当中轨上有一个滚轮柱漏装滚轮时,感应杆将随检测块下降到低于感应器的高度,使感应器检测不到感应杆;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不仅不影响整个滑轨组件的装配速度,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中轨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其中一个检测组件移去气缸座、检测气缸和第一限位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支架、11.U型槽、2.第一检测组件、21.气缸座、211.挡壁、212.第一感应器、213.第二感应器、22.检测气缸、23.连接板、231.第一护料块、232.第二护料块、233.导向通道、234.限位台阶、24.第一限位座、25.第二限位座、26.第一检测块、261.第一感应杆、262.限位块、27.第二检测块、271.第二感应杆、28.第一弹簧、29.第二弹簧、3.第二检测组件、10.中轨、101.第一装珠柱、102.第二装珠柱、103.第三装珠柱、104.第四装珠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所述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滚轮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1、设于检测支架1上的第一检测组件2和第二检测组件3,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和第二检测组件3均包括设于检测支架1上的气缸座21、设于气缸座21上的检测气缸22、与检测气缸22缸柱连接的连接板23、分设于连接板23两侧且可随检测气缸22升降的第一限位座24和第二限位座25、与连接板23连接且从连接板23下方伸出的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压设于第一限位座24与第一检测块26之间的第一弹簧28、压设于第二限位座25与第二检测块27之间的第二弹簧29、设于第一检测块26上且从第一限位座24上方伸出的第一感应杆261、设于第二检测块27上且从第二限位座25上方伸出的第二感应杆271、设于气缸座21上与第一感应杆261和第二感应杆271对应的第一感应器212和第二感应器213;所述第一检测块26与第二检测块27之间的距离与中轨的宽度适配,所述第一感应杆261和第二感应杆271高出第一感应器212和第二感应器213座上的距离与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距离中轨上的滚珠的距离适配。
优选地,连接板23向下延伸有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所述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之间的距离与中轨两侧的两滚轮轴之间的宽度适配,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向下超出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的高度与滚轮的直径适配;如果中轨的滚轮柱上装有滚轮,滚轮检测机构对滚轮进行检测时,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将同时压到滚轮上,中轨两侧受力均衡,不会使中轨发生移动;若有滚轮存在漏装,检测时将会有检测块不会与滚轮接触,此时中轨受力不稳;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置于中轨两侧可以避免中轨受力不稳发生移动。
优选地,气缸座21的两侧设有挡壁211,所述两挡壁21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置于两挡壁211之间;在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随检测气缸2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气缸座21两侧的挡壁211可以对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地,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上均设有导向通道233,所述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分设于连接板23两侧且置于所述导向通道233内;当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与滚轮接触后,检测气缸22继续下降时,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将相对第一护料块231和第二护料块232向上对应;可以导向通道233可以对检测块起导向作用,使检测块只能上下移动。
优选地,连接板23上设有限位台阶234,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上方均设有与限位台阶234适配的限位块262,所述限位块262置于所述限位台阶234上;既可以使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套接在导向通道233内,有可以组织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从导向通道233掉出。
优选地,第一限位座24和第二限位座25下方均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的上端伸出导向通道233且置于避让槽内,所述第一弹簧28和第二弹簧29分别压设于第一限位座24避让槽与第一检测块26、第二限位座25的避让槽与第二检测块27之间;使整体结构更稳定。
优选地,第一感应杆261和第二感应杆271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弹簧28和第二弹簧29内;使弹簧和感应杆的轴线重合。
优选地,检测支架1上设有两条U型槽11,所述气缸座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U型槽11内;可以根据中轨同一侧滚轮轴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一检测组件2和第二检测组件3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检测气缸22未启动时,由于第一感应杆261和第二感应杆271高出第一感应器212和第二感应器213座上的距离与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距离中轨10两侧上的滚珠的距离适配,第一感应器212和第二感应器213一直可以检测到第一感应杆261和第二感应杆271;当装完滚轮的中轨10被输送到滚轮检测机构处时,检测气缸22带动连接板23下降,使第一限位座24、第二限位座25、第一检测块26、第二检测块27、第一感应杆261、第二感应杆271随连接板23下降;在下降过程中,第一感应器212、第二感应器213仍然可以检测到第一感应杆261、第二感应杆271;若中轨上装有滚轮,当第一检测块26、第二检测块27下降到与滚轮高度适配的距离后,连接板23对检测气缸22继续下降时,第一检测块26和第二检测块27将第一弹簧28和第二弹簧29压缩,第一感应器212和第二感应器213仍然可以检测到第一感应杆261和第二感应杆271;若某个检测块对应的中轨10上的滚轮柱上漏装滚轮,在其他检测块与滚轮抵压时,该检测块将继续随连接板23下降,使其上的感应杆低于与其对应的感应器的高度,使相应的感应器检测不到感应杆的存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7712.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10822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G01D 5/00
专利分类号:G01D5/00
范畴分类:31P;
申请人:广东星徽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星徽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工业园兴业路7号
发明人:蔡耿锡;侯国俊;何永健;陈穗强;陈楷敏;沓盈德;邓剑扬;申兴宽
第一发明人:蔡耿锡
当前权利人:广东星徽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文钊
代理机构:1142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感应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