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中国教育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教育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教育,爱国,传教士,教育改革,宁津,南洋,基督教。

中国教育会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擎华[1](2018)在《论晚清时期中国教育会的教育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1890年,益智书会在第叁次传教士大会上改组为中国教育会。中国教育会除继续从事编辑教科书和整理科学术语的工作外,还密切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为确立在中国教育界的"指导"地位,中国教育会成员从各种角度对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批判,并引进了西方的公共考试制度,希望达到改良教育考试制度的目的。此外,中国教育会成员还积极介入晚清教育改革的风潮中,试图以自己的言论来影响晚清教育变革的走向。不过,中国教育会的教育活动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仍对晚清的教育文化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12期)

张龙平[2](2011)在《中心与边缘的徘徊:中国教育会与清末教育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1890年成立的中国教育会,以解决包括基督教教育在内的所有中国教育问题为已任。欧美传教士们特殊的西学背景,自然使其成为清末教育变革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引介西方的公共考试制度,探讨中国新式教育变革的具体措施,以及与清政府协商基督教教育地位等多项活动,试图协助清廷绘制一个完整的近代中国教育蓝图。然而,受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传教士们的种种努力终归是一厢情愿。(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王文峰,李文成[3](2010)在《中国教育会宁津教师发展基地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津讯 (王文峰 李文成)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在宁津举行了“宁津教师发展基地”启动仪式。   近年来,宁津坚持实施 “科研兴教”战略,以 “当堂达标教学”为核心进行课题研究,被有关专家称作 “宁津现象”,与全国闻名的 “洋思现象”、 “杜郎口现象(本文来源于《德州日报》期刊2010-12-03)

张兰馨[4](2009)在《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教育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教育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辛亥革命前夕创立的一个教育社团,曾为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进行过有力的舆论宣传,设计过革命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直接推进反帝爱国运动,为发展革命形势作过有益贡献。(本文来源于《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期刊2009-09-01)

杨涛[5](2009)在《蔡元培与中国教育会及爱国学社》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以来,江浙地区始终是思想学术中心。当地文士形成了以社党、书院为外在形式,以学术、教育活动为载体横议天下的士大夫政治现象。其中东林党和经世派群体的经世、救国思想无疑对后世影(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张龙平[6](2007)在《中国教育会与清末官话罗马字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时期,与罗马字在沿海方言地区福音传教所取得的进展相比,官话区则是相形见绌,以中国教育会为代表,传教士进行了一场以“官话罗马字拼音系统”统一中国文字的尝试,但其局限于教会内部,民众对这种外来文字的不认同,以及本土文字改革事业的兴起,使得传教士的罗马字改革,在中国犹如昙花一现,成了匆匆过客。(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孙广勇[7](2006)在《“中国教育会”与民国初期教会教育的系统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初期,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的系统化趋势逐渐趋于明显。"中国教育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鼓励课程和考试的统一;加强教会学校的联合和协作;促进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机构的合作。(本文来源于《广东培正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杨太清[8](1994)在《中国教育会成立15周年纪念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教育会成立15周年纪念会召开本刊记者杨太清中国教育学会成立15周年纪念会于6月22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李岚清副总理为学会成立15周年题词:“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更大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孙...(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1994年04期)

孟彭兴[9](1991)在《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近代教育救国方案的初步实践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救国思想缘起近代中国激荡在一个空前的巨变中。国弱民贫,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势力以其坚船利炮,打破了清王朝“金锁铜关”的藩篱,使古老的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自此以后,它几乎遭受到所有的资(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1991年02期)

童富勇[10](1990)在《中国教育会与晚清革命风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教育会是近代中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教育团体,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教育会成立于何时,史学界并无异议。据中国教育会的主要成员蒋维乔回忆,教育会正式成立于1902年4月,会址在上海南京路泥城桥福源里。但谁为中国教育会的发起人,微有异议。据蒋维乔在《中国教育会之回忆》一文中记载,"民元前十年壬寅,正值义和团乱后,清廷亦知兴学之不容缓,明令各省开办学堂。而国中志士,鉴于清廷禁网严密,革命二字,士人不取出诸口,从事进行,更难着手。是年叁月,上海新党蔡孑民(元培)、蒋观(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1990年03期)

中国教育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90年成立的中国教育会,以解决包括基督教教育在内的所有中国教育问题为已任。欧美传教士们特殊的西学背景,自然使其成为清末教育变革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引介西方的公共考试制度,探讨中国新式教育变革的具体措施,以及与清政府协商基督教教育地位等多项活动,试图协助清廷绘制一个完整的近代中国教育蓝图。然而,受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传教士们的种种努力终归是一厢情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教育会论文参考文献

[1].吴擎华.论晚清时期中国教育会的教育活动[J].中华文化论坛.2018

[2].张龙平.中心与边缘的徘徊:中国教育会与清末教育改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王文峰,李文成.中国教育会宁津教师发展基地启动[N].德州日报.2010

[4].张兰馨.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教育会[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2009

[5].杨涛.蔡元培与中国教育会及爱国学社[J].文史杂志.2009

[6].张龙平.中国教育会与清末官话罗马字改革[J].贵州社会科学.2007

[7].孙广勇.“中国教育会”与民国初期教会教育的系统化[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

[8].杨太清.中国教育会成立15周年纪念会召开[J].中国教育学刊.1994

[9].孟彭兴.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近代教育救国方案的初步实践及其意义[J].史林.1991

[10].童富勇.中国教育会与晚清革命风潮[J].教育评论.1990

标签:;  ;  ;  ;  ;  ;  ;  

中国教育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