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论文和设计-高士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包括硬盘、缓冲内盒及防护外盒,硬盘位于缓冲内盒的内部,缓冲内盒位于所述防护外盒的内部,缓冲内盒内表面对立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及两个限位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柱、移动柱及缓冲板,缓冲机构及缓冲柱处于水平状态,移动柱处于竖直状态,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滑动柱及限位板,限位柱及滑动柱处于竖直状态,限位板处于水平状态;将数据线另一端过长的部分环绕在绕线柱外侧后再插入数据插口处,避免数据线过长意外扯动使硬盘滑动数据线连接不稳,位于移动柱、滑动柱内部的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弹动作用下减弱硬盘内部零件受到震动损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包括硬盘(1)、缓冲内盒(2)及防护外盒(3),所述硬盘(1)位于缓冲内盒(2)的内部,所述缓冲内盒(2)位于所述防护外盒(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内盒(2)内表面对立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4)及两个限位机构(8),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缓冲柱(5)、移动柱(6)及缓冲板(7),所述缓冲机构(4)及缓冲柱(5)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移动柱(6)处于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限位柱(9)、滑动柱(10)及限位板(11),所述限位柱(9)及滑动柱(10)处于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板(11)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硬盘(1)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缓冲板(7)表面连接,所述硬盘(1)沿竖直方向的两端与限位板(11)表面连接,所述防护外盒(3)的顶部设置有遮挡盖(13)。

设计方案

1.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包括硬盘(1)、缓冲内盒(2)及防护外盒(3),所述硬盘(1)位于缓冲内盒(2)的内部,所述缓冲内盒(2)位于所述防护外盒(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内盒(2)内表面对立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4)及两个限位机构(8),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缓冲柱(5)、移动柱(6)及缓冲板(7),所述缓冲机构(4)及缓冲柱(5)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移动柱(6)处于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限位柱(9)、滑动柱(10)及限位板(11),所述限位柱(9)及滑动柱(10)处于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板(11)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硬盘(1)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缓冲板(7)表面连接,所述硬盘(1)沿竖直方向的两端与限位板(11)表面连接,所述防护外盒(3)的顶部设置有遮挡盖(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盒(3)的右端通过滑动卡合连接有抽拉盒(14),所述抽拉盒(14)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绕线柱(15),所述抽拉盒(14)右端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柱(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61),所述缓冲柱(5)位于移动柱(6)内部一端设置成“T”型结构,所述缓冲柱(5)一端连接在缓冲内盒(2)内壁,所述移动柱(6)一端连接在缓冲板(7)的表面,所述第一弹簧(61)的左端连接在缓冲柱(5)的表面及右端连接在缓冲板(7)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01),所述限位柱(9)的一端连接在缓冲内盒(2)的内壁,所述滑动柱(10)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板(11)表面,所述限位柱(9)位于滑动柱(10)内部一端设置成“T”型结构,所述第二弹簧(101)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柱(9)的表面及另一端连接在限位板(11)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盒(3)设置成“U”型结构,所述缓冲内盒(2)顶部及底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块(12),所述滑动块(12)位于缓冲内盒(2)的右端位置,所述缓冲内盒(2)与防护外盒(3)沿水平通过滑动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盖(13)底部后端表面设置有两个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分别位于遮挡盖(13)边角位置,所述缓冲内盒(2)前端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分布在缓冲内盒(2)左端与右端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盖(13)与防护外盒(3)沿竖直方向滑动卡合连接,所述遮挡盖(13)的后表面与缓冲内盒(2)的前表面连接,所述遮挡盖(13)顶端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缓冲内盒(2)右端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位于缓冲内盒(2)右端位置的缓冲板(7)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处于同一水平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硬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

背景技术

移动硬盘顾名思义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计算机之间交换大容量数据,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移动硬盘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速度高及使用方便的性能,故而移动硬盘以高速、大容量及轻巧便捷等优点被用户广泛使用;

现有的移动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与硬盘连接的数据线易被扯动使硬盘滑动及硬盘掉落易损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与硬盘连接的数据线易被扯动使硬盘滑动及硬盘掉落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包括硬盘、缓冲内盒及防护外盒,所述硬盘位于缓冲内盒的内部,所述缓冲内盒位于所述防护外盒的内部,所述缓冲内盒内表面对立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及两个限位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柱、移动柱及缓冲板,所述缓冲机构及缓冲柱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移动柱处于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滑动柱及限位板,所述限位柱及滑动柱处于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板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硬盘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缓冲板表面连接,所述硬盘沿竖直方向的两端与限位板表面连接,所述防护外盒的顶部设置有遮挡盖。

优选的,所述防护外盒的右端通过滑动卡合连接有抽拉盒,所述抽拉盒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绕线柱,所述抽拉盒右端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把手。

优选的,所述移动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缓冲柱位于移动柱内部一端设置成“T”型结构,所述缓冲柱一端连接在缓冲内盒内壁,所述移动柱一端连接在缓冲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连接在缓冲柱的表面及右端连接在缓冲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滑动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连接在缓冲内盒的内壁,所述滑动柱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板表面,所述限位柱位于滑动柱内部一端设置成“T”型结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柱的表面及另一端连接在限位板表面。

优选的,所述防护外盒设置成“U”型结构,所述缓冲内盒顶部及底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位于缓冲内盒的右端位置,所述缓冲内盒与防护外盒沿水平通过滑动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遮挡盖底部后端表面设置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遮挡盖边角位置,所述缓冲内盒前端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分布在缓冲内盒左端与右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遮挡盖与防护外盒沿竖直方向滑动卡合连接,所述遮挡盖的后表面与缓冲内盒的前表面连接,所述遮挡盖顶端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缓冲内盒右端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位于缓冲内盒右端位置的缓冲板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处于同一水平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电子硬件的硬盘时,将遮挡盖滑动,水平推动缓冲内盒,将数据线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并插入硬盘上的数据插口内,将数据线另一端过长的部分环绕在绕线柱外侧后再插入数据插口处,避免数据线过长意外扯动使硬盘滑动数据线连接不稳;

在硬盘不慎掉落时,防护外盒保护硬盘避免触地受到破损,同时在缓冲内盒内部上,分别位于移动柱、滑动柱内部的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弹动作用下减弱硬盘内部零件受到震动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硬盘;2、缓冲内盒;3、防护外盒;4、缓冲机构;5、缓冲柱;6、移动柱;7、缓冲板;8、限位机构;9、限位柱;10、滑动柱;11、限位板;12、滑动块;13、遮挡盖;14、抽拉盒;15、绕线柱;16、限位块;61、第一弹簧;10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包括硬盘1、缓冲内盒2及防护外盒3,硬盘1位于缓冲内盒2的内部,缓冲内盒2位于防护外盒3的内部,且缓冲内盒2与防护外盒3沿水平通过滑动卡合连接,缓冲内盒2内表面对立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4及两个限位机构8,缓冲机构4包括缓冲柱5、移动柱6及缓冲板7,移动柱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61,缓冲机构4及缓冲柱5处于水平状态,移动柱6处于竖直状态,限位机构8包括限位柱9、滑动柱10及限位板11,滑动柱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01,限位柱9及滑动柱10处于竖直状态,限位板11处于水平状态,硬盘1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缓冲板7表面连接,硬盘1沿竖直方向的两端与限位板11表面连接,防护外盒3的顶部设置有遮挡盖13,且遮挡盖13与防护外盒3沿竖直方向滑动卡合连接,遮挡盖13底部后端表面设置有两个限位块16,限位块16分别位于遮挡盖13边角位置,防护外盒3的右端通过滑动卡合连接有抽拉盒14,抽拉盒14的内表面设置有三个绕线柱15。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抽拉盒14右端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把手,缓冲柱5位于移动柱6内部一端设置成“T”型结构,缓冲柱5一端连接在缓冲内盒2内壁,移动柱6一端连接在缓冲板7的表面,第一弹簧61的左端连接在缓冲柱5的表面及右端连接在缓冲板7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柱9的一端连接在缓冲内盒2的内壁,滑动柱10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板11表面,限位柱9位于滑动柱10内部一端设置成“T”型结构,第二弹簧101的一端连接在限位柱9的表面及另一端连接在限位板11表面。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护外盒3设置成“U”型结构,缓冲内盒2顶部及底部分别设置有滑动块12,滑动块12位于缓冲内盒2的右端位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内盒2前端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动凹槽,滑动凹槽分布在缓冲内盒2左端与右端位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遮挡盖13的后表面与缓冲内盒2的前表面连接,遮挡盖13顶端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把手,缓冲内盒2右端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位于缓冲内盒2右端位置的缓冲板7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处于同一水平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硬盘1时,将遮挡盖13滑动,水平推动缓冲内盒2,将数据线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并插入硬盘1上的数据插口内,将数据线另一端过长的部分环绕在绕线柱15外侧后再插入数据插口处,避免数据线过长意外扯动使硬盘滑动数据线连接不稳,在硬盘1不慎掉落时,防护外盒3保护硬盘1避免触地受到破损,同时在缓冲内盒2内部上,分别位于移动柱6、滑动柱10内部的第一弹簧61及第二弹簧101弹动下减弱硬盘1内部零件受到震动损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3202.3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118763U

授权时间:20190716

主分类号:G11B 33/08

专利分类号:G11B33/08;G11B33/12

范畴分类:40C;

申请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223025 江苏省淮安市高教园区枚乘路4号

发明人:高士杰

第一发明人:高士杰

当前权利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王亚男

代理机构:1175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国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基于电子硬件的新型移动硬盘论文和设计-高士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