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利环境问题及对策

城市水利环境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水利工作队陕西省渭南市714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正在逐步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结合当前面临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改善和修复的对策,以供参阅。

关键词:城市化;水环境

引言

古往今来,人们择水而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一条条大河的精心哺育下诞生,可以说,是水滋养了人类的成长和文明,促成了人类一次次伟大变革:各式各样的工厂使人们有了更多的生活产品;混凝土使人类有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房屋;城市化使更多的人口享受着城市带来的便利。人类与水和谐相处了千余年。然而这一切平衡,随着20世纪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和人类无止境的贪婪被打破,尤其在人类对水环境干预最大的区域———城市水少、水脏等水环境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1城市水利环境问题

1.1水脏———水污染严重

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因此,大批的工厂相继建立,这在给所在城市带来了大量财源和就业人口的同时,也带来无尽的废水、污水以及成山的工业垃圾。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8年,全国废水、污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城镇污水处理率为6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0亿吨,综合利用率为64.3%。未达标的工业废水和未处理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城里的河成了臭水沟;未处置和利用的垃圾被露天堆放,不仅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垃圾中的污染物随着降雨进入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1.2水少———水资源短缺

据统计,我国600多个建制城市中,有420多个城市缺水,一年总缺水量达105亿立方米左右,折算成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2009年水资源总量2376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4%;人均水资源1784.9m3,减少13.8%。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西北5省市遭遇了大范围的干旱,截止2016年3月底还没有出现缓和迹象。干旱的形成,除了气象原因外,笔者认为,与人类对大自然的干扰如大面积伐(生态)林、种(经济)林、不适度的水电开发、以及过度的城市规模等不无联系。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倘若城市出现大规模长时间的缺水或断水,将对城市或许造成致命的打击。

1.3地下水问题凸显

地表水在遭到严重污染的同时,地下水的情况也同样的不容乐观。工业用水的快速增长,城市居民的高度集中,使地下水处于无序无度的超量开采状态,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形成了降落漏斗,造成地面的沉降。据水利部公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年,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81个,漏斗总面积7万km2。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人类破坏了外界和土壤与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地下水正常的补充方式被截断,大量的废、污水被直接地排向地下,地下水的水质急剧恶化。当前,水质的恶化,水量的减少,水灾害的加剧,水资源的紧缺和地下水问题的凸显,已超越许多城市议论的“水问题”,俨然变成了某一城市甚至某一区域的“水危机”。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水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2.1.1建设城市绿地和湿地建设

城市绿地,使现有的水环境尽可能的接近自然状态,对有条件的道路、挡土墙、围墙等进行绿化,提高城市的绿地率和覆盖率。有条件的城市建造城市湿地,这样可以调蓄雨洪,为城市提供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补充地下水,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定的水资源;降解污水,净化水质,储存营养物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境功能,为动植物提供独特的生存栖息地;具有景观价值,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不仅能美化城市,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对城市的认同;还能增大洪水的汇水和过水面积,提高城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也能改善城市水质(包括地下水),减轻城市废、污水治理的压力。

2.1.2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欧洲的城市,许多的广场和街道并不是一味的采用混凝土建造,而是使用了石块和砖块来铺设,这样不仅对于维护城市的古风特色有益,而且这种透水的路面结构具有延长汇流时间,增大了入渗水量,减少了地表径流,很自然地被纳入到了城市的防洪体系,改善了水环境。美国已研制出透水的刚性路面结构,我国也已将预制框格结合植草的结构型式作为停车场的环保措施予以推广。

2.2重视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采取多种措施级解用水不足

2.2.1实行供需平衡、以供定需的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依据水资源条件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要求,从以需定供转到以供定需、量水而行的轨道上来。例如北京市这样的水源型缺水城市,在积极开源的同时,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逐步形成节水型结构,从而达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2.2.2提高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首先,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根据水资源状况确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其次,随着人们节能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有现代治水的意识,保护绿地和水面,并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城市自身调蓄雨洪水的能力。例如利用绿地、透水路面和透水广场滞水,截流屋顶雨水等措施,以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2.3加强对雨洪水及再生水的利用

大力提倡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在这些非传统水资源中,尤其要注意开发利用再生水,城市再生水是水的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经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可广泛用于灌概用水、工业冷却水、城市绿化用水、环境用水和道路冲洒水等众多领域,是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河湖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2.3加强地下水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就必须加强地下水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要研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水环境问题,制定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规划,建立统一的地下水位、水量和水质以及地面变形的监测网站,及时掌握和预报地下水的变化动态,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结束语

水环境的改善和恢复,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它不仅决定城市的发展命运和方向,而且直接影响生命的生存状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水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利冰.关于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水利科技,2004(8)

[2]郝俊国,袁一星.城市水环境评价与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孙丽华.浅谈经济发展与城市水环境保护[J].水利天地,2008(11)

标签:;  ;  ;  

城市水利环境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