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野鸭湖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野鸭,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指数,鸟类,多样性。
野鸭湖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聪慧,雷霆[1](2014)在《人为干扰对北京野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Jaccard指数(Cj)和Srenson指数(Cs)对北京野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内低干扰、中干扰和强干扰3种不同干扰强度的区域进行了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在低干扰、中干扰和强干扰调查区,S依次为83、93和30,中干扰的最大,符合中度干扰假说;H、D和E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S与之不是简单的一致关系;植物群落的相似性与共有物种数成正比。最后,通过湿地恢复前后植物多样性的对比,表明短期的物种恢复工作效果不明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福建林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崔天翔,宫兆宁,赵文吉,赵雅莉,林川[2](2013)在《不同端元模型下湿地植被覆盖度的提取方法——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度作为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检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华北内陆典型的淡水湿地——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针对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反映植物生长状况、覆盖程度以及区分地表覆盖类型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原始Landsat TM影像增加NDVI数据维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克服了传统研究中通常从Landsat TM影像上提取3—4种端元的局限,经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变换)、纯像元指数(PPI)计算以及人机交互端元选取等一系列运算,构建以陆生植物、水生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五端元模型来反映研究区的地物组成;同时,以原始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构建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四端元模型。针对两种端元模型,采用全约束下的LSMM算法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以获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其次辅以研究区的纯水体信息对其进行优化。精度检验采用相同时期的高分辨率WorldView-2多光谱影像来进行。研究表明:虽然四端元模型与五端元模型对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结果在空间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分布趋势,但是前者的估算结果在数值上要普遍低于后者,在研究区的水体及其附近,四端元模型难以体现水生植物的植被覆盖信息;另外,五端元模型的估算结果与检验数据的相关系数R达到0.902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39,明显优于四端元模型的R=0.8671和RMSE=0.1711。这反映了通过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的方法来改进端元提取的数量是可行的,而由此构建的五端元模型可以更充分的反映研究区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从而获得更好的估算精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战永佳,陈卫,李玉华,吴秀山,张金国[3](2011)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灰鹤觅食栖息地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12月~2007年2月,采用秩变换分析法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灰鹤群的觅食栖息地选择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保护区18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灰鹤的觅食栖息地主要为玉米地、沼泽草甸、水库冰面和草场等4种。越冬灰鹤对玉米地的选择性最高,草场的选择性最低,说明北京地区越冬灰鹤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发现,烧荒、翻地等耕作方式会大大降低食物的可获得性,影响灰鹤的觅食效率。(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1年05期)
李将辉,王硕,段启明[4](2011)在《感受生态保护的别样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山清水秀、远山凝黛;这里湖光潋滟、芦苇荡漾;这里蜂飞蝶舞、百鸟争鸣……在北京这个巨型城市的西北部,一个总面积近70平方公里的湿地更显得尤为珍贵。作为北京地区湿地面积最大、保护工作启动最早的地方,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辖区的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其“生态优先(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1-05-12)
高思佳,陈卫,邓楠[5](2010)在《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北京野鸭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在2006年12月~2007年11月的调查期间,共记载了浮游动物127种,其中原生动物40属48种(其中撄球虫只鉴定到属),轮虫30属57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9属10种.秋季的种类数最多,有65种;春季和冬季次之,分别为46种和47种,夏季最少有36种,全年均出现的种类有12种.(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曲媛媛,高武,郭铁英,陈卫[6](2010)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迁徙水鸟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4~2009年,对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鸟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14种,隶属于8目18科。其中,旅鸟104种,占91.23%;夏候鸟32种,占28.07%;冬候鸟2种,占1.75%;留鸟1种,占0.88%。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种,包括黑鹳(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头鹤(Grus monacha)和遗鸥(Larus relictus);Ⅱ级保护鸟类有灰鹤(Grus grus)、大天鹅(Cygnus cygnu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鸳鸯(Aixgalericulata)、赤颈鸊鷉(Podiceps grisegena)等12种。对水鸟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鸟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秋两季水鸟的数量和种类较多,旅鸟占较大的比例,说明野鸭湖湿地是候鸟南北迁移的主要通道,是珍稀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王炜[7](2010)在《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规划设计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项目背景与场地特征野鸭湖宣教中心即野鸭湖湿地博物馆,于2006年设计,2007年竣工,现已投入使用(见图1)。项目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城西约十公里,官厅水库南侧,是华北地区首座湿地博物馆,同时这里也是北京唯一以保护候鸟(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0年03期)
张海周,王正军,张向欣[8](2009)在《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表昆虫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巴氏罐诱法对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段的妫水河南岸的不同生境进行了地表昆虫多样性调查,采集昆虫标本2459头,共有7目25科,其中膜翅目(38.2%)和鞘翅目(30.4%)数量较多,膜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蚁科,鞘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步甲科;在科级水平上,样带Ⅲ的地表昆虫多样性指数最高(1.802),均匀度也最高(0.612),样带Ⅱ的丰富度最高(2.845);所调查的地表昆虫在四个不同的样带中的数量分布差异不显着(P=0.115).植被多样性影响地表昆虫的整体分布.不同地表昆虫类群对生境表现出不同的分布倾向.(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高德,张静,洪剑明,王飞宇,陈卫[9](2009)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秋冬季鸟类调查及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9种,隶属13目24科45属.其中旅鸟最多,计50种,占总种数的72.5%.依次是留鸟(14种),冬候鸟(12种)和夏候鸟(10种).记录到的鸟类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北京市一级保护鸟类4种;北京市二级保护鸟类24种.优势种鸟类9种,常见种8种,稀有种52种,与湿地关系密切的游禽和涉禽占优势地位.从生境类型上看,水域和林地分别具有最高的属的多样性和科的多样性.从空间分布上看,水域及其近水生境以及康西草原是保护区鸟类的主要分布区域.此外,作者在保护水环境、消除人为干扰以及提高保护区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高德,张静,洪剑明,张有强,陈卫[10](2009)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9种,隶属13目24科45属。优势种鸟类9种,常见种8种,稀有种52种,与湿地关系密切的游禽和涉禽占优势地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3S"技术的支持下,确定鸟类分布的模拟样方,以调查鸟类生境,共调查了16个可能影响保护区冬季鸟类栖息地分布的变量。通过独立两样本t检验与卡方检验的方法筛选出其中的10个主要变量,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5个影响鸟类生境选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鸟类生境选择角度具有多向性的特点,景观因子、干扰因子和水因子是主要的影响因子。由于冰的隔离作用成为冬季鸟类自我保护的主要方式,水域的宽阔性对于冬季鸟类的生境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对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采取保护措施时,必须重视水环境的恢复、各种人为干扰的消除以及系统保护的加强。(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野鸭湖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被覆盖度作为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检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华北内陆典型的淡水湿地——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针对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反映植物生长状况、覆盖程度以及区分地表覆盖类型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原始Landsat TM影像增加NDVI数据维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克服了传统研究中通常从Landsat TM影像上提取3—4种端元的局限,经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变换)、纯像元指数(PPI)计算以及人机交互端元选取等一系列运算,构建以陆生植物、水生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五端元模型来反映研究区的地物组成;同时,以原始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构建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四端元模型。针对两种端元模型,采用全约束下的LSMM算法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以获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其次辅以研究区的纯水体信息对其进行优化。精度检验采用相同时期的高分辨率WorldView-2多光谱影像来进行。研究表明:虽然四端元模型与五端元模型对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结果在空间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分布趋势,但是前者的估算结果在数值上要普遍低于后者,在研究区的水体及其附近,四端元模型难以体现水生植物的植被覆盖信息;另外,五端元模型的估算结果与检验数据的相关系数R达到0.902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39,明显优于四端元模型的R=0.8671和RMSE=0.1711。这反映了通过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的方法来改进端元提取的数量是可行的,而由此构建的五端元模型可以更充分的反映研究区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从而获得更好的估算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鸭湖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聪慧,雷霆.人为干扰对北京野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
[2].崔天翔,宫兆宁,赵文吉,赵雅莉,林川.不同端元模型下湿地植被覆盖度的提取方法——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3
[3].战永佳,陈卫,李玉华,吴秀山,张金国.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灰鹤觅食栖息地选择研究[J].四川动物.2011
[4].李将辉,王硕,段启明.感受生态保护的别样魅力[N].人民政协报.2011
[5].高思佳,陈卫,邓楠.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曲媛媛,高武,郭铁英,陈卫.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迁徙水鸟调查[J].湿地科学.2010
[7].王炜.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规划设计浅析[J].小城镇建设.2010
[8].张海周,王正军,张向欣.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表昆虫多样性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高德,张静,洪剑明,王飞宇,陈卫.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秋冬季鸟类调查及保护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高德,张静,洪剑明,张有强,陈卫.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J].湿地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