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设计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范式,历史性,层积,在线,悉尼,符号学,城市。
设计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昭吟[1](2019)在《泉州美丽古城家园共造:人本主义城市化范式的底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作者试图在实践中研究和构建社区营造对于城市化范式转移的意义及社区营造的范式化挑战。相对于资本导向或政商联盟的城市化范式,作者认为社区营造是人本主义的城市化,是"使有温度、有责任心的市民产生和再生的‘底层设计’"。受惠于托马斯·库恩、皮埃尔·布迪厄和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的启发,作者指出社区营造是在"自上而下"命令式城市化范式的危机下寻找"自下而上"的契机。但其实践的真正挑战并非来自于意识,而来自于习性这一身体化实践逻辑的自动性和固执性,因此实践者创造"开始的开始"路径使新习性脱胎于旧习性,并通过制度化使新习性得以重复练习而固化。社区营造从社会实验到城市化新范式候选者,城市规划是首个回应的学科领域。作者提出赋能是城市规划新理论、新技能的关键内涵,并且是降低范式化内在矛盾的出路。(本文来源于《国际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6期)
蒋志英[2](2019)在《浅谈《悉尼协议》范式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金课”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悉尼协议》是一种国际教育认证协议,主要瞄准培养"工程技术专家",区别于我国2013年加入的《华盛顿协议》,它的教育对象主要指向叁年制的职业教育学生。核心在于通过规范严格的标准化建设规程,再造专业建设流程、完善保障体系与支撑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准。本文站在全新的视角,浅析在悉尼协议的范式下,如何更好的响应"职教20条"中关于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建议,深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深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建设内涵。(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赵型[3](2019)在《基于范式的藏品数据库结构设计优化——以馆藏品数据库结构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藏品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藏品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叁个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叁范式(3NF);结合首都博物馆藏品数据库,说明了在进行藏品数据库结构设计时,如何消除数据间的部分依赖关系及传递依赖关系,使藏品数据库满足第叁范式(3NF)的要求。这样的数据库解决了藏品数据库数据冗余过大、插入异常、数据修改繁复等问题。进一步验证了遵循"需求>性能>数据结构"的理念,而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用高范式建立数据库。(本文来源于《首都博物馆论丛》期刊2019年00期)
曹梅,朱晓悦[4](2019)在《在线课程设计的建构主义范式诠释——美国BrainPOP在线课程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际教学设计领域的重要主题,学习环境设计对国内在线课程的影响却甚微。以乔纳森的CLEs模型为框架来分析美国知名在线课程BrainPOP,深入剖析了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以及社会境脉支持等六个要素和叁大教学策略的具体实现机制及其背后的设计原则。BrainPOP鲜明的建构主义特色表现在:用技术学习的设计思想;关注学生的认知投入、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关注知识建构、促进高阶思维目标达成;线上与线下融合机制促进混合式教学自然发生。这些将对我国在线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发展带来直接指导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陈昭[5](2019)在《对“过程”的发现与探究——设计人类学的内在转向与理论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人类学是当下设计产业发展和人类学自我审视下诞生的研究分支。缘起1990年代,于2010年代确立其学科分野的地位。研究类型可分为应用性和批判性两大类。受到21世纪以来艺术人类学和科学社会学思潮的影响,人类学视域下的设计,不再仅仅被作为物化"结果",而是被更多地作为行为的"过程"加以探讨。"设计",不再是某种文化含义或社会结构的固态投射,更是"文化或社会"生成过程之本身。这一由"结果"的设计转为"过程"的设计的内在转向,是设计人类学确立的根本动因。"符号学"和"ANT理论",是现今设计人类学对"过程"之"设计"探求的两大理论范式。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不断对以"文化与社会"为核心概念的结构化方法提出挑战。对"过程"之设计的探索,无疑对未来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莫天生[6](2019)在《基于流程范式约束的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机制探索——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本科教育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为目的,并通过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国家标准指导文件为起点,对本科论文(设计)各指导环节进行规范。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摸索出提高管理效能的方式、方法,取得初步实效,为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构建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2期)
高小燕[7](2019)在《从“被动”到“能动”——初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范式课堂构建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中,其第六条即: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程序设计课的教学研究,探索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尤其是"能动"性学习的巨大作用,并构建范式课堂,以期能够实现指向关键能力的课堂教学转型,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中旬)》期刊2019年10期)
赵曼彤,张伶伶,赵永麒[8](2019)在《动态秩序倾向下动态城市设计的理论模型与思维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城市设计的秩序环境是在城市整体稳态运行中动态调整变化的,城市设计需要通过不断调整内部结构要素的关系映射和外在空间设计的秩序倾向来适应城市中动态变化的要素以及由于要素变化而带来的设计情境的变化,并且创造外部动态的秩序环境来实现城市设计与生长耦合的可持续性。一个更加动态的城市设计模型是城市设计工作顺利开展所需要的。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设计的动态秩序倾向,给出了动态城市设计的释义,并且提出整体性是动态城市设计的第一秩序;其次,提出了洞察整体的系统模型由结构、过程、功能架构,确定了迭代探究的整体结构和联合优化的操作流程;第叁,构建动态城市设计模型,通过模块化组织城市设计流程简化了模型的构建和过程的秩序;最后,根据城市设计的多元秩序逻辑,提出了强化关联的交互设计思维范式。动态城市设计的理论模型构建丰富了城市设计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当下转型时期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董韵笛[9](2019)在《以塑造城市特色为导向的城市设计范式转型——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对城市特色内涵的梳理入手,辨析了"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特色趋同化、缺乏活力的表现,指出城市特色危机的成因在于:城市空间独有的、可识别的特色是在人为干预下由历史要素积累演化形成的,但当代城市的规划设计重"形象"轻"特色",而对于城市形象的主观审美又逐渐形成单一的定式。基于对"城市空间是时间化的空间"的认同,本文引入历史性城市景观的视角,该理念强调历史要素积累和演化的意义,并且重视变化的过程。基于该理念的启示,结合中外城市的实例分析,本文从识别地域性特征、塑造城市形象和延续社区活力等方面论述了历史性层积研究对于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特色塑造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应该从蓝图式的"设计城市愿景"向渐变式的"管理建成环境变化"转型。结合我国城市设计管理实际状况,阐述了健全完善城市设计制度的基本理念,应该认识到城市空间环境的连续性、整体性和社会性,对历史景观及其背景环境建立评估、监测和管理体系,才有可能避免城市特色空间的碎片化现象。以城市设计为管理工具,塑造更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姜强,李月,孙洁,赵蔚,刘红霞[10](2019)在《自适应混合MOOC模式:MOOC设计新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MOOC拥有庞大且异质的用户群,其组织形式构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但现有MOOC产生了大规模教学与因材施教间的矛盾,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梳理诠释MOOC的既有范式,剖析其设计理念及内在限度,在创生背景下提出了自适应混合MOOC设计新范式。并以项目组设计研发的跟它学自适应MOOC学习平台为应用示范,阐述了自适应混合MOOC新范式中平台功能架构、设计流程,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人工智能时代,自适应混合MOOC将沿着基于众包策略、情境感知、多模态、迁移学习等方面深度发展,突破传统设计范式的价值创新,推动教育改革走向个性化、差异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设计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悉尼协议》是一种国际教育认证协议,主要瞄准培养"工程技术专家",区别于我国2013年加入的《华盛顿协议》,它的教育对象主要指向叁年制的职业教育学生。核心在于通过规范严格的标准化建设规程,再造专业建设流程、完善保障体系与支撑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准。本文站在全新的视角,浅析在悉尼协议的范式下,如何更好的响应"职教20条"中关于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建议,深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深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建设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计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昭吟.泉州美丽古城家园共造:人本主义城市化范式的底层设计[J].国际城市规划.2019
[2].蒋志英.浅谈《悉尼协议》范式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金课”建设[J].艺术品鉴.2019
[3].赵型.基于范式的藏品数据库结构设计优化——以馆藏品数据库结构设计为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
[4].曹梅,朱晓悦.在线课程设计的建构主义范式诠释——美国BrainPOP在线课程的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
[5].陈昭.对“过程”的发现与探究——设计人类学的内在转向与理论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莫天生.基于流程范式约束的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机制探索——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9
[7].高小燕.从“被动”到“能动”——初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范式课堂构建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9
[8].赵曼彤,张伶伶,赵永麒.动态秩序倾向下动态城市设计的理论模型与思维范式[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9].董韵笛.以塑造城市特色为导向的城市设计范式转型——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的思考[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10].姜强,李月,孙洁,赵蔚,刘红霞.自适应混合MOOC模式:MOOC设计新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