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论文_陈容,黄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疲劳,系数,缺口,滚子,敏感度,节点。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陈容,黄宁[1](2010)在《一种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有效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用最大主应力有限元法求解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得的值相一致,并进一步从网格细化方面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网格细化到一定程度时,计算精度提高了,应力集中系数趋于一稳定值,而且与疲劳寿命估算时的应力取向相一致,进一步保证了计算寿命的准确度,为疲劳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管德清[2](1996)在《非对称循环时焊接节点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非对称循环时焊接节点的两个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预测公式.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公式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可望为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1996年03期)

许树新,贾泽彩,刘晓伦,柴邦衡[3](1995)在《滚子链链板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法理论计算、光弹试验和成组疲劳试验,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滚子链链板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的分布问题。该研究结果,可作为滚子链疲劳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胡志忠,曹淑珍[4](1993)在《金属材料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导出了高缺口敏感和低缺口敏感的金属材料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_f为K_t~(1/(1+n))和K_t~(2/(3+n)).通过对大量K_f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到了K_f-K_t的关系图,并指出了上面两种K_f关系的适用范围;对钢和铝合金的计算结果表明:理论值与测量结果非常接近,绝大部分数据的相对误差在±10%之内.最后讨论了光滑试样疲劳极限(σ_R)的理论表达式:σ_R=(K/E~n)~(1/(1-n)),并分析了该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σ_n=σ_(cy)(循环屈服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期刊1993年01期)

胡志忠,曹淑珍[5](1992)在《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导出了塑性材料或低缺口敏感材料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_f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_t和硬化指数n之间的定量关系:K_f=K~(2/(2+n))计算了缺口疲劳极限△σ_RN和K_f,计算值和测量结果相符,误差一般小于10%。讨论了K_f和△σ_RN的物理意义,提出了疲劳强度应力集中系数K_a=K_t~2+2n/3+n和疲劳强度应变集中系数K_t=K~4/3+n,并得到了从△σ_RN向△K_th应力转变的应力集中系数K_t~*=(△σ_R/△σ_th)~3+n/2最后还导出了Frost规律σ_th~3·a=c中c与σ_R和裂尖半径ρ~*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1992年05期)

韩连元,丁遂栋[6](1989)在《调质45钢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供了调质45钢在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下的P—S—N曲线及疲劳缺口系数的试验值,并为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K_б=K~t/[0.88+A(Q/rd)~b[1]进一步简化为K_δ=Kr/(0.88+AQ~b)[2]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工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非对称循环时焊接节点的两个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预测公式.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公式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可望为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容,黄宁.一种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有效算法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0

[2].管德清.非对称循环时焊接节点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J].力学与实践.1996

[3].许树新,贾泽彩,刘晓伦,柴邦衡.滚子链链板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5

[4].胡志忠,曹淑珍.金属材料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预测[J].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技术科学).1993

[5].胡志忠,曹淑珍.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的理论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2

[6].韩连元,丁遂栋.调质45钢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研究[J].郑州工学院学报.1989

论文知识图

等直径钩杆空间螺旋线齿轮副照片4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与对数寿命的...机构零件的强度计算-零件疲劳强度σrk和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为1.286的损伤...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为1.300的损伤...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标签:;  ;  ;  ;  ;  ;  ;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论文_陈容,黄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