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论文_刘晓雪,刘昌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庭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庭坚,宜州,草书,书法,碑帖,虞美人,笔法。

黄庭坚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雪,刘昌海[1](2019)在《黄庭坚写戒石铭》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湖州。一年前,一心沉湎诗学的黄庭坚寄了两首诗给时任徐州知州苏轼,以示敬仰求教之心,苏轼读后大加赞赏,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世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两人志同道合、相互欣赏,从此结下深厚的师友之谊。可是,谁又能够想到,这一段文坛佳话,却为黄庭坚的命运埋下了祸根。受苏轼被贬之事牵连,黄庭坚在京职务被一笔勾销,被改派到吉州太和县(即泰和)任知县。(本文来源于《党员文摘》期刊2019年12期)

李卉[2](2019)在《折芳馨兮遗所思——论黄庭坚赠花诗的文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庭坚以花馈赠诗中伴随着浓郁的友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黄庭坚的赠花诗中以梅花、水仙、牡丹和春花为代表,前叁种为自然界的真花,后一种为人造花,黄庭坚在诗中提升了蜡梅的文学地位,确立了水仙的文学地位,并以咏牡丹诗作为友谊的传递,将春花表现得栩栩如生,以表现浓浓的春意。黄庭坚赠花诗,真实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花卉的热爱,并反映出黄庭坚当时的生活状态。从黄庭坚对奇花的求索,我们可以看到士人于各节气对各种盛开花卉观赏的痴迷。随着花卉的递送,所传达出的是一份分享的心情。黄庭坚的赠花诗,虽然并非累篇佳作,但是无论就黄庭坚个人或是赠花诗的发展来看,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郝惠谋[3](2019)在《黄庭坚草书“起倒”笔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起倒"一词的含义,并将其在书法领域的内涵与历来易与之混淆的"提按"笔法进行对比,认为"起倒"笔法是一种作用于点画中段,并能体现出前后之势与左右之姿的用笔动作,其受力方多在笔杆,少在笔毫,而施力方则是书写者的手腕。(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22期)

吴旭春[4](2019)在《黄庭坚草书笔法观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是草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变时期,由唐草奔放情感的宣泄转向理性情感的表达,草书笔法、创作思想等都发生了很大转变。黄庭坚是唐宋草书转变的关键人物,其秉持"字中有笔"的观念,追求草书的笔法与法度,使草书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突破,在唐草基础上开辟了大草新的美学内涵。其草书实践及思想对唐宋草书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22期)

卢宇[5](2019)在《黄庭坚在元符叁年的书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符年间被视为黄庭坚书法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系于此间的书论被高频引用,作于此时期的书作被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进而成为未具年款作品的系年参考。由于从书学理论的提出到实践层面的检验需要一段时间,结合文献与元符叁年中的墨迹书作,可以推定:该年是黄庭坚书法走向成熟的关键年份。在北宋哲宗驾崩、徽宗得立的背景下,黄庭坚得到大赦重获自由,在心手两畅的状态下写出了一系列高质量书作,去除了战挚笔使用过多等弊病,形成了成熟的风格,完成了从书学理论到书学实践的转化。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古代中国陈列"中展出的《行书青衣江题名卷》(又名《明瓒诗后题》),是元符叁年中黄庭坚书法产生质变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结合相关墨迹、史料,将黄庭坚及其书作还原于时代,使人们对质变产生的经过有深入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9年11期)

戴琳琳[6](2019)在《暗流之下:黄庭坚与王安石诗文的内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着名诗人黄庭坚在拜入苏门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山谷体",其宗法杜甫已有成说,而他在诗歌创作中所受王安石的影响,尚未被彻底揭示。黄庭坚自少年时起就十分推崇王安石,初入仕途时亦得其知遇,在家世关系中与王安石也颇有渊源,其年少丧父、才高孤傲的经历也与王安石极其相似,所以他对王安石始终怀有特殊的感情,并最终选择了王安石作为其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不仅大量仿写王安石的诗作,其深拗劲峭的风格、新奇工巧的技法,乃至从诗歌创作中映射出的怀疑、开拓的人格精神,都与王安石有一脉相承之处,这不但影响了"山谷体"的形成,更对宋调诗歌风格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殷望成[7](2019)在《浅析黄庭坚书法的个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书风的形成,受禅学佛理影响至深,又与个人思想和生活阅历相关,经历了一个师从古人,师法自然,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其主要个性特征是:率性天成,不计工拙;独抒性灵,得笔外意;自成一家,草书尤奇。它以独特的个性,开拓出宋代书法艺术(特别是草书)的新境界。(本文来源于《大众书法》期刊2019年05期)

孙晓利[8](2019)在《咏梅抒怀 婉曲细腻——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这首词为黄庭坚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29期)

宋立[9](2019)在《八大山人与黄庭坚艺术观念的融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大山人作为清初重要书画家,其书法与绘画成就颇高。关于其书法实践,震钧《国朝书人辑略》云:"古人但知黄鲁直学《瘗鹤铭》,不知鲁直以前则有唐张嘉贞,鲁直以后则有明八大山人。"~([一])可见,八大山人与黄庭坚有着相同的书法审美取向。同样,八大山人早年书法亦取法黄庭坚。八大山人的书画实践中,其书画观念有着较强的融(本文来源于《书法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梁霜[10](2019)在《原来黄庭坚和陆游都是“猫奴”》一文中研究指出吸猫成瘾,自古有之。如果"猫病"是一种绝症,那么很多文人都患了不治之症。1560年,一群身穿丧服的太监簇拥着金棺,时不时高声唱念大臣作的祭文,尖锐绵延的语调穿过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皇城内魂幡飞扬、哀声不绝……不知道的以为这是哪位受宠贵人离世,但其实,这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爱猫"霜眉"死了。吸猫成瘾,自古有之。如果"猫病"是一种绝症,那(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9期)

黄庭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庭坚以花馈赠诗中伴随着浓郁的友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黄庭坚的赠花诗中以梅花、水仙、牡丹和春花为代表,前叁种为自然界的真花,后一种为人造花,黄庭坚在诗中提升了蜡梅的文学地位,确立了水仙的文学地位,并以咏牡丹诗作为友谊的传递,将春花表现得栩栩如生,以表现浓浓的春意。黄庭坚赠花诗,真实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花卉的热爱,并反映出黄庭坚当时的生活状态。从黄庭坚对奇花的求索,我们可以看到士人于各节气对各种盛开花卉观赏的痴迷。随着花卉的递送,所传达出的是一份分享的心情。黄庭坚的赠花诗,虽然并非累篇佳作,但是无论就黄庭坚个人或是赠花诗的发展来看,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庭坚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雪,刘昌海.黄庭坚写戒石铭[J].党员文摘.2019

[2].李卉.折芳馨兮遗所思——论黄庭坚赠花诗的文学意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3].郝惠谋.黄庭坚草书“起倒”笔法探析[J].中国书法.2019

[4].吴旭春.黄庭坚草书笔法观及其影响[J].中国书法.2019

[5].卢宇.黄庭坚在元符叁年的书学实践[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

[6].戴琳琳.暗流之下:黄庭坚与王安石诗文的内在关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殷望成.浅析黄庭坚书法的个性特征[J].大众书法.2019

[8].孙晓利.咏梅抒怀婉曲细腻——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赏析[J].课外语文.2019

[9].宋立.八大山人与黄庭坚艺术观念的融通性[J].书法教育.2019

[10].梁霜.原来黄庭坚和陆游都是“猫奴”[J].东西南北.2019

论文知识图

—1(左)流水别墅,赖特图片来源:htt...3一1 =北宋] 赵信 (传) 5摹辘国夫人游春...黄庭坚-0319图 黄庭坚画像耶律楚材与黄庭坚、任询书法风...黄庭坚-[北宋] 黄庭坚 松风阁诗(局部...黄庭坚-[北宋]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诗...

标签:;  ;  ;  ;  ;  ;  ;  

黄庭坚论文_刘晓雪,刘昌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