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文学的审美取向

清初遗民文学的审美取向

论文摘要

清初遗民文学处于明清"感伤主义"的文艺思潮之中,其情感与审美又甚于一般的"感伤主义"。清初遗民文学继承发展了传统文学的审美范式,书写出忧患郁愤之屈骚意绪与慷慨悲凉之英雄气概;突破明中叶以来空疏不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学风,涵养学问,崇尚朴雅之美;以比兴、象征、敷陈、意象之法,塑造出贞烈寡才、老病孤忠的文学形象,从而形成不同于仕清文人的文学审美特征。

论文目录

  • 一 忧患郁愤之屈骚意绪与慷慨悲凉之英雄气概
  •   (一)忧患郁愤的屈骚意绪
  •   (二)慷慨悲凉的英雄气概
  • 二 朴雅的审美风尚与倡学的审美之源
  •   (一)朴雅之审美风尚
  •   (二)倡学的审美之源
  • 三 贞烈寡才与老病孤忠的审美形象
  •   (一)贞烈寡才的女性形象
  •   (二)老病孤忠的男子形象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姜维枫

    关键词: 清初,遗民文学,审美取向

    来源: 中国文化论衡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中国文学

    单位: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 I206.2

    页码: 51-65

    总页数: 15

    文件大小: 165K

    下载量: 26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庐隐创作中的悲哀之情与感伤主义[J]. 文学教育(中) 2014(04)
    • [2].英国感伤主义诗歌的特点[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4)
    • [3].寻找迷失的自我——浅析博托·施特劳斯小说《献词》中的新感伤主义[J]. 考试周刊 2011(82)
    • [4].《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感伤主义的表达[J]. 电影文学 2019(13)
    • [5].朴寅焕诗歌中感情与理性的融合[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0(02)
    • [6].五四新文学感伤主义倾向的终结[J]. 青年文学家 2019(26)
    • [7].归家、生存与历史——评约翰娜·斯基伯瑞德的《感伤主义者》[J]. 海外英语 2012(01)
    • [8].功利道德和情感道德的劝善——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J]. 长治学院学报 2016(04)
    • [9].郁达夫的小说和感伤主义[J]. 文学教育(上) 2008(04)
    • [10].《泰比》与感伤主义传统[J]. 国外文学 2012(01)
    • [11].感伤主义人文景观的文化特质及社会价值[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2].《乡村》:圈地运动中农村的真实写照[J]. 青年文学家 2015(03)
    • [13].圈地运动与英国感伤主义诗歌[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3)
    • [14].用双脚测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孤独——评李镇东的诗[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15].专访史蒂夫·马蒂诺:真实而甜蜜的感伤主义[J]. 电影世界 2015(11)
    • [16].徘徊在新旧之间的感伤——苏曼殊的美学风格初探[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4(01)
    • [17].歌德魏玛前十年戏剧的主题分析——论歌德古典主义精神的建构与呈现[J]. 戏剧艺术 2014(02)
    • [18].整体大美 生态审美实践(2)[J]. 人与生物圈 2013(04)
    • [19].李煜后期词的感伤情怀[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4(03)
    • [20].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过渡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6)
    • [21].论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J]. 山东文学 2009(01)
    • [22].“病”的意义与“泪”的源流——林黛玉与中国文化感伤主义传统[J]. 文艺争鸣 2014(08)
    • [23].芳心一片徒悲壮 空留桃花香——作为感伤文学标本的《桃花扇》[J]. 艺海 2013(12)
    • [24].深广与幽幻:格雷与义山诗歌感伤意绪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5].18世纪英国感伤小说“重情者”渊源考[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8(02)
    • [26].18世纪圈地运动与英国诗歌的乡村写作[J]. 文学教育(下) 2015(08)
    • [27].明清长篇家庭小说的悲剧主题[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28].论郁达夫的文学轨迹与思想历程[J]. 作家 2009(18)
    • [29].汪曾祺小说的“太和”之美[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 [30].虚无·矛盾·感伤——从《雪国》管窥川端康成的哲学理念[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3(02)

    标签:;  ;  ;  

    清初遗民文学的审美取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