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论文

沈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论文

摘要:“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对于俄国能否逾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提出的理论设想,它为落后国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长足发展,不仅要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更要克服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跨越卡夫丁峡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四个自信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以下简称“跨越设想”)是马克思针对俄国能否逾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而提出的理论设想,该设想的提出为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道路选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和方法原则,对中国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地跨越了资本主义这一“卡夫丁峡谷”;改革开放后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弊端。实践证明,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新时代的今天,要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共识和认同,不仅需要保证生产力的提高,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还需要坚守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和价值追求。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重要意义

针对俄国存在大量村社土地公有制的特殊国情,马克思认为俄国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即“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1]436。马克思曾多次论述过这一观点,如1877年11月在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资本论》中“原始积累”那一章“只不过想描述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1]129,“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的道路,那它将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1]129。马克思在1881年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又指出,俄国“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1]436。1882年1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的序言中再次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2]6在这些论述中,马克思反复强调东方社会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为世界东方的社会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跨越设想”为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能性道路

对于n=7,8,是否存在非常数亚纯函数f(zg),(zh),(z)满足方程(1),以及对于n=6是否存在非常数整函数f(zg),(zh),(z)满足方程(1)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

“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论述了“两个必然”的规律,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其最初设想是共产主义会首先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跨越设想”则补充了这一最初设想。“跨越设想”虽然只是初步构想,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它从理论上指出了落后国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道路,即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用等待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是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借助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设想蕴含着三层意思:其一,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其二,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目的是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其三,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一定要吸收或借鉴其积极因素,即“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由此可见,“跨越设想”不是简单地主张跨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还尤其强调要避免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从而为落后国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根据。

2.“跨越设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跨越设想”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精髓和重要品质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又何尝不是实事求是的呢?“跨越设想”就是马克思在看到了俄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之处而提出的,从根本上秉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内储尿期症状组患者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症状缓解率(全部缓解及部分缓解)达到94.5%,排尿期症状组患者排尿困难等症状缓解率为85.5%,储尿期症状组明显优于排尿期症状组(P<0.05)。术后1年储尿期症状组患者症状缓解率进一步升高达99.5%,明显优于排尿期症状组(94.2%)(P<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使马克思的“跨越设想”由理论变为了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开创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新路径,实现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行驶至新时代之际,我们看到的一方面是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

3.“跨越设想”的运用要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跨越设想”既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努力学会这种实事求是的方法,即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和运用马克思“跨越设想”时要把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实际情况相结合,一定要实事求是,而不能拘泥于文本。

主页面的第一阶段是ABCs(字母学习)(见图4)。这个阶段聚焦于每个英文字母与语音的关系。当学生们学习了声音与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关系之后,就会接着学习辅音-元音-辅音组成的常规单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具体国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理论只有与历史的、具体的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毛东泽曾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3]111-112邓小平也曾讲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4]382所以,一定要充分领会马克思“跨越设想”的精神实质,决不能照搬照抄、拘泥于文本。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这一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定要使之中国化。

二、“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国的历史选择

“跨越设想”提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选择,即落后国家可以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去等待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之后再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可以通过首先夺取政权的方式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实际上就是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就此而言,马克思“跨越设想”中所蕴含的某些具体观点,已经被纳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之中。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

1920年代,在诸如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等各种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中国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人围绕救亡图存提出过种种主张,很多人曾经想向西方学习,如严复、康有为、孙中山等,甚至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也曾试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实践证明都行不通。清朝末年维新变法派学习西方搞君主立宪制,孙中山辛亥革命后试图照搬西方共和制,蒋介石搞的所谓“民主宪政”,其结果都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反复比较、探索,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本文选用混合物标准k-ε模型作为湍流模型, 即将多相流视为一连续流体, 物性参数为多相的平均值, 从而建立多相流的湍流模型, 其湍流动能方程为:

邓小平曾说:“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4]62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历史地“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建立了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民主制度等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经济、政治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前辈们未必已经对“跨越设想”了解得足够透彻,也未必以此“设想”作为革命的理论指导,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实在在地把马克思的“跨越设想”在中国由理论变为了现实。

3)在下入直径 426mm管柱前,用 PTB—480校正钻井并以两套刚性依序增加的钻具组台修整[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新路径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实际,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先例,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针对1970年代末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依然比较贫穷、人民生活水平依然较低的情况,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4]116。作为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制度,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4。而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必须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必须扬长避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经验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5]127。

邓小平虽提出实行改革开放,但他反复讲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强调,“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5]235-236。他指出,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市场经济模式,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而不是要完全照搬资本主义或重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与马克思“跨越设想”中不通过资本主义但可以“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的思想是一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一条“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崭新路径。

当前,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区域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发展质量和社会效益亟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人的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尚需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西方极为强势的价值观念不断挤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空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不断侵蚀国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卡夫丁峡谷”的弊端至今犹在、危险尚存,值得我们从思想上深刻反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从实践上进一步深化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和新任务,中共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指出我们不能满足已有成就,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上。新时代,我们需要在努力克服“卡夫丁峡谷”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弊端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理论思考和创新,进一步促进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认识的极大提高。

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癌在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回声均匀、微小钙化、肿大淋巴结、Ⅲ型血流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曾指出,《共产主义宣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宣告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这意味着共产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的,但是俄国能否也选择这样的发展道路呢?在俄国有一大半的土地属于农民公共占有,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并不发达。这样的一个国家能否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呢?马克思的回答是:“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2]6这充分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是实事求是的,是与时俱进的,是不断发展而非一成不变的,否则他给查苏里奇的回信也不会一再修改。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的认识也是与时俱进的。他最初认为,社会主义首先会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后来认为有些国家,甚至贫穷的国家、非资本主义的国家也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可见,“跨越设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克服“卡夫丁峡谷”的弊端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坚定“四个自信”

Th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llapse stability of Shiyakou in Ludian county of

这些学者可能由于中国问题的复杂性、掌握材料的不足以及立场、观点的不同而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偏差和局限性,也或许是在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文化站台,试图诱导我们向西方价值观看齐。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否体现了其应有的优越性?应当承认,除生产力方面外,别的方面如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贪污腐败、道德失范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与社会主义本质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之后,我们还应思考“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新时代突出地表现在要克服“卡夫丁峡谷”的弊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课题采用GC-MS法和UV254测定,对混凝-加核絮凝组合工艺处理前后麦草浆制浆造纸废水中污染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活性污泥法对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废水是否可以利用生物法继续处理做了验证。

Policeman:Why didn't you shout for help when youwere robbed ofyourwatch?

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同,必须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要努力克服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我们已经基本避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弊端,即初步克服了极端两极分化的弊端;也避免了其政治弊端,即克服了其只满足资产阶级权益而不顾普通大众的自由和权利的弊端。当前我们急待解决的是文化领域和精神层面的问题,急待解决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之后的问题,那就是: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等方面的软实力建设。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处于文化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具有最大公约数的全体中国人共同的主流价值观,它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营造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它寄托着近代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万众一心上下求索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同时承载着每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和价值追求;它从理论上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讲清楚其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等价值追求。有人鼓吹西方的“普世价值”,妄图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目的在于推行“普世价值”掩盖下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我们深陷“卡夫丁峡谷”。进入21世纪后,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相继发生的“颜色革命”,就是由美国幕后支持反对派,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追求所谓的“普世价值”,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政权更迭的现实例证。

对于“跨越设想”本身以及与之对应的现实实践,有些人并不认同。比如,批评俄国社会主义道路是“早产儿”,以此指责中国道路,甚至提出我国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需要效仿西方的制度设计和文化理念。邓小平当年强调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当我们相对富裕了之后,有一些人却仍然怀疑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例如,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等同于“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姓“资”也不姓“社”等。[6]

当前,面对东西文化的交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价值观上克服资本主义的文化弊端显得格外紧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有利于凝聚全社会思想共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逐渐形成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与良好道德风尚,以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集强大动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讲清楚我们仍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本身是开放式的、兼容并包的,是在扬弃了本国本民族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这与马克思的“跨越设想”是吻合的。我们既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盲目排外,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4]373。吸收借鉴不等于照抄照搬,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是为了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5]168。

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统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460这表明,理论的彻底性是说服人的重要保证,但是,如果人们能亲眼看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统一,则更能说服人。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在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的实现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就是党和政府必须真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从而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花更大力气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实现平等正义;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等。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4]110-111。所以,只有在实践中逐渐落实和实现这些价值追求,理论才能够进一步掌握群众,并更有说服力。

2.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目标

“跨越设想”告诉我们,实现跨越之后既要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对此,党和国家已经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开始付诸实际行动。中共十九大强调,要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首先,这里的“富强”就是要实现国富民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历史前进、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无限丰富的物质财富能够满足全社会每个人的需要,人们才能摆脱生存竞争的束缚,成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觉、自由的主人,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的最高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所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曾经赞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32。西方“普世价值”之所以在我国拥有不少信众,其主要原因是西方强大的科技与经济实力。由此再次证明,实现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水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主要体现。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富强目标是国富民强,即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幸福,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幸福,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少部分资产阶级的富有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贫穷。这是在经济上要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

其次,这里的“民主”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我国的根本性质即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为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种新型民主与封建社会的民主、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具有本质区别。封建社会曾经也有过“当官要为民做主”的价值理念,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制度前提下,为民做主的实质仍然是为官员做主而不是为人民做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民主”,是资本主义的“金钱民主”或“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以“资”为本的社会里,当家作主的也只能是一小部分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目标可以很好地克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上的弊端。

再次,这里的“文明”“和谐”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国度、礼仪之邦,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开放包容的理念,即使将来处于世界强国地位也不会侵犯别人一寸土地。与西方某些国家的“殖民文明”“侵略文明”和“霸权文明”相比,“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8]。在这种先进文明理念的引导下,人与人、国与国的和谐发展指日可待。

最后,这里的“美丽”既指环境美、生态美,也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心之美。相比较资本主义一切都是利益驱动而过度开发自然的行为,新时代的中国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之美,追求的是“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9]393,既要实现中国的美丽,也要实现全世界的美丽,是具有国际主义情怀的更为开放的价值追求。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节能减排、世界环境问题上却不断推卸责任,甚至不惜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只顾及本国的和眼前的利益得失,这种做法充分显示出资本主义的极端自私自利性,着实令人不齿。毫不夸张地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都是在努力克服“卡夫丁峡谷”的弊端。

总之,马克思的“跨越设想”说明,社会主义既可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也可能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对很多落后国家选择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今天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民主逐渐完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逐步实现,尽管距离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仍有一定距离,但我们已经历史地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将马克思的“跨越设想”变成了现实,具备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不但要实现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跨越,也一定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徐艳玲.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6):8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EB/OL].(2014-05-16)[2018-11-20].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4-05/4997248.html.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of Marx’s “idea of crossing Crafting Gorge”

SHEN He

[收稿日期]2018-12-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KS113);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6JDSZK051);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资助项目(2020—cx—015);河南大学教改项目(HDXJJG-2018-64)

[作者简介]沈贺(1979—),女,河南省泌阳县人,河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用格式:沈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20-27.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9.04.003

文章编号:1009-3729(2019)04-00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沈贺: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