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国:激活认同: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关键路径论文

孙正国:激活认同: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关键路径论文

神话资源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资源与文化资源,它有着典型的族群特征与起源论倾向。在经典神话学中,它还是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神话资源天然地意味着一种文化认同。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主义强调实证原则,近三百年来,神话资源的信仰本质被压制和剥离,神话资源的起源论价值也相应遭到质疑。不过,我们无法摆脱神话思维的影响,也不能排除掉我们生活之中的神话元素与神话力量,甚至可以说,我们仍然依赖神话资源才能获得完整的价值与有序的社会。今天我们讨论神话资源的现代转化,目的是发掘人类所创造的神话资源的价值,使其以适应现代生活的方式继续为人类提供意义与生存动力。

一、三种范式: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实践回顾

历史主义的观点认为,凡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都会在历史自为的规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经历着起源、发展、演进乃至消亡的过程,每一种历史现象和历史形态,它们都必然地适应时代而调整自身,力求进入新的生活之中,这是它们遵循历史原则的基本取向。就此而论,神话资源转化不是外在的人为问题,而是内在的历史要求。回顾16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外神话资源转化已经有了很多探索,形成了较有规律性的实践范式,直到今天,这些范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们讨论神话资源转化的主要依据。

首先是神话资源的口头调查、记录,经过整理和适当改写,形成阅读性文本,简称“文学范式”。这一范式在欧洲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早期形成,以格林兄弟采录和整理德国民间故事(含神话资源)的转化实践为代表,运用文学家的视野,重新观照历史上形成的口头传统,既注重历史传统的故事类型与神话母题,也融合时代的审美意识与叙事手法,将古老的神话母题以新的叙事形式加以表达。以此为经验,将民间童话资源(涵括了少部分神话资源,具有典型的神话思维)整理改写为风靡世界的《格林童话》[1]。总结改写德国神话的新形态与《格林童话》现代转化的文本经验,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文学范式的特征。

文学范式的主要特征是作家视野与民间传统的融合。作家熟悉民间传统,也浸润在民间传统之中,他们以书写媒介为基础,注重情节描写,对类型化的故事做出个性化的改写,突出人物塑造,提炼故事中的代表性母题,故事结构由简单转为复杂,叙事形态更为丰富,民间传统以新的形态得到弘扬。作家视野的本质,是个性化与书面化,以书面叙事来彰显个性,关注人性与自由,强调现实的反思与批判,承继传统,同时超越传统,从经典母题的复制与创新中阐发古老的人类意义。这一范式将古代神话的诸多故事情节转化为文化母题,宇宙之卵、开天辟地、命运之子、女神之魅、夸父逐日、洪水遗民、战争英雄等,神话想象所展开的先民世界,经作家重述,对其叙事逻辑与情节结构给予理性探索,开掘出的文化母题在更为生动、深刻的书面讲述中被沉淀下来[2]。因此,我们将神话资源现代转化文学范式看作是基础性转化模式,它决定了此后其他转化模式的内容与结构。

高潮想了想,又在回复框里输入“999”这三个阿拉伯数字,数字后面添加了一个“玫瑰”的表情,把鼠标移到“发表回复”上,左键单击,啪嗒一声,仿佛是相机的快门一闪,在头脑中,把对“诗的妾”的形象揣测,定格在艾诗虹的相片上。

配置福利性设施,日增重、料重比均呈显著性差异,有助于改善猪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使猪的生产性能得以更好地发挥。

动漫影像所代表的影像范式是神话资源转化的先锋范式,与实景表演、体验性艺术表达充分结合之后,必将开启神话资源更为广阔的转化前景。

景观范式的主要特征是造型艺术与民间传统的融合。造型艺术对空间的塑造与生活的表达,具有日常影响的深度,也容易形成直观的印象与感染力。民间传统此前的主体形态是口头媒介,后经作家改写成为具有现代意味的传统力量。口头媒介偏于人际传承,书面媒介侧重阅读传承,本质上都缺乏直观影响,而景观传承则充分融入现代生活,以高度形象化的方式直接呈现神话资源,符号化的空间结构延伸了空间的意义,原本仅为人们提供实用功能的生活空间,由于神话景观的文化建构而具有了精神性的价值,古老传统的想象力还原到现实之中,充满文化张力,也激活了沉潜在人们内心世界的神性理想。[3]可以说,景观化的神话资源不仅实实在在地呈现了现实空间的结构,而且形象化地将民间传统进行艺术创作,实用性与精神性兼具,族群性认同与社区性整合并重,成为神话资源转化的经典范式之一。

最后,神话资源在现代影像技术的支持下,以影像作品的方式获得新的拓展,这种转化模式即为“影像范式”。原始思维激活了艺术思维,神话形象与情节母题得以在作家、艺术家和技术师三维主体的协作下大放异彩,读图时代与视觉主义的审美思维将神话资源重新引入现代生活,成为当代影像艺术的重要类型。神话资源蕴含了丰富的叙事结构与奇异的文学想象,在人物设定、主题内涵、情节要素等方面皆有极强的扩展力量,尤其在玄幻类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流行的今天,神话资源切合了当代审美风格,提供了穿越历史与回归现实的融合路径。影像艺术是艺术与技术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它必须依赖技术才得以生成,又因艺术的想象力与意象符号而展现出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美的意蕴。

影像范式的主要特征是艺术与技术的人-物融合。影像范式的基础是传统戏曲,以人为媒介的艺术呈现方式,传统戏曲中艺术的舞台化,为真人的表演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真人表演的舞台局限性被突破,以影像记录与后期剪辑技术为手段,真人表演由碎片化的镜头过程,转化为编剧-导演架构下完整的艺术作品,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本质上是人与物的融合,真人为媒介的影像表达将神话资源充分转化为抵近现实的艺术作品[4]。另一种转化形式则是数字人和卡通人的影像化产品,真人被二者替代,影像本质是技术的充分表达。可以说,这两类仿真人的影像产品,是真人影像作品的广义延伸,真人退场的背后,是技术的艺术化和艺术的技术化,技术与艺术的高密度互渗联盟已经取消了二者之间的传统沟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技术时代的实现手段解决了真人表演的舞台困境和情节难点,并逐渐形成了影像范式的新类型:动漫影像。神话资源所展现的神奇幻象、三界穿越、人神异构、原始思维,在动漫影像中可以得到完美表达,既可以呈现真人的丰富意蕴和神话的瑰丽奇隽,也可以呈现真人不可能完成的艺术表演与时空现场。可以说,真人影像艺术作品在突破舞台空间方面塑造了神话资源的故事魅力,而动漫影像产品则在舞台突破背后,还超越了人物的丰富性与情节的离奇性,在思维层面和想象力维度表现出动漫影像无穷的表现力量。[5]从此,我们能够从动漫影像中找到神话资源最大化的艺术转化空间,只要想象得到,动漫就可以逼真地呈现。

2.1 Tim-3、Foxp3 mRNA的表达 与HC组相比,CE组Tim-3、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核心难题

事实上,应对神话资源的思维方式难题与意义阐释难题的重要方法,除了表象上的三种范式外,精神层次的方法才是关键。神话资源没有得到全面而深入的现代转化,有一个观念上的局限,那就是没有从根本上去认同神话资源,我们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传统材料取来,以利于现代生活。神话资源的工具性价值被现代人看重,精神性价值却被忽略了。由此,从工具性的维度去推动神话资源的现代转化就必然存在表象化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神话资源转化近三百年来难以充分实现的原因。那么,怎样理解神话资源的精神性价值呢?

首先是转化中的思维方式难题。神话思维是近代以来的人类学、神话学、语言学和哲学的重大命题,爱德华-泰勒、列维-布留尔、卡西尔、列维-斯特劳斯等,都对神话思维作过系统而独特的研究。泰勒以万物有灵观来认识神话思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6],列维-布留尔以互渗律来突出神话思维主客不分、人物互渗的特性[7],卡西尔以符号象征来揭示神话思维的本质[8],列维-斯特劳斯则以结构为特质来探索神话思维的奥秘[9]。这些讨论都集中阐述了神话思维区别于逻辑思维的属性,它不仅起源于原始文化之中,而且延续至现代人类的思维结构之中,体现了灵魂观、符号化、互渗性和结构主义的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在神话资源进入现代生活的语境下,显得难以自立,不易被当代审美习惯所理解和接纳。因此,在神话资源的现代转化中,如何将神话思维转化为现代逻辑思维,如何使神话资源变成现代资源,成为三大转化范式的第一难题。

其次,神话资源进入现代生活空间,以景观的形态参与文化建构,这种转化方式可以名之为“景观范式”。神话资源的景观化作为现代转化的成熟模式,自古希腊以来就形成了良好的艺术实践,但是从现代性建构而言,我们仍然以工业革命以后的神话资源景观为对象。神话人物的景观塑像与神话母题的景观群落,构成两种型式。现代生活空间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体,注重现代性与经典传承的互动关系,以族群认同与社区整合为目的,强调神话资源的直观呈现,以雕塑、建筑等大型造型艺术为载体,将古老的神话资源嵌入现实生活,以可观、日常性、易识别的文化符号,建构了一个文化传统的精神世界。

其次是转化中的意义阐释难题。经典神话学和起源主义的神话学认为,神话是原始社会的文化综合体,它既是语言形式,又是神圣仪式、图腾信仰,还是部族制度与行为法则。[10]由此将神话理解为原始文化的集大成者,意义广博,渺远难稽。新神话主义者从现代神话观出发,强调神话的广义概念,它超越了原始文化,一直在人类文化史上不断生成、演变、发展,体现出族群信仰、符号象征和文化结构,而且以神话元素的方式融入现代文化之中,发挥标识功能、认同功能和整合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尽管如此,神话资源的意义始终处于被阐释的文化过程之中,往往与特定的神话理论关联一体,甚至由神话理论决定神话的意义内涵,有什么样的神话理论,就有什么样的神话意义,神话被编织,理论被神化,神话的意义则远离隐退。如何抵达神话资源的原初意义,如何维护神话资源的阐释权威,如何理解神话资源切近现代生活的意义关系,都是神话资源现代转化中的核心难题。

我们厘清了神话资源现代转化难题之后,有必要进入当代神话资源的转化实践现场,看看这些被转化的神话资源如何应对难题,如何塑造新知,如何创意生活。

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三种范式各有所长,又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局限性。“文学范式”以想象之长捕捉到神话资源的互渗性力量,从人与物、物与世界的多重关联和彼此转换中,建立多个角色的交互结构与传奇意味,但常失于静态的语言而难于被直观地呈现;“景观范式”以形象之长拓展了神话资源的符号意义,鲜明、生动,指向确切,符号化的景观直接建构生活,但常失于直观的表象而难于深入地阐释神话;“影像范式”以故事之长还原了神话资源的情境关系,神话母题被串连起来,神话形象及其文化意义在影像叙事中得到清晰的建构,但常失于故事的完整而难于客观地洞见本源。总体而言,神话资源的转化实践中,神话资源本身所特有的历史内涵与民族品格不断地被开掘出来,无论作为文学文本、文化景观还是影像艺术,神话资源都折射出特定文化传统的精神脉络。也可以说,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成功之处在于是否发掘其代表性符号,是否能够激活其文化认同。

我们从神话资源普遍的“景观范式”角度,再来讨论“汉口江滩大禹神话园”的实践价值与文化效果。大禹神话园作为神话资源转化的代表个案,其实践价值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重要文化资源的传承价值,二是艺术载体的文化表达价值。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历史广度和社会深度的内涵,以及文化传统的承载和情节意蕴的多元性,都富于传承价值。以雕塑艺术为载体的文化表达,既景观化地塑造大禹形象,又通过景观群将多元分散的大禹神话资源加以整合,使得神话资源的现代转化获得了有效的艺术路径。

“武汉大禹神话园”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个案,以雕塑艺术为表达载体,以江边公园为展示空间,以大禹治水理政的君主形象为精神目标,在汉口江滩长约两公里的人行小径两侧塑造了数十幅大禹治水理政的行迹作品,代表了中国水文化与治世先贤的农业智慧[11]。难题处理方面,以艺术的形象性应对意义阐释的模糊性,以治水实践的现实性应对原始思维的抽象性,转化难题得到较好的解决,神话资源转化的效果总体上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大禹神话园的雕塑群落过于日常化,审美意识偏弱,没能体现大禹的王者气派,英雄主义的崇高感缺失,难以达到激发参观者文化认同的效果。另一方面,汉口江滩的景观公园未能很好地融入武汉主体旅游线路,游客接受度低,神话资源传播与现实转化程度弱。出现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仍然是神话资源的两大关键难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思维方式,一是意义阐释。大禹在中国文化史上跨越了神话与历史两重边界,既是神性王者,也是文化英雄;他是中国农业水利的开拓者与管理者,也是早期国家疆域的勘探者与征服者。因此,大禹治水作为神话资源,就不仅是神话想象与历史事件,而是王者、英雄和圣贤的崇高使命,也是匠人、水工和役夫的生命奉献。神话形象的崇高感、历史实践的开拓性,都需要从艺术设计与雕塑创作中得到奇伟、隽永、朴实的多维表达。将神话思维的互渗与灵异、神话意义的混沌与多元充分地呈现出来,大禹的神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就可以从景观展现与资源转化的角度得到人们的理解与认同了。

三、文化认同: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精神基石

在传统农区和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支持引导农民建设简易温室、普通塑料大棚等,重点推广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土建温室的专业化生产建设模式。鼓励城市周边或投资能力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模式。

神话资源具有显著的历史性,它的叙事形态古朴,文化功能复杂,社会开掘力强大,世界阐释性广阔。面对急剧转型、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我们回顾近三百年来人类实践过程中神话资源转化的三种形态,成果丰硕,难题也不少。最核心的难题有两点:一是神话资源所依凭的思维方式很独特,现代逻辑难以呈现其独特性,即“思维方式难题”;二是神话资源的神秘奥义难以理解,常常有不得要领、南辕北辙之叹,即“意义阐释难题”。

首先,神话资源的族群归属具有精神性价值。由于神话资源总是围绕某种信仰或观念而形成、发展的,它的主体归属就十分显著,不同的神话资源也就因为不同的信仰而分属于不同的主体,这导致了神话资源根本性的差异。对于某个族群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话资源,在另外的某个族群中或许就是需要排斥的对象。所以,神话资源有着典型的族群归属特征,本质上就是文化主体的价值属性问题,显然这种由文化主体所决定的神话资源始终以族群归属为立足点,其族群归属投射在神话资源之中,形成了内在的精神性价值,表明特定族群的形成历史与发展过程,尤其为神话资源设定了价值立场与信仰内涵。

其次,神话资源的历史传承具有精神性价值。神话资源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早期实践的文化精华,它关乎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基本观念,也凝聚着人类思考起源、理解生命、创造世界的勇气、智慧与艰难。神话资源经由历史的传承就是人类不断传承的历史,各个时代都铭记了神话资源的品质与希望,运用神话资源来建构前行的力量,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开创属于不同时代却又一脉相承的文化气象。

由表1可知,规范重心坐标的坐标值满足由T-Map的构建过程可得,对于圆柱域中任意交点轴线Fx,若已知Fx的规范重心坐标为λFx,则Fx相对于F0的偏差

最后,神话资源的地域扩展具有精神性价值。地域扩展的本质是族群流动与扩张,因此,神话资源的精神性影响必然体现在地域扩展之中。族群是神话资源的主体,决定了神话资源的基本属性与价值取向,也是地域扩展过程的实施者,他们在新的空间构建自己的神话世界,以覆盖、兼容和部分择取的方式,处理新空间旧有的神话资源,通过强大的神话象征系统来驯服新空间的别的族群,以达到同化和吞蚀的目的,完成族群扩张的历史使命。当然,有时候并非以征服者的形象去主动地扩展空间,而是以战败者的身份被迫流动到其他地域寻求生存,但也会自觉地将本族群的神话资源重建起来,既作为族群标识领地的文化图徽,也用作管理族群生活的文化制度。

僵蚕两种入药形式下的化学成分溶出性能与抗惊厥作用比较 ……………………………………………… 程雪娇等(9):1242

神话资源的精神性价值最终为讲述者、接受者和传承者的认同所激活,而这种激活,必然会融通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必然会敞开多元意义的阐释路径。以尊重、理解和分享原初时代的精神创造为前提,不断切近原初时代的思维逻辑,不断释放神话资源所隐含的文化张力,而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发展,皆有一个共通的本质性的信念:认同。唯有认同,古老的神话资源才会得到充分尊重和开掘,丰富的神话资源才可能源源不断地被阐释和传播,富于创造力的神话资源才会被视作创意开发的基石而得到珍惜。

参考文献:

[1]彭懿.《格林童话》的产生及其版本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

[3]余红艳.“白蛇传”传说的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4]孙正国.论表演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J].民族文学研究,2011(2).

[5]徐金龙.传统文化资源向现代产业资本的创造性转化——论民间文学与汉产动漫的整合创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6](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7](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9](德)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俞宣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10]孙正国.神话再阐释:双重定义之上的本质属性[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3).

[11]程涛平.大禹神话园建设的回忆[J].武汉文史资料,201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9)01-0019-04

收稿日期:2018-12-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18ZDA268);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经费重大培育项目“中国民间文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理论与实践”(CCNU2016Z10)

作者简介:孙正国(1972-),男,湖北利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间文学、神话学和非遗研究。

特约编辑孙正国

责任编辑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标签:;  ;  ;  ;  ;  ;  ;  ;  ;  ;  ;  

孙正国:激活认同:神话资源现代转化的关键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