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周期偶极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对数周期偶极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数周期偶极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偶极子,对数,天线,周期,微带,波束,信标。

对数周期偶极天线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费新[1](2019)在《小型化高增益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通信系统朝着高速率、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向不断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电磁波的重要部分,天线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以其宽带、高增益的特点,在广播、电视、短波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望实现高效高速信息传输的天线。在实际应用中天线往往受到空间限制,所以研究小型化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特性受到偶极子的制约,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很难再提高天线的增益,本文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研究了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理论,对其结构设计过程、工作特性做了分析,推导并概括了等效电路分析法的解析过程。2.由于传统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上偶极子的局限性,本文从对数周期天线原理出发。提出具有磁流特性的平面倒F天线取代偶极子,采用微带传输线替代传统的平行双线馈电方式。首先研究了平面倒F天线结构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其次验证了平面倒F天线能起到引向器与反射器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工作在2.7~6GHz的天线。相对带宽为76%,在2.7~4.5GHz频段内增益均在10dB以上,辐射方向图波束仰角在28~45°内,有良好的带宽和高增益特性。3.研究了平面倒F天线结构参数对阻抗的影响,提出一种“案几”形天线。此天线实现了17%的相对带宽,辐射方向图波束仰角为45°,且天线阻抗易于调节。采用耦合微带线的馈电方式,仅用叁个“案几”形单元,实现了5.5~8.1GHz工作频带,相对带宽为38%。频段内最高增益达11dB,辐射方向图波束仰角在30度左右。(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8)

瞿淳清[2](2018)在《基于航向天线的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LPDA)特性和结构出发,通过数学建模,定量计算出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空间场型分布。针对不同天线阵子数下的水平和垂直剖面的方向图,根据辐射分布特征,给出优化结构。结合浦东机场使用的NORMARC航向天线进行建模仿真,对天线的特性研究、测试和维护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航空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杨舒旸,亓浩,李希[3](2017)在《一种新型对数周期超宽带偶极子天线阵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对数周期超宽带偶极子天线阵列。该天线采用微带折合振子形式,具有反射系数低、交叉极化低、波束宽度稳定、相位中心稳定等特点[1]。采用叁维电磁软件HFSS15对天线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表明:该天线在4.7~10.2GHz的频带内电压驻波比均低于3,阻抗相对带宽达到74%,最大增益为11.07d Bi。(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10-16)

施先贵[4](2016)在《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在航向覆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浦东机场使用的NORMAC公司生产的24单元航向天线阵的信号合成和信号覆盖进行分析与计算。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进行优化,获得了与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LPDA)场型分布高度吻合的分布函数。使用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水平方向的分布特征,来对比全向天线阵的信号合成与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阵的信号合成的差别。分析结果表明: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能够明显抑制大角度旁瓣信号的辐射,从而降低机场附近因信号折射造成的干扰,并能够有效提高航向覆盖区内的射频。(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6年19期)

梁高波,唐新强,覃小虎[5](2015)在《短波对数周期偶极天线阵波束覆盖范围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束覆盖范围作为短波装备的一项关键指标,由于天线阵列尺寸大、波束指向仰角高、短波天波信号传输受电离层变化影响严重、信号测量受影响因素多,存在难以实施视距条件下直接测试、远距离测试布站选择难度大、多点测量精度需保持高度一致等难题。为此,在分析对数周期偶极天线阵特性、短波天波传输影响因素、短波信号测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波束电扫、单点多频快速短时测量和波束合成理论修正相结合"的波束覆盖范围测试方法,预先选定波束覆盖中心作为地面测试点位,并通过调整天线阵合成波束的指向,使波束边缘覆盖地面测试点位,利用单套测量系统对波束中心、波束边缘的信号进行同步、异频、快速测量,并考虑天线阵合成波束指向调整时的辐射损耗,以获取短波对数周期偶极天线阵的波束覆盖范围。(本文来源于《通信对抗》期刊2015年02期)

张文涛,杨晖,稂华清[6](2014)在《一种长阵子边馈电的微带对数周期偶极天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种可作为被动天线的超宽带微带印刷对数周期偶级天线,采用渐变线馈电实现了非平衡到平衡的转换,利用8对阵子得到了驻波2以下的8~18 GHz带宽,在整个带宽内,方向图稳定,前后比小于-20 dB,增益均大于7 dB,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作为超宽带小型化被动天线使用。(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4年01期)

谢洪森,张海鹰,李淑党[7](2013)在《零张角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张角对数周期偶极子(ZLPD)天线是一种极宽频带天线,因其几何结构特点,其电特性随频率对数而周期性变化,目前该类天线广泛应用于短波、超短波、微波等波段的通信、测向、电子对抗等军民航设备天线中。研究该类天线的结构参数与性能特点,确保通信、导航、电子对抗设备工作效能的发挥非常必要。文中针对零张角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技术分析,研究了各偶极子辐射场间相位关系,提出并分析了相位补偿技术对天线工作频带的影响,研究结论对调整与使用该类天线的技术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杨国英,赵福玲[8](2013)在《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阵的互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1970年Robert H.Kyle提出的对数周期天线间互耦的分析方法和1973年Hyong K Choe、Charles E Smith提出的对数周期天线分析方法分析了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组阵时单元间的互耦,给出了阵中单元考虑互耦与不考虑互耦影响的电流分布、阵中方向图以及驻波比,并用该方法和Feco仿真软件计算了天线阵方向图,二者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得到了互耦对天线性能影响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李黎,李睿,居美艳[9](2011)在《超宽频带小尺寸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超宽频带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LPDA)的结构,对15~110MHz超宽频带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尺寸参数进行了设计,根据设计分析,对于超短波波段超宽频带对数周期偶极子存在的天线纵向尺寸较大的问题对该天线纵向尺寸进行了设计创新,从而使天线在包括工作带宽、增益、方向图等电特性参数不变差的前提下使纵向尺寸设计值从29.4329m缩短到18.6218m,缩小了37%。(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10期)

王晓攀,谢飞,杨志飞,魏勋[10](2010)在《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辐射特性及其使用误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目前测试中操作人员对LPDA的不当使用情况,通过建模仿真LPDA,对某LPDA的辐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针对测试中常见的几个使用LPDA误区进行分析,使用仿真软件分析残缺的LPDA的天线性能,对今后使用LPDA进行测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0年08期)

对数周期偶极天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LPDA)特性和结构出发,通过数学建模,定量计算出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空间场型分布。针对不同天线阵子数下的水平和垂直剖面的方向图,根据辐射分布特征,给出优化结构。结合浦东机场使用的NORMARC航向天线进行建模仿真,对天线的特性研究、测试和维护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数周期偶极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费新.小型化高增益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瞿淳清.基于航向天线的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建模分析[J].航空电子技术.2018

[3].杨舒旸,亓浩,李希.一种新型对数周期超宽带偶极子天线阵列设计[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2017

[4].施先贵.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在航向覆盖中的作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5].梁高波,唐新强,覃小虎.短波对数周期偶极天线阵波束覆盖范围测试方法[J].通信对抗.2015

[6].张文涛,杨晖,稂华清.一种长阵子边馈电的微带对数周期偶极天线的设计[J].航空兵器.2014

[7].谢洪森,张海鹰,李淑党.零张角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设计与分析[J].仪表技术.2013

[8].杨国英,赵福玲.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阵的互耦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3

[9].李黎,李睿,居美艳.超宽频带小尺寸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设计分析[J].电子技术.2011

[10].王晓攀,谢飞,杨志飞,魏勋.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辐射特性及其使用误区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

标签:;  ;  ;  ;  ;  ;  ;  

对数周期偶极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