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效应论文_陈利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经济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宏观经济,效应,模型,货币政策,利率,融资,中美。

宏观经济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利锋[1](2019)在《环境保护税与环保技术进步的宏观经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考虑环境污染对生产的负外部性,构建包含环境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环境保护税与环保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宏观经济产生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环保技术进步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均表现为产出、就业增加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表明环保技术进步无论对宏观经济还是生态环境均具有积极作用;二是环境保护税提高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存在显着差异,具有明显的"短期损失"与"长期收益"权衡取舍的特征。在短期中,环境保护税提高使得政府面临稳定产出、就业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权衡取舍问题。由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环境保护税能够帮助政府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要构建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政策体系,加强对环保技术开发与使用领域的税收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第二,运用环境保护税支持绿色发展,不仅要权衡短期损失更要看重长期效益。在谋求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过程中,尽管环境保护税提高会对经济发展带来短期"阵痛",但是长期来看收益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9年11期)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2](2019)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七次预测发布。本次预测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共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值,继续跟踪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模拟分析了当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稳中趋降"的态势还将延续,增速下滑的幅度取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方向。当前减税降费政策主要从供给端为企业"降成本",在外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提高以及国内市场消费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投资激励效应有限。若将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由企业转向居民,从需求端拉动消费增长进而带动投资增长,那么,相同规模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正向效应会更为显着。因此,课题组建议:当前应加大对居民个体的减税力度;同时,应防止居民家庭债务率进一步提高;长期应从根本上加快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缩小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言[3](2019)在《组合式房产税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兼顾居民用房与商业用房的DSGE框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产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兼顾居民用房与商业用房,模拟分析房产税改革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居民用房房产税税率对总消费、投资、房价和总产出等变量的均衡值和波动均以负面影响为主,但会降低社会福利损失;(2)降低商业用房房产税税率对总消费、投资、房价和总产出等变量的均衡值和波动均以正面影响为主,但会提高社会福利损失;(3)提高居民用房房产税税率与降低商业用房房产税税率同时实施时,不仅能够对冲居民用房房产税改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能够有效对冲改革对投资和总产出的负面影响,还会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因此,中国下一步试点改革应当重点关注组合式改革方案。(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吕江林,申屠廉盛[4](2019)在《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两国DSGE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或者贸易战加码,若中国不反制,在中短期会导致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恶化,而美国相应指标明显改善;若中国基本对等反制,会在中短期里使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指标得到一定提升,而美国相应指标呈现恶化;无论中国是否反制,中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的恶化,反制还会恶化更多一些;如果中国不反制,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的恶化,而如果中国基本对等反制,则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会更加恶化。中国应坚决反对贸易战,若美国执意发动和升级贸易战,中国应坚决予以对等反制以迫使美国停止贸易战。(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昌健,刘义圣[5](2019)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利率双轨制改革背景的VAR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利率政策是通过主导国家金融体系的银行来实施的,该政策的特点是对存款利率的约束价格控制和对贷款量的数量控制,商业银行基于安全性和收益性考量往往倾向于给国有企业贷款,而民营企业贷款相对较难。考察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GDP、国内投资和出口贸易)效应,发现利率双轨制背景下,在短期内影子银行客观上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特别是对我国利率双轨制向利率市场化单轨制发展的进程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的上述积极影响将逐渐减弱并最后消失。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利率制度改革进程的影响,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改革。(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邓创,曲丹阳,赵珂[6](2019)在《中国社会融资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规模和结构双重视角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角度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实证探究了社会融资规模及融资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动态。研究表明,无论从规模还是结构的视角来看,直接融资的发展对物价变动和经济波动均产生了显着的正向时变影响,间接融资的发展也仍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且对通货膨胀具有加速效应;但从边际影响来看,自新常态以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经济繁荣的边际影响均开始减弱,特别是间接融资冲击的产出效应发生了相对更为显着的下降。在鼓励直接融资市场开放的基础上,完善直接融资市场的资金流向与整体布局,理性发展直接融资以期协调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期刊2019-11-01)

刘金全,张龙[7](2019)在《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下,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预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政策效果的稳定性更强;未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存在背离,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期刊2019-11-01)

刘海霞[8](2019)在《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对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会出现跨市场传染的现象,信息渠道是其传染的主要路径。本文结合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市场宏观经济事件,深入探讨分析了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在一定的控制变量下构建了金融危机传染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希望可以为金融危机的应对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9年30期)

陈利锋,钟玉婷[9](2019)在《支持增长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超低利率环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偏好支持经济增长的事实,构建包含超低利率环境的动态模型,考察了超低利率环境下支持增长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超低利率环境下,若央行选择最优相机抉择,央行是否偏好支持增长型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而言无关紧要;2.最优承诺机制下,超低利率使得支持增长型货币政策降低了央行的福利水平,但逆向冲击发生之后,这一政策有效保障了经济增长,因而仍不失为央行面临逆向冲击时的明智之选;3.相对最优承诺机制,超低利率环境使得最优相机抉择机制下支持增长型货币政策引起产出缺口等变量更大的变化,因而也引致了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超低利率环境下,央行应选择信守承诺,并采用支持增长型货币政策以抵御逆向外生冲击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具有现实可行性,尽管这一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政策成本。(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9年06期)

滕建州,刘鹏[10](2019)在《我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尝试在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中引入时变性以及对外贸易权重,以考察新形式下我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较强,分别领先通货膨胀水平和产出缺口约14个月和6个月左右。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固定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动态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更强;相比于不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包含对外贸易权重的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衰减性更弱。(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9期)

宏观经济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七次预测发布。本次预测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共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值,继续跟踪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模拟分析了当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稳中趋降"的态势还将延续,增速下滑的幅度取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方向。当前减税降费政策主要从供给端为企业"降成本",在外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提高以及国内市场消费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投资激励效应有限。若将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由企业转向居民,从需求端拉动消费增长进而带动投资增长,那么,相同规模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正向效应会更为显着。因此,课题组建议:当前应加大对居民个体的减税力度;同时,应防止居民家庭债务率进一步提高;长期应从根本上加快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缩小收入差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经济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利锋.环境保护税与环保技术进步的宏观经济效应[J].南方金融.2019

[2]."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言.组合式房产税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兼顾居民用房与商业用房的DSGE框架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4].吕江林,申屠廉盛.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两国DSGE模型的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5].陈昌健,刘义圣.我国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利率双轨制改革背景的VAR模型[J].江汉论坛.2019

[6].邓创,曲丹阳,赵珂.中国社会融资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规模和结构双重视角的经验研究[C].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2019

[7].刘金全,张龙.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C].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2019

[8].刘海霞.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对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9

[9].陈利锋,钟玉婷.支持增长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超低利率环境的视角[J].江汉学术.2019

[10].滕建州,刘鹏.我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论文知识图

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比较住房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途径由...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一个理...1S与LM曲线模型变化所产生的宏观经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的宏观经济效应一2: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宏观经济效应

标签:;  ;  ;  ;  ;  ;  ;  

宏观经济效应论文_陈利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