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头饰概述——及苗族头饰成因

苗族头饰概述——及苗族头饰成因

一、苗族头饰概说——兼析苗族头饰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葛韵[2](2019)在《当代步摇首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步摇曾是我国传统女性首饰中独树一帜的一个类别,但随着近代开始生活方式的变迁如今发展几乎停滞。在现代的首饰中,我们仍能够看到一些运用步摇结构的可动首饰,这说明此结构在当代依旧有其造型和表达的独特性。因此,本文以中国传统步摇为研究对象,力图经过此次研究实现步摇在当代的创新。文中第一章绪论指出了当代步摇创新的目的意义,选题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说明了步摇的形式及特色,随后进一步分析了其特色引发的首饰和佩戴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章说明了当代首饰的现状,分析了步摇结构在当代首饰中的应用,就这些应用说明了当代步摇结构首饰与佩戴者的互动关系;第四章经过古今对比分析得出了当代步摇的创新关键,就此展开设计。经过对步摇的研究,我认为在步摇的创新中,它与佩戴者在当代该建立何种互动关系是其创新的关键,即佩戴者在佩戴步摇时两者怎样互相影响,尤其是步摇对于佩戴者的影响最为重要。因此,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以此作为步摇创新的关键线索创作了9件当代步摇首饰,此次设计的步摇在概念和结构上都进行了创新,为步摇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思路与创新形式。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步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步摇作为例子展现了如何在当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林珍香[3](2018)在《黔东南苗族民俗视像中银蝶造型的内涵解读》文中研究指明黔东南苗族民俗视像中的银饰艺术充满神奇的文化魅力,其中的蝴蝶造型是一种体现苗人美好情感依托的精神图腾。文章从图像学的角度对苗族银蝶造型进行解读,进而以民俗学的方法探讨其"内涵"——在文化语境中,银饰蝶纹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心理及其成为装饰苗族民俗艺术的必然性,进一步挖掘其深层的精神文化价值。

张鹏凯[4](2016)在《湘西苗族童帽纹饰特征及文化意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湘西苗族童帽是苗族童装之一,在造型特点、纹饰结构、图形内涵等方面,它既传承于苗族传统服饰,又因面向的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湘西苗族童帽因其御寒效果较差、易磨损、制作耗时等缺点,已经出现退出传统文化舞台的迹象。近几年随着国家及当地政府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和保护性开发的力度不断提高和加大,许多被淹没在历史中的苗族服饰又回归到了人们的视线里,然而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与开发多集中在男女的服饰中,苗族童帽相对薄弱。苗族童帽多被当作藏品收藏于各个地区的民族民俗博物馆及商人和收藏家手中,湘西地区的部分乡镇和村落在节日和大型活动中还能看见个别儿童佩戴苗族童帽,但都是作为一种文化展示,并非用以日常生活。苗族童帽普及性的逐步缩小是其走向没落的征兆,童帽上的纹饰也跟随着童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因此,对于童帽纹饰的收集与整理以及解读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旨在收集与整理现有的苗族童帽纹饰,调查湘西地区苗族童帽的现状,探寻苗族童帽的来源,结合苗族的民俗文化、民族历史以及对传统纹饰的理论研究等方面来发掘湘西苗族童帽纹饰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具有代表性的蝴蝶纹样进行有关于性别方面的探究,探寻童帽纹饰的艺术价值,以期望能有助于延缓苗族童帽艺术走向没落的速度,为繁荣民族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绵薄之力。本研究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收集了大量的湘西苗族童帽资料,整理归类了常见纹饰4大类,共计14种。通过结合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以及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资料对童帽的纹饰进行了解读与研究,并与其它地区的和其它民族的童帽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湘西苗族童帽纹饰的研究发现:(1)童帽的分布及历史方面:现今的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是湘西苗族主要的聚集地,也是苗族童帽主要的分布地区。在对苗族童帽的溯源中,依据相关资料,童帽很有可能是在明清时期流入湘西苗族地区,其纹饰则与苗绣的历史有关。(2)童帽纹饰的类别及内涵方面:除常见蝴蝶、花鸟、龙纹饰外,还有少见的蝙蝠纹、钱币纹以及组合纹饰。共收集了14种纹饰,这些纹饰不仅寓意丰富且.带有苗族的文化特征,但同时也存在对汉族的文化移植现象。(3)童帽的对比研究方面:通过与汉族和其它地区的童帽进行对比研究,从湘西苗族童帽的纹饰中看见了外来文化的变迁,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以苗代土”现象的遗留,与汉族和其它民族在颜色禁忌上的异同以及苗族童帽所展现的独特巫傩文化。(4)在童帽中的蝴蝶纹性别探究方面:通过对苗族女性始祖神话“蝴蝶妈妈”在翻译上的争议,神话故事中蝴蝶的来源,卵生观念,称呼的沿用及相关资料来对童帽上的蝴蝶纹性别进行探究,蝴蝶纹应与男性或男根崇拜有关。(5)童帽纹饰的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方面:从源于生活的提炼、多元化的整体美、对外来民族文化的融合、拜物思想的具体反映来介绍纹饰的艺术特点。而其美学价值主要包括意境美、动态美、虚实结合的美、真情实感的美和对称美这几个方面。

彭现[5](2014)在《苗族嫁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是最丰富多彩的种类之一,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也逐渐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苗族服饰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结晶,是世界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文化中的奇葩,使现代服饰设计具有源源不断地创意源泉。现今,国内外学术论及黔东南苗族嫁衣服饰元素的审美内涵在现代服装创意设计的应用研究的相关论着比较少。用现代服饰审美的角度来解读苗族嫁衣的时尚元素,对于研究黔东南苗族嫁衣在现代创意服饰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论述的过程是:首先论述苗族嫁衣的重要意义;再次是重点对苗族嫁衣的服饰造型、色彩、图案、工艺技法以及搭配方式等方面做了详实的考察调研与研究梳理;最后,将这些研究进行实践与现代服饰创意设计运用相结合,针对苗族嫁衣服饰审美特点,探索苗族嫁衣所包含的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创意设计的应用研究。在学习优秀设计大师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的经验的同时,针对中国设计师应用苗族元素出现的问题,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时尚苗族嫁衣服饰文化。

王远征[6](2014)在《清代内蒙古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形制及文化属性》文中提出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作为蒙古族妇女头饰文化的-块瑰宝,无论是簪钗式还是珠链式,两种式样的头饰在结构、纹样等形制方面,以及材质、工艺方面都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人的生产方式、政治背景因素与妇女头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外,蒙古族人世代繁衍生息的草原地理环境对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本文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图像资料的研究方法,梳理辽、元、北元及后时期内蒙古昭乌达地区妇女簪钗、珠链形制头饰的演变脉络可知,辽时昭乌达地区簪钗与珠链头饰雏形即已初现端倪;元及北元以后各历史时期,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簪钗、珠链头饰形制在不断地演变;至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形制已定型,工艺制作水平日臻完善,成为蒙古族妇女头饰艺术的鼎盛时期。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簪钗头饰与珠链头饰是两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虽然两种头饰的材质用料、制作工具相同,但通过分析可知,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簪钗头饰的造型、纹样、工艺等包涵有满汉妇女头饰文化的元素,而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珠链头饰更多地保留了草原游牧民族蒙古族妇女头饰的特征。蒙古族妇女头饰也反映了佩戴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体现了蒙古族妇女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经济权利、家庭地位的文化习俗,代表了与人生不同阶段密切相关的各种礼仪,以及蒙古族颜色崇尚、宗教信仰、蒙藏汉文化交流的多种文化属性。

刘玲[7](2013)在《凤凰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凤凰苗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及审美文化。以服饰为载体的刺绣纹样造型古朴瑰丽、构成形式丰富、色彩浓郁艳丽、工艺精湛独特,体现了凤凰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苗族文化绚丽的篇章。但在现代服饰冲击下,它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本文以历史为线索,实地调研为素材,对凤凰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按照从理论到实践、宏观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证。首先,通过前期搜集大量资料,并对凤凰县的禾库镇、三江镇、吉信镇、腊尔山镇进行了数月实地调研、考察及访谈,拍摄了大量的服饰刺绣纹样图片,参观了服饰刺绣纹样作坊,对服饰刺绣纹样的现状有了大致了解,通过实地调研搜集的素材及文献资料对凤凰苗族的历史、服饰款式、刺绣源流加以考证。其次,以历史、民俗、美学等为基础对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成因进行了梳理,通过对苗族迁徙、苗族古歌、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宗教仪式、生命礼赞、岁时节令及人生礼仪进行阐释,揭示了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成因。再次,从造型、构成、色彩、工艺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并总结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特征,主要从变形与夸张、写实与写意、自由与适形分析其造型特征,以点、线、面的形式梳理其构成特征,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与渐变研究其色彩特征,以工艺的种类及流程分析其工艺特征。最后,通过对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价值及传承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思考。全文通过对凤凰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阅资料。

周莹[8](2013)在《贵州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文化调查》文中指出贵州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颇具唐代妇女雍容华贵之遗风,是传承民族传统及族界文化互动的结果,亦折射出西江苗族独特的文化审美观念。本文以西江千户苗寨为田野考察点,对西江苗族妇女便装头饰的梳妆方法、装饰部件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西江苗族女性头饰的审美特点,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实用性、规范性和阐释性社会功能。

周梦[9](2011)在《对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头饰艺术的文化解读》文中研究指明头饰是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的菁华,头饰艺术是苗族、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本文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女性头饰各组成部件,并对其背后所蕴含的实用与防身、装饰与审美、图腾与民族文化进行解读。

尹红[10](2011)在《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各民族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改变很大,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减少消失,这些促使人们去思考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地域民族服饰的生存问题。本文依据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文化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及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广西融水苗族服饰及其地域文化特色,以纵向历史文化传承、横向民族文化涵化以及民族内部文化生态的现状调研为主线来对融水苗族服饰艺术及其文化生态进行了综合、整体、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融水的苗族服饰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其服饰文化中不仅继承了汉文化的基因,而且不断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涵化,但是在近现代随着我国的历史进程,其封闭的生存空间被打破,新的经济体系引起文化生态的失衡,致使其服饰特征逐渐出现了弱化甚至消失的状态。借助文化生态学的动态平衡原理,为融水苗族服饰如何在新的经济体系下得以保护、传承、开发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此外通过以民族元素的现代活化为主要切入点的设计实践,给融水苗族服饰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同时以借鉴于其他少数民族解决服饰文化在当前的历史境遇里所共有的困境。

二、苗族头饰概说——兼析苗族头饰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苗族头饰概说——兼析苗族头饰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2)当代步摇首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传统步摇的特性
    2.1 步摇的形式及其特色
    2.2 传统步摇与佩带者的互动关系
第3章 步摇结构首饰在当代的特性
    3.1 当代首饰现状
    3.2 步摇结构首饰的当代应用
    3.3 当代步摇结构首饰与佩带者的互动关系
第4章 当代步摇首饰创新
    4.1 当代步摇首饰创新的关键
    4.2 当代步摇的设计概念
    4.3 当代步摇的设计过程与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
致谢
作品集

(3)黔东南苗族民俗视像中银蝶造型的内涵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黔东南苗族民俗视像中的银蝶造型复述
二、黔东南苗族银蝶造型的民俗文化心理
    1. 沉重的民族记忆
    2. 朴素的生命认知
    3. 迫切的生衍需求
    4. 强烈的女性意识
结语

(4)湘西苗族童帽纹饰特征及文化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要解决的问题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2章 湘西苗族童帽的由来及分布现状
    2.1 湘西苗族童帽由来的推论
    2.2 湘西苗族童帽的分布现状
第3章 苗族童帽纹饰的类别及内涵
    3.1 蝴蝶、花鸟、植物纹
    3.2 动物纹
    3.3 其它纹饰
    3.4 图型合一的童帽
    3.5 结语
第4章 文化交流下的苗族童帽纹饰特征
    4.1 状元帽在苗族的演变
    4.2 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苗代土
    4.3 忌“白”与忌“白虎”
    4.4 独特的巫傩文化
    4.5 结语
第5章 蝴蝶纹在苗族童帽中的性别探究
    5.1 称呼中存在的争议
    5.2 对蝴蝶神话故事的溯源
    5.3 同为卵生
    5.4 称呼存在被沿用的可能性
    5.5 相关书籍资料中的蝴蝶
    5.6 结语
第6章 童帽纹饰中的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
    6.1 艺术特点
        6.1.1 源于生活的提炼
        6.1.2 多元化的整体
        6.1.3 对外来民族文化的融合
        6.1.4 崇拜思想的具体反映
    6.2 美学价值
        6.2.1 美的多样性
        6.2.2 虚实结合与真情实感的表露
    6.3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苗族嫁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对象
    1.3 研究方案的制定
    1.4 苗族嫁衣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苗族嫁衣国内研究现状
        1.4.2 苗族嫁衣国外研究现状
    1.5 本章小结
2 苗族嫁衣的概况
    2.1 苗族的分布
    2.2 苗族生存环境与经济模式
    2.3 苗族嫁衣的定义
        2.3.1 苗族嫁衣的婚俗介绍
        2.3.2 苗族嫁衣概念的提出
    2.4 苗族嫁衣的基本形制
        2.4.1 苗族嫁衣的上衣
        2.4.1.1 直领(立领)对襟型
        2.4.1.2 交叉大襟型
        2.4.1.3 圆领大襟型
        2.4.2 苗族嫁衣的下衣
        2.4.2.1 上衣下裤型
        2.4.2.2 上衣下裙型
        2.4.3 苗族嫁衣的辅助服饰
        2.4.3.1 鞋
        2.4.3.2 条裙(飘带裙)
        2.4.3.3 首饰与佩饰
    2.5 本章小结
3 苗族嫁衣服饰装饰元素分析
    3.1 苗族嫁衣传统图案纹样特点
        3.1.1 图腾纹样
        3.1.1.1 龙纹样
        3.1.1.2 蝴蝶纹样
        3.1.1.3 鸟纹样
        3.1.2 植物纹样
        3.1.3 几何纹样
    3.2 苗族嫁衣的刺绣装饰工艺主要技法
        3.2.1 破线绣
        3.2.2 锁绣
        3.2.3 辫绣
        3.2.4 皱绣
        3.2.5 打籽绣
    3.3 苗族嫁衣的银饰装饰工艺特点
        3.3.1 苗族银饰的概述
        3.3.2 苗族银饰的种类
        3.3.2.1 头饰
        3.3.2.1.1 银簪
        3.3.2.1.2 银梳、木梳
        3.3.2.1.3 银帽、银角
        3.3.2.1.3.1 银帽
        3.3.2.1.3.2 银角
        3.3.2.2 耳饰
        3.3.2.3 颈饰和胸饰
        3.3.2.3.1 项圈
        3.3.2.3.2 响铃板
        3.3.2.3.3 银压领
        3.3.2.4 手饰
        3.3.2.5 佩饰
    3.4 本章小结
4 苗族嫁衣服饰审美
    4.1 造型之美
        4.1.1 苗族嫁衣的外轮廓造型
        4.1.1.1 整体造型夸张
        4.1.1.2 局部造型夸张
        4.1.2 苗族嫁衣对图腾物的拟物造型
        4.1.2.1 鸟的拟物造型
        4.1.2.2 牛的拟物造型
    4.2 色彩之美
    4.3 风格之美
    4.4 意蕴之美
    4.5 本章小结
5 苗族嫁衣在现代设计中的探索
    5.1 苗族嫁衣的现状分析
        5.1.1 苗族嫁衣的留存现状
        5.1.1.1 苗族嫁衣服饰留存现状
        5.1.1.2 苗族嫁衣银饰留存现状
        5.1.1.3 苗族嫁衣日渐淡出苗族的婚嫁习俗
    5.2 苗族嫁衣的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分析
    5.3 苗族嫁衣的应用前景分析
    5.4 苗族嫁衣在毕业设计中的结合与应用
        5.4.1 设计草图
        5.4.2 作品的面料与色彩
        5.4.3 破线绣图案
        5.4.4 面料再造
        5.4.5 课题相关设计实践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清代内蒙古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形制及文化属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清代内蒙古昭乌达地区概述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因素
    2.2 政治背景
        2.2.1 “盟旗制”的建立
        2.2.2 “满蒙联姻”与民族融合
        2.2.3 “备指额驸”制度
        2.2.4 昭乌达盟之克什克腾旗
3. 蒙古族妇女头饰形制的历史演变
    3.1 辽代昭乌达地区妇女头饰形制
        3.1.1 辽代昭乌达地区妇女簪钗头饰形制
        3.1.2 辽代昭乌达地区妇女珠链头饰形制
    3.2 元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形制
        3.2.1 元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簪钗头饰形制
    3.3 元代蒙古族妇女珠链头饰形制
    3.4 北元及以后蒙古族妇女珠链头饰形制
4.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
    4.1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簪钗头饰
        4.1.1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簪钗头饰造型
        4.1.2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簪钗头饰纹样
        4.1.3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簪钗头饰工艺
    4.2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珠链头饰
        4.2.1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珠链头饰造型
        4.2.2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珠链头饰纹样
        4.2.3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珠链头饰工艺
5.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材质
6. 清代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制作工具
7. 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的文化属性
    7.1 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与身份等级观念
    7.2 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与女性地位
    7.3 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与人生礼仪象征
    7.4 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与颜色崇尚
    7.5 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与宗教信仰
    7.6 蒙古族妇女传统头饰与民族文化交流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业期间内发表论文
附录

(7)凤凰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考证
    2.1 凤凰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实地调研
        2.1.1 调研目的
        2.1.2 调研地点
        2.1.3 考察方法与内容
        2.1.4 考察小结
    2.2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的背景
        2.2.1 追溯凤凰苗族历史渊源
        2.2.2 凤凰苗族服饰类别特征
        2.2.3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源流
    2.3 小结
3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成因
    3.1 悠久的历史文化
        3.1.1 苗族迁徙
        3.1.2 苗族古歌
        3.1.3 神话传说
    3.2 独特的精神文化
        3.2.1 图腾崇拜
        3.2.2 宗教仪式
        3.2.3 生命礼赞
    3.3 丰富的民俗文化
        3.3.1 岁时节令
        3.3.2 人生礼仪
    3.4 小结
4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特征
    4.1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造型
        4.1.1 变形与夸张的手法
        4.1.2 写实与写意的并存
        4.1.3 自由与适形的布局
    4.2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构成
        4.2.1 刺绣纹样构成中的点
        4.2.2 刺绣纹样构成中的线
        4.2.3 刺绣纹样构成中的面
    4.3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色彩
        4.3.1 善用高纯度对比色
        4.3.2 喜用色彩渐变过渡
    4.4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工艺
        4.4.1 服饰刺绣的工艺种类
        4.4.2 服饰刺绣的工艺流程
    4.5 小结
5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价值与传承
    5.1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价值
        5.1.1 艺术审美价值
        5.1.2 文化保护价值
    5.2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现状
        5.2.1 非遗传承链断代
        5.2.2 机器替代手工
        5.2.3 各地集市的影响
    5.3 凤凰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传承思考
        5.3.1 组建刺绣传承人网络队伍
        5.3.2 加强刺绣手工艺的培训
        5.3.3 结合凤凰旅游业的开发
        5.3.4 开展服饰刺绣纹样的保护
        5.3.5 拓展服饰刺绣纹样的运用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贵州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文化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头”说起
二、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形制
    1. 发髻梳妆步骤
    2. 装饰工具
三、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艺术的审美特征
    1. 谐调配色
    2. 美化面部比例
    3. 轻装重“饰”
四、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艺术的社会功能
    1. 利于劳作的实用性
    2. 区别身份的规范性
    3. 符号系统的阐释性

(9)对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头饰艺术的文化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头饰艺术是苗族、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头饰分类
    1. 头花、簪子、银凤雀、银花枝等
    2.银梳、木梳
    3. 银帽、银角
    4. 耳饰
三、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头饰艺术的文化解读
    1.实用与防身
    2.装饰与审美
    3.图腾与民族文化
四、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头饰艺术的传承

(10)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 研究现状
        (二) 苗族服饰研究的学术前沿
    二、选题意义
    三、论文的创新点
        (一) 研究角度创新
        (二) 应用领域的创新
    四、研究方法
        (一) 个案研究法
        (二) 文献法
        (三) 田野调研法
        (四) 比较法
    五、概念辨析:文化生态
    六、论文结构图
第一章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生成环境
    一、地理沿革与自然环境
    二、人口分布
    三、生产活动
    四、村寨社会组织
        (一) 苗族社会根基牢固
        (二) 苗族村寨聚族而居
    小结
第二章 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服饰的田野调查
    一、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男装概况
        (一) 头饰
        (二) 上衣
        (三) 裤
        (四) 刺绣
    二、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女装概况
        (一) 服装
        (二) 刺绣
        (三) 配饰
    三、广西融水杆洞屯苗族亮布的调研
        (一) 苗族亮布制作相关器具
        (二) 苗族亮布制作工艺
    四、融水苗族服饰比较——以杆洞屯与拱洞乡和香粉乡的服饰比较为例
        (一) 服装比较
        (二) 银饰比较
    小结
第三章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纵向文化传承研究
    一、广西融水苗族服饰原生态形成之前的服饰演变
        (一) 苗族服饰的原生态
        (二) 广西融水苗族的服装形制继承了商代的上衣下裳制
        (三) 苗族服饰面料的麻、丝溯源
        (四) 秦汉时期是苗族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
        (五) 隋唐时期的苗族服饰自然发展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原生态形成于宋代
        (一) 宋代是广西融水苗族形成的重要阶段
        (二)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款型与宋代服饰有相似之处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继生态的生成于明代
    四、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继生态的繁荣发展于清代
        (一) 清代融水与其周边自然生态相似的区域苗族服饰相似
        (二) 清代融水的苗装非常接近于现代融水的传统苗装
        (三)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云肩与清代云肩有关联
    五、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新生态
        (一)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新生态的生成民国时期
        (二)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新生态在解放以后的发展
    六、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传承的调研与分析——以杆洞屯为例
        (一) 杆洞屯问卷调研统计与分析
        (二) 传承方式
        (三) 传承的困境
第四章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横向文化涵化研究
    一、广西融水和三江苗侗服饰文化的涵化
        (一) 同一自然生态环境圈内苗侗款式互溶
        (二) 面料、纹样、装饰的相似体现出苗侗文化生态的互渗和民族审美方式的共通
        (三) 刺绣手法展示了民族外文化生态场域的磁场效应以及内文化生态的差异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瑶族服饰的文化涵化研究
        (一) 亮布制作工艺相仿后期处理反映出民族间不同审美需求
        (二) 装饰手法都采用刺绣和织锦,其差异性与各自服饰文化生态的开放性有关
        (三) 服(装)饰的制作和穿用与婚俗有关
        (四) 银饰造型的相似性体现出外文化生态场域的效应
        (五) 文化涵化过程中苗瑶各自保留了民族性特征
    三、广西民族分布为民族服饰的文化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在涵化过程中的草根力量保护了各民族的服饰特色
第五章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
    一、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信仰习俗
        (一) 民间多元神灵崇拜所反映的稻作农耕文化
        (二) 苗族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信仰的投射面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生活方式
        (一) 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的变迁
        (二) 物质消费生活方式的变迁
        (三) 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的变迁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审美意识
        (一) 服饰的创作来自于对自然美的体悟
        (二) 服饰的创作体现实用为美的设计原则
    四、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口头文学
    五、广西融水苗族服饰与民族音乐舞蹈艺术
        (一) 苗族服饰在舞蹈中的造型作用
        (二) 苗族服饰与苗族舞蹈风格一致,共同折射出地域文化
    小结:
第六章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生态的失衡
    一、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理论
        (一)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
        (二) 生态系统失衡理论
    二、文化生态系统失衡
        (一) 全球化影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系统
        (二) 文化生态系统结构缺失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生态失衡的具体原因
        (一)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生态的环境的改变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
        (二) 广西融水苗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传统服饰文化的消解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冲击
        (四) 广西融水苗族民众的审美情趣的改变
        (五)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传承群体和空间的变化
第七章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一、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的必要性
        (一) 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平衡的需要
        (二) 民族认同的需要
        (三) 人们情感寄托的需要
    二、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有利条件
        (一) 各种节会赛事为苗族服饰文化保护提供了平台
        (二) 国家及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三、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原则
        (一) 活态保护原则
        (二) 人本原则
        (三) 文化生态整体保护原则
    四、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思路
        (一) 保护的根据
        (二) 保护的方式
第八章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的开发利用
    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一)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本
        (二) 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二、广西融水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开发
        (一) 广西融水现代苗族服饰制造产业
        (二)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旅游产业
        (三) 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创意产业
后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期刊论文
附件二:博硕论文
附件三:专家专访表格
附件四:杆洞苗族服饰调查问卷问题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谢词

四、苗族头饰概说——兼析苗族头饰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当代步摇首饰设计研究[D]. 葛韵. 北京服装学院, 2019(04)
  • [3]黔东南苗族民俗视像中银蝶造型的内涵解读[J]. 林珍香. 美术大观, 2018(06)
  • [4]湘西苗族童帽纹饰特征及文化意蕴[D]. 张鹏凯.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5]苗族嫁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彭现. 西安美术学院, 2014(09)
  • [6]清代内蒙古昭乌达地区蒙古族妇女头饰形制及文化属性[D]. 王远征. 东华大学, 2014(07)
  • [7]凤凰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研究[D]. 刘玲. 中南大学, 2013(04)
  • [8]贵州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文化调查[J]. 周莹. 装饰, 2013(04)
  • [9]对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头饰艺术的文化解读[J]. 周梦. 装饰, 2011(06)
  • [10]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D]. 尹红. 中国美术学院, 2011(03)

标签:;  ;  ;  ;  ;  

苗族头饰概述——及苗族头饰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