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酚对共培养铜绿微囊藻和雨生红球藻影响的初步研究

焦酚对共培养铜绿微囊藻和雨生红球藻影响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以单株藻为对象的纯培养抑藻测试体系被广泛用于化感抑藻活性物质筛选和作用机理研究,但自然水体中藻类常常相伴而生并相互作用,共存藻类对化感物质抑藻效果的影尚不清楚。为探讨藻类共存状态下对化感物质的响应,选择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典型化感抑藻物质焦酚,以有害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经济绿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为受试藻,同时设置混合共培养体系和纯培养体系,比较焦酚对不同培养体系中两株藻的影响。结果显示,纯培养和共培养体系中,焦酚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增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6.82%和93.18%,而对雨生红球藻细胞增长的抑制率显著降低,分别为29.39%和45.40%。焦酚处理的纯培养和共培养体系中铜绿微囊藻胞外藻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3.23、2.00μg·L-1,雨生红球藻单个细胞内虾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82、1.21 pg·cell-1。与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中焦酚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微囊藻毒素释放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P<0.05),单个细胞内虾青素积累量最大(P<0.05),表明两者共存减弱了焦酚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却增强了焦酚对雨生红球藻的影响。这些结果初步说明共存藻类会影响化感物质对目标藻株的抑制效应,在后续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中,充分考虑藻类所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将有助于深入揭示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生态机制,明确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生态学价值。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和试剂
  •   1.2 实验设计
  •   1.3 测试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和分析
  •   2.1 共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雨生红球藻的生长
  •   2.2 共培养条件下焦酚对铜绿微囊藻和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   2.3 共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雨生红球藻在代谢水平上对焦酚的响应
  •   2.4 培养体系中总酚质量浓度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高云霓,付琴琴,张方,李晨露,武静,董静

    关键词: 共存藻类,焦酚,微囊藻毒素,虾青素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405,3150038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196),河南师范大学培育基金项目(校20180073),湖南省科技创新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SK2011,2018WK2042),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8DT02)

    分类号: X52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9.06.013

    页码: 1175-1182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884K

    下载量: 83

    相关论文文献

    • [1].氮磷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20(01)
    • [2].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J]. 环境化学 2018(12)
    • [3].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4].9种黏土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07)
    • [5].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6].有毒铜绿微囊藻胁迫下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J]. 生物学杂志 2015(01)
    • [7].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J]. 江苏农业学报 2019(01)
    • [8].铜绿微囊藻衰亡过程中产甲烷动态及关键影响因子[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19(05)
    • [9].扰动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J]. 环境科技 2018(01)
    • [10].基于实验室培养的一株铜绿微囊藻生长动力参数率定及生长数值模拟[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03)
    • [11].铜绿微囊藻对有机毒物菲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9)
    • [12].菹草与铜绿微囊藻化感互作及其对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3].典型微量金属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5)
    • [14].铜绿微囊藻对磷酸盐的代谢及动力学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9)
    • [15].池塘养殖中铜绿微囊藻防治试验[J]. 中国水产 2008(05)
    • [16].光照对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7].果胶酶对铜绿微囊藻蛋白表达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7)
    • [18].不同品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比较[J]. 中学生物教学 2018(08)
    • [19].我校“中草药黄连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项目获国际先进水平[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3(03)
    • [20].铜绿微囊藻污染下滇池草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J]. 湿地科学 2018(06)
    • [21].无机碳对铜绿微囊藻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4)
    • [22].4种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的比较[J]. 四川环境 2019(05)
    • [23].萘对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比较[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4].中药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J]. 给水排水 2018(04)
    • [25].铜绿微囊藻与浮萍联合生长对净化水体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6].不同干燥法对微生物溶藻剂溶解铜绿微囊藻能力的影响[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7)
    • [27].微囊藻毒素-LR和铜绿微囊藻裂解液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11)
    • [28].利用real-time RT-PCR研究大型蚤对铜绿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转录水平影响[J]. 湖泊科学 2011(01)
    • [29].重金属镉对铜绿微囊藻的分层胞外聚合物淬灭机制研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0].铜绿微囊藻增殖与产毒过程中的氮磷限制与主控因子研究[J]. 水资源保护 2019(05)

    标签:;  ;  ;  ;  

    焦酚对共培养铜绿微囊藻和雨生红球藻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