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徐伟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徐伟

徐伟

嘉善县太湖流域红旗塘管理所浙江嘉兴314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现代市政工程中城市河道治理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着手点,这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老旧河道在设计初期对于城市的发展考虑不周全,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根据河道的现有情况,合理运用生态水利理念,改善城市河道生态工程,有利于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运用方法

1生态水利的基本概念

相对于传统概念上的水利发展,生态水利发展模式新颖,与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不仅包含水利事业和产业的目标还切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需要考虑世世代代的用水需求,实现人类环境、资源的共享。生态水利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科学利用水资源,维护并尊重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技术和充足资金的双重支持。宏观意义上,生态水利强调水资源利用率,是对生态和水利关系的一项深入研究,需要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并能够自我修复,强调自然和人类对水利共同的需求,人类和水体本身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建立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水利管理体系,综合规划协调好上下游、沿岸、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配置水资源,从法律层面对水资源的管理进行必要的约束,严格控制地下水源的肆意开采和污染,建设科学的防洪体系,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优化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目前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河道防洪减灾能力不足

由于河流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对河道的整体造成破坏,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时刻对河道进行作用,一般的河道上游侵蚀比较严重,中游搬运现象严重,而下游则是堆积问题严重,发生横向和纵向变化的河床会引起流域地貌的变化,加上河道后期管理修复工作不到位,使得河道无法正常发挥排洪减灾的作用。大部分河道尤其是早期建成的河道施工质量不过关或施工技术受限制,使河道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下陷、垮塌、堆积现象,极易在临时泄洪时出现安全事故。除了自然形成的阻碍,还有一部分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相关水利部分对河道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忽略河道本身和流域配套护堤的维护,给汛期排洪带来了安全隐患,威胁沿岸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生态水利工程不仅改善河道本身的生态环境,对周边的区域的自然环境也进行了相应改善,满足河道防洪减灾的同时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

2.2缺乏河道周边环境发展的前瞻性

以前过分重视经济发展效益,忽略了河道长久发展的合理性,片面地进行河道施工,为了实现河道通航能力、供水能力和水域渔业发展,过度扩张河道宽度,甚至不惜破坏沿岸植物,影响动物生存。有的为了满足泄洪减灾需求,随意改变河道的原装,破坏沿岸原本的地形地貌,打破了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有的河流因为水源短缺和降水量的影响枯竭,没有水流的河道缺乏维护管理,久而久之演变成垃圾堆放场,甚至被填埋用于耕种。

2.3河道水系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在重视工业发展的阶段,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工业废水量猛增,这些没有进行环保处理的工业废水多被排放到河道中,使得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河道治理过程最大的难题就是处理被污染的河流水系。工业污水中重金属含量非常高,一旦进入人体会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河流周边多为村庄,对于垃圾的处理大多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由村民自行处置,对于缺乏环保意识的人们不懂得垃圾分类,肆意倾倒,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磷、氮等元素,容易引起水体的富养化,加速藻类植物的生产速度,减少水体的氧气含量,打破了原有生物群的平衡,长此以往水体发臭,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3在河道治理中对于生态水利的运用

3.1合理规划河道断面

河道不仅具备排除洪涝、引水、灌溉的基本工程还有航运、景观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河道的断面也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河道断面有复式断面、矩形断面和梯形断面三种。复式断面占地面积大,河水流量小时,在主河槽中流淌,洪水期间河水流量大则会漫滩,这种断面形式的河道适宜水生物和两栖动物生存,景观性较强。矩形断面和梯形断面占地面积小,多用于城市河道,混凝土的护岸工程减少水生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河道过流能力强,有助于排放污水。在选择河道断面形式时在满足河道基础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考虑生态、景观方面,在提高河道利用率的同时,推动河道生态化建设的进程。

3.2建设自然化河流

自然化河流不仅是形成水域还有改善生态环境、形成气候及气象变化、为周边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根据河流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充分发挥水的自然功能,融合城市需求和水环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效益,有效调节城市自然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的生存环境。建设自然化的河流,符合城市自身特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保留河流的自然风貌。自然化的河流更加贴近自然,能够很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河流的自然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防洪成本。

3.3选用新型生态材料进行护坡

混凝土河床减少了土壤渗水能力,不利于周边植物的生长,适当减少混凝土等硬质材料进行护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大块石头、干砌石或卵石进行代替,不仅能够降低水流沿岸的冲刷,还可以提高河流的透气性,增加河流和空气交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弥补了一些材料的弊端,河道的护坡中可以选用透气性强的环保材料,有利于河畔植物的生产,目前在护坡中应用比较多的材料有生态混凝土和双绞格网等。生态混凝土是一种蜂窝状的结构,孔洞较多,保持混凝土良好力学性能的同时提升了透气性和渗水性,可以很好地满足周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求。同时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通过孔状的护坡在岩土层上扎根,提升了河流堤岸稳定性。双绞格网结构造价低,渗水性、透气性、柔韧性和耐久性强,并且绿色环保,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在修复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建设生态化河道。

3.4营造水生动物种群适宜的水环境

河道治理过程中对水环境的治理也是十分关键的,通过构件水生动物适宜的生存环境,增加水域生物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改善水系环境。根据河流情况,保持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河流内部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稳定。对水生动物种群进行人为调整,适当增加螺、螂、鲍这类种群数量,可以对浮游生物和水体内的垃圾进行消化分解,有效保证河流内部生态发展,实现净化水体的作用。

结束语

对于河道的建设和养护不能按照人们主观意愿随意建设,要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本着恢复自然、保持自然的原则进行河道治理。将现阶段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问题化解,实现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在河道治理中重视生态水利理念的实际应用,避免水利工程给周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满足水利工程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生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河道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河道治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林馨,徐燕,仲兵兵.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12):145-146.

[2]吴东海.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37(11):61-64.

[3]邹晓静,马佳璐.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上海水务,2017,33(03):35-36+73.

[4]李延波.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应用剖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7):185-187.

标签:;  ;  ;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