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蹦出火花

让思维蹦出火花

张敏鸽(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712200)

摘要: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现的活动平台。针对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探究能力;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123-01

跨美纽斯说过:“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这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创新。”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发现数学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要上的有生趣,就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在学生的学习中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种种关系,使他们在发现中感到自己所有的进步,这就是兴趣,并作用于整个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学《看一看(一)》时,第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原位观察书包,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书包的哪个面,看到了什么?我改变了书包的位置,学生的位置不变,再让学生观察又看到了书包的哪个面,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发现,书包的位置改变后,有的学生两次观察的都是书包的侧面,所以看到的形状相同,有的学生两次看到的不是同一个面,分别是前面和后面,看到的形状不同。第二个环节请学生先原位观察玩具,同桌说说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哪个面?再让面对面的学生交换位置,玩具的位置不变,让学生观察交流,他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这样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探究新知,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教授说的: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又能应用于实际。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试着感知、发现,主动探索,领会新的知识。同时又要给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以展现数学本身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创设买文具,买衣服,小小商店这些具体的过家家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互教互学,用人民币的学具实际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小组内探究付钱方法,从中体会到付钱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领会新知,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进去,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成长。

在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一味空洞、乏味的说教,学生肯定兴趣索然。因为低年级学生好奇多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果在教学中安排一些简单的动手实践活动效果一定会好许多。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肢体上的某些大约是1厘米,1米的部位或者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中的1厘米,1米来帮助理解。如学生大拇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小指第二个关节的长大约是1厘米;二年级学生脚到胸口的距离大约是1米,记住这些“身体尺”,大有益处。这样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通过创设情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手段与结构,培养并强化其创造性、主动性和主体性,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强化其探究能力培养,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机会,多留一点探究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发现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

标签:;  ;  ;  

让思维蹦出火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