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淡化论文_陈选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淡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驰名商标,商标法,商标,理论,边界,名称,商业。

反淡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选萍[1](2019)在《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驰名商标由于其广泛的知名度及本身所代表的巨大商业价值,成为了商标淡化的"重灾区"。然而,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有关规定仅见于个别法律法规中,并混入了混淆理论,这就使得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陷入了困惑。因此,如何完善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7期)

张俏[2](2018)在《商业名称反淡化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名称逐渐凸显出其独特的商业价值,侵犯商业名称的案件频繁发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关于商业名称的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国有关商业名称保护的立法实践,建议我国立法引入反淡化理论对商业名称加以保护。(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33期)

张军荣[3](2018)在《驰名商标反淡化的误区和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混淆理论通过跨类混淆来达致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联想理论重视商标持有人的利益诉求,强调对驰名商标的"绝对保护"而不论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联想理论不足以独自证成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往往通过经济学上的搭便车理论和其他理论来为其佐证。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在联想理论和混淆理论间摇摆不定,导致执法和司法的混乱,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呈现过滥的趋势。搭便车理论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证成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但更优的方式不是通过社会行政和司法力量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而是通过将社会成本转换为私人成本的方式避免联想和淡化,避免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扩大适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杨夏青[4](2018)在《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实证分析和对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修改的《商标法》中,尚未构建完善的反淡化制度。驰名商标淡化行为认定标准缺失、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以及淡化行为人法律责任的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大量商标侵权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有必要在《商标法》中明确淡化行为认定标准,为未注册驰名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并规定惩罚性赔偿、消除影响等法律责任以规制淡化行为,为驰名商标及其商誉提供全方位保护。(本文来源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晓燕[5](2018)在《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商标是用以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经营性标记,我国商标保护的基本出发点是制止混淆。但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单纯的制止混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的商标法已经确立了反淡化的保护制度。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未有提及,只在驰名商标保护的司法解释中对反淡化保护的理论稍有提及但极不全面。从淡化理论的概念及由来出发,分析了在驰名商标保护中引入反淡化理论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反淡化制度立法情况的研究从而对我国驰名商标的反淡化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肖玲[6](2018)在《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边界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民法领域中较新议题,也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其不断完善是我国加强本国驰名商标保护、融入世界潮流的关键。我国一直在积极引入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并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叁条第叁款为核心、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为补充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体系,此为我国反淡化保护的重要法律支撑。但这一体系尚显粗糙,很多细节仍有待商榷。为完善该体系,推动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与保护制度的发展。本文着眼于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之边界,以驰名商标、淡化联想与无竞争关系商品这叁个要素为视角进行观察,发现我国反淡化保护边界存在两个问题。一为边界错位,即驰名商标与非驰名商标划分与淡化联想与混淆联想划分的不适应。二为边界僵化,即我国反淡化保护仅限于无竞争关系的商品之上造成驰名商标保护空白。针对边界错位,需调整淡化联想与混淆联想关系;针对边界僵化,需勇于突破。本文由导论、主体部分与结语叁大部分组成。在导论中,本文简要介绍了问题提出背景,明确给出全文探讨两个问题的简称,即边界错位与边界僵化,并对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说明,确定两个边界问题的研究核心。在主体部分中,分叁个章节对边界问题进行了阐释。第一个章节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概述,主要对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驰名商标淡化基本概念以及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何以值得保护与保护背后的利益偏向进行了梳理,并就淡化的分类情况提出了个人见解,为后文对反淡化保护制度继续深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二、叁章节则分别阐述了边界错位问题与边界僵化问题。在边界错位问题的阐述中,首先介绍了欧美国家边界划分情形并比对分析了两国划分区别,得出两国边界划分虽各有不同,但都是互相适应的结论。由此再与我国边界划分情况比对,发现我国两条边界划分各取美欧之一,呈现出不协调之感。针对此种情况联系我国司法判例,发现确实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影响,由此坐实边界错位确实为需关注之问题,也相应提出矫正该问题的建议。对于边界僵化问题的阐述,则也首先介绍美欧对于该边界突破的情况,而后从法理与案例两个角度分析该边界突破的必要性,并在研究边界突破可行性后提出了相应对策。在最后结语中,本文总结了主要研究问题以及相应结论,并反思了自身不足。(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9)

焦蕾[7](2018)在《美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法律保护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即防止驰名商标因其显着性被淡化而减弱其影响力,反淡化保护既有利于保护竞争者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商标淡化具有隐蔽性与长期性、损害难以挽回、淡化认定难度较大等特征。在分析淡化的表现形式与认定的基础上,以美国为例,基于美国反淡化制度的法律体系,选取在对淡化行为的界定、是否需要商标近似的要求、淡化可能性与实际淡化、是否需要以间接混淆为前提等美国的主要做法作为借鉴,根据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与不足,指出了从立法的角度应立足我国实际促进商标反淡化立法和以理论成果确立商标反淡化制度的理论基础来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陈冬冬[8](2018)在《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驰名商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市场竞争中侵犯驰名商标现象屡见不鲜。其中,驰名商标的淡化是一种严重损害驰名商标内在价值的行为。随着人们对驰名商标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商标反淡化保护法律制度相继建立,对此,我国构建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可资借鉴。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规定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但在市场竞争中经常出现弱化或者丑化他人驰名商标的现象。为了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有必要完善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健全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本文以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问题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与实践,探讨对驰名商标反淡化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述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分析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阐述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概念、商标淡化的认定及反淡化的性质;其次,参考学术界观点并结合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理论发展,进一步论述建立以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为支撑的反淡化制度的合理性。第二部分阐述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首先指明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在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及地方性规定中有关反淡化的内容;其次论述我国在驰名商标反淡化司法实践中反淡化理论的存在及运用,并探讨反淡化司法适用问题;最后深入分析驰名商标反淡化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关系,为建立完备的反淡化制度体系奠定基础。第叁部分分析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立欠缺明晰的理论基础,驰名商标的认定存在认定步骤与按需认定原则的冲突、未厘清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的法律关系以及未建立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的效力冲突解决机制问题,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裁判规则以及我国没有形成完备的反淡化制度体系和完善的法律救济途径、方式等。第四部分阐述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制度完善和相应对策。确立商标淡化法律概念并建立反淡化制度需要我国在相关立法中对商标的法律概念加以明确,严格贯彻“被动认定、个案有效”原则,统一裁判规则,建立联合商标、防御商标制度,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补充《商标法》。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对策,要求排除混淆干扰认定商标淡化行为,我国司法机关与商标行政机关通过定期举行联席会议等沟通方式增强交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使公众树立正确的驰名商标观,增强企业和消费者对驰名商标反淡化的保护意识,加强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执法力度,规范驰名商标反淡化在司法中的适用,保障驰名商标所有人在其商品或者服务遭受淡化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救济。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立法和制度,结合实务中我国解决商标法律问题纠纷的经验,推动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理论和制度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运用淡化理论,保护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8)

荆志强[9](2018)在《驰名商标禁止混淆与反淡化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应受到特殊保护的商标,有高知名度、强显着性、认定的特殊性、保护的特殊性等特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相关公众的熟知程度、持续使用的时间、宣传的范围程度、受保护记录,其认定路径依据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并行的双轨模式,通过不予注册、宣告无效、禁止使用等制度对驰名商标予以特殊保护。驰名商标的混淆是指损害其识别功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认。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混淆作出不同的分类。禁止混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驰名商标的淡化指对驰名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商誉的稀释,包括对驰名商标的弱化、污损、退化。反淡化制度可以为驰名商标提供更充分有效的保护。我国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引入了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制度,但是我国的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缺失,学者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制度尚有不同观点。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第一,驰名商标禁止混淆保护制度的侵权条款不完善;第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立法缺失;第叁,驰名商标侵权赔偿方式不完善;第四,防御商标制度缺失。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驰名商标禁止混淆保护制度的侵权条款;第二,在立法上引入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第叁,完善驰名商标侵权赔偿方式;第四,引入防御商标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8-05-01)

车越[10](2018)在《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限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和知识产权时代的到来,驰名商标因其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而成为法律保护的特殊对象,并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的代名词。以至于标榜“驰名商标”成为一种潮流。所以无论在立法或是司法上都呈现出一种商标权利不断扩张的趋势,导致驰名商标权力滥用和不合理的反淡化保护情况屡禁不止,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打破了与竞争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和商标权人反侵权意识及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淡化理论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它是一种基于商标功能变迁而产生对驰名商标的特殊的扩大保护制度,其根本目标是保护其显着性和识别性不受弱化、丑化和退化,维护驰名商标权利人利益,促进自由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趋势,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有义务在立法中做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相应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落实。作为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反淡化保护使得权利人获得了在非竞争性商品或服务上使用驰名商标的实质控制权,扩大了商标的保护范围和权限,有效的保护了权利人利益。同时,也扩大了商标禁用权的范围,使得权利平衡机制存在一定的隐患,容易造成驰名商标权利人与其他潜在商标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失衡,更容易导致驰名商标人权利的滥用。因为法律没有对反淡化保护的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立法理论基础的混乱,认定标准的模糊,加上驰名商标认定的泛滥,导致了现实中很多驰名商标所有人,搭上了自己驰名商标的便车,在自己生产或经营的其他商品上使用已经被认定的驰名商标。所以,应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范围作出明确限制,以期给予驰名商标既特殊又合理的保护。因此,本文从商标法的立法宗旨、利益平衡理论、知识产权法律移植以及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等方面阐述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进行限制的合理性,分析我国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限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的完善建议,为实现法律山个人本位、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提供理论依据。为了保护驰名商标的商誉,维护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利益,目前,我国已通过《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确立了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为驰名商标提供扩大保护。但是,驰名商标权利范围的不当扩张以及反淡化保护的滥用将会导致侵犯公民言论自由、侵害其他经营者使用标识权利、扰乱竞争秩序等问题。所以,在给予驰名商标权利人合理的扩大保护前提下,我国应当明确确立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限制制度,确保驰名商标权利人正当行使权利,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反淡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名称逐渐凸显出其独特的商业价值,侵犯商业名称的案件频繁发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关于商业名称的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国有关商业名称保护的立法实践,建议我国立法引入反淡化理论对商业名称加以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淡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选萍.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的完善[J].休闲.2019

[2].张俏.商业名称反淡化保护[J].法制博览.2018

[3].张军荣.驰名商标反淡化的误区和出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杨夏青.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实证分析和对策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李晓燕.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6].肖玲.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边界问题探析[D].南京大学.2018

[7].焦蕾.美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法律保护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8

[8].陈冬冬.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9].荆志强.驰名商标禁止混淆与反淡化保护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8

[10].车越.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限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d-1SWRO系统叁维设计图·d-1SWRO系统叁维设计图二) 商标行政案件中驰名商标反淡化重大科技项目选介1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流程监控界面

标签:;  ;  ;  ;  ;  ;  ;  

反淡化论文_陈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