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土壤侵蚀论文_李国庆,温仲明,杜盛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土壤侵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植被,黄土高原,径流,无人机,草甸,东南亚。

植被土壤侵蚀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庆,温仲明,杜盛[1](2019)在《延安麻塔流域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刻画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者多采用土壤保持量指标来衡量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然而该指标强烈的受到区域潜在土壤侵蚀量影响,从而导致低估或高估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本研究在土壤保持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并将该指数应用于延安麻塔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控制指数比土壤保持量在区域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更能有效的在流域尺度上侦测植被对潜在土壤侵蚀控制效率;(2)麻塔流域植被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均值为0.92);(3)土壤侵蚀控制指数主要受到植被和坡度单独作用的影响,两者能够解释侵蚀控制指数84.11%的变异来源;(4)由于麻塔流域潜在土壤侵蚀量较大(114100 t·km~(-2)·a~(-1)),导致该区仍然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8200 t·km~(-2)·a~(-1)),因此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泽涛,沙占江,王求贵,余迪,胡菊芳[2](2019)在《高寒草原草甸区土壤侵蚀及植被覆盖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兴海盆地子科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高寒草原草甸区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遥感解译分类、~(137)Cs示踪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化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高寒草原草甸兴海盆地子科滩不同植被类型、植被盖度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下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表明:植被盖度与TN,OM,EXT-P呈p<0.01水平上显着正相关,与EXT-N呈p<0.05水平上显着正相关,表明TN,OM和EXT-N对高寒草原草甸地表植物的生长有着显着积极的影响。高寒草甸土壤中的OM,TN,EXT-N,EXT-P以及EXT-K的含量高于高寒草原的原因为高寒草甸植被密度大且覆盖有约15 cm厚的植毡层。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越高,则土壤侵蚀强度越弱。土壤养分OM,TN,EXT-N,EXT-P呈现出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因此地表植被状况良好与否对高寒草原区土壤养分的存贮和降低水土流失均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吴世祥,何聪,杨丹,胡翠华,刘守江[3](2019)在《李子口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径流小区实验的方法,在李子口小流域设立了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研究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表现为撂荒地小区>农耕地小区>林地小区,降雨对林地的土壤侵蚀弱,林地对当地水土的保持能力强,最适合作为当地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2)总体上,6个径流小区的降雨量、降雨侵蚀力与地表径流量、径流深、土壤流失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着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降雨对当地土壤侵蚀作用强,需重点防护。研究揭示了研究区降雨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4](2019)在《泰国土地发展部顾问Chinapatana Sukvibool先生论东南亚森林植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和总结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森林植被变化与水土流失演变领域研究项目的成果,并探讨东南亚地区改良后的保育措施在流域尺度水土流失与产沙管理方面的成效。[方法]根据东南亚各国不同时空尺度的数据,分析了该区森林植被的变化及采取的对策。选择泰国实施流域管理的地区为研究区,阐述了被动和主动侵蚀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①在2000—2005年期间,东南亚地区的森林面积大幅减少,累计年度森林砍伐率达到2.76×10~6 hm~2。然而,由于森林种植园的建立,该区森林覆盖率近期已经增加。②东南亚雾霾是一种定期发生的大范围空气污染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农业上的非法放火烧荒。③东南亚地区土壤侵蚀管理措施包括带状种植、等高耕作、条状种植、草障、保护性耕作、免耕种植和植物篱间作。尽管在小区尺度上,保护措施在减少径流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对大尺度而言,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水土保持对产量的潜在影响可能是影响水土保持投资价值的一个关键因素。[结论]东南亚地区森林覆盖变化的挑战既真实又迫切。我们应该建立区域防控机制减少森林火灾和雾霾,并通过保持一个可持续的林业,维护陆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为低收入小户型农民选择适当的水土保持方法,对于降低水土流失速度和提高作物产量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方天纵,秦朋遥,王黎明,李晓松[5](2019)在《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获取方法及其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生态问题,准确监测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质量和生态保护成效的基础。准确获取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信息并与降水动态匹配是土壤侵蚀准确监测的关键。然而,受卫星传感器限制,大区域高时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无法同时获取,高空间分辨率植被动态遥感监测面临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率绿色植被覆盖度(半月尺度,空间分辨率2 m)获取方法,并与半月尺度的降水因子匹配应用于CSLE开展了天津市蓟州区的土壤侵蚀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和植被覆盖度因子在一年之内变异较大,半月降雨量的平均值为43.32 mm,变异系数可达150%,绿色植被半月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为54.74%,变异系数为18%。考虑土地覆盖类型的高时空分辨率绿色植被覆盖度融合方法,可以获取合理的高空间分辨率绿色植被覆盖度动态,为高空间分辨率土壤侵蚀监测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2)土壤侵蚀发生范围与强度与降水及植被因子在年内的动态匹配高度相关,土壤侵蚀发生范围最大为10月上半月,发生面积为137.55 km~2,土壤侵蚀发生强度最为严重为7月下半月,25 t/hm~2以上土壤侵蚀发生面积为12.70 km~2;3)高时空分辨率植被与降水因子耦合下的土壤侵蚀监测结果与地面一致性较好(判定系数可达0.88),明显好于仅用一期高空间分辨率植被因子的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判定系数仅为0.097),采用高时空分辨率植被与降水因子耦合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其他区域准确开展土壤侵蚀监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王涛[6](2018)在《陕北洛河流域降水和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过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0—2014年陕北洛河流域日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称NDVI)、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土壤类型等数据,结合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简称RUSLE)模型,定量分析该流域土壤侵蚀及降水、植被变化对该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洛河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其面积共占区域总面积的86. 29%。2000—2014年该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呈增加趋势,其中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其他侵蚀类型面积比例增加。(2)在植被覆盖因子固定情景下,降水变化导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而其他侵蚀类型面积比例增加,总体变化过程与自然状态下相似。在降水固定情景下,植被覆盖因子变化导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增加,而其他侵蚀类型面积比例减少,总体变化过程与自然状态下完全相反,说明降水是土壤侵蚀的主导与控制因子,而植被覆盖因子作用相对较小。(3)降水对该流域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及其变化速率分别起到79. 17%、72. 90%的作用,植被覆盖因子对该流域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及其变化速率分别起到20. 83%、27. 10%的作用。因此,降水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的作用强于植被覆盖,且随着全球及区域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降水事件增加,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过程中的降水作用将可能增强,须要加强对未来该地区极端降水的研究,科学合理地评估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卢洁[7](2018)在《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排土场边坡植被与土壤侵蚀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场作为矿区的典型扰动斑块在受到风力、水力等作用下会产生土壤侵蚀甚至滑坡等灾害。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侵蚀程度会有所不同,研究其复垦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文在胜利矿区南排土场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区,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的DSM和DOM,精确提取了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侵蚀量,并按照植被配置对排土场边坡进行了斑块划分,研究了边坡上植被和土壤侵蚀的关系,最终得到如下主要成果与结论:(1)将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排土场植被精细提取中。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成功提取了植被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被高度及植被覆盖度等参数,并将以上获取的植被参数与多光谱影像结合,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精度为88.71%。(2)将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细沟侵蚀的定量提取中。根据DEM计算曲率,通过划定曲率阈值确定侵蚀沟的形态和分布。根据距离沟道边缘的远近及沟的深浅,对侵蚀沟中的点进行分级,并通过焦点统计分析统计各级侵蚀平均深度,进而实现侵蚀沟的高精度定量提取。(3)将研究区划分为13个区域,从植被配置、植被覆盖度、植被所处位置等角度研究其与土壤侵蚀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侵蚀模量越小;25%覆盖度可被定义为一个植被覆盖度下限,低于此值,无论何种配置,土壤侵蚀均严重;45%覆盖度可被定义为植被覆盖度上限,增加植被覆盖度对于抗侵蚀虽有所改善但作用相对变小。此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占比例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但存在上限,就现有的研究区来说1-4(披碱草44%,柠条41%,沙打旺8%,油蒿3%,紫花苜蓿3%)为最优植被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陈能场[8](2018)在《长期性植被恢复可控制土壤侵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一个周六的下午,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部门的科学家Neil Shook正在位于北达科他州Woodworth的家里休闲。“我的妻子在户外,她大叫着要我出来看看这个。”他回忆说。一大块褐色的云彩遮住了西边的地平线。看起来像是沙尘暴来了,但(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8-02-02)

刘益民[9](2018)在《新农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流失问题每年都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在目前的治理实践中,植被建设是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式。在土壤侵蚀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最小的治理单位就是小流域。新农小流域处于柳河西岸,地势低洼,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新农市政府采用工程建设与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土壤侵蚀。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对新农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进行评估,利用RUSLE修正土壤流失方程,在ARCGIS10.2平台中,输入新农流域的基本数据,对2007-2015九个年份的土壤侵蚀进行模拟,进而对新农小流域植被恢复之后的土壤侵蚀效应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8年01期)

张琪琳,王占礼,王栋栋,刘俊娥[10](2017)在《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草地植被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其生态环境。学者们对草地植被盖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草地植被对水力学参数的影响、草地植被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草地植被减水减沙效应以及草地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草地覆盖诱发的侵蚀作用研究较少。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补充关于草地诱发侵蚀的一些研究结果,继而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旨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10期)

植被土壤侵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高寒草原草甸区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遥感解译分类、~(137)Cs示踪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化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高寒草原草甸兴海盆地子科滩不同植被类型、植被盖度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下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表明:植被盖度与TN,OM,EXT-P呈p<0.01水平上显着正相关,与EXT-N呈p<0.05水平上显着正相关,表明TN,OM和EXT-N对高寒草原草甸地表植物的生长有着显着积极的影响。高寒草甸土壤中的OM,TN,EXT-N,EXT-P以及EXT-K的含量高于高寒草原的原因为高寒草甸植被密度大且覆盖有约15 cm厚的植毡层。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越高,则土壤侵蚀强度越弱。土壤养分OM,TN,EXT-N,EXT-P呈现出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因此地表植被状况良好与否对高寒草原区土壤养分的存贮和降低水土流失均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土壤侵蚀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庆,温仲明,杜盛.延安麻塔流域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2].陈泽涛,沙占江,王求贵,余迪,胡菊芳.高寒草原草甸区土壤侵蚀及植被覆盖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兴海盆地子科滩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9

[3].吴世祥,何聪,杨丹,胡翠华,刘守江.李子口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9

[4]..泰国土地发展部顾问ChinapatanaSukvibool先生论东南亚森林植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管理[J].水土保持通报.2019

[5].方天纵,秦朋遥,王黎明,李晓松.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获取方法及其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19

[6].王涛.陕北洛河流域降水和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7].卢洁.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排土场边坡植被与土壤侵蚀监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8].陈能场.长期性植被恢复可控制土壤侵蚀[N].中国环境报.2018

[9].刘益民.新农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估[J].地下水.2018

[10].张琪琳,王占礼,王栋栋,刘俊娥.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7

论文知识图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132]3人工林坡地景观不同类型植被土壤侵长川流域原始植被C因子(C)和原始~...表示龙川江流域植被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指数与侵蚀模数的关系模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技术路线果及评价...

标签:;  ;  ;  ;  ;  ;  ;  

植被土壤侵蚀论文_李国庆,温仲明,杜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