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华:潇湘之地零陵的渔民群体论文

周艳华:潇湘之地零陵的渔民群体论文

摘 要:文章是零陵区档案局申报、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承担的湖南省档案局档案科技项目“加强县区档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县区档案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子项目“潇湘古镇的历史探研”的阶段成果之一。“潇湘古镇的历史探析”子项目的主要目标是:1.调查和研究潇湘古镇的历史、文献与文物遗存。2.就潇湘古镇的历史、文献与文物遗存,提出保护建议、抢救建议,乃至政策预警。3.在潇湘古镇历史、文献与文物遗存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旅游发展规划上的建议。

关键词:潇湘;零陵;渔民;社会调查

潇湘之地可以泛指江南地区、整个湖南等地,但潇湘的核心地带当在零陵。因为零陵境内的潇水,与湘江恰在零陵蘋洲 岛近处会合。古人言潇湘与“钓”相连,《淮南子》中有“弋钓潇湘”之说。 潇,既为水名,又有清深之意。潇湘之水清且深,水天一色,两岸青山,水中游鱼往来,垂钓其上,近清水游鱼之乐,其乐无穷。与鱼水关系至为密切者为渔人,在文学、哲学文本中,渔人往往因常处鱼水间而能潇洒出尘、了悟天道。《庄子》中的《渔父》篇,刻画了一个“须眉交白”“被发揄袂”的“圣人”渔父形象。他处江湖之上,与孔子笑谈大道。他批评孔子不精不诚,离道甚远。孔子对此渔父的礼节远远超过万乘君主、千乘诸侯。屈原放逐江、湘之间也作有《渔父》一篇。篇中渔父劝屈原要“不疑滞于物”“与世推移”后,“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可见此渔父也是典型的隐逸圣人形象。

渔父,即渔翁。渔翁,即老渔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两首著名的渔翁诗:一首是《江雪》,一首是《渔翁》。无论是《江雪》中渔翁“独钓寒江雪”的行为呈现,还是《渔翁》中“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景象描绘,其实,都是诗人高逸情怀的体现。这与战国秦汉时的渔父情结一脉相承。其特殊之处在于,此两首诗皆为柳宗元被放逐永州(即今零陵)时所作。诗人笔下的千山、鸟、万径、人、孤舟、蓑笠、西岩、清湘、楚竹、烟岚、红日、山水、云霭皆当是零陵实景的提炼。而诗歌中的“蓑笠翁”与“渔翁”就是艺术化了的零陵渔民形象。《江雪》中,渔翁孤舟一叶,独坐船头,钓于潇湘之上,与尘俗隔绝。《渔翁》中,渔翁将船停靠在西山脚下,傍山夜宿于舟中;清晨他汲水清潇,燃竹为薪;简单饮食之后,他摇橹缓行,于静谧清幽中见烟消日出、山青水碧;偶然回望,西山已远在天际,只见山头白云缥缈,犹如相嬉相逐。

在给水系统设计中,由于现代住宅格局中阳台、厨房、卫生间等需要用水的地方分散各处,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住户的用水需求,须在入户给水支管上安装可以分流的分水器,通常将其设计安装在用水区域的墙体内,并尽量使用外径小于25mm的支管来连接各用水区域。关于水表的设置,多层单元式住宅通常将其置于外墙低层或屋顶层以上的水表箱内,分户水管由室内管井或室外引入住户家中;高层或超高层住宅通常将水表设计安装在楼梯休息平台墙体内;高档住宅小区则在厨房和卫生间设计安装IC智能型水表或智能抄表系统,便于随时掌控用水状况。

明代沈尧夫先生曾隐居零陵城北十余里湘江西岸的拙岩,并著有《拙岩集》。清光绪六年零陵人唐九龄先生重修拙岩时曾置渔矶,并刻《拙岩八景诗》于岩上。八景诗歌中有《鸬鹚随渔》与《仙矶垂钓》二首诗分别写道:“天机含活泼,飞跃察禽鱼。谁是中和手,调停各自如。”“意钓非真钓,非仙却似仙。问津如有客,烟水渺长天。”诗人以实笔写渔人所见之景、所执之事,并以巧妙的虚笔,使得渔人的境界超脱凡尘,妙合自然。

现阶段,绿色环保型装饰材料使用最普遍,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装修垃圾,而且还可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此外,在生产装饰材料中较多使用的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由上述可知,诗文中的渔人形象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代表,更化为一种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具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而渔人形象的原型,便是现实中的渔民们。潇湘渔民便是潇湘渔人形象的重要原型。毋庸置疑,潇湘渔人与潇湘鱼水之关系至为密切深厚。然而,世易时移,渔民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份群体与文化群体,其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正在现代化的洪流中渐渐消逝。当此之时,调查现有渔民群体,研究他们的历史传统与生活现状,记录相关渔具知识及他们的捕鱼技巧,为保存渔民的历史和传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价值不言而喻。因为地缘关系,笔者团队调研了潇湘核心地带永州市零陵区的渔民群体。现将团队调研的总体情况分几个方面概述如下。

一 渔民的人数及分布

渔业捕捞实施许可证制度,渔民身份认定主要看与是否持有相关证件。与渔业渔民管理有关的证件主要有渔业船舶检验证、渔业船舶登记证、渔业捕捞许可证这三种。根据农业部的要求,这三种证件需要合一,简称“三证合一”。目前,零陵区持有渔业捕捞证的群体总数为168人。这部分渔民的渔船上有编号为“湘永零03XX”的牌照,湘表示湖南,永表示永州,零表示零陵。03是零陵地区的代码,其后的数字便是依次序编订的号码。除了这部分持有捕捞证的渔民外,还有为数较多的打鱼人渔船上会有编号为“SWXX”的牌照,有的则无牌照。编号“SWXX”的是无捕捞许可证的打鱼船,无牌照的则是生活用船。

据统计,零陵区的渔民集中分布在菱角塘镇、七里店街道办事处、徐家井街道办事处、石山脚街道办事处、朝阳街道办事处、南津渡街道办事处、富家桥镇、黄田铺镇、凼底乡这九个地方。

菱角塘镇金牛社区门滩共37艘登记在册的渔船,其中,有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为12艘,无证件的渔船为25艘。土塘村渔船共7艘,均为无证件的渔船。横石村渔船35艘,34艘为无证件的渔船,另有一艘为无法编号的沉船。

在“班级读书会”中,每周两次利用晨读时间在班级中挑一本好书进行读书活动。一开始由老师为学生读书,老师们一边读一边进行留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渐渐地让已在课外读了此书的学生上台,为班中的其他学生进行读书。这一举措更是掀起了读书的热潮,这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让读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了。

3.2 发枝促花剂对幼树骨干枝生长的影响从表2看出,1、2年生的幼树经过处理后当年发出17个枝条,比对照多88.9%;第2年分枝数达到23条,比对照多43.8%,并且多为长枝,成枝力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处理能够加速树形形成。处理组枝条与中干角度显著开张,2015、2016年抽生新枝平均开张角度 65.3°、57.2°,比对照高出75.5%、35.2%。角度开张有助于形成花芽,同时有利于减轻以后拉枝的人工操作。

目前,因为政府禁止在饮用水源区和风景区打鱼,并提倡环保,有的渔民需要按规定把船停在离自家较远的岸边,并在规定禁止打鱼的区域以外打鱼。这样,白天、黑夜,在渔船与家之间,他们就需要走更远的路,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路上。有些渔民认为政府可能会出台禁止打鱼的规定,因此他们内心并不安定,心下对未来的生计问题有所忧虑。

零陵区无田无土、世代打鱼的渔船在40艘上下,渔民(渔民自己称作“连家渔民”)人数在200人左右。他们是最勤劳敬业的渔民,除非天气十分恶劣,他们一般都会打鱼。他们依然延续着睡在船上、半夜打鱼的传统。所以他们的船上一般都有床铺。由于他们岸上有家,有老人、孩子,因而他们一般选择在家里吃一日三餐,中饭之后稍事休息,他们便往船上整理渔网,然后收放笼子、放渔网。放完之后,大概是傍晚六点左右,他们会回家吃晚饭,吃完晚饭,就往船上去,直到第二天清晨。晚上在船上的工作一般包括收放虾笼子、收放渔网、给鱼分类等。工作间隙一般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

石山脚街道办事处管辖村落中,藕塘村有2艘无证件渔船,大夫庙村有2条无证件渔船。合计4艘,建设渔船锚地2处,一共4个船桩。

朝阳街道办事处所属六坪村合计20艘渔船,其中有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为5艘。老渡口社区合计7艘渔船,其中有捕捞许可证的为3艘。柳子街社区共7艘渔船,其中有捕捞许可证的为4艘。沙沟湾社区共3艘渔船,其中有捕捞许可证的为1艘。诸葛庙社区共2艘渔船,没有牌照。石烟塘村共7艘渔船,均为无证件的渔船。

定义7 称ftr/tr-1(A(tr)/A(tr-1)),(2≤r≤m)为马尔可夫过程{ξ(t),t∈T},(t1

七里店街道办事处主要有老埠头村和向家亭社区两个捕捞集中区。老埠头村渔船登记在册的有52艘,其中,有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为26艘。向家亭社区登记在册的渔船共20艘,其中15艘的船主持有捕捞许可证。

渔民,尤其是60岁以上渔民,对打鱼的第一反应,都是生活极苦,不堪言说。一位渔民就是用 “搞鱼的就和叫花子是一样的”来评价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渔民的生活为什么这么苦?首先,渔民的衣食没有保障。渔民当中流传着一句话“不打鱼,不吃饭”。对于纯粹的渔民来说,没有田地,生活的惟一依靠就是打鱼,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打鱼。靠着打到的鱼,拿到市场上去换得米和菜。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者河中发大水,那就只能四处借粮,甚至直接饿肚子。另外,以前鱼的价格很低,即使打到的鱼不少,也常常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有的渔民为了哄家里饿起来哭闹不休的孩子们,甚至直接从河里摸小石头出来煮着吃。其次,渔民的居住条件恶劣。渔民们往往岸上没有房子,即使有,也十分窄小破旧,他们常年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船舱低矮不透气,在船舱里只能坐着,直不起身子,冬天寒冷,夏天闷热,人在舱里十分难受。船舱外,日晒、风吹、雨打,对渔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渔民一家往往有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孩子,有些孩子就在船上出生,全家人挤住在一条船上,往往船舱空间不足,父母都要睡到船头或船尾。会出现孩子睡觉或者玩耍时,掉下船去,被其父母用鱼捞子捞上来或者从水里摸上来的现象。遇到涨水,蛇、老鼠、蚂蟥等就虫蛇会从洞里出来,直往渔船上钻。 再次,渔民的劳动方式导致渔民睡眠不足,极其辛劳。夜间鱼看不清渔网,渔民都是夜间或凌晨工作。白天要卖鱼、整理渔网、带小孩、做家务等,睡眠常年不足。在靠篙、桨行船的年代,遇到涨大水,水流湍急,船动不了,女性渔民需要在前面拉纤绳,男性则在后面用力撑。最后,由于渔民长期在水上生活,周遭空气潮湿,他们十有八九都受到腰椎病和风湿病困扰。

过去渔民卖鱼,往往不像现在连水连鱼活鲜鲜地拿到市场上,而是用一根根的荆条将鱼串起来,一串一串拿去卖。因为那时候,人民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素质不齐,人们并不要求鱼一定要吃鲜活的,而且也很容易出现顾客顺手牵羊把鱼偷偷拿走的情况。

黄田铺镇所属南雄倒扎村共有渔船25艘,其中20艘为无捕捞许可证但是有牌照的渔船,另外 5艘为无渔船牌照的。舜帝庙村下沙组有4艘渔船,均为无证件的。黄田铺镇全镇二村共合计29艘渔船,建设渔船锚地6处,共29个船桩。

凼底乡赤石围村共有渔船22艘,其中有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为9艘,无捕捞许可证但是有牌照的渔船为13艘。伏塘村的渔船共计4艘,均为有捕捞许可证的。江边村渔船共14艘,其中12艘为无捕捞许可证但是有牌照的渔船,另有2艘为无牌照的渔船。杳塘村共有渔船2艘,袁十万村有渔船1艘,涯次渡村共有渔船15艘,羊公滩村共有渔船8艘,高桥村共有渔船7艘,油山岭村共有渔船15艘,欧家平村共有渔船9艘,以上这些均为无捕捞许可证但是有牌照的。凼底乡全乡合计渔船96艘,建设渔船锚地21处,共96个船桩。

零陵区的渔民分布在潇水两岸,沿着江岸每隔一段路程都可以看到船只停靠。百万庄五号路是一个渔民聚居地,原为集体单位捕捞队的居住地。该路上零陵区自来水厂对面的一排民居,及该排民居后面的小区里有许多渔民。从百万庄五号路的尽头处再往下走,紧邻潇水岸边,可以看到有二十几条渔船集中停靠。捕捞队是1976年成立的一个专业渔民组织。1976年潇水涨水,洪水淹没了渔船和两岸的房屋,损失较大。渔民们派出代表到省里反映灾情,请求援助。省里的主管部门支持渔民成立一个专业捕捞队伍。零陵捕捞队的渔民多数为世代打鱼的人家。

二 渔民的传统

潇水在零陵区穿城而过,从屈原在江、湘之间答渔父之问到柳宗元写下渔翁诗,再到现在,零陵渔民的历史可谓古远。在笔者团体走访的渔民中,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39岁。据一位受访的81岁老奶奶说,她的爷爷94岁还在船上,95岁去世。这位老奶奶的儿子、孙子现在仍在打鱼,也就是说这位老奶奶家可确切知道的至少已有五代人打鱼了。另一位受访的近60岁现仍在打鱼的男性渔民,能回忆起自己年少时与其爷爷、爸爸、哥哥打鱼的经历。有相当数量的受访者,都出生在有三代以上打鱼生活经历的打鱼人家庭。

南津渡街道办事处所属零陵区捕捞队共计27艘渔船,其中25艘为持有捕捞许可证的。仙神桥村共13艘渔船,均为无证件的。香零山村共9艘渔船,也都是无捕捞许可证的。牛皮滩村合计22艘渔船,均为无证件渔船。茆江桥社区共23艘渔船,共10艘有捕捞许可证的。大西门社区共22艘渔船,其中17艘为有捕捞许可证的。南津渡社区共有渔船10艘,其中5艘为有捕捞许可证的。南津渡办事处以上三村三社区一捕捞队共合计126艘渔船,建设渔船锚地20处,共94个船桩。

过去,渔民家庭经济条件差,孩子无钱接受教育。因而男孩15岁以上,就可以独立打鱼了。渔民一般没有一个固定的落脚地,哪里有鱼哪里就是家,出一次渔,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几个月才能回家乡。因为以前没有电站,渔民们可以四处打鱼,零陵区渔民的渔船可以远至双牌、祁阳,有的到了道县。

据渔民们说,以前潇水非常清澈,河水可以直接喝,做饭、洗菜、洗衣、洗澡等等也都在潇水里。潇水深的地方五丈有余。因为水清,常常能看得见鱼,可以直接用叉子把一条十来斤的鱼叉上来,团鱼也可以叉得到。

传统的渔民也有一些风俗和禁忌。渔民们过年时,会带着三牲和钱纸、蜡烛、香等,到船头敬船,敬河神。渔民们很欢迎小孩子到船上去走动,认为走动的孩子多意味着可以打到更多的鱼。他们认为船头是个特殊的位置,女孩子不能跑到船头去踩,怕不走运。一般女性上船主人会把船头先占了。吃鱼是不能翻动的,翻动不吉利。吃饭的时候鱼头要对着贵客。船上不能说横着……如今,渔民们的思想与时俱进,这些风俗和禁忌都少有人承继和在意了。

富家桥镇社区所属富家桥奋箕窝共有渔船22艘,其中10艘为有捕捞许可证的,另有10艘无捕捞许可证但有渔船牌照的船只。此外,还有2艘无牌照的船只。永富社区共计40艘渔船,其中22艘为有捕捞许可证的。另外18艘为无证件的渔船。富家桥镇全镇一村一社区共合计62艘渔船,建设渔船锚地7处,共62个船桩。

三 渔民的现状

43岁的受访男性渔民也出生在世代打鱼之家,现在他与他的妻子相伴打鱼,他们的儿女们尚在上学,完全没有参与过打鱼,他的家庭也完全没有让后代再打鱼的意思。此种情况具有代表性,渔民的家庭往往都没有让年轻的后代再打鱼。

通过对同沟敷设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计算可知,饱和含水冻土整体温度明显比无水冻土温度偏高,但其管壁热流密度比无水冻土的低;在输油初期:饱和含水冻土中原油管道受与其间距为1.2 m的成品油管道的热力影响较小,而无水冻土中两管传热互相影响,需看做一个热力系统。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野生河鱼的价格不错,据说,鱼虾一般能卖到二三十元一斤,某些品种的鱼类甚至可以卖到五六十元一斤。基本上河里的鱼虾不愁卖,各酒店老板往往是最大主顾。但是,因为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再加上农村里洒的农药、施的化肥流入河中,鱼卵无法化身成为鱼,导致河虾和鱼的种类及数量大大减少。加上河段上修建水电站和大坝,渔民们只能在相对较短程的区域内打鱼,远处地带的鱼也不会流动到区域内来。因此,以前渔民们每天可以打到几十斤鱼,现在运气好的时候能打到十来斤鱼,有时候一天只能打到两斤鱼。总体而言,由于渔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又相对较大,因而其打鱼收入较打工收入往往要高一些。因此,中年以上的渔民会为了照顾老人、孩子,选择在家打鱼而不去打工。选择打鱼的另一个原因是,渔民们认为,打鱼虽是辛苦,但相对自由,不受人拘束。

有些渔民有田有土,或者有其他工作,有些渔民是离退休人员、下岗人员。有田土有工作的渔民,往往业余打鱼,主要是为增加收入。这一类渔民往往打到鱼了就回家,并不常宿船上。有的下岗人员会在下岗后选择买一条渔船,打鱼为生。

冬天,天气冷,鱼不怎么活动,是捕鱼淡季,很多渔民就不出去打鱼了。他们会选择检修工具并适当休息。很多男性会外出打工,或者出去摆摊,以补贴家用。

徐家井街道办事处所属徐家井社区有 5条无证件的渔船。

四 捕鱼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渔船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渔民的栖身之所,兼有打鱼作业平台和放置鱼虾的仓库之用途。过去用的是木船,现在用的是铁船。两种材质的船各有优劣,木船轻便,下多大雨,发多大水都不会下沉。铁船重,一旦下大雨或发大水,船舱中水一多,船就容易下沉。因此,每逢下雨,渔民们都会不时地去铁船上舀去舱中的积水。铁船的长处是保养方便,每年只要花几个小时,在上面刷漆以防止其生锈就好。而木船保养起来就很费事,需要修补,需要全船刷涂桐油,保养一遍下来需要几个星期才行。船浆是船行必备工具,船上往往还有竹篙。以前的木船完全靠人力,以浆、篙撑船、划船。现在的铁船使用电瓶和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船篙有时不必,但因为打鱼需要近距离作业,因而船桨依然必不可少。船只停靠岸边,必须系船锚,否则船可能会漂走或移动。船锚用粗铁杆打造成,弯曲成钩状,可以牢牢抓住地面。船行叫起锚,船止叫抛锚。船身与船锚之间,需用粗缆绳系连。渔船上一般有船篷,用来遮风避雨和遮挡阳光。船篷以竹子做支架,架在船舱上。篷盖过去是用竹篾编的,现在一般用造纸厂买的过浆布或者帆布。

“打鱼靠运气”,这是渔民们常说的一句话。通过访谈得知,渔民们捕鱼的方式主要有鸬鹚抓鱼、渔网网鱼、捞子捞鱼、叉子叉鱼、钓鱼等几种。

鸬鹚,又叫鱼鹰,头小,颈长、喉囊大,咽喉近处有黄色、白色羽毛,余处羽毛皆黑,黑得发绿。其嘴细长,上嘴开口处向下弯成鱼钩状,边缘极尖,下嘴开口处平坦有向下之势。用鸬鹚抓鱼较为省力,鸬鹚冬天也能下水捕鱼,以前的渔民常用,但现在用鸬鹚的渔民已经非常少了。鸬鹚较贵,一般穷人买不起,而且训练鸬鹚抓鱼需要技巧。所以,以前打鱼是需要求师学习的。男孩子一般吃住跟着师傅,学习三年,一边学习一边帮着师傅打鱼、做事。学成之后,师傅会送一只鸬鹚给徒弟,算是出师。徒弟自此可以独立打鱼。鸬鹚是水中捕猎高手,据渔民说,几十斤的鱼,鸬鹚都可以追赶,并以嘴将其弄伤,顶出水面;它还可以捕到水下五丈深的鱼。鸬鹚有灵性,且各有性格,寿命在二十岁左右。它们专吃鱼,一次要吃一斤多,吃饱以后才肯安心捕鱼。由于跟随渔民们打鱼多年,渔民们对其心怀感激,它们老死之后,渔民们不忍食之,往往以土掩埋。现在仍有用鸬鹚打鱼的渔民,但已经很少了。其中重要原因是鸬鹚饲养麻烦,有的价格也很贵。

以渔网捕鱼这种方式,过去和现在都用。过去,渔民一般自己会织、会补渔网。以前织渔网用时需要几个月,渔民们一有空闲就织鱼网。过去也有专业的织网人。现在渔民们的渔网,基本上是市场上购买的。渔网以前用麻,现在用尼龙丝线织成,不沾水、轻便。渔网的丝线上,一般系有铅粒和橡胶小浮片。铅粒用以保障渔网能沉下水,橡胶小浮片浮在水面上,用以提醒渔民渔网所在位置。渔网分高网、低网。高网可以高达十多米、放置范围广。现在渔网较过去渔网网眼较细,因而以前渔网网上来的鱼普遍较大,而现在的渔网,二两以上的鱼都能网住。放网之前,渔民们会将清理干净的渔网,整齐地挂在龙棍上。龙棍一般是一截木桩,木桩上凿有孔隙,可插入竹竿,用以悬挂渔网。一般情况下,渔民每夜至少放渔网十多张。渔网放置地点不定,只要渔民自己觉得能放的地方就放。如果自己看好的地方别人已经放网,自己就另寻他处。通常情况下活水处鱼多,也是渔民们爱放网的地方。会放网的渔民会根据水位的高低、水流的急缓放网,所以从放网可以看出渔民的技术水平。据说,因为鱼怕火,老一辈渔民会用灯赶鱼,把鱼往网的方向赶。老一辈渔民还会采用竹竿玩水或者把船舱板弄得“哐当哐当”响的方式赶鱼。现在,水电站开闸会影响捕鱼,水流急,丝草多,缠在网上,网重不易清理。往往水电站关闸的时候,水位低,利于捕鱼。

还有一种工具叫地笼 (有的叫虾笼子),主要用来捕虾。地笼由尼龙丝网和铁丝做成很多小格,一个地笼有二十来格,每一小格设计得只有进口没有出口,鱼虾钻进去就无法钻出。地笼平常一般都放在河里,渔民们把捕到的鱼虾抖出来后,又会继续放下去。他们往往一次性放上几十几百个地笼。有些渔民年纪大了,就不撒网,只放这种笼子,收鱼虾。

捞子,以前都是渔民自制的一种捞鱼工具,现在也多从市场上购买。捞子捞鱼,一般用于看见大鱼就在眼前时的临时捕捞。因而用捞子捞鱼时,渔民们往往可收获意外惊喜。

专栏小编:刚才我们谈到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提振内需、就业问题、民营经济,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与其说给企业的试卷不如说是给政府部门的试卷。那么如何解决?大家来议一议吧。

叉子叉鱼,也是临时捕捞行为。

有些渔民放网的同时,会放钓,也有专门放钓不网鱼的渔民。有些鱼,譬如鲑鱼,渔网捞不到,但可以钓到。过去的钓叫小钓,用钩子、挖一点蚯蚓作鱼饵。现在的钓大大改进,同时用很多鱼钩,称为炸弹试鱼钩,也有专门的鱼饵。

语言运用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会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幽默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从而愿意主动学习。而且,极富趣味性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兴趣浓厚、心情愉悦,学习状态有明显改变,学习效率也有很大提升。教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自由轻松,学生课堂压力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又能学到很多知识,深受学生欢迎。趣味性语言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情,多运用幽默的语言,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五 渔民与现代

渔夫的角色常常令人向往。在我们的想象里,在文学作品的塑造中,他们高蹈尘外,置身荒野自然,出没于青山绿水中,四海为家,看淡世事,生活开阔。然而,现实中的渔民不是与屈原对答的超越者,也不是庄子所谓的“真人”,而仅仅只是以山水作为生活资源的“劳动人民”。潇水之畔若无渔民仿佛说不过去,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刷之下,不仅渔父的形象只能存留在知识分子的记忆中,而且,渔夫也正在成为一种将要断代的角色。

靠业余时间“爬格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因此,过去我很少参加文学方面的社会活动,湖北省作家协会每年春节前开一次茶话会,有一次我的车开到长江大桥上被书记叫回来。我一向认为,作家拿作品“说话”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尤其是在杂文创作方面,几十年中除了参加过河北的杂文报刊召集的三次会议,我与杂文界没有其他“面对面”的交往,可谓埋头写作,孤军奋战。

老一辈的渔民会喊渔歌号子,有的也能唱渔歌,但走访到的渔民基本不会了。当代渔民们的业余爱好与其他人无明显差异,主要是看电视、打牌、喝酒、上网等。渔民们的收入水平虽然不算低,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较低,普遍趋向于自感卑下。大多数渔民打鱼是因为迫于生计又没有更好的选择。渔民们男女老少多表现出洒脱、健谈、善良、体贴他人的性格特点。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器”的层面,在技术的层面,渔夫这种古老的职业几乎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事实上,从水中到岸边,渔民们的生活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趋同。马尔库塞写过一本书《单向度的人》,现代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单面性。对渔樵这种古老生活方式的怀念,本质上也是一种乡愁的体现。

(1) 中国男篮应注重各位置均衡发展,注意对后卫运动员的发现和培养,避免阵容上出现内强外弱,或外强内弱的状况。当前中国男篮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增强后卫线的实力,逐步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力争后卫线在对位时不吃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Z].2013年第四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Z].2003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Z].农业部令第8号.

[4]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内陆渔业船舶证书“三证合一”改革做好新版证书换发有关工作》的通知[Z].农办渔〔2015〕87号.

[5]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关于认真做好“三证合一”证件发放工作》的通知[Z].湘牧渔发〔2013〕79号.

[6]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换发新版内陆渔业船舶证书工作方案》的通知[Z].湘牧渔办政〔2016〕1号.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9)03-0020-04

收稿日期:2018-12-30

基金项目:湖南省档案局档案科技项目“加强县区档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县区档案管理公共服务水平”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周艳华(1981-),女,湖南溆浦人,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陈翠婷(1991-),女,湖南茶陵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

标签:;  ;  ;  ;  ;  ;  ;  ;  ;  ;  ;  ;  

周艳华:潇湘之地零陵的渔民群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