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革:论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发展论文

田革:论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发展论文

□历史学研究

摘 要:冷战后,中国外交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逐渐走向成熟和自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外交战略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和平;发展

冷战结束后,为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外交战略几经调整,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和平发展”,再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1989年-2002年)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冷战的终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企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利用苏东剧变的冲击波,通过施加各种压力和制裁的方式,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妄想迫使中国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冷战的终结,同时消除了世界经济交往的藩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

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将抓住“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机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广泛利用国内外学术资源,强化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艺术学科齐备,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办学条件优良的高水平艺术学院,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民族艺术和当代艺术为特色的艺术教育、科研和实践创新中心。

面对国际形势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就是“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我们要保持警惕,谁也不怕、谁也不得罪,朋友要交、心中有数。要韬光养晦,埋头苦干,不扛大旗不当头,过头的话不说,过头的事不做。要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经济建设,不要耽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是无足轻重,是能够并且应该有所作为。”[1]

“韬光养晦”即在中国国力相对较弱、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中国的局面下,善于守拙,避免与西方国家发生正面冲突,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长远目标。

“有所作为”即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利于国家利益的话不说,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事不做;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农村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乡村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即乡村旅游合作社,它将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也将成为各地开展旅游扶贫的重点组织,并对乡村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大多数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在合作社与游客之间架起“直通桥”,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互联网+”进行充分融合。同时,农民是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在运用旅游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发展本地区乡村旅游产业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采用依托互联网上的旅游平台委托他人经营的飞地经营模式也将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

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指导下,中国政府积极谋求改善对外关系的同时,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这是本世纪头20年中国的“大局”,中国外交要从大局出发,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和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2]这标志着“和平发展”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思维。

总之,“和平发展”外交战略就是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谋发展、图创新,坚持走和平方式发展的道路,同时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努力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正如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亨利·基辛格所说,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是“渐进主义,顺应趋势,避免公开冲突;既占据有形的主动权(如资源或领土),又强调和谐世界的道义主张。”[6]十六大后,中国以“和平发展”外交战略为指导,以“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为总体布局,实行全方位外交。

中国还积极扩大交往范围,进一步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中国先后与俄罗斯、东盟、欧盟建立了伙伴关系,并于2000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积极正确的应对策略,打开了外交局面,中国的国际环境逐渐改善。

2.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国际体系角色转变

“中国不走一战时的德国、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那种以暴力手段去掠夺资源和谋求世界霸权的道路;也不走二战后那种冷战对峙、称霸争霸的老路”,[4]而是通过对外和平交往的方式取得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中国改革开放受益于长期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所以,中国既是国际安全机制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际安全合作的有力倡导者和坚定维护者。中国在坚持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维护世界闻名的多样性,倡导新安全管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

中国在反恐、朝核等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与美国展开密切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保持了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邦、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推进睦邻友好,发展区域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非、中阿合作论坛成为促进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全面展开的机制和平台;中国积极倡导并参与多边外交机制和行动,在朝鲜、伊朗核问题以及阿富汗重建等问题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加大了在国际义务与责任上的投入,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承担了巨额维和摊款;博鳌亚洲论坛有效地促进和深化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局面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交往空间的扩展,为21世纪初中国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和平发展(2002年-2012年)

1.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中国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世界大国,利益遍及全球每个角落。”[6]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领域,提倡合作共赢,积极推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政治安全领域,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应对挑战中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度合作。国际社会一致看好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期待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中国必须对自己的国际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开展符合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大国外交。

1.“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3]因此,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就是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2.“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是超越大国崛起传统道路的战略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完成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上合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非合作论坛的开辟,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渠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维持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国际体系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国际体系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和维护者。

1989年中国发生政治动乱之际,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全面“制裁”,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出现严重波折。为扭转不利局面,争取外交主动,中国政府采取“四不两超”的应对策略,即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不对抗,超越意识形态和适度超脱。中国提出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有效化解了西方国家“制裁”和围堵的压力,保持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稳定,迅速扭转了外交上的不利局面。

舒马赫借用甘地的观点,即,不能靠大量生产来帮助世界上的穷人,得靠大众生产才能帮助他们,来说明传统产业动用了大众资源这种无价资源,符合生态法则,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观点,并且进一步认为“恢复简单明了比沿着越来越精密和复杂的方向发展难得多”[4].我国正处在从要素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过渡,依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一国产业和经济领跑部门主要是钢铁、电气、石油、汽车、民用消费及服务业等传统产业[5].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一些经济政策对于工业集聚具有直接的影响,一项政策一旦实施,即有自己的自增强作用[6].

“和平发展”外交战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家环境。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道路实践下的巨大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通过主办“文化节”、“文化年”、建立“孔子学院”等活动,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感情,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

五是扎实做好基础保障性工作。财务管理三项机制得到有效落实,财政支付进度达到序时要求,海委直属工程供水水价改革政策得到积极推进。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积极查摆“四风”问题,完成规章制度梳理清理工作。党风廉政、审计、精神文明建设、工会、老干部等工作得到规范加强,和谐海委建设不断深化。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

十八大后,中国政府提出“中国梦”和“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全面、系统、长远地规划中国外交。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到大国外交的新阶段。

由于已建工程呈现“点状”建设、分割管理的特征,再加上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撑,致使供水管理十分困难,供水管理成本大,水源保证率低。2009年,临泽县为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的科技含量,提高供水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研究适合临泽县农村建设管理条件的实用设备、设施和技术的同时,在农村供水工程中引进并安装了远程自动化供水调度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PLC控制技术,建立监控中心和数据采集中心,对水厂供水设备实时在线监测,并进行遥控、遥测,实现供水监控和自动化管理。

元代青花器皿大多体型硕大、胎体厚重,元代青花瓶以梅瓶和玉壶春瓶最为常见。扁壶器型体现出文化与工艺的统一,觚型器皿为仿青铜造型,还有其它具有宗教趣味的器型。以梅瓶为例,其器型小口,唇口平折,短颈,丰肩,肩下收敛,近底足处外撇,矮圈足。覆钟形盖,纽作莲苞状。明代的梅瓶造型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抬起,腹部之下呈垂直状,也有略往里收的。清代青花瓷器型千姿百态,多仿古器。其时期器型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器型的转变与当时的审美需求息息相关,器型与自然元素的结合更进一步。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是在综合国力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对中国国际地位的重新定位

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极少数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鼓吹“中国威胁论”,意图为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为应对“中国威胁论”,安抚少数国家对中国国力迅速提升而产生的不安,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明确表达了和平发展的意愿。“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目标和对国际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天气实况分析资料来自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FNL 1°×1°再分析资料。其中常规观测资料为地面逐3 h资料,高空逐12 h资料;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资料(以下称为AWOS)为逐1 min观测资料,包括风场、气压、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形势场分析和中尺度模式WRF模拟资料均采用NCE/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

农夫山泉有点甜——论韩少功《山南水北》中的乡土书写 …………………………………………………………… 甘林全(4/70)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并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大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7]“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是“中国梦”追求的长远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在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强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就是以实现“中国梦”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努力目标;坚持以自身的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倡导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坚持正确义利观,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弘扬正义,在国家关系中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互利共赢理念,把“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打造合作共赢大格局,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主张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冲突对抗的老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8]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提出结伴而不结盟,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政治解决。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信息安全、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切实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大幅提升,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员,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亚洲投资银行的建立,为推进亚洲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全面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理念,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发展与完善,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色彩的全球价值观。“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9]

总之,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中国国家战略的中心是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同时,作为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又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其琛.在外交部《邓小平外交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二日)[EB/OL]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dxp/study/200407240519.htm.

[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5-03-15(3).

[3]吕鸿,任毓骏,王如君.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N].人民日报,2003-12-11(3).

[4]郑必坚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与中美关系——在纽约出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午餐会上的讲演[EB/OL]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115/hpdl/txt/2006-02/16/content_6125443.htm.

[5]胡锦涛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8-24(1).

[6](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M].胡利平,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459,450.

[7]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30/c1024-26118788.html,2014.11.30.

[8]习近平: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落到实处[EB/OL]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4-11/5200222.html?agt=15438.

[9]行久以致远——习近平主席2019年首访赴欧洲三国纪实[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28/c_1124292499.htm.

AdjustmentandDevelopmentofChina'sDiplomaticStrategyaftertheColdWar

TIAN Ge

(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Shandong 250022,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hina's diplomacy has withstood the severe test of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gradually grown mature and confident,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hiding its strength and biding its time, making some achievements"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to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diplomatic strategies have created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vated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Keywords:after the cold war; China; diplomatic strategy; peac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9-04-05

作者简介:田革(1968-),男,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7-0111-03

(责任编辑 李 维)

标签:;  ;  ;  ;  ;  ;  ;  ;  ;  ;  ;  ;  

田革:论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