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耦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光纤耦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纤耦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耦合器,光纤,光束,波长,多普勒,光学,测量。

光纤耦合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郑镇宏[1](2019)在《光纤耦合器回波损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与7×1光纤耦合器、(6+1)×1光纤耦合器进行结合,利用全光纤式光束合成技术对高功率光纤耦合器回光功率进行测试。对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两种不同光纤耦合器下的激光回光功率,并将其输入光纤端面直径,以及从光纤末端输出后等因素对回波损耗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光纤耦合器回波损耗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9期)

赵亚,姚东,王智,方超,李钰鹏[2](2019)在《应用于空间精密测量的全玻璃光纤耦合器的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全玻璃材料的光纤耦合器以实现高精度,高稳定的干涉测量。首先,介绍了干涉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光纤耦合器的系统设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选取了非球面透镜,并根据具体的透镜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以及软件分析。接着进行了光束参数匹配度以及光束矢量匹配度的容差分析以及结构的热分析。最后结合理论分析以及精密的装调手段完成了光纤耦合器的制作。实验结果表明:光斑尺寸相对于仿真结果的误差约为3. 4%,两光斑尺寸差异为0. 9%,偏心距离低于40μm,夹角约为60μrad,基本满足干涉测量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闫婷婷[3](2019)在《基于不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的分数阶全光时间微分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子器件的处理速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全光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全光信号处理是指在光域中直接对信号进行处理,由于其避开了电子器件的使用,从而绕开了电域的速率瓶颈,成为突破电域信号处理速率限制的热点技术之一。全光时间微分器是全光信号处理技术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在光域即可对信号做微分运算,并且其具有运算速率快、不易受电磁的干扰、体积小等一系列的优点。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不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的分数阶全光时间微分器,其研究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在耦合模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了对称与不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的耦合特性。讨论了耦合器的结构参数对耦合特性的影响。(2)从频域的角度对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的全光微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耦合器的结构参数对微分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输入脉冲宽度和耦合器的长度误差对微分器性能的影响。(3)从时域的角度对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的全光微分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全光微分特性是模间色散效应的一种特殊情形。(4)提出了基于不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的分数阶全光时间微分器的实现方案。设计了叁种特定结构的不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用来实现0.47阶、0.78阶、和1.1阶微分器,其差错率分别为10.04%、6.11%、22.24%,能量效率分别为20.61%、19.62%、20.39%。分析了耦合器的结构参数与微分阶数的关系,分析了输入脉冲宽度和耦合器的长度误差对微分器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周梦薇,任偲源,朱益清,姚晓天[4](2019)在《熔锥型宽带光纤耦合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非对称耦合器的特性,利用具有折射率差异的两根光纤制作了宽带耦合器。采用数值计算模拟了不同折射率差光纤耦合器的光场分布以及输出光功率随拉伸长度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两种宽带耦合器的带宽差异以及熔融度对功率转换比的影响;采用光束传播法,通过仿真模拟得到了理论带宽。结果表明,耦合的功率转换比随两根光纤的不对称情况而变化,功率转换比调节到耦合器分束比的大小时,耦合器带宽最宽;熔融度对宽带耦合器分束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3dB光纤耦合器在C+L波段波长响应平缓,带宽范围达到150nm;分束比3∶7和1∶9的耦合器带宽范围分别是210nm和330nm;分束比1∶99的耦合器带宽范围是420nm。此研究结果对制作非对称宽带耦合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何修军[5](2019)在《光纤耦合器的分类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概述了光纤耦合器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光纤耦合器的分类及其性能参数,着重分析和研究了光纤耦合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毛梦涛[6](2018)在《基于微光纤耦合器的波长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光纤是指将普通光纤的尺寸进一步减小达到微纳尺寸的特殊光纤,微光纤具有很多应用,微光纤耦合器是微光纤非常重要的应用之一,微光纤耦合器是利用2根以上的光纤进行拉制,通过倏逝场的耦合形成的分光器件,能够用于传感、通信、光纤激光器等。光纤激光器自发明以来得到了科研界和工业界瞩目的关注。激光器根据输出状态分为连续激光输出和脉冲激光输出,得到激光输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光纤激光器是采用了增益光纤的方式得到不同波段激光的输出,同时光纤激光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光腔结构。光纤激光器可以用于工业加工、通信、传感、医疗和非线性研究等领域。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对于波长可调谐,脉冲输出的激光器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氩氧焰扫火法制备了2×2微光纤耦合器和3X3微光纤耦合器,利用耦合模理论解释了微光纤耦合器光场耦合的原理:光纤拉细到一定尺寸时,一部分光场会以倏逝场的形式传播。3X3微光纤耦合器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详细描述了 3X3微光纤耦合器的制备过程。2.基于3X3微光纤耦合器制备了 Sagnac环结构的连续光纤激光器,介绍了光纤Sagnac环的理论原理和应用领域。搭建的激光器得到稳定的连续激光输出光谱,微光纤耦合器的双折射效应使得微光纤耦合器在激光光路中作为滤波器使用,利用外场应力调节微光纤耦合器的腰区可以调节微光纤耦合器的滤波谱,从而改变连续激光输出波长。3.基于2X2微光纤耦合器制作环形腔激光器。激光腔内利用M0S2光纤跳线集成器件作为饱和吸收体产生了调Q脉冲输出,对微光纤耦合器波长应力关系进行了理论的解释,并且通过外场应力调节微光纤耦合器得到了调Q脉冲的输出波长的变化。4.利用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和碳纳米管-光纤集成器件获得了锁模激光输出,同样利用2X2微光纤耦合器的外场应力调节获得锁模激光波长输出可调谐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1)

张雄星,郝冬杰,王伟,王可宁,范源[7](2018)在《光纤耦合器的激光多普勒信号相位解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的定位精度受到信号初始相位偏移的影响。针对低信噪比和低对比度的激光多普勒信号速度解算,提出了一种基于3×3光纤耦合器的激光多普勒信号相位解调算法。在信号解调之前,该算法必须满足3路多普勒信号相位差为(2π)/3、直流量相等和交流量相等这3个条件。利用参考光和信号光相位差与光电探测器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拍频信号相位求解公式。分别利用传统希尔伯特变换和3×3光纤耦合器相位解调算法,针对不同信噪比的激光多普勒信号,进行了仿真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当信号存在偏移或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该算法精度高于希尔伯特变换算法;当信噪比小于-5 d B时,该算法误差小于1°。(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8年03期)

刘伟[8](2018)在《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特性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对各种光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光纤耦合器作为在光纤通信中使用最多的光无源器件,对光纤通信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纤耦合器种类繁多,工艺多样,其中熔锥型光纤耦合器凭借着优良的性能成为现在使用最多的光纤耦合器。耦合模理论是分析光纤耦合器的最主要理论,为光纤耦合器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值仿真应用到光纤耦合器的研究中。目前,对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研究最多的就是有限单元法和光束传播法。有限单元法在分析模场模式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被用来模拟耦合器特性。光束传播法相对有限元法要计算简单,在模拟耦合器耦合情况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首先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光纤耦合器进行仿真,根据其模场特性,分析耦合情况。接着,利用光束传播法仿真软件Rsoft对熔锥型光纤耦合器进行仿真。通过改变耦合器的参数展开了实验,研究了熔融度对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分光比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附加损耗与耦合长度等之间的关系。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光纤耦合器的分光比特性和熔融度成周期性关系,附加损耗和耦合长度相关,并提出了拉锥区熔融区长度比来分析附加损耗。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优化模型。(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于洋,卞强,张学亮,杨俊波[9](2018)在《微纳光纤耦合器光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微纳光纤耦合器(OMC)光吸收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结果显示,OMC全光强度调控器件的调制响应效率与OMC腰区长度、抽运光在OMC腰区的损耗系数及抽运调制光强成正比,而与OMC腰区耦合光纤的半径成反比。通过实验将强度调制的980nm抽运光注入OMC以加热其腰区,实现了对OMC传输的1550nm工作光的全光调控功能。在百微瓦量级的调控光功率作用下,OMC全光强度调控器件即可实现整周期、大调制深度的强度调制,且在较小调制光功率下,调制响应信号幅度与调制信号幅度呈线性响应关系。OMC光热调控最小响应调制光功率为几十微瓦量级。研究成果为开发基于OMC光致热效应的光衰减、光开关及强度调制器等全光功能器件提供了实验数据,并为微纳光子集成光路热稳定性管控及片基量子通信系统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6期)

张冰[10](2018)在《一种采用3×3光纤耦合器的相位解调和双波长相位解卷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传感器有着检测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频带响应范围宽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光电子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研究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更由于其测量精度高、易于实现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光纤传感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干涉型光纤传感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相位信息的解调。利用3×3光纤耦合器进行相位解调有着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以及限制条件少的优点,是未来光纤传感器相位解调的主要方向。在相位的解调过程中,由于叁角函数的周期性,相位会被限制在[—π,+π]的范围里,发生相位的卷绕,即相位模糊现象。本文分析了各种相位解调方案,对3×3光纤耦合器相位解调以及利用双波长去卷绕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并能进行大范围相位测量的相位解调方法,在3×3光纤耦合器相位解调系统中引入双光源,利用不同波长在相同光程下相位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位去卷绕,得到大范围、无差错的相位变化信息。设计和搭建了基于1310 nm和1550 nm的双波长光纤Michelson干涉系统,对由压电位移台产生的大范围振动进行了精确测量,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1-14)

光纤耦合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玻璃材料的光纤耦合器以实现高精度,高稳定的干涉测量。首先,介绍了干涉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光纤耦合器的系统设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选取了非球面透镜,并根据具体的透镜参数进行了数值分析以及软件分析。接着进行了光束参数匹配度以及光束矢量匹配度的容差分析以及结构的热分析。最后结合理论分析以及精密的装调手段完成了光纤耦合器的制作。实验结果表明:光斑尺寸相对于仿真结果的误差约为3. 4%,两光斑尺寸差异为0. 9%,偏心距离低于40μm,夹角约为60μrad,基本满足干涉测量系统的使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纤耦合器论文参考文献

[1].郑镇宏.光纤耦合器回波损耗分析[J].科技风.2019

[2].赵亚,姚东,王智,方超,李钰鹏.应用于空间精密测量的全玻璃光纤耦合器的系统设计[J].中国光学.2019

[3].闫婷婷.基于不对称双芯光纤耦合器的分数阶全光时间微分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周梦薇,任偲源,朱益清,姚晓天.熔锥型宽带光纤耦合器的研究[J].激光技术.2019

[5].何修军.光纤耦合器的分类及发展前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

[6].毛梦涛.基于微光纤耦合器的波长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研究[D].南京大学.2018

[7].张雄星,郝冬杰,王伟,王可宁,范源.光纤耦合器的激光多普勒信号相位解调[J].自动化仪表.2018

[8].刘伟.熔锥型光纤耦合器的特性分析与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8

[9].于洋,卞强,张学亮,杨俊波.微纳光纤耦合器光致热引起的全光强度调控特性[J].中国激光.2018

[10].张冰.一种采用3×3光纤耦合器的相位解调和双波长相位解卷绕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标签:;  ;  ;  ;  ;  ;  ;  

光纤耦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