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论文和设计-姜川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锅炉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包括加热箱和支架,所述加热箱的内侧壁镶嵌有绝热层,所述加热箱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开有两个通孔,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加热箱的底部,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加热箱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内腔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换热器;该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在加热箱的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中的蓄热砖和电热丝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电能的转化效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加热空气,利用热空气在换热器中进行热量的传递加热水体,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箱(100)和支架(200),所述加热箱(100)的内侧壁镶嵌有绝热层(110),所述加热箱(10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加热装置(120),所述加热箱(100)的底部开有两个通孔,所述支架(200)位于所述加热箱(100)的底部,所述支架(200)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加热箱(100)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200)内腔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两个支撑座(210),两个所述支撑座(210)的顶部安装有换热器(220),所述换热器(220)的前侧壁右侧上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水管(221),所述换热器(220)的前侧壁左侧下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进水管(222),所述换热器(220)的右侧壁安装有一个进风管(223),所述进风管(223)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加热箱(100)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器(220)的左侧壁安装有循环风机(230),所述循环风机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224),所述出风管(224)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加热箱(100)的内腔连通,所述循环风机(230)和所述加热装置(120)电性输出连接外接配电柜。

设计方案

1.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箱(100)和支架(200),所述加热箱(100)的内侧壁镶嵌有绝热层(110),所述加热箱(10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加热装置(120),所述加热箱(100)的底部开有两个通孔,所述支架(200)位于所述加热箱(100)的底部,所述支架(200)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加热箱(100)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200)内腔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两个支撑座(210),两个所述支撑座(210)的顶部安装有换热器(220),所述换热器(220)的前侧壁右侧上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水管(221),所述换热器(220)的前侧壁左侧下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进水管(222),所述换热器(220)的右侧壁安装有一个进风管(223),所述进风管(223)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加热箱(100)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器(220)的左侧壁安装有循环风机(230),所述循环风机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224),所述出风管(224)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加热箱(100)的内腔连通,所述循环风机(230)和所述加热装置(120)电性输出连接外接配电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20)包括多个蓄热砖(121)和多个电热丝(122),所述蓄热砖(121)与所述电热丝(122)交叉分布,所述蓄热砖(121)的顶部开有凹型槽,所述电热丝(122)铺设于所述蓄热砖(12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00)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密封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10)的顶部为U形槽,所述换热器(220)通过实施U形槽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的顶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蓄热电锅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午夜低谷时段电力将蓄热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同时也要满足低谷时段建筑物的供暖负荷,在平电时段和峰电时段靠被加热的蓄热体余温来供暖的一种供暖方式。现有的固体蓄热锅炉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使用的时候对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转化效率较低,从而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固体蓄热锅炉在使用的时候对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转化效率较低,从而会造成能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包括加热箱和支架,所述加热箱的内侧壁镶嵌有绝热层,所述加热箱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开有两个通孔,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加热箱的底部,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加热箱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内腔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前侧壁右侧上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水管,所述换热器的前侧壁左侧下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进水管,所述换热器的右侧壁安装有一个进风管,所述进风管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加热箱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左侧壁安装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加热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输出连接外接配电柜。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蓄热砖和多个电热丝,所述蓄热砖与所述电热丝交叉分布,所述蓄热砖的顶部开有凹型槽,所述电热丝铺设于所述蓄热砖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为U形槽,所述换热器通过实施U形槽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在加热箱的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中的蓄热砖和电热丝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电能的转化效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加热空气,利用热空气在换热器中进行热量的传递加热水体,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箱内腔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热箱100,绝热层110,加热装置120,蓄热砖121,电热丝122,支架200,支撑座210,换热器220,出水管221,进水管222,进风管223,出风管224,循环风机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用于提高电能转化热能的转化率,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请参阅图1-3,包括加热箱100和支架200。

请再参阅图1-2,加热箱100的内侧壁镶嵌有绝热层110,加热箱10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加热装置120,加热箱100的底部开有两个通孔,加热箱100用于提供一个密封的环境,以便于电能转化为热能,绝热层110用于对绝热层110的内腔和外界进行隔热,避免热量的流失,加热箱120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请再参阅图1和图3,支架200位于加热箱100的底部,支架200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加热箱100的底部连接,在加热箱100的底部开有四个第一螺纹槽,在加热箱200的顶部开有四个与第一螺纹槽相对应的第二螺纹槽,通过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和螺丝将加热箱100与加热箱200连接,支架200内腔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两个支撑座210,两个支撑座210的顶部安装有换热器220,换热器220的前侧壁右侧上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水管221,换热器220的前侧壁左侧下部通过焊接固定有进水管222,换热器220的右侧壁安装有一个进风管223,进风管223通过通孔与加热箱100的内腔连通,换热器220的左侧壁安装有循环风机230,在循环风机230的底部开有四个第三螺纹槽,在支架200内腔的底部开有四个与第三螺纹槽相对应的第四螺纹槽,通过第三螺纹槽、第四螺纹槽和螺丝将循环风机230与支架200连接,循环风机的顶部安装有出风管224,出风管224通过通孔与加热箱100的内腔连通,循环风机230和加热装置120电性输出连接外接配电柜,支架200用于安装转换设备,支撑座210用于对换热器220进行固定,换热器220用于进行能量的转换,用热量对水进行加热,循环风机230用于形成环形封闭的气流。

请再参阅图1-2,为了提高电能转化的效率,加热装置120包括多个蓄热砖121和多个电热丝122,蓄热砖121与电热丝122交叉分布,蓄热砖121的顶部开有凹型槽,电热丝122铺设于蓄热砖121的顶部,蓄热砖121和电热丝122隔层分布以便于提高电能的转化效率。

请再参阅图1,为了方便的安装设备,加热箱100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密封盖,密封盖用于对加热箱100的内腔进行密封。

请再参阅图1和图3,为了方便的对换热器220进行安装,加热箱100的顶部为U形槽,换热器220通过实施U形槽安装于加热箱100的顶部,换热器210用于对换热器220进行固定,防止换热器220脱离换热器210。

上述的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第三螺纹槽、第四螺纹槽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具体数量,本技术领域人员在本装置能完成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其数量。

工作原理:通过操作配电箱(图中未画出)中的控制开关,使其循环风机230和电热丝122在用电低谷状态下工作,电热丝122通电后利用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进而对空气进行加热,循环风机230使加热箱100的内腔和换热器220的内腔中的气体形成循环气流,加热箱100内腔中的热空气通过进风管223进入到换热器220的内部,热空气中的热量在换热器220的内腔中进行转换对水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通过出水管221流出流至储水罐中储存,而转换后的冷空气在循环风机230的作用下重新进入加热箱100的内腔中,进而循环使用。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设计图

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409063.7

申请日:2019-08-2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MN(蒙古)

授权编号:CN209623102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F24H 7/02

专利分类号:F24H7/02;F24D13/04;F28D20/00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新疆中海明达能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新疆中海明达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841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大厦A栋1213-379

发明人:姜川;曾晓东;马丽平

第一发明人:姜川

当前权利人:新疆中海明达能源有限公司

代理人:孟阿妮;张小勇

代理机构:1134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固体蓄热锅炉热循环系统论文和设计-姜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