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杓肌论文-张庆翔,胡慧英,何双八,孙国燕,于振坤

甲杓肌论文-张庆翔,胡慧英,何双八,孙国燕,于振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杓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带小结,喉显微手术,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

甲杓肌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翔,胡慧英,何双八,孙国燕,于振坤[1](2018)在《手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成人声带小结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成人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手术治疗的成人声带小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8月~2014年8月的病例为单纯手术组,共40例,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手术切除声带小结;2014年9月~2016年3月的病例为联合注射组,共36例,均在喉显微手术同时行A型肉毒毒素0.25~0.5U双侧甲杓肌注射。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频闪喉镜及电子喉镜检查,采用嗓音主观感知GRBAS评估系统的G分级及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进行嗓音评估,记录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手术组痊愈5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有效率82.50%(33/40);联合注射组痊愈30例,好转6例,有效率100%(36/36)。单纯手术组术后声门闭合良好22例,闭合不全18例;联合注射组声门闭合良好30例,好转但仍闭合不全6例,两组术后声门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注射组术后VHI、MPT、jitter、shimmer及DSI改善明显,两组之间比较,除了G分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成人声带小结在恢复声带形态的同时调节甲杓肌肌张力,改善声带振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闫飚,孙敬武,邹嘉平,张磊[2](2013)在《自体成肌细胞甲杓肌注射治疗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甲杓肌注射对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左侧喉返神经切断并于左侧声带表面划痕(深度超过上皮层到声带肌),建立左侧喉返神经切断、左侧声带创伤后声带疤痕形成的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动物模型;同时,分离这20只大白兔胸锁乳突肌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离及扩增。12周后,将20只动物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成肌细胞注射组)于左侧声带甲杓肌注射成肌细胞0.3ml时,右侧声带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组(盐水注射对照组)于左侧声带甲杓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右侧声带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1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动物双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和声带体积。结果 A组自体成肌细胞左侧甲杓肌注射12周后双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及声带容积大小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注射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及声带体积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经甲杓肌注射自体成肌细胞能有效地治疗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何双八,孙敬武,孙东东[3](2005)在《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与酶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酶组织化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动物模型,应用摄像拍照、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以及透视电镜观察法,分别于术后2、4、6、8、10、16、20周动态研究双侧甲杓肌结构、酶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去神经后,随病程的延长,患侧甲杓肌肌肉外形萎缩,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健侧甲杓肌肌肉外形代偿性肥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透视电镜下见随时间延长,患侧甲杓肌肌纤维变性、断裂、溶解;而健侧肌纤维变粗。结论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患侧甲杓肌功能下降,而健侧功能代偿。(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何双八[4](2005)在《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与酶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恢复声带的自主运动,重建喉的功能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实验研究实验犬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TA)结构、酶组织化学以及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为下一步重建喉的神经再支配作准备。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9只,随机选择2只为正常对照组,7只为实验组;将实验组7只犬建立成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动物模型,应用摄像拍照、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法以及透视电镜(TEM)观察法,分别于术后2、4、6、8、10、16、20周动态研究双侧甲杓肌(TA)结构、酶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去神经后,实验犬发音嘶哑,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发音时健侧声带内收至正常位置,患侧和健侧声带间有缝隙:随着病程的延长,实验犬发音有所好转,声音也清晰很多,喉镜下见患侧声带萎缩,但健侧声带明显增生肥厚,发音时健侧声带能够闭合至患侧,两声带间的裂隙变小。随病程的延长,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下降:健侧甲杓肌肌肉外形代偿性肥大,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增强。透视电镜下见随时间延长,患侧甲杓肌(TA)肌纤维(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05-05-01)

白伟良,王玮,何平,李国栋,杨式麟[5](2002)在《犬甲杓肌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甲杓肌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分布情况。方法 :取犬喉双侧甲杓肌 ,经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及其与乙酰胆碱酯酶联合染色 ,光镜下观察 ,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对肌纤维直径进行分析。结果 :甲杓肌的横断面上可清晰分出红肌、白肌及中间肌 3种类型肌纤维 ,它们的构成比分别为 5 3 .3 %、17.8%、2 8.9% ;运动终板沿肌纤维走行呈弥漫性分布 ,中间肌纤维含有多个运动终板。结论 :甲杓肌肌纤维型构成比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特点与其特定的发音功能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白伟良,何平,李国栋,王铁,杨式麟[6](2002)在《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酶组织化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RLN)切断后,两侧甲杓肌纤维所发生的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建立单侧RLN麻痹动物模型,应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及显微图像分析仪,动态观察双侧甲杓肌中各型肌纤维直径的变化。结果:去RLN侧4周时各型肌纤维萎缩有意义(P<0.05);10周时,已分辨不出肌型,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健侧甲杓肌,4周时直径已发生代偿改变,各型肌纤维均增粗(P<0.05);10周时代偿尤为显着,其中以中间肌纤维代偿最为明显,各型肌纤维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当发生单侧RLN麻痹时,健侧甲杓肌各型肌纤维均增粗,以中间肌纤维最明显,对喉的功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02年11期)

崔哲洙,金兰姬,姜宪[7](2002)在《喉返神经甲杓肌分支与颈神经襻分支吻合术治疗痉挛性发声障碍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曾用喉返神经的甲杓肌分支神经远心端与颈神经襻分支相吻合的方法治疗痉挛性发声障碍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70岁。因声音低 ,说话频繁停顿、不流畅 6年于2 0 0 1年 2月 2 1日住院。纤维喉镜下喉部检查未见异常 ,发声时声带一过性紧张。患(本文来源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吕宪刚[8](1999)在《舌骨下切开术取甲杓肌内缝衣针异物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6岁,因误咽缝衣针一枚4月余入院。入院查无声嘶,无呼吸困难,能正常进软食。X线提示在第5颈椎平面前可见15”斜向前上方针影,正位影针一端正中线稍偏右,另一端在正中线上,食管挂钡棉提示针影在食管前壁被约1.5XI.scm包块包裹,随吞咽运动外影上下(本文来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1999年06期)

白伟良,宋辉,何平,杨式麟[9](1999)在《狗喉甲杓肌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甲杓肌各型肌纤维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构特点,探讨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琥珀酸脱氢酶(SDH) 染色及电镜技术对狗喉甲杓肌进行分型。结果 经SDH 染色后,甲杓肌可分红肌、白肌及中间肌叁种肌纤维型,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53 .3 % 、17 .8 % 、28 .9 % 。电镜下,根据线粒体的数量及分布特点可分出叁种类型的超微结构,它们分别与光镜下的肌纤维分型相对应。结论 甲杓肌各型肌纤维构成特点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定量分析Z 线及肌节的宽度对于电镜下的肌纤维分型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陈仁物,易文殊[10](1999)在《甲杓肌肌病性瘫痪手术成功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31岁,已婚,因失音3m于1998年10月7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6月初高热后突然出现说话发不出声音,呈持续性,无呼吸困难。间接喉镜检查见双侧声带松弛,边缘呈弧形,无充血和肿物,发“依”音时声门呈椭园形,中间最宽间距约smm,被裂关节运动正常。(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甲杓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甲杓肌注射对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左侧喉返神经切断并于左侧声带表面划痕(深度超过上皮层到声带肌),建立左侧喉返神经切断、左侧声带创伤后声带疤痕形成的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动物模型;同时,分离这20只大白兔胸锁乳突肌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离及扩增。12周后,将20只动物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成肌细胞注射组)于左侧声带甲杓肌注射成肌细胞0.3ml时,右侧声带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组(盐水注射对照组)于左侧声带甲杓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右侧声带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1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动物双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和声带体积。结果 A组自体成肌细胞左侧甲杓肌注射12周后双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及声带容积大小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注射侧甲杓肌肌纤维直径及声带体积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经甲杓肌注射自体成肌细胞能有效地治疗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杓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翔,胡慧英,何双八,孙国燕,于振坤.手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疗成人声带小结的疗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

[2].闫飚,孙敬武,邹嘉平,张磊.自体成肌细胞甲杓肌注射治疗创伤性声门关闭不全的实验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

[3].何双八,孙敬武,孙东东.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与酶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

[4].何双八.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与酶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

[5].白伟良,王玮,何平,李国栋,杨式麟.犬甲杓肌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

[6].白伟良,何平,李国栋,王铁,杨式麟.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酶组织化学变化[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

[7].崔哲洙,金兰姬,姜宪.喉返神经甲杓肌分支与颈神经襻分支吻合术治疗痉挛性发声障碍一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

[8].吕宪刚.舌骨下切开术取甲杓肌内缝衣针异物1例[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9

[9].白伟良,宋辉,何平,杨式麟.狗喉甲杓肌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9

[10].陈仁物,易文殊.甲杓肌肌病性瘫痪手术成功1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9

标签:;  ;  ;  ;  

甲杓肌论文-张庆翔,胡慧英,何双八,孙国燕,于振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