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二苯基蒽衍生物的制备及对铜离子上、下转换检测研究

9,10-二苯基蒽衍生物的制备及对铜离子上、下转换检测研究

论文摘要

Cu2+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过量的Cu2+会造成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长期以来,铜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后处理不当导致生活环境中的Cu2+浓度超标,成为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因此生活环境中Cu2+含量的检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由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离子检测领域。利用荧光探针分子与待检测离子可发生选择性的弱相互作用,研究者们探索并设计了诸多可用于Cu2+检测的荧光探针。然而普通的荧光探针由于灵敏度较差或选择性不理想等问题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学型荧光探针分子9,10-二(3’-羟基-4’-亚甲胺氨基硫脲苯基)蒽(b-HTPA)。该探针分子通过与Cu2+的络合作用,改变自身的电子排布结构,使得其荧光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对Cu2+产生灵敏的响应。通过上、下转换荧光光谱来研究b-HTPA对Cu2+检测的各项性能,并结合拟合计算得出最终结果。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13种金属阳离子, Cu2+对b-HTPA荧光猝灭效果最为显著,空白探针分子荧光与加入Cu2+后的荧光强度比可达150∶1。灵敏性研究结果表明, b-HTPA对Cu2+的最低检测限为2.78×10-7mol·L-1,远低于中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现出良好的荧光响应灵敏性和理想的最低检测限。响应时间测试结果表明, b-HTPA与Cu2+在0~2 min时间范围内反应速率最大,并在约10 min后反应完全,说明b-HTPA在对Cu2+检测中可以短时间产生响应,降低实际应用中的检测时间和周期。还使用八乙基卟啉钯(PdOEP)作为光敏剂,以b-HTPA为湮灭剂,利用上转换荧光光谱对b-HTPA/PdOEP/Cu2+体系的灵敏性和检测限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探针的上转换荧光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良好的响应性,通过拟合计算,得出b-HTPA对Cu2+的检测限为3.78×10-6mol·L-1,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检测下限。设计合成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9,10-二(3-羟基-4-亚甲胺氨基硫脲苯基)蒽对Cu2+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理想的检测限,且响应速度快,展现了上转换发光在检测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论文目录

  • 引 言
  •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制备与测试
  •     1.2.1 9,10-二(3-羟基-4-亚甲胺氨基硫脲苯基)蒽(b-HTPA)的制备
  •     1.2.2 光谱测试
  •     1.2.3 b-HTPA对Cu2+选择性荧光光谱测试
  •     1.2.4 b-HTPA对Cu2+灵敏性及最低检测限的测定与计算
  • 2 结果与讨论
  •   2.1 b-HTPA的紫外吸收光谱
  •   2.2 pH影响研究
  •   2.3 选择性荧光测试研究
  •   2.4 灵敏性研究及检测限分析
  •   2.5 探针分子响应时间
  •   2.6 探针分子上转换荧光灵敏性探索
  • 4 结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硕然,黄苏琴,韩鹏举,叶常青,宋飒飒,王筱梅

    关键词: 蒽衍生物,荧光探针,上转换,离子检测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化学,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绿色印刷纳米光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3141,5187314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BK2017006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0358),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7KJA43001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XCL-79),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项目(BRA2018340),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

    分类号: TU991.21;O657.3

    页码: 3769-3775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333K

    下载量: 87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9,10-二苯基蒽衍生物的制备及对铜离子上、下转换检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