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认识论文_张肇廷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权认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权,修正案,宪法,宪政,天赋人权,权利,联合国。

人权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肇廷[1](2018)在《孙中山对人权来源问题的认识转变——从天赋的人权到争来的民权》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先生曾是天赋人权论的拥趸,认为人权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对天赋人权论缺陷的认识,以及对人权发展史、中国传统和现实的思考,在人权来源问题上,其观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孙中山认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争来的。从继受"天赋人权"理论到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革命实践的需要,彰显了孙中山为民权中国化倾注的心血以及对世界人权理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11期)

徐勇[2](2018)在《实证思维通道下对“祖赋人权”命题的扩展认识——基于方法论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祖赋人权"这一命题提出后引起一些不同看法,在相当程度上是思维方法的差异。政治学研究主要有两种思维方法,一是规范,一是实证。实证思维注重从事实出发,事实先于价值。作为可以进行学术研究的事实,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事实现象。实证思维主张理解先于评价,注重解释。首先强调"是什么",存在先于合理;接下来还需要追问"为什么",即存在的"合理性"。如果第一步是经验实证的话,那么第二步就是逻辑实证。在实证思维看来,历史是一个过程。作为事实对象的"他我"先于作为研究者的"自我"。实证思维注重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形成归纳性概念,它与根据理念形成的建构性概念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8年09期)

顾家豪[3](2018)在《对我国宪法之人权问题的若干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宪法中的人权问题展开论述,客观分析了现行宪法中对人权保障的体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实现宪法人权条款的若干思路,以资参考。(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8年02期)

柳华文,徐旭[4](2016)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实践的新认识——“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北京举办"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研讨人权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特别是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和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中外代表在会议中热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并提出"南方人权模式"和"南方人权视角"等新概念。他们结合中国制定和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国在法治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等,积极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实践的特点和经验。会议高度评价中国在人权国际合作中的建设性影响,特别是在联合国人权机制实践和引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6年06期)

卜卫[5](2016)在《从人权角度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欺凌"实质上是针对儿童青少年暴力的一种形式,但长久以来因为发生在儿童青少年之间而被忽略了。本文提出要从人权框架来重新审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质以及相关的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对于发生在儿童青少年之间的"校园欺凌",如果不进行及时适当的干预,它就成为儿童学习暴力、学习不平等的社会化过程。本文最后从人权的角度提出了预防和干预校园暴力的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6年05期)

王苗苗[6](2016)在《浅谈法制社会中对人权观的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在反对封建主义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虚伪性也日渐暴露。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其更进步。它不是"天赋"的,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6年05期)

莫于川[7](2014)在《从认识宪法、尊重人权走向依宪治国、宪政梦想——现行宪法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宪法生逢创世、来之不易、角色特殊,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在改革开放35年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31条修正案在一定程度上择要集中回应了我国经济政治改革和民主法治发展的深切呼唤,宣导了摒弃集权、打破垄断、放松规制、约束权力、崇尚民主、追求自由、注重平等、尊重人权、保护权利、鼓励公开等价值追求,具有非常丰富的法治内涵,直观粗略地描述了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法治梦想,其内核是推动依宪治国、建设宪政国家的宪政梦想;从宪法规范走向宪政现实需要进行长期艰巨的努力,树立宪政观念、改善施宪机制、完善修宪程序是其中的叁项重要举措;对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反复追问的关于宪政制度和宪政发展的若干尖锐问题,应当予以坦诚认真、增进共识的回答,由此才能在宪政实践中逐渐增加自信,不断推动现代法治发展。(本文来源于《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期刊2014年00期)

莫于川[8](2013)在《从认识宪法、尊重人权走向依宪治国、宪政梦想——现行宪法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宪法生逢创世、来之不易、角色特殊,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在改革开放35年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31条修正案在一定程度上择要集中回应了我国经济政治改革和民主法治发展的深切呼唤,宣导了摒弃集权、打破垄断、放松规制、约束权力、崇尚民主、追求自由、注重平等、尊重人权、保护权利、鼓励公开等价值追求,具有非常丰富的法治内涵,直观粗略地描述了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法治梦想,其内核是推动依宪治国、建设宪政国家的宪政梦想;从宪法规范走向宪政现实需要进行长期艰巨的努力,树立宪政观念、改善施宪机制、完善修宪程序是其中的叁项重要举措;对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反复追问的关于宪政制度和宪政发展的若干尖锐问题,应当予以坦诚认真、增进共识的回答,由此才能在宪政实践中逐渐增加自信,不断推动现代法治发展。(本文来源于《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期刊2013年00期)

[9](2014)在《如何深刻认识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决定》强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对此作出一系列改革部署。这既体现了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又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努力目标、规定了基本任务。人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们党和国家(本文来源于《新长征(党建版)》期刊2014年01期)

莫于川[10](2013)在《从认识宪法、尊重人权走向依宪治国、宪政梦想? 现行宪法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宪法生逢创世、来之不易、角色特殊,31年变迁、4次修改、31条修正案是在改革开放35年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我国改革开放、经社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31条修正案在一定程度上择要集中回应了我国经济政治改革和民主法治发展的深切呼唤,宣导了摒弃集权、打破垄断、放松规制、约束权力、崇尚民主、追求自由、注重平等、尊重人权、保护权利、鼓励公开等价值追求,具有非常丰富的法治内涵,直观粗略地描述了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法治梦想,其内核是推动依宪治国、建设宪政国家的宪政梦想;从宪法规范走向宪政现实需要进行长期艰巨的努力,树立宪政观念、改善施宪机制、完善修宪程序是其中的叁项重要举措;现实生活中人们反复追问的关于宪政制度和宪政发展的若干尖锐问题,应当予以坦诚认真、增进共识的回答,才能在宪政实践中逐渐增加自信,不断推动现代法治发展。(本文来源于《公法的基础理论和范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3-15)

人权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祖赋人权"这一命题提出后引起一些不同看法,在相当程度上是思维方法的差异。政治学研究主要有两种思维方法,一是规范,一是实证。实证思维注重从事实出发,事实先于价值。作为可以进行学术研究的事实,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事实现象。实证思维主张理解先于评价,注重解释。首先强调"是什么",存在先于合理;接下来还需要追问"为什么",即存在的"合理性"。如果第一步是经验实证的话,那么第二步就是逻辑实证。在实证思维看来,历史是一个过程。作为事实对象的"他我"先于作为研究者的"自我"。实证思维注重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形成归纳性概念,它与根据理念形成的建构性概念有所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权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1].张肇廷.孙中山对人权来源问题的认识转变——从天赋的人权到争来的民权[J].文化学刊.2018

[2].徐勇.实证思维通道下对“祖赋人权”命题的扩展认识——基于方法论的探讨[J].探索与争鸣.2018

[3].顾家豪.对我国宪法之人权问题的若干认识[J].管理观察.2018

[4].柳华文,徐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实践的新认识——“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中国视角”国际研讨会述评[J].人权.2016

[5].卜卫.从人权角度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认识[J].人权.2016

[6].王苗苗.浅谈法制社会中对人权观的新认识[J].知识经济.2016

[7].莫于川.从认识宪法、尊重人权走向依宪治国、宪政梦想——现行宪法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14

[8].莫于川.从认识宪法、尊重人权走向依宪治国、宪政梦想——现行宪法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13

[9]..如何深刻认识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J].新长征(党建版).2014

[10].莫于川.从认识宪法、尊重人权走向依宪治国、宪政梦想?现行宪法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C].公法的基础理论和范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论文知识图

幸德秋水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价值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叁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名单及...为2007年5月16分类号]D6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SD项目示意图计方法

标签:;  ;  ;  ;  ;  ;  ;  

人权认识论文_张肇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