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OSAS患者的临床观察

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OSAS患者的临床观察

郝学江刘建伟许德生(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潍坊262400)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018-01.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轻、中度OSA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患儿60例,年龄8~12岁,采用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取分析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正侧位照片进行测量分析。同时用多导睡眠图检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60例患儿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颜面侧貌明显改善,磨牙关系为中性,SNA角平均减小1.2°,SNB角平均增大2.7°,U1-SN平均减小8.2°。治疗OSAS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83.33%。结论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早起可以有效治疗替牙期和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通过前移下颌,间接扩大上气道,改善睡眠。

【关键词】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安氏II类1分类OSAS儿童

作者临床中发现不少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OSAS,我们用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进行矫治,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3月本院正畸门诊安氏Ⅱ类1分类同时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诊断为轻、中度OSAS患儿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8~12岁,平均10.2岁,第一恒磨牙呈远中关系,第二恒磨牙未萌,上前牙无拥挤或拥挤在Ⅰ度以内,前牙深覆牙合Ⅱ~Ⅲ度,前牙深覆盖5~8mm,上牙弓前突,前牙轻度或中度开唇露齿,X线头影测量为中度或重度下颌后缩,上颌发育基本正常或轻微上颌前突,U1-SN﹥111°,面部生长呈水平生长型。患儿经检查排除明显的鼻咽喉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严重的牙周疾病。

1.2方法

1.2.1矫治器制作完整准确制取工作模型,特别注意腭穹窿以及下颌舌侧后分区域的延伸。咬合重建使下颌前伸至前牙呈对刃牙合关系,后牙区分开3~4mm,牙合蜡转移模型至牙合架,使模型后缘在牙合架侧方。取1.2mm不锈钢钢丝10~15cm,一端弯制口外弓固位部分,将其埋入上颌腭侧基托,使基托组织面与所有后牙牙合面及前牙切缘贴合,并向两侧延伸至后牙颊尖外缘,前方延伸至上前牙牙冠唇面2~3mm,以防止下切牙唇倾。最后形成颌间部分,上下前牙区留出3个直径为2.0mm的通气孔,以防影响通气。

1.2.2矫治器的戴用试戴前缓冲矫治器上下前牙舌侧部分基托组织面,避免戴入困难。矫治器完全就位后,为患者选合适复合头帽,控制口外牵引力的大小及方向,每侧使加2.80~4.80N的力量。一年内每日戴用14~16h(包括整个夜间),4~6周复诊一次。复诊时酌情调磨上切牙腭侧基托并重衬唇侧基托,以压低或内收上前牙,同时重衬上颌后牙腭侧基托以扩大上牙弓,调磨上后牙牙冠腭面远中部分的基托和下后牙牙冠舌面的近中部分基托,以诱导磨牙趋于中性关系。最后半年改为夜间戴用。

1.2.3疗效评价错牙合矫治完成后在进行PSG检测及评价

2结果

经过矫治器治疗后患儿的前牙覆牙合覆盖恢复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颜面侧貌明显改善,前牙开唇露齿症状消失,疗程为13~17个月,平均14.2个月。X线头影测量显示:SNA平均减小1.2°,SNB平均增大2.7°,U1-SN平均减小8.6°,U1-AP平均减小2.5mm,MP-FH平均增大3.0°。

错牙合矫治完成后,进行PSG检测三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50例患者的AHI指数降低50%以上,客观有效率为83.33%。53例患者治疗后AHI、AI、﹤90%SaO均低于治疗前,LSaO2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

3讨论

早期使用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有效控制上牙弓前突和上颌骨发育,减轻上前牙唇倾的程度,促进下颌向前生长,使下颌前移,刺激咀嚼肌兴奋产生矫治力并传导至牙齿和颌骨,从而改变下颌骨的矢状关系,诱导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同时下颌前移,直接影响颞肌后份,使颞肌后份受到抑制,异常肌收缩功能恢复正常,促进髁状突发生适应性生长改建。通过前移下颌,间接牵动舌体、软腭前移,使上气道扩大,防止舌下陷,改变了气道宽度而增加通气,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组患儿治疗后,U1-AP平均减少2.5mm,U1-SN平均减少8.2°,表明上牙弓远中移动,上前牙明显内收,并被压入上颌牙槽骨,使前牙覆牙合覆盖恢复正常的主要原因。患者SNB角平均增大2.7°,提示下颌前伸和下颌骨向前发育,是磨牙中性关系形成的主要原因,MP-FH平均增大3.0°,提示下颌前伸过程伴有轻微向下旋转,有利于前牙深覆牙合的纠正。

高角患者治疗效果差,下颌越后缩治疗效果越好。可能是因为下颌角高的患者戴入矫正器后易发生下颌的后下选装,下颌真正向前的变化量很少,致使气道宽度增加不明显,不能有效改善通气状况,因此不会产生显著的疗效。而下颌越后缩的患者有较大的下颌前伸的潜力以增加气道的宽度。矫正器是通过前移下颌间接扩大上气道而达到治疗效果。下颌前移及垂直打开的量,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上气道的扩大而影响治疗效果。下颌前移矫正器与Activators在原理和制作上极为相似,只在上下切牙间留出通气道以防影响通气,因而在两种疾病的治疗中收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诊疗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0-174;587-605.

[2]傅明魁,田乃学.口腔X线测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3-19.

[3]傅明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9-231.

标签:;  ;  ;  

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OSAS患者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