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孔论文_王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细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凝土,毛细孔,氧化铝,相互作用,离子,吸水,毛细。

毛细孔论文文献综述

王婧[1](2019)在《基于毛细孔张力理论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收缩性能及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毛细孔张力理论,对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及预测方法开展了研究工作。首先通过试验测试了不同母料强度、不同天然骨料取代率下的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收缩以及孔隙特征。之后基于毛细孔张力理论,提出了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收缩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低于同龄期的天然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将随着再生骨料母料强度下降、天然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上升;受再生骨料母料弹性模量的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孔结构较天然混凝土更小;研究提出的基于毛细孔张力理论的预测方法,能够有效的预测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早龄期的收缩性能。研究成果对于解决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收缩开裂问题具有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钧,王宗林[2](2016)在《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毛细孔结构的劣化机制及改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混凝土冻融后损伤、力学性能、孔隙特征参数、相对动弹性模量、强度等指标的研究分析发现: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强度逐渐降低,质量逐渐下降,力学性能损伤增大;2倍海水冻融后,混凝土的孔径参数增幅明显大于淡水冻融;随养护时间增加,混凝土的孔径参数不断降低。建议从加入引气剂、关注浆体质量、改善界面过渡区3个方面来降低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性能损伤。(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张永存,李青宁[3](2015)在《基于毛细孔张力理论的混凝土干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毛细孔张力理论为基础,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混凝土内单个毛细孔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混凝土的干缩应变和干缩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假定混凝土内液体表面张力为定值,凹液面主曲率半径依次下降为不同值,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毛细孔相应的径向收缩位移,据此计算单个毛细孔的体积干缩应变及相应混凝土的体积干缩应变.其次,计算当凹液面主曲率半径下降幅度不变,而使毛细孔隙内液体表面张力依次降低,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相应的单个毛细孔的体积干缩应变及相应混凝土的体积干缩应变.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别绘制混凝土的体积干缩应变随混凝土毛细孔隙内凹液面主曲率半径及液体表面张力的变化曲线,从而近似地找出了混凝土干缩应变与毛细孔内液体表面张力、凹液面主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建立了混凝土干缩应变的估算模型.(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姜作杰[4](2015)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毛细孔结构的劣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毛细孔结构的演变规律,并与吸水性及宏观性能相结合,探索毛细孔结构的劣化机制及其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饱和状态是造成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孔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利用混凝土毛细吸水系数能够较为明确地反映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改变;毛细吸水系数初值和增长速率是表征毛细孔结构演变规律的关键参数,毛细吸水系数越大,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强度越低.(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吴芬,郑建军,周欣竹[5](2015)在《基于水泥水化模拟的水泥石毛细孔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泥水化模拟分析了水泥石毛细孔结构。基于水化动力学原理,模拟水泥水化全过程,将模拟所得的水化度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水泥石毛细孔隙率和内表面积的数值方法,数值结果表明,孔隙率随着时间不断减小,内表面积先随着时间不断增大,到达峰值后随着时间逐渐减小,水灰比越小,出现峰值的时间越短。水化28d时,水灰比为0.3的水泥石毛细孔隙率和内表面积分别比水灰比为0.5的水泥石毛细孔隙率和内表面积小61%和11%。(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5年02期)

张赛[6](2014)在《多孔材料毛细孔收缩热质传递及分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介质(矿物、竹木、果蔬等)的微观结构具有分形特性,分形维数的变化会影响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过程。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温度梯度的驱动,致使介质水分由内向外产生输运现象,从而导致介质体积、形状的改变,即收缩;另一方面,收缩的产生对介质的进一步的热质传递、水分输运产生了阻碍。所以,多孔介质的干燥过程涉及收缩和热质传递的相互耦合。在收缩和热质传递耦合问题的研究中,有效扩散系数、有效导热系数的确定是问题求解的关键。国内外许多研究在描述介质扩散时,采用了平均含水率,假设无收缩,孔隙分布均匀,以简化内部结构参数等的方法,其优点是简化了数学模型,为模拟其干燥过程提供了方便。但缺点是不能准确描述干燥时介质内部给定点的扩散率随着该点干基含水率、孔道迂曲度、孔道连通性、孔道直径和干燥时间的变化关系。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不能描述多孔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大量研究者不得不采用连续介质假设和体积平均的概念,因此很难研究多孔介质内部微观结构对其内部传热传质的影响,使得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有很多的局限性。研究中所涉及的导热系数一般是基于热阻法和经验公式,假设介质为连续、各向同性、内部孔平均分布和直径大小均匀的均质结构,且已提前设定介质的热阻为固定连通方式和需要借助经验公式,无法探求出精确的有效导热系数。本文针对多孔介质的分形结构,结合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对传热传质的耦合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将多孔介质的物理构成分为包含具有分形特性的固相的完全分形模型和具有分形特性的团聚体集合的不完全分形模型,建立了简化单元体模型解释其微观结构。结合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热量平衡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导出了无热阻、无经验公式的有效导热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导热系数与迂曲分形维数、面积分形维数、孔隙率和热风温度成反比,与热风速率和干燥时间成正比。其次,将多孔介质模拟为具有湿相和非湿相的分形结构,建立了湿相分布的分形模型,用计盒法计算出此模型的局部含水率和分形维数,并用局部含水率和分形维数构造了多孔介质的局部收缩率模型。基于多孔介质的分形结构和气体随机扩散理论,分析了干燥速率与分形维数的关系。研究结构表明,局部含水率可应用于任何类型的收缩模型,干燥速率与时间成幂指数关系,与分形维数成指数关系。再次,结合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浓度分布、收缩特性和分形特性,建立了二维方向传输的对流扩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扩散系数-介质厚度平方线性变化关系图中,轴向扩散系数大小为直线在Y轴上截距,径向扩散系数大小为直线斜率,并且轴向扩散系数远大于径向扩散系数,水分扩散系数在干燥样本中径向与轴向的巨大差异表明介质在结构上具有异质性。有效扩散系数与微观结构、实验条件、介质厚度和收缩率都有关。最后,通过研究收缩、扩散和导热耦合问题发现,介质通过热风加热导致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导致水分表面蒸发并在内部形成温度梯度,从而在介质内部发生水分输运现象。当内部开始水分蒸发并出现干燥前沿时将产生体积收缩,收缩的出现阻碍水分扩散过程。介质温度的逐渐升高导致介质导热系数下降,而温度升高促使扩散系数增大,所以有效扩散系数与有效导热系数成反比。基于传质传递过程原理、局部收缩率、局部含水率、有效扩散系数和有效导热系数等相关知识结合模拟了多孔介质干燥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包含收缩现象的模型比不包含收缩的更接近实验值,分形模型的内部压力分布不同于连续均质模型呈比例逐层下降的现象。孔的连通性、孔隙率、面积分形维数和孔最小最大直径比值、迂曲分形维数、迂曲度、收缩率、有效扩散系数和有效导热系数都影响干燥过程。(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4-10-01)

Motofumi,Marui,Akira,Hoyaro,Akihiro,Matsumoto,Takashi,Asawa,崔玉忠[7](2013)在《具有滞留雨水和毛细孔吸收功能的蒸发冷却道路用路面砖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蒸发冷却道路系统用路面砖的构造。这种路面系统被设计成具有滞留雨水和毛细孔吸水功能,通过夏季室外试验,对路面系统的蒸发冷却持续时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具有拱形空隙的混凝土路面砖路面,其地表温度保持较低的持续时间为14天或更长。在白天,地表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差值低于5℃。这是因为该路面系统有足够的保水能力,并且地表与防水层之间的距离,比路面毛细吸收高度短。②具有厚路基的道路系统,路面系统所具有的蒸发冷却持续时间大约为5天。研究表明,当从路面底侧到路表面的毛细管吸水通道被阻断之后,系统中仍有滞留水。(本文来源于《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期刊2013年04期)

席发元,吕会议[8](2013)在《不同E_p/q值的离子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缘材料毛细孔的离子导向效应研究在被动型离子光学元件开发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行了150keVO3+,0.32MeVO+,2MeVO2+等具有不同Ep/q值的离子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研究.对于150keVO3+入射离子,离子沿毛细孔穿越的过程中存在着导向效应:随着毛细孔相对于入射离子束的偏转,入射离子依然能够显着地穿过毛细孔,而且保持电荷态不变;出射离子的角分布谱发生与毛细孔偏转相同的偏移;毛细孔不同偏转角度时的穿透率可以很好地被高斯函数拟合.对于0.32MeVO+,2MeVO2+离子入射氧化铝毛细孔,没有导向效应发生.导向效应能够发生的入射离子的Ep/q最大值小于320kV.(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席发元,吕会议,刘会平,孙光智,王俊[9](2012)在《150keV O~(3+)离子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缘材料毛细孔离子导向效应研究在开发"被动型"离子光学元件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进行了150keV O3+离子束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在离子沿毛细孔穿越的过程中存在着导向效应。随着毛细孔的不断偏转,入射离子依然能显着地穿过毛细孔;出射离子的角分布谱随毛细孔偏转而偏移相同的角度;毛细孔偏转不同角度时的离子穿透率可很好地被高斯函数拟合。(本文来源于《第八届(2012年)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6)

席发元,吕会议,刘会平,孙光智,王俊[10](2012)在《150keV O~(3+)离子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缘材料毛细孔离子导向效应研究在开发"被动型"离子光学元件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进行了150keV O3+离子束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在离子沿毛细孔穿越的过程中存在着导向效应。随着毛细孔的不断偏转,入射离子依然能显着地穿过毛细孔;出射离子的角分布谱随毛细孔偏转而偏移相同的角度;毛细孔偏转不同角度时的离子穿透率可很好地被高斯函数拟合。(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2年S1期)

毛细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混凝土冻融后损伤、力学性能、孔隙特征参数、相对动弹性模量、强度等指标的研究分析发现: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强度逐渐降低,质量逐渐下降,力学性能损伤增大;2倍海水冻融后,混凝土的孔径参数增幅明显大于淡水冻融;随养护时间增加,混凝土的孔径参数不断降低。建议从加入引气剂、关注浆体质量、改善界面过渡区3个方面来降低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性能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细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婧.基于毛细孔张力理论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收缩性能及预测方法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2].李钧,王宗林.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毛细孔结构的劣化机制及改善措施[J].建筑技术.2016

[3].张永存,李青宁.基于毛细孔张力理论的混凝土干缩模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姜作杰.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毛细孔结构的劣化机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吴芬,郑建军,周欣竹.基于水泥水化模拟的水泥石毛细孔结构分析[J].建材世界.2015

[6].张赛.多孔材料毛细孔收缩热质传递及分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7].Motofumi,Marui,Akira,Hoyaro,Akihiro,Matsumoto,Takashi,Asawa,崔玉忠.具有滞留雨水和毛细孔吸收功能的蒸发冷却道路用路面砖的试验研究[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13

[8].席发元,吕会议.不同E_p/q值的离子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J].物理学报.2013

[9].席发元,吕会议,刘会平,孙光智,王俊.150keVO~(3+)离子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C].第八届(2012年)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10].席发元,吕会议,刘会平,孙光智,王俊.150keVO~(3+)离子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

论文知识图

毛细孔网络模型锥形或双锥形孔结构毛细凝聚现象Fig...真空蒸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图4-6-...密封养护净浆和砂浆试件的连通毛细孔钢筋与混凝土交界面毛细孔铁锈的...气流辅助高效电纺丝喷头毛细孔...

标签:;  ;  ;  ;  ;  ;  ;  

毛细孔论文_王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