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江南市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1736—1949年)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江南市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1736—1949年)

论文摘要

为揭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江南市镇分布演变的驱动力并展现其时空演变过程,分别以1736—1850年和1851—1949年的市镇数量为因变量,以其所对应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河流密度和海拔中位数为自变量,建立了江南市镇数量演变的时空模型(GWR模型);再将市镇核密度图和产业区图进行叠加,以观察产业因素对市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1736—1850年,江南地区市镇分布存在空间集聚性; 1851—1949年,集聚性有所降低.(2)江南人口增长较为稳定地驱动全局市镇数量增长.(3) 1736—1850年,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了江南东部地区的市镇增长.(4) 1851—1949年,江南东部部分地区河流密度与本地市镇数量增长之间转为负相关关系.(5) 1851—1949年,环太湖地区及江南西北地区的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市镇数量增长.(6)未能纳入GWR模型分析的区域中所出现的市镇数量爆发性增长现象与当地植棉业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 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和市镇坐标采集
  •   1.2 属性数据来源与处理
  •   1.3 研究方法
  •     1.3.1 空间自相关分析
  •     1.3.2 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
  •     1.3.3 核密度估计法
  •     1.3.4 地图叠加分析
  • 2 清代江南市镇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市镇分布的空间正相关特征
  •   2.2 变量选取
  •   2.3 OLS模型及其结果
  •   2.4 GWR模型及其结果
  •     2.4.1 1736—1850年的GWR模型该模型为:
  •     2.4.2 1851—1949年的GWR模型该模型为:
  •     2.4.3 GWR模型残差分布和拟合优度
  •     2.4.4 GWR模型标准化残差空间分布和未通过检验地区频数统计
  •     2.4.5 GWR模型结果及演变分析
  •   2.5 市镇格局演变中产业驱动力因素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浩东,张伟然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核密度估计法,清代,民国,江南,市镇地理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70009)

    分类号: TU984.113

    页码: 76-87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795K

    下载量: 302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江南市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1736—1949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