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态定量论文_宋晓霞,陈雁卉,刘鸿宇,张杰,李中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形态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腕骨,定量,形态,逆转录,火器,荧光,螺旋。

骨形态定量论文文献综述

宋晓霞,陈雁卉,刘鸿宇,张杰,李中华[1](2010)在《武术功力运动对腕骨形态结构影响的定量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武术功力运动(单掌断砖)对腕骨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功力运动员(功力组)8人、非运动员(对照组)6人,均为20~30岁男性。经64层螺旋CT扫描腕骨并进行叁维重建,测量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骨密度。结果:功力组小多角骨左、右手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腕骨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力组左、右手间各腕骨体积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力组各腕骨相对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力组右手头状骨、钩骨CT值及左手头状骨C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腕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力组左、右手间各腕骨CT值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武术功力运动(单掌断砖)所产生的应力对各腕骨体积影响较小,但可使受力部位某些腕骨的骨密度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宋晓霞[2](2010)在《武术功力运动员腕骨形态结构的定量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CT)技术定量研究长期单掌断砖训练对掌根部(腕部)各腕骨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武术功力运动员8名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6人作为对照组,二组均为20-30岁男性。经64排螺旋CT扫描腕骨并进行叁维重建,测量两组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和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功力运动员腕骨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1)功力组左、右手小多角骨体积(2.04±0.29cm3,2.09±0.36cm3)均大于对照组(1.65±0.22cm3,1.64±0.24cm3)(P<0.05,其它腕骨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功力组左、右手各腕骨相对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功力组左、右手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4)功力组左、右手头状骨(497.17±44.19 cm3,520.67±57.85 cm3)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442.50±37.17cm3,455.83±34.82 cm3)(P<0.05);(5).功力组右手钩骨CT值(530.17±48.2 cm3)明显大于对照组右手钩骨CT值(474.17±37.04 cm3)(P<0.05);(6)其它腕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力组左、右手各腕骨CT值相比也无明显差异性(P>0.05)。本研究表明:武术功力运动(单掌断砖)直接作用于腕部所产生的应力刺激,对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的影响较小,仅小多角骨的体积大于对照组。运动员腕骨的头状骨、钩骨的骨密度有明显的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0-04-27)

李秉胜,陈英剑,张强,范长春,郑吉波[3](2006)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取断端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标本中BMP-2 mRNA水平。结果在对照组,创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1周开始增高,在第2周达到高峰后下降,第4周即可恢复正常。而实验组,受枪伤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第3周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P<0.05)。结论BMP-2mRNA 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可以很好地反应枪击伤对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枪击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06年11期)

骨形态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CT)技术定量研究长期单掌断砖训练对掌根部(腕部)各腕骨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武术功力运动员8名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6人作为对照组,二组均为20-30岁男性。经64排螺旋CT扫描腕骨并进行叁维重建,测量两组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和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功力运动员腕骨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1)功力组左、右手小多角骨体积(2.04±0.29cm3,2.09±0.36cm3)均大于对照组(1.65±0.22cm3,1.64±0.24cm3)(P<0.05,其它腕骨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功力组左、右手各腕骨相对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功力组左、右手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4)功力组左、右手头状骨(497.17±44.19 cm3,520.67±57.85 cm3)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442.50±37.17cm3,455.83±34.82 cm3)(P<0.05);(5).功力组右手钩骨CT值(530.17±48.2 cm3)明显大于对照组右手钩骨CT值(474.17±37.04 cm3)(P<0.05);(6)其它腕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功力组左、右手各腕骨CT值相比也无明显差异性(P>0.05)。本研究表明:武术功力运动(单掌断砖)直接作用于腕部所产生的应力刺激,对各腕骨体积、相对体积的影响较小,仅小多角骨的体积大于对照组。运动员腕骨的头状骨、钩骨的骨密度有明显的增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形态定量论文参考文献

[1].宋晓霞,陈雁卉,刘鸿宇,张杰,李中华.武术功力运动对腕骨形态结构影响的定量CT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

[2].宋晓霞.武术功力运动员腕骨形态结构的定量CT研究[D].中北大学.2010

[3].李秉胜,陈英剑,张强,范长春,郑吉波.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

论文知识图

5-9各组样品植入4周和8周时的组织学...礴EBM制备不同钦棒的SEM图片:〔ai‘股骨头切面示意图CDFI血流Ⅱ级,肿块内及周边均见血流,...补肾壮骨颗粒低剂量组扫描与分检测CCN3对裸鼠皮下...

标签:;  ;  ;  ;  ;  ;  ;  

骨形态定量论文_宋晓霞,陈雁卉,刘鸿宇,张杰,李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