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地面运动模拟论文_王满生,姜慧,胡聿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震地面运动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面,强震,地震波,地壳,网格,对策,特性。

强震地面运动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王满生,姜慧,胡聿贤[1](2005)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和随机过程模拟强震地面运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和随机过程两种方法,对同一场地模拟强震地面运动,比较和分析两者得到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及反应谱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前者模拟的地震波低频成分比较多,后者高频成分较多;而且叁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的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盆地放大效应.(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齐微[2](2004)在《随机特性在地震动反应谱与强震地面运动模拟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现阶段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是代表实际地震动反应谱两水平方向的统计平均结果,隐含了两水平向反应谱特征周期相同的假定,其值由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确定;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则根据烈度确定。对于垂直方向设计反应谱,规范中规定为水平向各周期点设计谱的 2/3 倍,一般认为其特征周期与水平向相同。这种统计平均反应谱实际上包含了许多随机因素,叁方向反应谱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故仅用一条平均谱来代表是不能反映其真实性态的。本文基于对大量美国西部地震记录的研究,分析了叁方向反应谱在特征周期、谱值比例、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动力系数最大值等参数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参数与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关系,对规范反应谱的改进提出一些参考的依据,使结构抗震设计结果更趋于合理。最后介绍了一种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强震地面运动模拟方法-随机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模拟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是合理的,可以应用于实际结构的抗震设计。(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4-04-01)

丁志峰,陈运泰,G.F.Panza[3](2002)在《北京地区强震地面运动的地震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北京地区强震地面运动的模拟研究,是UNESCO-IGCP-414项目“特大都市区地震输入的仿真模拟”研究内容中的一部分,同时也被列入了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协议中。模拟复杂介质情况下的近场地震波的传播一直是理论地震图计算中的一个难题。为此,各国的地震学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意大利Trieste大学为代表发展的、以面波多振型迭加方法为基础的对横向非均匀介质中高频理论地震图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研究工作中,为得到接近真实情况的模拟结果,在计算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了已有的各种震源和地层信息。对强震在北京地区造成的地面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地面运动的理论地震图。根据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处理,得到北京地区的浅部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响应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10-01)

周锡元[4](1986)在《强震地面运动的预测和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定抗震防灾对策和进行抗震设计,以前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设计地震,也就是说要对设防时间段内可能遭遇的强震地面运动强度和特性进行预测和模拟,作为防御目标。这是工程地震学中极其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涉及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震源机制,近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叁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1986-10-01)

强震地面运动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现阶段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是代表实际地震动反应谱两水平方向的统计平均结果,隐含了两水平向反应谱特征周期相同的假定,其值由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确定;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则根据烈度确定。对于垂直方向设计反应谱,规范中规定为水平向各周期点设计谱的 2/3 倍,一般认为其特征周期与水平向相同。这种统计平均反应谱实际上包含了许多随机因素,叁方向反应谱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故仅用一条平均谱来代表是不能反映其真实性态的。本文基于对大量美国西部地震记录的研究,分析了叁方向反应谱在特征周期、谱值比例、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动力系数最大值等参数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参数与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关系,对规范反应谱的改进提出一些参考的依据,使结构抗震设计结果更趋于合理。最后介绍了一种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强震地面运动模拟方法-随机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模拟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是合理的,可以应用于实际结构的抗震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震地面运动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满生,姜慧,胡聿贤.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和随机过程模拟强震地面运动比较[J].地震学报.2005

[2].齐微.随机特性在地震动反应谱与强震地面运动模拟中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

[3].丁志峰,陈运泰,G.F.Panza.北京地区强震地面运动的地震学模拟[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2002

[4].周锡元.强震地面运动的预测和模拟[C].中国地震学会第叁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1986

论文知识图

检验模拟加速度时程标准的示意图4-4 时域模拟方法六步骤示意图该设计谱与相应工况下20条模拟得到烈度9,3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类场地,R=50-100km时不同震级组的水...加速度时程曲线

标签:;  ;  ;  ;  ;  ;  ;  

强震地面运动模拟论文_王满生,姜慧,胡聿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