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听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行政听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政听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政,程序,公正,制度,修辞学,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

行政听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石肖雪[1](2019)在《行政听证程序的本质及其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庭审式的听证程序,在被移植到行政过程中时出现了适用困境。为此,需将听证的核心内涵还原为行政过程的参与主体之间的理性沟通行为。听证是行政权正当性之参与模式的典型代表,这一程序性制约机制为行政过程注入了交往理性的特质。据此,听证程序的构成要件可分为基础要件和功能要件。行政听证的基础性构成仅包含基础要件,目的在于保证有效的沟通过程;功能性构成则包含了基础要件和功能要件,用以形成不同的沟通类型,而目前庭审式的听证程序只是正式听证的一种类型。面向行政任务的听证制度,应在保证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具有更弹性化的程序安排。(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龚向田[2](2019)在《教育行政听证的法律价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行政听证是教育行政程序的核心,它是指教育行政主体作出影响教育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时,就该行为所依据的事实或法律听取教育行政相对人意见的一种程序性法律制度。当前,我国教育行政听证制度不健全、教育行政听证实践效果不明显,关键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对教育行政听证法律价值的深入而系统的认识。教育行政听证的法律价值展现为有助于实现教育行政程序领域的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以及行政效率。对教育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律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正确指导教育行政听证制度方面的有关立法,而且有助于教育行政听证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遵循,从而推动我国教育行政听证制度在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等方面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时代法学》期刊2019年01期)

龚向田[3](2019)在《完善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公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从是否以听证会的形式启动与运行来看,行政听证可分为非正式行政听证与正式行政听证两种形态,前者所规定的内容各国大体相似;后者是指行政主体针对行政相对人在作出某类不利的抽象规定或某种不利的具体决定之前,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听取行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1-21)

石肖雪[4](2018)在《作为沟通过程的行政听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有行政听证制度的历史来看,脱胎于抗辩式庭审过程的听证程序,在被移植到行政过程中出现了适用困境。"司法型"听证所营造的"正式化"陷阱,使其难以和行政任务的多样化需求相匹配。以理想类型的研究进路,在现有制度雏形的基础上,并结合行政机关功能的变迁,可提炼出行政听证的两种纯粹类型———个案裁决型听证和政策形成型听证。这两者分别代表了基于互利互惠和共同目标的沟通过程,其中个人主体地位从消极地防御侵害发展为积极地形成公共秩序,相应的互动关系也呈现出对抗型与协调型的特征。沟通目的以及程序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行政听证理想类型在程序主体的角色分化和相应功能,以及听证程序产生之拘束力上存在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法学家》期刊2018年05期)

张莉敏[5](2018)在《从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谈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证制度的独有优势是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合理、防患于未然的救济性以及公正,透明的参与机制。然而,听证制度并非源于我国,是舶来品。我国确立听证制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没有系统的立法和制度完善。要实现我国的法治建设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而听证制度正是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对于听证制度还是比较陌生,它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正因为如此,本文从听证制度的重要意义、适用范围与完善途径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0期)

梅帅[6](2018)在《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行政民主化潮流推动下两大法系主导的行政听证制度目标模式呈相互融合趋势,各国行政听证制度在具体规定上虽有差别,但在听证程序司法化、公开原则、言词审理、质证与申辩、说理制度及听证记录方面存在共通性且有理论与司法实践上的长足发展。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应坚持听证司法化趋势,加快制定和出台行政程序法以推进行政听证的体系化建设,完善行政听证制度,科学设计行政听证流程环节,促进行政听证的公正与效率,发挥其制度功效。(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杨睛[7](2017)在《新修辞学理论与行政听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听证是源于英国普通法的一项行政程序制度,它对监督行政权的行使,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于1996年引进该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听证在公共行政领域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张,此种发展正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理想的听证能极大地调动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性,提升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但在我们的实践中,公众对听证的热情却并未随着听证范围的扩张而随之高涨,甚至有时还带有负面情绪,如戏称“价格听证会”为“涨价会”。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如果任由公众的这种负面情绪蔓延,势必会使行政的合法性得到质疑,影响建设法治政府和民主社会的进程。目前,国内学者不乏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与探讨,但都未明确以逻辑为出发点,从论辩角度去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听证的内涵和运作方式上看,听证本质上就是一种论辩。基于新修辞学较之古典修辞学在实际应用上的优越性,本文拟从新修辞学论辩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听证制度,剖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听证制度的完善提出改进思路。本文共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行政听证及其历史考察。这部分主要阐述行政听证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行政听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及其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新修辞学理论。这部分是本文的理论来源,主要阐述了新修辞学的相关理论。首先,对佩雷尔曼的论辩思想和论辩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且总结了相应的论辩结构;其次,简要叙述了图尔敏的论辩理论及其结构;最后,结合佩雷尔曼与图尔敏的理论,总结了新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的区别,为理论选择提供了理由。第叁部分:新修辞学理论在行政听证中的应用。这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首先,运用新修辞学的论辩结构,对我国行政听证的实然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听证实践中的不足;其次,对听证与新修辞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质的及形式的分析,提出了新修辞学应用于行政听证的可能性;最后,构想了我国行政听证的应然状态,并根据实证分析,从新修辞学论辩理论的角度,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提出完善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6-10)

吴颖楠[8](2017)在《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从探讨行政听证制度的基本理论入手,从法理分析和基本制度构建两方面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予以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几点构想:扩大听证范围;健全听证主持人制度;完善听证笔录制度;建立律师介入听证程序的相关制度;建立我国行政听证的证据制度。(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7年03期)

孙会超[9](2017)在《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听证,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予当事人陈述的权利。目前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还不完善,在听证的范围、听证的主体、听证的程序上都存在缺陷。如何使听证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文章针对以上难题,提出过一些浅显的见解,希望有助于推动听证程序的进步。(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01期)

张玉,何万里[10](2016)在《我国高校行政听证制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权利的保护不够重视,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导致学生诉母校事件频发。本文从听证制度入手,分析了听证制度的内涵,以及在高校中的实践、不足及建议来着力完善大学生救济制度,旨在全面践行依法治校。(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行政听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育行政听证是教育行政程序的核心,它是指教育行政主体作出影响教育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时,就该行为所依据的事实或法律听取教育行政相对人意见的一种程序性法律制度。当前,我国教育行政听证制度不健全、教育行政听证实践效果不明显,关键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对教育行政听证法律价值的深入而系统的认识。教育行政听证的法律价值展现为有助于实现教育行政程序领域的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以及行政效率。对教育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律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正确指导教育行政听证制度方面的有关立法,而且有助于教育行政听证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遵循,从而推动我国教育行政听证制度在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等方面向前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政听证论文参考文献

[1].石肖雪.行政听证程序的本质及其构成[J].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9

[2].龚向田.教育行政听证的法律价值探析[J].时代法学.2019

[3].龚向田.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石肖雪.作为沟通过程的行政听证[J].法学家.2018

[5].张莉敏.从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谈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J].法制博览.2018

[6].梅帅.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杨睛.新修辞学理论与行政听证[D].西南政法大学.2017

[8].吴颖楠.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J].赤子(上中旬).2017

[9].孙会超.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2017

[10].张玉,何万里.我国高校行政听证制度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  ;  ;  

行政听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