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发育论文-李寿银,陈聪,李慧,樊斌琦,王焱

植物生长发育论文-李寿银,陈聪,李慧,樊斌琦,王焱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生长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樟齿喙象,半人工饲料,生长发育,解毒酶

植物生长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寿银,陈聪,李慧,樊斌琦,王焱[1](2019)在《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饲料对香樟齿喙象幼虫生长发育及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饲料对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幼虫生长发育以及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探究寄主植物对香樟齿喙象食性与抗性的作用。【方法】以3种樟科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is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枝条粉末为植物源成分,配制成半人工饲料。以半人工饲料进行室内饲养后,分别测定取食半人工饲料后香樟齿喙象幼虫的发育历期、体重、死亡率和化蛹率,以及饥饿12 h后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4龄幼虫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时序变化。【结果】香樟齿喙象幼虫的发育历期在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00.13 d),取食含浙江楠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123.33 d);整个幼虫期的死亡率以取食含浙江桂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最高(41.67%),以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最低(10.00%);化蛹率以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最高(87.32%);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体重增长速率也明显高于取食含浙江桂或浙江楠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饥饿12 h后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香樟齿喙象4龄幼虫体内GST和AChE活性并无显着差异(P>0.05);而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CarE活性在60 h时大幅度上升。【结论】说明香樟齿喙象对天然寄主香樟具有较强的生理适应性,这可能与其专食性密切相关;同时,也表明香樟齿喙象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生长发育和解毒代谢功能来适应不同寄主植物。(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苏炜宣,李邵,丁小明,徐志刚[2](2019)在《光温耦合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作物反季节种植过程中,植株所受的光照与温度条件是限制其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精确地控制光温条件,是有效提升经济作物生产力且节约设施能耗的可行途径之一。文章归纳了光温耦合对调控种子萌发、植物形态建成、开花时间和增强耐受性等方面的研究,经分析表明光温信号在分子水平上有较大的相互作用,并且证明光照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复杂的耦合作用。探究在光温耦合条件下如何影响作物生育进程的机制,以此获取植株最适宜的外在生长环境参数,从而更精准地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1期)

史功赋,赵小庆,方静,程玉臣,张德健[3](2019)在《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系、土壤及土壤中的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植物根系通过分泌物来选择富集偏好微生物,反过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营养的摄取以及提高宿主植物抗病性等。文章主要从微生物-土壤-植物、微生物-植物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产品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雪,尼玛扎西,刘国一,谭海运,谢永春[4](2019)在《植物促生菌(PGPR)对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促生菌(PGPR)对青稞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生物菌肥的施用能改善青稞的各种经济性状,使株高、穗长、千粒重、产量有所增加。施用PRA生物菌肥可以显着提高青稞产量,且比施用PRB生物菌肥效果好。本文对正确评价PGPR生物菌肥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对于保证青稞增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张梦娇,朱光,陶海霞,陈建民,高勇[5](2019)在《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PIFs)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枢纽"作用,参与调控光形态建成、暗形态建成、非生物胁迫、生物钟、开花、种子萌发、避荫反应等过程。该文主要介绍PIFs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最新研究进展,并对PIFs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为进一步探讨PIFs转录因子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6](2019)在《中国园艺学会召开“植物工厂人工环境条件下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9月23日,"植物工厂人工环境条件下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此次会议针对植物工厂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应用情况与政策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建议,"十四五"期间,应在国家层面进行科技立项开展"植物工厂人工环境条件下植物生长(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25期)

孙德权,陆新华,胡玉林,李伟明,段雅捷[7](2019)在《纳米硅材料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植物和农业上的应用已逐渐引起广泛兴趣。作为纳米材料的一种,纳米硅由于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纳米硅材料不断增加的生产和应用是否对环境中的植物及农作物带来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纳米硅材料与植物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综述。首先介绍植物对纳米硅材料的吸附和吸收,分析纳米硅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并描述纳米硅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情况;随后,详细介绍了纳米硅材料对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影响产生的生理和分子机理;接着分析了纳米硅材料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及其原因;阐述了纳米硅作为肥料对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应用效果;最后概括了纳米硅材料与植物互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理论深度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纳米硅材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汤冰倩,刘峰,邹学校[8](2019)在《多组学联合分析在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往往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可拓展分析广度,从而多方面论证假设。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常见的几种组学技术,具体分析了多组学在植物各个器官发育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组学分析对预测植物表型精确度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黄俊骏,刘文文,郭亚如,蒋天慧,任晴[9](2019)在《microRNA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长约20-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定向降解靶基因mRNA和抑制其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控制靶向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已有的研究表明,miRNA及其靶基因不仅在植物的时序转换中是一个关键调控因子,也在茎尖发育、叶形态建成、花器官发育和开花时间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重点介绍mi RNA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发育可塑性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miRNA研究中有待进一步阐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深入解析miRNA在调节植物组织和器官模式中的功能,以及植物形态多样性中的作用和分子调控网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先进,李素华,张丽华,王芳,韩浩章[10](2019)在《不同栽培基质对多肉植物“黄丽”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适宜苏北地区景天科多肉植物繁殖的最佳栽培基质,以普通草炭土、品式有机肥、K牌有机肥、椰棕、珍珠岩、蛭石、粗砂为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以景天科多肉植物黄丽为试材,比较不同配制比例对栽培基质物理特性、养分含量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肉植物培养6个月后,配方D的容重显着低于其它3个处理,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显着高于其它3个处理,非毛管孔隙度显着高于配方C,但与配方A和B之间无显着差异。配方D的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与有效钾含量显着高于其它3个处理。配方D的叶片数量、冠幅、株高、叶片颜色与配方A的差异不明显,但显着高于配方B和C;而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显着高于配方A,根冠比低于配方A。因此,配方D最适宜作为多肉植物"黄丽"的栽培基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5期)

植物生长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经济作物反季节种植过程中,植株所受的光照与温度条件是限制其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精确地控制光温条件,是有效提升经济作物生产力且节约设施能耗的可行途径之一。文章归纳了光温耦合对调控种子萌发、植物形态建成、开花时间和增强耐受性等方面的研究,经分析表明光温信号在分子水平上有较大的相互作用,并且证明光照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复杂的耦合作用。探究在光温耦合条件下如何影响作物生育进程的机制,以此获取植株最适宜的外在生长环境参数,从而更精准地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生长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李寿银,陈聪,李慧,樊斌琦,王焱.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饲料对香樟齿喙象幼虫生长发育及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9

[2].苏炜宣,李邵,丁小明,徐志刚.光温耦合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史功赋,赵小庆,方静,程玉臣,张德健.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J].北方农业学报.2019

[4].高雪,尼玛扎西,刘国一,谭海运,谢永春.植物促生菌(PGPR)对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西藏农业科技.2019

[5].张梦娇,朱光,陶海霞,陈建民,高勇.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9

[6]..中国园艺学会召开“植物工厂人工环境条件下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研讨会[J].农业工程技术.2019

[7].孙德权,陆新华,胡玉林,李伟明,段雅捷.纳米硅材料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19

[8].汤冰倩,刘峰,邹学校.多组学联合分析在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9

[9].黄俊骏,刘文文,郭亚如,蒋天慧,任晴.microRNA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9

[10].张先进,李素华,张丽华,王芳,韩浩章.不同栽培基质对多肉植物“黄丽”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9

标签:;  ;  ;  ;  

植物生长发育论文-李寿银,陈聪,李慧,樊斌琦,王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