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院内感染的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

普外科院内感染的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

(眉山市彭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眉山62086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流行分布特点以及多重耐药(MDR)情况,为我院今后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237例普外科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因、住院天数、感染病原菌种类、抗生素种类。对237例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临床指南建议治疗方案。结果:收集的237株病原菌以产ESBL大肠埃希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为70%,而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为0.2%。结论:把握治疗时机、判断治疗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118-0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我国常见的致病菌耐药率显著增加,院内感染耐药现象严重,已成为导致患者发病或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普外科是院内感染耐药菌株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之一。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较长,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种类多而复杂,还有介入治疗使用较多,如呼吸机、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等特点,导致流行病原菌复杂种类多[2]。本文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普外科院内流行病原菌以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师治疗院内感染提供用药指导。

1.概述

1.1菌株来源

选择本院普外科感染患者237例,男163例,女74例,年龄21~70岁。采集患者血液、浓汁、痰液、尿液、引流液、穿刺液标本,共407份。

1.2菌株分离鉴定

讲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挑取分离标本的单菌落在Sceptor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采用药敏板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NCCIS)的规定进行结果的判定[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结果

2.1院内病原菌

237例院内感染患者407份标本中,分离出7种常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检出率分别较高为32.91%、18.99%,革兰氏阴性菌占76.8%,革兰氏阳性菌占23.2%。普外科常见病原菌构成比见表1。

表1常见院内感染致病菌构成比

2.2不同感染类型中多重耐药菌发生率

血液和腹腔感染多重耐药菌耐药率最高的是产ESBL大肠埃希氏;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耐药率最高的鲍曼不动杆菌。见表2。

表2不同感染类型中耐药菌比例

3.讨论

细菌产生耐药性是很多感染性疾病检出率和致死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抗菌药物过度使用而对细菌产生了耐药机制,使抗菌药物对细菌失去敏感性,所以耐药性是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的必然后果[4]。

不同感染部位,致病原不同[5]。如表3所示得出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适合作为多重耐药菌初始经验性治疗的选择。除此以外,根据药敏数据,选择尽可能可以覆盖可能致病的病原菌的药物[6]。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选择建议:初始治疗48~72小时后对病情再次评估,若初始治疗症状无改善,谨慎调整抗感染药物,并重复病原学检查;特殊病原体感染的,应重新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检查;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应进一步检查和确认,处理[7]。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细菌感染所致的死亡病人越来越多,遏制细菌耐药趋势已刻不容缓[8]。因此临床工作者应随时监测本医院临床常见病原菌流行谱和耐药性,把握治疗时机、判断治疗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院内消毒防护措施管理,有效减少普外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细菌的耐药率。

【参考文献】

[1]陈美恋,贾会学,李六亿.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及防控现状综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08):571-576.

[2]李甲.某三级甲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梁静,矫玲,宫庆月,王景麟.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02):114-116+123.

[4]张哲峰.多重耐药菌的监控与新抗生素研发[J].中国药学杂志,2014,(14):1268-1273.

[5]PastanI,GottesmanM.Multiple-drugresistanceinhumancancer[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987,316(22):1388-93.

[6]WatanabeT.Infectiveheredityofmultipledrugresistanceinbacteria.[J].BacteriologicalReviews,1963,27(1):87.

[7]李继霞,公衍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J].检验医学,2013,(09):784-788.

[8]BeckWT.Thecellbiologyofmultipledrugresistance[J].BiochemicalPharmacology,1987,36(18):2879-87.

标签:;  ;  ;  

普外科院内感染的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