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论文_郑园,李云,闫晨,李正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毛细管,色谱,色谱法,丙醇,酱油,在线,忍冬。

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园,李云,闫晨,李正翔[1](2019)在《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近年来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该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阅读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的文献报道,对微乳电动色谱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P)测定、天然产物和手性化合物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对于难溶性物质和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具显着优势,同时是目前报道的测定log P值最为简便快速准确的色谱方法。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分析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兼具色谱和电泳分离的特点,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同时分离水溶性、脂溶性、酸性、碱性及中性物质。但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分析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还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01期)

黄琦,季晓娟,徐立锋[2](2018)在《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检测黄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分离检测1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的方法。考察了缓冲液类型及质量浓度、pH、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浓度、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乙腈体积分数等对12种PAEs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微乳液组成为:质量浓度为33.1mg/mL的SDS、66.1mg/mL的正丁醇、8.1mg/mL的正辛烷,体积分数为12%的乙腈、77.3%的6mmol/L磷酸盐-硼砂缓冲液(pH值为9.0)。当分离温度为20℃,分离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230nm时,12种PAEs在2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12种PAEs的平均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为85.3%~96.9%和3.4%~6.8%,方法检出限(S/N=3)低至0.5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酒样品中12种PAEs的检测,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郭成方,商少明,刘俊康,沈洁,孙雪婷[3](2016)在《大体积进样-非匀强电场扫集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MEEKC)在线富集-大体积进样(LVSI)与非匀强电场扫集(REFS)联用测定化妆品中4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和倍他米松)的方法。MEEKC的缓冲体系组成为:2.4%SDS,0.6%正辛烷,6.6%正丁醇,30 mmol/L硼酸盐缓冲液(pH 8.2),分离电压为9.6 kV,进样压力为12.3 kPa,进样时间为95 s,检测波长为230 nm。在最优实验条件下,4种糖皮质激素的富集倍数为853~933倍,在0.015~14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4~8μg/L。应用此方法分析了化妆品样品,回收率为93.7%~103.8%,相对标准偏差(n=5)均不大于4.4%。(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黄琦,贾沪宁,叶春林[4](2014)在《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检测鸡精中的3种氯丙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检测3种氯丙醇的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缓冲液pH及浓度、有机添加剂、助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运行电压对3-氯-1,2-丙二醇(3-MCPD)、1,3-二氯-2-丙醇(1,3-DCP)和2,3-二氯-1-丙醇(2,3-DCP)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微乳液组成为:3.31%(w/v)SDS,6.61%(w/v)正丁醇,0.81%(w/v)正辛烷,10%(v/v)乙腈,79.3%(v/v)5 mmol/L磷酸盐-硼砂缓冲液(pH9.0)。该微乳体系中有机溶剂乙腈对氯丙醇的分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分离电压为20 kV、分离温度为20℃、检测波长192 nm时,3种氯丙醇在16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3-MCPD的线性范围为2.5~500μg/mL,1,3-DCP和2,3-DCP的线性范围均为1.0~500μ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S/N=3)分别为0.5、0.4、0.5μg/mL。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用于鸡精样品中3种氯丙醇的同时检测,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刘实影,孟宪琪[5](2013)在《简述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和曝光,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其中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检测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酱油作为目前人们食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食用安全和食用标准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认可。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完善了酱油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形成了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技术为主的酱油检测标准,为酱油的安全和食用标准带来了新的认识。本文就酱油中氯丙醇含量的监测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了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35期)

李雪峰[6](2012)在《简述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就必须要对水平进行相应的检测,在当前社会中,食品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最常用的手段,同时也是最有效地手段。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调味品,然而由于市场管理的不规范,从而导致了许多质量不合格的酱油流入了市场,从而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在酱油氯丙醇分离检测中的应用,使得其检测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为了促进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的发展和确保酱油质量,加大对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的深入研究,然后对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家》期刊2012年23期)

潘红,范明亮[7](2012)在《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多环芳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技术测定了地表水中6种PAHs。考察了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油相及电泳条件对PAHs组份分离的影响。经优化后微乳的组成为:1.8%(m/m)十二烷基硫酸钠-20%(V/V)正丁醇-22%(V/V)乙腈-0.4%(m/m)正己烷-5 mmol/L硼砂缓冲液(pH 9.24)。当分离电压为20kV,柱温为20℃时,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方法对6种PAHs的最低检出限为6~34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1%~4.8%,方法的回收率为77.0%~94.3%。实验结果证明,结合固相萃取装置的净化富集,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分析耗费低等特点,可以用于环境地表水样品中痕量PAHs的检测。(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韦寿莲,严子军,刘玲,赵建芬[8](2012)在《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3种氯丙醇的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系统考察了pH值、缓冲溶液类型和浓度、SDS浓度、助表面活性剂浓度、油相浓度、温度和运行电压对3-氯-1,2-丙二醇(3-MCPD),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微乳缓冲液为1%(V/V)正庚烷,100 mmol/L SDS,10%(V/V)正丁醇和8 mmol/L磷酸二氢钠-硼砂溶液(pH 8.50),检测波长为192 nm,温度20℃,分离电压为15 kV。3种氯丙醇的线性范围为2.0×10-6~3.2×10-5 mol/L,相关系数大于0.996,检出限(S/N=3)为0.95~1.9μmol/L。酱油样品经乙醚液液萃取,萃取平均回收率为93.2%~103.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5%。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和加标后样品中叁氯丙醇的检测,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2年02期)

曹君,尼锟潭,叶诗佳,李乐君,王鹏远[9](2010)在《快速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忍冬藤中11种有效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忍冬藤具有抗炎、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止血、抗病毒等功效。目前,分析评价忍冬藤质量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本研究采用快速的微乳电(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0年05期)

李楠,潘红,丁绍东,汪云,曹玉华[10](2008)在《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在掌叶大黄指纹图谱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EKC)建立不同来源掌叶大黄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使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75μm×65 cm,有效长度55 cm),采用的缓冲液为w(SDS)∶w(正丁醇)∶w(正辛烷)∶w(10 mmol/L硼砂溶液)=3.3∶6.6∶0.8∶89.3并通过添加10%的乙腈组成的O/W型微乳体系,分离电压18 kV,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处理,14个掌叶大黄样品初步分为叁类:道地药材,市售一般品和次品。本方法可用于掌叶大黄质量评价的有效手段,为MEEKC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08年09期)

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分离检测1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的方法。考察了缓冲液类型及质量浓度、pH、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浓度、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乙腈体积分数等对12种PAEs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微乳液组成为:质量浓度为33.1mg/mL的SDS、66.1mg/mL的正丁醇、8.1mg/mL的正辛烷,体积分数为12%的乙腈、77.3%的6mmol/L磷酸盐-硼砂缓冲液(pH值为9.0)。当分离温度为20℃,分离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230nm时,12种PAEs在2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12种PAEs的平均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为85.3%~96.9%和3.4%~6.8%,方法检出限(S/N=3)低至0.5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酒样品中12种PAEs的检测,结果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论文参考文献

[1].郑园,李云,闫晨,李正翔.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2].黄琦,季晓娟,徐立锋.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检测黄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

[3].郭成方,商少明,刘俊康,沈洁,孙雪婷.大体积进样-非匀强电场扫集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J].分析测试学报.2016

[4].黄琦,贾沪宁,叶春林.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检测鸡精中的3种氯丙醇[J].食品科技.2014

[5].刘实影,孟宪琪.简述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6].李雪峰.简述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J].科技创业家.2012

[7].潘红,范明亮.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多环芳烃[J].污染防治技术.2012

[8].韦寿莲,严子军,刘玲,赵建芬.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检测酱油中的氯丙醇[J].分析化学.2012

[9].曹君,尼锟潭,叶诗佳,李乐君,王鹏远.快速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忍冬藤中11种有效成分[J].分析化学.2010

[10].李楠,潘红,丁绍东,汪云,曹玉华.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在掌叶大黄指纹图谱上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8

论文知识图

种PAHs的电动色谱图正丁醇浓度对PAHs分离的影响加标样品电动色谱图不同品牌国产血竭的微乳液毛细管电动...微乳系统分离四种维生素图谱微乳系统分离四种维生素图谱

标签:;  ;  ;  ;  ;  ;  ;  

微乳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论文_郑园,李云,闫晨,李正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