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面板支撑架和空调器论文和设计-张波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风面板支撑架和空调器。进风面板支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段上设置有用于与进风面板后盖板和进风面板连接的定位部,所述L型结构的水平段与所述进风面板的内部底面贴合。本实用新型可对以进风面板为主体的整机后部分结构进行了加强,平衡了前部分重量,增强了整机的稳定性,对整机的零件轻量化设计起到了推进作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段(11)上设置有用于与进风面板后盖板(30)和进风面板(20)连接的定位部(14),所述L型结构的水平段(12)与所述进风面板(20)的内部底面贴合。

设计方案

1.一种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段(11)上设置有用于与进风面板后盖板(30)和进风面板(20)连接的定位部(14),所述L型结构的水平段(12)与所述进风面板(20)的内部底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11)的侧边设置有折弯翻边(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4)为定位孔或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11)和所述水平段(12)一体成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11)和所述水平段(12)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5)为冲压三角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12)的宽度大于所述竖直段(11)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12)上设置有凸筋(1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为钣金件。

10.一种空调器,包括进风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板支撑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风面板支撑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空调的外形都大同小异,不过,它的控制板布置形式及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功能的设置有多有少。

目前的轻量级圆形空调器内部的结构优化整体重量降低,而底部前有底座部件后无支撑结构,造成整机稳定性降低,不利于圆形柜机精益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风面板支撑架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后部无支撑结构,整机稳定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进风面板支撑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直段上设置有用于与进风面板后盖板和进风面板连接的定位部,所述L型结构的水平段与所述进风面板的内部底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段的侧边设置有折弯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孔或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冲压三角筋。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竖直段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段上设置有凸筋。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为钣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进风面板支撑架,所述进风面板支撑架为上述的进风面板支撑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际安装时,先将该进风面板支撑架装在进风面板上,进风面板上有预装支撑板的卡槽,将定位部卡到进风面板装进风面板后盖板上,再对好进风面板上螺钉孔后打上螺钉,再将进风面板后盖板装上,进风面板支撑架的水平段底面与进风面板底部内表面贴合,对以进风面板为主体的整机后部分结构进行了加强,平衡了前部分重量,增强了整机的稳定性,对整机的零件轻量化设计起到了推进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安装在进风面板上时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面板支撑架与后盖板的组装关系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面板支撑架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11、竖直段;12、水平段;13、折弯翻边;14、定位部;15、加强筋;16、凸筋;20、进风面板;30、进风面板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进风面板20、进风面板后盖板30以及进风面板支撑架,其中,进风面板后盖板30盖设在进风面板20上,进风面板支架支撑在进风面板20上,便于对进风面板20进行支撑,提高空调器的整机稳定性,便于实现空调器的轻量化设置。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风面板支撑架包括本体10,该本体10呈L型结构,L型结构的竖直段11上设置有用于与进风面板后盖板30和进风面板20连接的定位部14,L型结构的水平段12与进风面板20的内部底面贴合,便于对进风面板20进行支撑和定位,提高空调器的结构稳定性,通过L型结构就可以对进风面板20进行支撑和定位,便于实现整机的轻量化设计,降低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实际安装时,先将该进风面板支撑架装在进风面板20上,进风面板20上有预装支撑板的卡槽,将定位部14卡到进风面板20装进风面板后盖板30上,再对好进风面板20上螺钉孔后打上螺钉,再将进风面板后盖板30装上,进风面板支撑架的水平段12底面与进风面板20底部内表面贴合,对以进风面板20为主体的整机后部分结构进行了加强,平衡了前部分重量,增强了整机的稳定性,对整机的零件轻量化设计起到了推进作用。

为了提高本实施例中的L型结构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竖直段11的侧边设置有折弯翻边13,该折弯翻边13通过冲压形成在竖直段11的两竖直侧边,能够提高竖直段11的结构强度,防止竖直段11受进风面板20的压力作用而变形。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部14为定位孔,实际安装时,竖直段11通过穿设在定位孔内的螺钉固定在进风面板后盖板30上,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中,还可以将定位部14设置为卡扣等结构,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的竖直段11和水平段12一体成型设置,能够提高本实施例中的进风面板支撑架的结构强度,具体加工时,竖直段11和水平段12之间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还可以通过一块板材冲压折弯形成,或者通过焊接方式一体成型,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进风面板支撑架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竖直段11和水平段12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15。优选地,加强筋15为冲压三角筋,当然,还可以将加强筋15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长条状,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水平段12的宽度大于竖直段11的宽度,便于对进风面板20进行有效支撑。

本实施例中的,使其不易变形。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为钣金件,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本体10设置为铝材件等结构,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水平段12上设置有凸筋16。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的L型结构的竖直段11的最上部份有一个定位孔是与进风面板后盖板30连接的位置,用一颗一穿三的螺钉就可将进风面板20、进风面板后盖板30以及进风面板支撑架三者固定,在竖直段11中部有一个圆形通孔用于打螺钉让L型结构与进风面板20连接,底部的竖直段11的两侧有两个折弯翻边13呈类三角结构用于连接处加强,中间有一个加强筋15用于弯折处的结构加强,水平段12上设置有凸筋16,使其不易变形。

实际安装时,先将该进风面板支撑架装在进风面板20上,进风面板20上有预装支撑板的卡槽,将定位部14卡到进风面板20装进风面板后盖板30的螺钉柱上,再对好进风面板20上螺钉孔后打上螺钉,再将进风面板后盖板30装上,使用一颗长螺钉一穿三将三者完全装配到一起,进风面板支撑架的水平段12底面与进风面板20下部内表面贴合,对以进风面板20为主体的整机后部分结构进行了加强,平衡了前部分重量,增强了整机的稳定性,对整机的零件轻量化设计起到了推进作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进风面板支撑架的材料为钣金构成,在结构上呈L型结构,为钣金一体化设计,在钣金件的中部有一个装螺钉的通孔,此处钣金件与进风面板螺钉连接,顶部翻边孔卡入进风面板后盖板安装卡槽安装进风面板后盖板后使用螺钉固定后可完全将钣金件固定在进风面板上,钣金件底部与进风面板底部贴合;在支撑架的底部脚上设置凸筋,弯折处有三角筋,左右各有一个类三角翻边,使其结构强度足够支撑整机后部。

此实用新型的进风面板支撑架结构可以用于加强柜机底后部结构,支撑整机平衡前部重量提高整机稳定性,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成本和提效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后壳体的下部让出大幅度的空间,增加整机稳定性;促进圆形柜机整体结构的轻量化,降低成本。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进风面板支撑架和空调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8224.5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10237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F24F 13/20

专利分类号:F24F13/2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六号

发明人:张波;邹春盖;赵霆;丘晓宏;李智博;罗文君

第一发明人:张波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谢湘宁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进风面板支撑架和空调器论文和设计-张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