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SARS教学实践

医学生SARS教学实践

一、对医学生进行SARS教学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宋莉娟[1](2021)在《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死亡、看待死亡,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医学生是死亡教育的先行者,未来也是与濒死患者接触最多的照护者。医学生获取死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仅影响个体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和应对,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其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乃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质量。死亡相关课程是普及性和专业性死亡教育的最有效形式。然而我国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实践极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本课题旨在以医学院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院校本科生学情特点为基础,通过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以课程设计相关理论为指导,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并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从而为我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开展推广提供相应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调查分析:采用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了解上海市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各路径的影响效应,构建基于学情背景特点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模型。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从课程目标、性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数、教学师资以及课程评价等比较要素进行比较研究。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采用课程设计理论设计课程,以泰勒目标模式为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选择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课程目标分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借鉴;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分析结果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进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包括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采用Delphi法专家咨询论证课程的关键要素,最终确定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4.《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采用教育实验方案评价课程效果,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对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研制实验测评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单组前后测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两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的课程前后变化及两组间的区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改变,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态度得分3.739±0.575。死亡教育态度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对死亡教育的了解共5个外因变量,死亡态度、死亡焦虑以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共3个中介变量。其中医学生年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死亡态度、死亡焦虑均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直接影响,性别、对死亡教育的了解、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分别通过中介变量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间接影响;另外年龄、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结果: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实习年级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课程目标多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定;课程内容集中于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但各国的侧重点不同;理实融合教学法是死亡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其中临床实践的体验式教学是应用最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学时数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各国差异较大;师资队伍以多学科教学团队为主;课程评价以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方式。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计结果:以泰勒的目标模式为指导设计形成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课程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维度共计17个项目;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死亡与死亡教育展开,涵盖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3个主题8个章节27项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14学时。4.《死亡教育》课程实施评价结果:教育实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课程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认知、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课程实施后:(1)死亡教育相关知识方面,《死亡教育》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大部分项目准确率得分显着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各项目准确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得分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和实验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应对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实验质性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8个主题25个亚主题:(1)个体收获与改变方面,包括死亡认知的深入、死亡态度的改变、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延伸思考共计4个主题11个亚主题。(2)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方面,包括课程的优点、课程存在的不足、自我表现评价、对课程的建议共计4个主题14个亚主题。结论1.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总体持积极和肯定态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从低年级开始,定位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通识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死亡相关背景经历。2.我国死亡教育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国情和授课对象学习特点,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促进多维课程评价。3.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学习对象的学情。包含普适性死亡教育和专业性死亡教育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4.死亡教育课程能够改变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死亡应对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学生对课程评价较高,对课程的建议对后续课程的完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推广提供了参考。

李亚萍,李茹,田燕,许丽红,李梅,田长印,党双锁,贾晓黎[2](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传染病教育的反思》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不同区域的医学生对传染病学教育的认识现状,为推进传染病学教育改革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研人员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全国不同区域的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781名(93.0%)医学生表示传染病学的学习及传染科的实习/规培对个人疫情防控有指导作用;840名(100.0%)医学生认为未来应该更加重视传染病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有402名(47.9%)医学生认为应增加传染病实践教育学时;96名(11.4%)医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新发传染病的比重;136名(16.2%)医学生认为须增加院感方面的课程。结论在传染病的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之际,传染病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重要性尚未被提到足够的高度。因此,传染病学教学应该被扩展至所有专业(包括护理专业)医学生的全部学习阶段,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新发传染病的内容,同时,传染病学实践培训教育也应该被贯穿到医学教育的始终。

吴家煌[3](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文中认为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在大量文献资料与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日常工作与一线抗“疫”中的观察,对新医改以来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其做法与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构建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闽侯县在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与激发农村卫生人才积极性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依然面对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成长环境较差,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农村卫生人才不善于处理医患关系且在重大传染病面前应对能力低。上述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办法不新,没有充分利用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优势;医学教育由于育人理念、教育内容与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无法培养出能够满足农村卫生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乡际交流缺失、个体发展意愿不强,显得内生动力不足;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很好发挥助力作用。基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政府、医疗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共同努力,推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政府层面,要转变理念,引进人才,保障农村卫生人才权益,利用驻地高校提升培训效果,健全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卫生人才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与传染病应对能力。医学教育层面,要更新育人理念,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进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模式,助力农村卫生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要提升管理水平,开展乡际交流,加强中医学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城市卫生机构层面,则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

郑喜园[4](2020)在《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辽宁省5所医学院校为例》文中提出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应用型医学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医学创新发展战略需要,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全球范围内先后爆发了非典、埃博拉病毒以及新冠肺炎病毒等引发的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挑战。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率,国内应用型医学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通过对辽宁省5所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绩,梳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原因,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其他同类应用型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主要对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展开了调查研究,分析应用型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重点剖析了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意识薄弱、医学生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重视度不够、医学院校缺少“双师型”复合教师队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提升。第五部分提出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措施,包括:提升政府对医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转变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构建高效全方位的双创教育体系。

吕欣,姚敏,柏银兰,张芳琳[5](2016)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文中研究表明医学兼具人文社会属性,对于医学生培养而言,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今医患矛盾的加剧更突显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迫切性。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可以渗透入大量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内容,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有意识的引导,对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陈菲[6](2013)在《上海地区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及培训方案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自然和人为灾难的强度和频率日益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破坏,并给受灾群众带来了持久的精神创伤。然而灾难医学并未包含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或继续医学教育中。卫生专业人员和社区居民是灾难应急反应的主要群体,医学生是灾难救援的后备力量,但他们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灾难救援相关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合理培训方案。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在上海地区进行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调查。随机选择600名卫生行业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医学院校教师和卫生管理人员),500名医学生和16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SNK)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总体应答率为93.7%。共有2529名参与者(包括547名卫生行业人员,456名医学生和1526名社区居民)提供了完整的问卷信息。只有33名(1.3%)曾经接受过系统的灾难医学培训。大多数参与者(87.1%)对灾难医学知识的自我评价较低,新闻媒体(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是获得灾难医学知识的最常见途径。1.卫生行业人员对“偏远地区与城市救援区别”、“人群脆弱性评价”和“PTSD的诊断”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普遍较低,表示他们普遍在灾难心理学和灾难管理方面存在知识欠缺。医务人员、医学院教师和卫生管理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平均分数分别为10.97(95%CI=10.73-11.21),11.89(95%CI=11.33-12.45)和10.57(95%CI=10.10-11.04)(p=0.002)。医学院校教师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显着高于比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他们的灾难医学知识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灾难基本知识、基本急救技术、灾难伤员检伤分类后送、灾难管理及灾后心理援助。卫生管理人员并没有显示出在灾难管理和灾难救援组织方面的优势,甚至对几个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在三类人员中处于最低。医务人员中4种专业(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生、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之间也存在灾难医学知识水平的差异。临床医生的知识测试平均得分显着高于公共卫生医生和护士(p <0.001),即使是在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方面也比公共卫生医生有优势。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临床为导向的,却忽视了公共卫生预防,尤其是灾难准备的内容。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教育水平、职称水平与卫生行业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得分相关。其中,教育程度(β-coefficient=0.204,p <0.001)和职称水平(β-coefficient=0.142,p=0.008)和得分呈正相关,而年龄和得分呈负相关(β-coefficient=-0.193, p <0.001)。2.医学生在灾难心理学和灾难管理方面也存在知识欠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平均分数分别为11.54(95%CI=11.28-11.80)和10.79(95%CI=10.51-11.07)(p<0.001)。他们的知识水平差异体现在对8个问题的回答上,这些问题涉及灾难基本知识、灾难伤员检伤分类、后送及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专业与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得分相关(β-coefficient=0.661,p=0.00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得分更高。虽然卫生行业人员和医学生的知识测试平均得分差异并不明显(p=0.661),但是仍有5个问题的回答存在显着差别。3.社区居民对“心肺复苏操作”和“偏远地区与城市救援区别”这两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普遍较低,说明他们在急救技术和灾难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教育程度高(本科或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和教育程度低(专科或以下学历)的社区居民的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平均分数分别为7.42(95%CI=7.20-7.65)和6.91(95%CI=6.80-7.03)(p <0.001)。教育程度与灾难医学知识测试得分相关(β-coefficient=0.214,p=0.001),教育程度高(本科或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得分更高。卫生行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对8个相同问题的回答情况表明社区居民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低于卫生行业人员。4.卫生行业人员与医学生对灾难医学授课方法、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基本一致。大部分都认为专题讲座、现场实习和观看灾难影片是合适的授课方式,应将灾难医学纳入预防专业必修课,并采用国家统编教材作为授课教材。社区居民一致认为灾难医学培训非常必要并应在青少年儿童中推广,专题讲座和现场实习的授课方式较好,同时对定期组织社区灾难模拟演练和成立“社区灾难应急救援志愿队”的意愿也很高。5.超过一半的卫生行业人员和医学生选择“各项医学急救的基本技术”、“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灾难心理障碍”和“各种灾难(核化生灾难)处理原则”作为重点内容,而大部分社区居民选择“各项医学急救的基本技术”和“灾难医学的基本原理”为重点内容。卫生行业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灾害救援的基本原则”(74.0%)、“灾害伤员的救治原则和急救技术”(69.8%)和“灾难后心理救援”(64.4%),而社区居民最感兴趣的是“灾害救援的基本原则”(47.9%)和一些具体灾难如“地震”(40.9%)和“火灾”(40.8%)。结论:总体来看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人群面对灾难的高脆弱性。虽然大多数卫生行业人员接受过高等医学教育,但是曾经接受过系统灾难医学培训的很少。传统医学教育是以临床为导向的,可能会导致灾难准备方面的欠缺。中国社会对灾难医学的培训需求非常高,灾难医学培训对卫生行业人员、医学生和社区居民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这三类人群对灾难的不同认知导致了他们对灾难医学培训的不同需求,如对重点内容和感兴趣内容的选择差异。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对上海地区的灾难医学培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灾难医学培训项目的开展迫在眉睫。在培训中要注意突出目前人群的薄弱知识环节,如心理救援和灾难管理能力。针对灾难医学的继续医学教育和公众普及教育应充分考虑现有的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善于利用新闻媒体渠道,发展实践为导向的适合不同人群的培训项目。

胡济林[7](2012)在《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态实践能力是医学生生态素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掌握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确立生态思维模式、倡导生态行为方式和构筑生态心理预期。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锻造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要加强生态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夯实医学生生态实践的基础;深化生态素养教育教学改革,找准医学生生态实践的切入点;营造校园生态实践氛围,优化医学生生态实践的育人环境;强化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拓展医学生生态实践的社会空间;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完善医学生生态实践的法制空间,不断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态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

周莹[8](2010)在《医学人文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培养“明日医生”不可或缺的内容已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尽管各国医学院已采用了多种模式进行医学人文教育,但效果并非尽如人意,在数量和质量之间面临艰难的平衡。PBL是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PBL本质同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本文提出“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作为帮助医学人文发展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医学人文教育、PBL教学、整合课程等概念、内容和背景的回顾,明确该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人文教育和PBL的本质出发探讨该议题的可能性;继而,通过对我国部分医学院的医学人文课程现状调研,结合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经验进行对策探讨。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聚焦部分,旨在发现和提出问题,探讨本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为重审部分,分别审视了“医学人文教育”、“PBL教学”、“课程整合”三大概念,并探讨了其自身特点和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将医学人文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为下文调研和对策的提出提供了参考。第三部分为调研部分,展示了我国部分医学院现行医学人文教学、PBL教学以及两者融合情况。最后部分还展示了PBL教师及学生对于本研究提出的“整合模式”的看法和建议。第四部分为对策部分,选取了国外医学院医学人文教学的几个实例,结合我国医学院教学现状,总结了“整合模式”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对策。第五部分为结语,笔者总结了本文的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设想。

高继成[9](2009)在《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从素质的内涵,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原则歼始,考察了中外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特点和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原则、途径和方法。为研究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主渠道教育与辅渠道教育相结合,用“两课”教学改革推动主渠道教育,用“第二课堂”活动推动辅渠道教育。以主渠道教育为主,辅渠道教育为辅,主渠道教育起主导作用,辅渠道教育是主渠道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同时,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是经过知识内化,能力转化,素质活化的过程,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积累了实践经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验方法、内化机制和理论研究,不断探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教育规律和发展方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评价体系和工作格局,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丰富了理论知识。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探讨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江敏[10](2008)在《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目前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应急能力的调查,分析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的对策,为加强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深入访谈法按照事先拟定访谈提纲进行。调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及高校教师共20人。2、问卷调查根据深入访谈结果,分别编制问卷对重庆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高校教师等127人和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26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用Epi Data录入,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医学毕业生主要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的得分为52.07±19.07分;其中应急相关知识得分低于其它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得分(P<0.05)。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都认为现在的预防医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比较缺乏,尤其是应急相关知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足。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应急工作中的专业优势不明显。现在的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缺乏针对学生应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生专业实习时间偏少,安排不合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专业实习效果欠佳。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给予高度重视。作为培养应对突发事件人才的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现在的培养体系已经不适应现代预防医学要求,需要进行改革。从而为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培养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预防医学专业教育需要对现有的培养进行改革,有计划地加强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与本学科有关的应急知识和技术;增加与突发事件有关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增加专业实习时间,将专题实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和大纲,对学生进行实习前岗前培训。最后,通过毕业综合考试,督促学生认真对待专业实习。优化师资队伍,建立高校与公共卫生机构交流的有效机制,促进高校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对医学生进行SARS教学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医学生进行SARS教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现状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结论
第五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二、实验课程实施
    三、实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讨论
第六部分 讨论
    一、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考
    二、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三、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推广价值
小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的思考
附录一 《死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二 《死亡教育》课程前后测问卷(节选)
附录三 关于《死亡教育》课程访谈的知情同意书
综述 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2)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传染病教育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调查工具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医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传染病认识情况
    2.3 传染病实习/规培对个人疫情防控的影响
    2.4 新冠肺炎疫情下传染病学教学课程改进建议
3 讨论
    3.1 传染病防控教育的重要性
    3.2 重视传染病实践教育培训内容
    3.3 合理规划传染病教学课程,增加新发传染病教学内容
    3.4 重视传染病实践教育,使传染病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

(3)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医改
        2.1.2 农村卫生人才
        2.1.3 人才培养
        2.1.4 培养路径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原因研究
        2.2.2 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3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成效
    3.1 闽侯县农村卫生基本情况
        3.1.1 闽侯县基本情况介绍
        3.1.2 闽侯县农村卫生医疗机构情况介绍
        3.1.3 闽侯县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现状
    3.2 闽侯县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举措与成效
        3.2.1 改革先行,持续支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3.2.2 规划引领,有效改善农村卫生执业环境
        3.2.3 激励为重,调动了农村医务人员积极性
4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不佳
        4.1.1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
        4.1.2 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落后
    4.2 卫生人才城乡分布差距大
    4.3 农村卫生人才整体素质较低
        4.3.1 农村卫生机构执业人数不足
        4.3.2 农村卫生人才学历与职称普遍较低
        4.3.3 农村卫生人才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低
        4.3.4 农村卫生机构人才招录不理想
    4.4 农村卫生人才成长条件较差
        4.4.1 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滞后
        4.4.2 村所一体化管理推进难度大
        4.4.3 农村卫生人才待遇保障差
    4.5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佳
        4.5.1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机会少
        4.5.2 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效果不够好
    4.6 农村卫生人才重大传染病应对能力较低
        4.6.1 农村卫生人才对传染病知识掌握少
        4.6.2 农村卫生人才的防治能力较低
        4.6.3 乡镇卫生院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
        4.6.4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不足
5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落后于需求的原因
    5.1 政府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重视不够
        5.1.1 农村卫生事业财政投入不足
        5.1.2 缺乏完善的职业保障制度
        5.1.3 人才招聘方式较为粗放
        5.1.4 驻地高校与省城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5.1.5 重大传染病防治常态化投入不够
    5.2 医学教育难以为农村提供优秀卫生人才
        5.2.1 育人理念与农村社会的偏离
        5.2.2 教育内容与农村需求的脱钩
        5.2.3 实践教学与偏远农村的隔阂
    5.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人才的内部驱动不足
        5.3.1 管理水平较低
        5.3.2 乡际交流缺失
        5.3.3 个体意愿不强
    5.4 城市卫生机构助力不足
6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6.1 政府行为层面
        6.1.1 充分重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6.1.2 改进农村卫生人才招聘工作
        6.1.3 切实维护农村卫生人才利益
        6.1.4 充分利用驻地高校培育人才
        6.1.5 优化农村卫生人才人事管理
        6.1.6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
        6.1.7 助力提升医患矛盾化解能力
        6.1.8 提升农村卫生人才抗疫能力
    6.2 医学教育层面
        6.2.1 树立服务农村社会的育人理念
        6.2.2 打造符合农村需求的教育内容
        6.2.3 开启沉入农村机构的实践教学
        6.2.4 改进医学专业的在校培养模式
        6.2.5 持续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6.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层面
        6.3.1 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6.3.2 合力开展乡际交流
        6.3.3 提升中医临床技能
        6.3.4 加强医患关系经营
        6.3.5 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
    6.4 城市卫生机构层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闽侯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致谢

(4)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辽宁省5所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3.文献评述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应用型高校相关概念界定
        1.应用型高校的内涵
        2.应用型高校的结构
        3.应用型高校的特征
    (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1.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的内涵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3.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个性教育理论
        3.“三螺旋”理论
三、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二)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
    (三)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扶持力度弱
        2.医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
        3.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缺失
        4.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能力水平较低
        5.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四)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1.政府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缺乏专业性
        2.医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足
        3.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4.医学院校缺少“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
        5.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提升
四、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提升政府对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
        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组织领导
        2.加强医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投入
        3.健全医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4.完善转化医学政策,推进产、学、研、医协调发展
    (二)转变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水平
        2.更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3.转变家长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
    (三)培育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1.积极培育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2.加强对医学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3.打造有医学专业特色的校园实践活动
    (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1.加强对创新创业导师的遴选和培训
        2.提升创新创业教师自身师德师风素养
        3.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4.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五)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
        1.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
        3.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激励体系建设
        4.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1.1 通过PBL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与尊重他人的精神
    1.2 通过授课内容树立学生平等交流的职业态度
    1.3 结合校史、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勇敢无畏精神的培养
2 实验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2.1 从实验动物入手,对学生进行仁心仁术思想的培养
    2.2 重视实验细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思想的培养
    2.3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促进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3 结语

(6)上海地区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及培训方案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卫生行业人员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和结论 第三章
    医学生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和结论 第四章
    社区居民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和结论 第五章
    不同人群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比较 一、研究结果 二、讨论和结论 第六章
    培训方案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7)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的基本内涵
    (一) 掌握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 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
    (二) 确立生态思维模式, 重塑类本位意识
    (三) 倡导生态行为方式, 践履笃行生态理念
    (四) 构筑生态心理预期, 理性面对人类的未来
二、锻造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的特殊价值
    (一) 锻造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 锻造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是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三) 锻造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 锻造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提升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的优势路径
    (一) 加强生态素养教育理论研究, 夯实医学生生态实践的基础
    (二) 深化生态素养教育教学改革, 找准医学生生态实践的切入点
        1.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态素养水平
        2.加强生态素养教育内涵建设, 注重生态实践能力培育
        3.加强生态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三) 营造校园生态实践氛围, 优化医学生生态实践的育人环境
        1.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2.开展校园生态管理
        3.开展医学生生态环保研究
    (四) 强化生态文明社会实践, 拓展医学生生态实践的社会空间
    (五) 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完善医学生生态实践的法制空间

(8)医学人文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聚焦:从"培养明日医生"出发
    一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 医学人文教育的两难问题
    三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第二部分 审视:探求"整合模式"带来的突破
    一 再谈医学人文
        1.关于人文概念的界定
        2.人文精神及人文教育的内涵
        3.医学人文教育的范畴
        4.医学人文的学科构成
    二 回望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1.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发展
        2.国内医学人文教育发展
        3.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趋势及问题
    三 再看"基于问题的学习"
        1.PBL的起源及发展
        2.PBL的定义及其内涵
        3.PBL教学的理论基础
        4.PBL的实施过程及其特点
        5.PBL的优势
    四 略谈整合课程
        1.课程整合发展历程略引
        2.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回顾
        3.课程整合概念内涵初探
        4.整合课程特点及其之于医学教育
    五 探"整合模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1.PBL的"人文性"与人文教育的"互动性"
        2.整合课程对PBL的"强化"功效及对其医学人文的"精炼"功效
第三部分 调研:我国部分高校医学人文融入医学PBL教学的现状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一) PBL导师及案例编写者版问卷
        (二) 学生版问卷
    三 分析与讨论
        1.有关医学人文课程
        2.有关PBL课程
        3.有关"医学人文融入医学PBL教学"
        4.有关本次调查研究的缺陷
    四 结论
第四部分 对策:相关个例的借鉴与启示
    一 理念澄清
    二 相关个例及启示
        实例1 《医生、病人和社会》课程
        实例2 医学人文模块课程
        实例3 用PBL进行DPAS模块教学
    三 对策小结
第五部分 结语
    "明日医生"——是医学专家,更是人文学者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表
附录2 作者简介及已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附件:已发表论文全文

(9)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二、论文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一) 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二) 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 论文研究的过程
第一章 素质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一、素质的本质和特点
        (一) 素质的概念
        (二) 素质的特点
    二、医学人文素质结构特点及分析
        (一) 医学人文素质
        (二) 医学人文素质结构
        (三) 医学人文素质结构分析
    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与特点
        (一)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规格
        (三)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四、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中国高校医学专业学生中试行
        (一)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与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命题的提出
        (二)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本土化研究与医学人文特色
        (三)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确定为医学教育的核心领域
第二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特点分析
    一、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特点
        (一) 多数医学生对政治认同感与社会主流文化发展方向相一致
        (二) 多数医学生对政治的评价和对文化的选取务实化、多元化
        (三) 多数医学生理想目标浪漫,现实目标干脆明确,人生观表现出实用主义的倾向
        (四) 医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偏重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趋势
    二、医学生文化素质特点
        (一) 传统医学教育偏重于医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 医生对疾病诊治的水平越来越高,但社会对医德医风的评价却越来越低
    三、医学生身心素质特点
        (一) 医学生认识、交流、沟通和评价问题
        (二) 医学生生理、心理及恋爱之间的关系
        (三) 医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
    四、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一)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二) 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原因
        (三) 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原因
        (四)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原因
第三章 中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考察
    一、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教育的历史回顾
        (一) 中国古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兴起
        (二) 中国古代医学人文教育理论思想体系的形成
        (三) 中国近代医学人文教育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 国外古代医学人文教育和西方医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 国外古典医学人文教育
        (三) 现代国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状况
    三、中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历史启示
        (一) 科学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二) 推崇医学人本主义
        (三) 高尚的医德修养
        (四) “医乃仁术”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
        (五) “医者意也”意味深长
第四章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与现代社会和谐
        (一) 学会沟通与交流的艺术,适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开放性的需要
        (二) 适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体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时代特征
        (三) 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相结合,适应医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才的培养规格
        (二)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因素
        (三) 医学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因素
        (四) 教育影响(环境)是医学生思想内化的重要环节
    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一) 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
        (二)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过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三) 分层次的原则,自主意识和鲜明个性的形成
        (四)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五)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二)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五、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生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第五章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医学人文课程改革的依据
        (一)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三)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内容的优化与调整
        (一) “两课”内容的优化
        (二) 调整新的课程内容
    三、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一)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21世纪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塑造
    一、医学生人文知识自我内化机制的探讨
        (一) 医学生人文知识内化原则、途径和方法
        (二) 医学人文知识内化规律的研究
        (三) 医学生人文知识内化效果的评价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自我转化机制的探讨
        (一) 医学实践的内容与形式
        (二) 医学实践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转化的作用
        (三) 对医学实践的理论研究效果的评价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自我活化机制的探讨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二) 校园文化影响的途径和方式
        (三) 校园文化影响和作用的效果
第七章 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发展趋势
    一、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完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三) 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念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基础
        (一) 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验方法,研究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 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揭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
        (三) 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科学预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方向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一)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化
        (二)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规范化
        (三)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化
    四、21世纪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发展趋势
        (一) 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基础
        (二) 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结语
    一、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实选择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探讨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0)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
    1 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内容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预防医学毕业生的应急知识和能力要求及现状
        3.3 目前对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4 讨论
        4.1 加强对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4.2 加强对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训的可行性
        4.3 加强对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的对策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部分新开课程主要参考教材目录内容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对医学生进行SARS教学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D]. 宋莉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传染病教育的反思[J]. 李亚萍,李茹,田燕,许丽红,李梅,田长印,党双锁,贾晓黎.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1(02)
  • [3]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D]. 吴家煌.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辽宁省5所医学院校为例[D]. 郑喜园.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5]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J]. 吕欣,姚敏,柏银兰,张芳琳. 中国医药导报, 2016(13)
  • [6]上海地区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及培训方案探索[D]. 陈菲.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 [7]医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 胡济林.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8]医学人文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周莹. 复旦大学, 2010(03)
  • [9]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D]. 高继成. 吉林大学, 2009(07)
  • [10]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D]. 江敏. 重庆医科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医学生SARS教学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