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

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252000

摘要:随着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攻坚、扶贫开发攻坚“三大战略”的深入推进,资源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如何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协调发展;关系;途径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环境问题也日益不容忽视,其一方面打破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带来了诸如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土地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威胁了人类生存:例如近年来日益严峻的雾霾在较大程度提高了人们感染肺癌的几率,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无形中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实际,现就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浅谈几点个人体会,谨供同行参考。

1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作为为地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依法排污、保护环境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正在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

1.2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思想认识上的摇摆性,污染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性,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自然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国际形势的复杂性。突出表现为:一些地方和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有差距,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还不够到位;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布局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处于较高水平,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严峻;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量不足,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等。

2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1经济的发展造成环境的破坏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而这些环境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和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有关。中国,作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国家之一,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却同样不容忽视。根据世界银行估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有2/3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上实现的。2006年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3亿农民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75%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因此,可以说目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张晓东博士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对我国近期(2005年至2010年)的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按照90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未来lO年的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仍然呈现出“U”型特征,即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2.2环境的破坏制约经济的发展

同时,环境污染和破坏给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破坏是极其惊人的。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点反过来又极大得制约中国经济的腾飞。试想,随着垃圾的增长,资源的大量消耗,当前国内正蓬勃发展着的各个产业将面临萎缩。同时社会又要花费一大笔钱来改善人们的已经恶化的生活环境。当前社会,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怪病流行、气候变暖、台风热浪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就是最好的证明。根据世界银行估计,每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与GDP的比例高达10%。由煤炭燃烧形成的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l6个。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水平高低的问题,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是否能生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也有人高呼要经济还是环境。还有悲观者认为这样发展下去,环境破坏了,最后人类将一无所有。

3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共赢之路

3.1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积极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和红线,宁愿发展慢一点,也绝不破坏生态环境,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还可以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2坚持推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三是从用行政管理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为运用法律以及经济和技术等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发展和自然规律法则,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新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

3.3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

例如:青海省西豫公司正是在认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积极求新、求变,大力投资实施技改走出了“老路”。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核心,实施创新工程,孵化创新主体,积极推动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峰值,缩短消耗增长持续时间,着力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发展格局。

3.4把优化产业结构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生态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环境保护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牧业、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环保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良性循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是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体系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认真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布局。推进工业节能技术改造,提升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4结束语

总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就能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凤君.以绿色科技统领创新,构建绿色创新体系。人民论坛2017.11

[2]赵亚乔.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J].求是学刊,2007,4(30):57―61

[3]章庆民.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述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4]曹红艳:着力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2016.11.22经济日报

标签:;  ;  ;  

生态环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